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通房跑路之后 > 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

2025-03-22 07:24:53

师叔, 你还有事么?苏吱吱唤了一声,笑着问道。

沈勋之所以特意来这里见她一次,无非只是许久没见了, 他略有想念。

再者,苏吱吱身上的污名, 他总觉得与自己有关,被她那几个爹影响,他潜移默化的认为, 他自己有必要替苏吱吱负责。

但苏吱吱似乎根本就没这个想法。

又是他自作多情了。

沈勋呵呵一笑,好看的唇斜斜扬了扬,笑意不达眼底。

或许,他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接近苏吱吱。

只要他问鼎那个位置,一切都会变得很好办。

届时, 还哪管娇花愿不愿意?且先让这小女子暂时得意。

沈勋沉着一张俊脸, 好, 师叔这就离开,不扰你清静了。

一言至此,沈勋转身离开。

苏家众女眷看呆了。

此时此刻, 苏吱吱在她们眼中已经不单纯是被嫉妒的对象了。

反而是敬仰、艳羡。

放眼京城,谁敢如此对沈世子说话?!沈勋一离开,苏家几位姑娘, 谁也不敢暗暗搓搓给苏吱吱使绊子了,哪怕之前有过想法,也不敢轻易再实施。

*东宫,偏院。

洛倾城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张怀玉, 她面色煞白。

这酷暑之际, 洛倾城却是觉得一股凉意从后脊椎骨席卷四肢百骸。

张怀玉都被揪出来了, 那她呢?沈勋会当众对她如何么?她是东宫太子妃,沈勋怎敢?他又怎么能舍得?!洛倾城还在幻想着,沈勋依旧爱着她。

再者,她的确命人去散播消息,但并非是造谣,有关苏吱吱的一切都是真的。

她没有造谣!苏吱吱本就是一个卑贱之人,是扬州城的瘦马!她没有说错!她无非只是将事实告知所有人而已!张怀玉抱着洛倾城的一只绣花鞋,苦苦哀嚎,太子妃,你这次可得救救我!张家已经不管我死活,要将我交出去,若是落入苏吱吱手里,我这辈子可就完了!张怀玉委实不明白,一个苏吱吱而已,不就是罗家不要的姑娘,亦或是苏家的继女么?!她哪来如此的权力,竟让多方势力给祖父与父亲施压。

因着这一事,祖父被罢黜,父亲被连贬三级,她一己之力毁了张家!洛倾城已是自身难保,哪里还会在意一个张怀玉,她美眸清冷,一脚踹开张怀玉,本宫不明白你在说甚么。

张怀玉僵住了。

她看着洛倾城这张美丽的脸,豁然明白,她是被洛倾城利用了,而此刻,她毫无利用价值,太子妃就打算断尾求生,不管她死活。

张怀玉忽然一声苦笑,一会笑一会又哭,哭哭笑笑,辨别不出是何情绪,看似是行走在崩溃的边沿。

太子妃,若非是因为我,我祖父与父亲也不会出事!而我不久之后就能嫁一良人!是你毁了我!是你!张怀玉歇斯底里。

一言至此,她扑向太子妃。

到了这一刻,张怀玉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得罪了苏吱吱,就等同于得罪了朝中几位肱骨大臣,甚至是帝王。

不然,祖父与父亲怎可能一起出事?!张家已经容不下她,一夜之间,她从张家嫡长女的尊贵身份,一落千丈,跌入尘埃。

洛倾城低喝一声,来人!把这泼妇拖出去!没用的玩意儿!一桩小事都办不好!东宫婆子走上前,摁住了张怀玉,下手不分轻重,将她往外拖。

张怀玉一路嚷嚷大叫,说尽真相。

洛倾城沉着脸,只定定的站在那里,她脸上方才被张怀玉划破了一道细痕,有些微微生疼,似乎在提醒她眼下的一切局势。

张怀玉的声音逐渐远去,不多时立刻消失。

像是有人让她彻底闭上了嘴。

洛倾城深呼吸,暗暗告诉自己,一切依旧在她的掌控之中。

这时,一年轻妇人的声音传来,太子妃好大的派头啊!妇人话音一落,洛倾城顺着声音方向望过去,顿时面如死灰。

洛韶儿身上披着一件玫红色绫罗披风,美眸再无往日的温柔,她没想到自己疼到大的嫡亲侄女,竟是这般心狠手辣。

洛倾城僵了一下,跑上前一把拉住了洛韶儿的手,她自幼丧母,姑母就如同她的母亲,从小到大,将最好的一切都给她,她接受不了姑母这种冷漠的神色。

姑母啊,你听我说,我……我也是有苦衷的。

洛韶儿直接挥开了洛倾城,抬手就是一巴掌扇在了洛倾城的脸上。

洛韶儿早已知道一切。

她今日之所以亲自来一趟,是痛恨自己这些年对洛倾城的教养不周。

她不明白,好端端一个孩子,怎的变成这副面孔?洛倾城被打后,一动也不动,宛若失了魂。

洛韶儿指着她,痛心疾首,道枉我这么多年把你当做亲生女儿一样宠着。

你此前不知道吱吱身份也就罢了,你既知晓她是我的女儿,为何还要害她?!洛倾城不知如何辩解。

她嫉妒!她嫉妒到发疯!先是苏吱吱勾走了沈勋,后来苏吱吱又成为姑母的女儿,似乎所有人都向着苏吱吱。

那她呢?她失去未婚夫,名义上是太子妃,实则被京城贵圈女子指指点点,说她攀附太子的高枝,而实际的委屈,唯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洛倾城泪落如雨,终于敢与洛韶儿对视,姑母……您不能这么对我,我才您最疼爱的倾城呀。

洛韶儿避开了洛倾城再度递过来的手,直言,够了!你我姑侄缘尽于此!善良也要有锋芒。

女儿就是自己的底线。

何况,伤天害理的事做多了,是会有报应的。

她希望洛倾城能够迷途知返。

洛韶儿离开之前,丢下一句,太子妃好自为之吧,这宫里的日子并不太平,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