第11章

2025-03-22 07:24:42

大爷,是您的房子要出售吗?老人听到声音直起身子,望着她招手让她进来。

不是我,我是替侄儿看房子的。

那、是这房子要卖吗?是。

侄儿有事急需用钱,所以想把房子卖了。

大爷上下打量她,好像在评估她有没有买房的能力。

这一院全都卖,要现钱。

多少?看她模样,大爷沉吟一下伸出仨手指。

两万。

太贵了吧。

这时期农村盖这么一院齐整平房的话得两三千左右,加上吊顶、铺地、窗玻璃等也用不了五千。

就算这是省城,农村没得比,可两万也着实太高了。

毕竟,这时期刚开放,大家根本看不到地理位置带来的优越,房价也根本没起来。

我侄儿说,这地片以后房价肯定要涨。

而且,你看看这周边,南房外头就是大街,以后放开了是可以做生意的。

这么好的位置,那可遇不可求。

老人说的倒是真的,她刚刚就欣喜与这地理位置。

院子临街周围紧挨着好几所学校,随着大学的扩招扩建,以后这地方的消费绝对不一般。

不论做什么生意都可以。

那两万也太高了,别说省城,就是京城也没这么高的价。

房地产的黄金期得到千禧年后,这长时间拿钱去做生意得赚多少。

我这是为了保险,所以才选择长期投资。

我侄子说的就这个价,小媳妇你要存心要就说个价,他回来的话我帮你转告。

李霞考虑一下,说了个中间价。

五千。

老人摇头一笑没多言,摆摆手送客。

她从院里出来心中忐忑不定,是不是自己出低了?好房子可遇不可求,买下的话长时间看绝对比存钱在银行划算。

房地产在未来可是水涨船高,错过了难找。

一路上边骑车边在心里算账,再过二十年省城房价在每平两千左右,但那是楼房可不是这种独家小院。

这一院连房带院子大概四百平左右,光房子面积也在二百五六。

听说拆迁房子按照等同面积,院子按照一半面积。

这条件是地理位置相同的楼房。

这么算的话市中心房子也能得两套楼房加一套商铺,如果稍微偏一些,那可能就加倍。

两万美金到那会儿能兑换小二十万,加上利息也就二十万左右。

而换成房子的话最少也价值七八十万。

这么换算下来已经赚一笔,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房价会一路飙升。

买了房能多住十几年,或者租出去赚房租,这也是隐形的赚头。

将来置换了楼房和上铺也可以继续出租,这都是利润。

明天、明天再来。

如果能将价格压一些会更多赚,毕竟如今可没几家能拿出这么多钱买房。

如果他非要两万,估计很难卖出去。

没事,这么算一下她心里有了底,知道底线在哪里。

实际上她前世只活到二零零六,若是再多活十几年她就会明白,千禧年后的房价才是打着滚的往上翻。

就是此时两万买了也绝对是大赚。

这时期能一下拿出上万的那屈指可数,她放心的骑车回家,一进门院里居然站着她前婆婆。

老太太在跟邻居说她不是,看她回来了放大声音重申。

瞧,瞧见没。

一天天的自己卖包子,给自己亲儿子吃居然还要孩子的钱。

你们见过这么当妈的没?就算离婚了,可这孩子是她亲生的吧。

吃个包子都要钱,是不是太过分了。

原来是为这个,李霞下车停好后不冷不热的接话。

你知道一个包子多少钱吗?老太太楞了一下回:一毛钱。

你给了一一多少零花钱?这、这我哪儿记得清。

李霞白她一眼,进屋拿出一把毛票。

数数、她接过来大家全都看到了,基本全是一分两分的。

一共加起来顶多几毛钱。

果然,她一张张数过去,一共四毛四。

她孙子每天都跑来他妈妈这里,这事儿她心知肚明。

就算一天一个,那也三十多个。

这完全没票一个一毛钱差的也过于多。

数完钱她底虚不敢吭声,李霞岂会放过她,直接当着众多吃瓜群众开口问。

多少?她不说有那看到的人说:四毛四。

从我卖包子开始到现在,你觉得这钱够吗?孩子一番心意说心疼妈妈,我不好不要。

咋到你这儿就成了我卖包子给我儿子了?咱都住的不远,虽然离婚了可孩子总归是我生的,我至于不至于跟自己儿子计较这个?事实胜于雄辩,前婆婆顿时被这事实打击的脸颊发火。

方中诚从未给过画画任何东西,反倒是一一经常来妈妈这里。

吃的又岂止是包子。

方家真抠,这么点小事也来找。

亲母子,那是能揪断的吗?啥啊、你不知道。

有那知情人开始爆料:他们是恨不能将那孩子推给李霞自己完全不管呢。

听说在给方中诚介绍对象呢,有孩子是累赘。

那可就过分了。

俩孩子一人一个,都给李霞想把她累死啊。

孩子又不是她一个人生出来的,孩子爸爸当然得负责。

别胡说啊。

方老太打断人群中的话语,赶快往回找补。

我们方家的孙子我们自己养,我们没说不管。

一人一个,各尽责任。

她说完灰溜溜的扒拉开人群落荒而逃,大家在身后指指点点笑话她。

那就别来找人亲妈的后账。

给孩子几分零花钱而已,还怕人亲妈占了便宜。

几分、又不是几十。

真是。

一分钱当磨盘大了。

李霞一个人带着仨,男人还是植物人,这辈子眼见黑的看不到头,哪个看了不说可怜。

她说是养孙子,实际还不是任由孙子跑来吃他妈妈的。

要不然那包子都能卖钱。

可不。

不到三十呢,一个人养活着仨。

这么年轻守活寡可怜啊。

就是,要是沈海阳不醒她这辈子毁了。

沈海阳醒了她也许更可怜。

不论是前婆婆还是外头人,都够让她无语。

最关键邻居都是怜惜她,她想回怼几句都好像不识好人心,所以干脆从来不听。

吃瓜群众在闲磕牙,李霞忙着收拾家伙什压根没去关注旁人。

价值观不同说了也白费唾沫。

可怜她干啥呢,她觉得自己活的很好。

摇摇头回家收拾出摊的东西。

弄完了给躺床上的男人鼻饲,一边喂一边跟他说话。

我找到个好合适的房子,那房子就算按照他们开的价买了以后也绝对稳赚。

可我想再抻抻,能少点儿是点儿。

晖晖和画画俩人开始上学了,今年学前班明年正式一年级。

晖晖我觉得以后学习应该能好,他现在就能看出记性和反应特别好,老师让背的课文看两遍就能背会,他背一本书画画一篇都还没背会。

唉、这闺女啊就画画好,配色啊啥的不用教就会,可一让背书算题就完蛋。

跟男人念叨了下生活琐事,完事了给他擦干净脸,又换了盆和毛巾给他洗脚。

弄好后喊俩孩子过来,她扶起男人,俩孩子飞快的给他换了床单和枕巾。

好了,我给爸爸按摩,你俩玩去吧。

俩孩子应一声准备走,她想起来买房又把晖晖叫回来。

开口跟孩子说了买房的事儿。

你爸爸现在这样,妈妈有事只能跟你商量了。

我觉得呢,买房肯定比存银行合适,你愿意买房吗?听您的。

小家伙笑笑,韩叔叔说过的,你现在是我的监护人,让我听您的话。

那就买了。

等过户的时候我领你去。

韩军和堂叔,不用说这俩也是对她起监督作用的人。

不过韩军是正面的,只要她心思正,会在生活等各方面关照她。

而堂叔是双面的,既会给她带来麻烦也起到监督作用,但只要她心思正他就没办法。

说白了,她自己行得正站得直没什么好怕。

看上了那套房,她接下来每天都过去看。

一天天的跟老人磨,给老人一个她有意买房但钱不是太充足的表相。

小媳妇,我侄子说了,你那价啊他不能卖。

这房子要不了几年绝对翻翻,太便宜卖他太亏。

大爷,这生意不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

你侄子说过几年房价要翻翻,难道他没想过过几年物价涨、钱根本没有如今的购买力吗?这些经济学的名词都是她前世跟电视里学来的,此时跟大爷现学现卖。

大爷对这个也不懂啊,毕竟国内的物价可是多少年没变过。

计划经济下物质匮乏但物价稳定,一下子转变到市场经济,多少人脑子转不过弯,压根没想过将钱换成物来防止通货膨胀。

前世她村里有一家爷四个种地、农闲当小工,反正不闲着的挣钱存银行。

可存了十多年,发现当年能盖两院楼房的钱连一处平房都不够了。

这个老汉不懂。

你等着吧,我把你的话转告我侄子。

来了好几趟,结果连正主的面都没见到。

不过根据正主这推测,他应该是个有见识的人。

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变,一步步与国际接轨。

没有见识学识胆识、只依靠着以往几十年经验的话,不止发不了家还会吃大亏。

那好,我后天再来。

告别老人她返回家中,俩孩子还未放学。

她上午照例打扫卫生、然后做包子的准备工作。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今儿多弄了点儿萝卜豆腐馅儿,她给俩孩子包了饺子。

妈妈,我们回来了。

探头冲俩孩子笑笑,乖,去洗手准备吃饭。

饺子啊,虽然是素馅儿的但俩孩子依旧吃的很高兴。

李霞下意识的瞅瞅外头,她儿子这几天没来,是家里老太婆又出什么幺蛾子?制不住她,不会背地欺负她儿子吧?晖晖、她正担心儿子,一个女人站在门口喊沈晖,李霞顿时对上了号。

难怪看这女人好眼熟,原来是沈晖的亲妈,她在相册里看到过照片。

此时的女人比照片上更时髦,高跟鞋、裤缝笔直、毛呢上衣、五官明丽带有攻击性。

跟李霞质朴的打扮简直俩极端。

晖晖,快来啊,这才多久就不认识妈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