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贺潮的脸色一瞬间青红交加。
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后, 他烫手山芋般倏地松开了手,往后退了好几步,猛得转身往后跑去。
但跑得太急, 背影一个踉跄,脚底打滑, 直接栽到了水里。
一个巨大无比的水花扬起。
元里眉头一抽,下一瞬,楚贺潮已经从水里爬起,黑着脸毫不停留地大步跑到了对岸,背影称得上落荒而逃。
全程看到这一幕的何琅目瞪口呆,下巴都要掉到了河里, 这这这,将军这是怎么了……但他转眼就打了个寒颤,开始担心自己了。
看到将军这么丢人一幕, 他真的不会被杀人灭口吗?元里绷紧的怒火一半还在燃烧, 另一半却被楚贺潮这丢人样子给弄得无语至极。
他嘴角抽搐两下,故意在楚贺潮上岸时提高嗓音,楚贺潮——已经登上岸的男人脚步一滑,差点又栽到河里,最后头也没回匆匆跑没影了。
这一跑,就一整日也没见到人影。
直到晚上, 楚贺潮才穿着皱巴巴的衣服, 背着一只鹿放到了元里营帐前。
他在外头站了半晌,比站岗的士兵都要站得笔直。
直到站岗的士兵频频侧目,楚贺潮才说道:去跟里面的人说我来求见。
士兵走进营帐, 没一会就走了出来,将军, 公子说不见。
楚贺潮深吸一口气,眉眼还是沉着又冷冽,像是完全恢复了冷静,他再道:就说我是来请罪的。
士兵又跑进营帐,这次,里面的人终于让楚贺潮进去了。
但楚贺潮反而踌躇犹豫了起来,甚至有种想要拔腿逃跑的冲动。
营帐里的人好像洞悉了他在想什么一样,不冷不热的声音传来,一看就是怒火未消,将军是打算站在外头请罪?楚贺潮:……他抬步走了进去,进去后没看元里,直接盯着虚无一点干脆利落地道:上午的事是我犯浑了。
你就这么请罪的?元里冷冷地道。
元里这会儿的怒气已经消了很多,不怎么生气了。
其实楚贺潮只是撞到了他的腰,大家都是男人,没有谁占谁便宜之说。
更别说来自后世见过大世面的元里了,兄弟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事元里都见过很多。
但就算不生气,元里也得为上午的自己出出气。
楚贺潮要是没把他拽下水,没把他往回拽那么一步,还会发生这么尴尬的事情吗?还会有让他现在想起来还不自在吗?元里想起这件事,气得又是牙痒痒。
楚明丰说得太对了,楚贺潮真真是太难管教了。
怎么教,他都是一根硬骨头。
楚贺潮闻言,只好掀起眼皮看向元里。
将军站在烛光暗处,下颔骨相被勾勒得利落坚硬,在看清表情严肃的元里时,下颚更是绷紧,低声道:对不起。
元里面无表情,端坐着看着他,当真有了几分长嫂如父的凌厉,然后呢。
楚贺潮喉结滚滚,我错了。
楚贺潮,元里好像失望一样,你数一数,自我认识你到如今,你到底说过几句‘我错了’?楚贺潮一怔,一声不吭。
元里又道:又有哪一次,你是当真明白了自己做错了什么,诚心与我认错的?楚贺潮还当真敢说,慢吞吞地道:将幽州刺史之印给你的那次。
……元里真没想到他竟然有脸回答,直接给气笑了,抓着漏洞,所以其他几次都不是真心和我认错的?楚贺潮后知后觉地察觉到说错了话,他嘴唇生硬抿起,否认,不是。
元里呵呵一笑,那你说说,你今日错在了哪里。
楚贺潮站得离元里远远的,中间至少隔了两个桌子的距离,他声音又低又紧绷,其一,我不该拉你入河。
不错,元里暗中满意地颔首。
其二,我不该将你拉到身前挡着。
楚贺潮继续。
元里心里舒服顺气了,他道:还有呢?楚贺潮想起了上午在河里的感受,神色越发冷峻,道:其三,我不应当觉得过于舒服。
元里:……?元里: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楚贺潮略带古怪地看了元里一眼,似乎在想元里的耳朵是不是白日里灌进了水,我说,不应当觉得碰到你时太舒服——闭嘴!元里蹭地一下怒气上头。
好家伙,你他妈认错就认错,说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这是道歉?我看你这是挑衅!舒服你个头。
元里脸色一沉,猛地站了起来,大步走到楚贺潮面前,双目含火地看了他半晌,直接一脚踹了上去。
楚贺潮闷哼一声。
他被元里揍了十几下,一直忍着没还手,元里出了一头的汗后直接掀开营帐,道:将军请走。
楚贺潮擦擦嘴角破损的伤口,余光瞥向元里,英俊的脸配上高大的身材,做这种动作都有几分独有的难以抗拒的野性。
他什么都没说,听话地从元里的营帐里走了出去。
元里当天晚上令人收拾出了行囊,第二天一早便带着亲信部下离开了队伍,提前一步往蓟县赶去。
楚贺潮第二日想过来找人继续道歉时,看到的就是人去楼空的营帐。
*与此同时,汝阳县内。
因为元里诛杀起义军立了军功,建原帝欣赏他年纪轻轻便这般勇猛孝顺,有心想要激励各方英杰奋勇杀敌,也想塑造一个少年英雄表彰他北周气数还没尽,便直接大笔一挥,封了元颂为关内侯。
关内侯乃是侯爵之一,一般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一旦被封为关内侯,虽只是虚名,但这代表着汝阳县内的税收都归于元颂了,虽无封地,但已然和独自坐拥汝阳县无差了。
朝廷太监来宣旨的时候,元颂老半天没回过来神,他直愣愣地不敢相信,满心都是:我靠我儿子封侯了?我儿子给我挣了一个侯爵位?元颂好像如在梦中,脚下飘飘,他心潮澎湃到无法言喻。
他出身极低,能够做官都是因为老师为他举了孝廉,哪怕如此,元颂做了二三十年的官,仍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因为他没有好的出身,所以一辈子也没有进身之阶。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更加望子成龙,希望元里能够替他实现自己的抱负。
但没想到啊,元颂怎么也没想到!他没想到元里竟然能干出这么大的事!他都快到不惑之年了,谁能想到竟然能靠着儿子的功劳一步封了侯?朝廷来的赵太监笑眯眯的,语气极为亲热地凑上前,汝阳君啊,您也是大有福气啊。
一旁的陈氏已然眼含热泪地拿着帕子擦拭着眼角,瞧见丈夫还没回过神的样子,带着一腔激动心情轻声唤道:夫君,还不快谢谢赵公公?元颂这才恍然醒神,瞬间激动得满脸通红,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连忙道:赵公公请进,快进府里喝杯热茶。
赵太监笑呵呵地拒绝了,天子还在宫中等小人回去呢,小人就不喝您的这杯茶了。
虽说不喝茶,他也没立刻走,而是站着不动。
元颂心领神会,立刻令人赶紧送钱财过来。
林管事亲自去准备赏钱,气喘呼呼地一路小跑将银钱送到了赵太监手里。
赵太监一摸钱袋,心里就知道这钱不少。
他对元家的诚意很满意,不介意多给他们说几句好话,有意想卖个好,天子很喜欢您的儿子,据我所知,元郎好像还没立冠吧?元颂心中一紧,笑着道:是,小儿还有两年立冠。
赵太监意味深长地道:我会跟天子表明此事。
没准那会元郎福泽深厚,还能得到天子亲自为他取字呢。
元颂做出大喜之色,连忙俯身拜下,多谢公公好意!赵太监满意他的识趣,自己也不敢将话说得太满,哎,这事还没确定呢,汝阳君可不要同别人说。
是是是,元颂又让人送上了一箱钱财,辛苦公公了。
等赵太监走了之后,整个元府瞬间陷入了欢喜之中。
元颂的两个妾室夫人与几个儿子也站在一旁露出欣喜神色,要是元里得了侯,他们还不一定这么高兴,但得侯的是老爷,这就是满府的大喜事了。
元颂的几个儿子眼睛转来转去,已经想好怎么同旁人炫耀父亲封侯一事了。
陈氏已经擦湿了一个手帕,笑容却收不起来,夫君,如今别人也该叫你一声汝阳君或是汝阳侯了。
以后的汝阳县可彻底是咱们说得算了,那尉氏、王氏两家只怕会被此事吓得再也不敢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如今他们谁还能比得上咱们?元颂哈哈大笑,摸着胡子点了点头,不错。
但夫人,我们不能因此而得意。
里儿将此功让给我,想必也是想让我好好护住汝阳县,为他稳住后路。
如今有了封侯爵位,我做事便可大胆一些了,田地粮食和农庄的部曲也可扩大了,我必为我儿提供足够的粮食和信任的下属,决不能让他有难时却什么都拿不出来。
陈氏眼角笑纹更深,轻声道:夫君说得是。
其他夫人和儿子听到这句话时,没忍住露出几分嫉妒神色。
但元颂和陈氏毫不在意,他们低声说了几句话。
陈氏忍不住期盼问道:夫君,那天子取字一事,你看咱们里儿可有这个福气?元颂听到这句却忍不住叹了口气,他摆了摆手,心头有些沉重,还是不要有这个福气为好。
陈氏迟疑地问道:夫君这是何意?元颂摇摇头,令她准备庆贺宴会,独自回到了书房之中。
元颂对天下大事的走向并不敏感,反倒有些迟钝。
因此,元里在临走之前专门为元颂分析了番天下大事,元颂便知道了这个天下早晚将要混乱。
北周延续了三百年,如今也到了存亡之际。
元颂从出生开始便是以北周人自居,他从未想过北周有一天会不存在。
但即使对未来再怎么忐忑不安,元颂也知道得皇帝赐字在这个关头可谓是个双刃剑。
若是北周朝廷没有被颠覆,那得皇上赐字自然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然而一旦北周真的亡了,下一个统治者岂不是会牵连他儿,间而牵连到整个元家?这样的双刃剑太过危险,元颂宁愿不要这个锦上添花,也不能连累元里这个整个元家崛起的希望。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提前一步立冠取字,不惜惹怒赵太监了。
元颂提笔写信,将此事事无巨细地一一告知,并令元里做好提前一年立冠的准备。
他会为元里找到一个完美无缺的借口提前立冠,即便元里待在边疆,也不影响冠礼。
而男子一旦立冠,便代表着开始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了。
*写好信后,元颂便叫来了人将信送到北疆,严肃吩咐道:此信不得遗失,若路上遭遇意外,直接将此信销毁!亲信当即道:是!元颂颔首,让他离开。
当夜,元颂便披着蓑衣,去拜访了元氏一族的族长。
族长是元颂的二爷爷,从小看出元里的聪明伶俐后便疼爱极了元里。
但他已经老了,自从七八年前便只能躺在床上,生平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元氏在他手中发扬光大。
元颂摘下蓑衣坐在床边,将元里立功而他被封为关内侯的事情说给了族长听。
族长大喜,双眼冒着精光,一瞬间红光满面,好像年轻了数十岁一般,拍着床榻不断道:好好好!元颂关心了他几句身体,终于压低了声音,将他想要提前为元里立冠的打算说了出来。
族长听完,便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族长沉默了一会,强撑着坐起身,元颂连忙将他扶起来。
靠坐在床柱上后,族长叹了口气,语气中却满是欣慰,我熬了这么久,没想到有一天,我这般老骨头也能为元氏出一把力了。
元颂愧疚道:二爷……族长抓紧了元颂的手,浑浊哀朽的眼中含着毅然的决心,你放心吧,我这把老骨头本就活够了。
能看到你封侯,知道里儿有出息,我也心满意足了。
延中,你这个决定做得好,很好。
如今世道乱了,他们又讲究立冠才能出仕,早一年立冠总比晚一年立冠好……等你们做好决定,只管告诉我。
我会将想看里儿提前立冠作为我的临终遗愿,一个族中老人的遗愿是让他提前立冠,那么他提前一年立冠便不会惹人闲话,人人都只会夸他孝顺。
延中啊,我也只能为你做到如此了。
元颂眼含热泪:这便够了。
说完,他起身跪在地上,结结实实地给族长磕了三个头。
族长坦然受了。
因为他们彼此都明白,想要让遗愿变成遗愿,那就需要死亡作为代价。
族长这是用自己身死,来为元里提供提前一年立冠的机会。
元颂走后,族长的儿子进屋,站在床边无声哽咽。
族长咳嗽了两声道:这么大的人了,你哭什么!儿子声音沙哑道:爹,儿子想让您多活几年。
我活着只是你们的负担,族长苍老的声音缓缓道,我死了,你们的路却宽了。
明日你把你的长子二子送到元颂那,让元颂将他们送到里儿身边,跟着里儿一起建功立业。
里儿远在边疆,身边还是要有本家兄弟帮衬为好。
儿子迟疑道:长子元楼倒是性子沉稳,可以一去。
但二子元单那小子是否太过顽皮?他聪明,有天赋,只要里儿肯重用他,他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族长道,说不定这兄弟俩,以后还可以名留史册啊。
儿子只觉得这绝无可能,还有些啼笑皆非,觉得爹真是年纪大了,什么话都敢说了。
他摇了摇头,自己都臊着慌,爹,您太高看他们了,哪怕元里有出息,也不代表下一辈的孩子都能有出息啊,能有个元里就够好了。
更何况名留史册?爹,历朝历代千百万人,能名留史册的只有寥寥啊!你还是不懂啊。
族长闭上了眼睛,似睡非睡地叹道:三百年前,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将领都已是名声传颂天下的武将。
这些将领之中,有不少都是太.祖的本家兄弟,是太.祖建功立业的班底。
难道太.祖当真有真龙之气,所以连老天爷都将天生武将都放在他的身边供他使用吗?不是这样的啊。
族长声音逐渐弱了下去,是因为太.祖将他们带在身边,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立功、崭露头角的机会。
是因为太.祖成了天子,他们才因此被赞颂成千古名将,得以名留青史啊。
儿子大惊失色,爹,您怎可拿楼儿单儿同太.祖身边的将领比!族长深深吸了口气,颤颤巍巍地把枕旁把玩的核桃重重扔到了儿子身上,我他娘的怎么会有你这个傻儿子!*蓟县。
元里一行人快马加鞭,用了不到十日便回到了蓟县。
元里提前一步离开,也不是全然被楚贺潮给气到了,更重要的是他接到了信,张密已然在蓟县等了他许久。
回到蓟县那日正好是下午,元里让人去叫张密,自个儿快速地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服。
等他出来后,张密也刚刚来到了楚王府。
但张密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了一个名叫钟稽的马商。
因为不确定元里愿不愿意见到钟稽,两个人正在外面等着呢。
钟稽?元里抿了一口茶,眉头微挑,看向坐在下首的詹少宁,少宁,我记得此人是兖州的马商,和兖州刺史车康伯有些关系。
许久不见,詹少宁变得自信了许多。
脸上的忐忑已然消失,更多了几分沉稳沉着,眼中闪着明亮的光,瞧起来胸有成竹,恢复了一些以往的开朗。
他笑着道:没错,车康伯的马匹大多都是这个马商提供的。
元里若有所思,将茶碗放下,看样子,兖州最近不太太平啊。
郭林在元里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元里叹了口气,原来是为妻女报仇的可怜人。
钟稽前些日子得了一批新马,其实有几匹通体雪白的白马。
因为女儿吵闹着要去看白马,钟稽便带着爱妻爱女一起去取马。
谁知回来途中遇到了土匪劫道,马匹被抢,妻女惨死。
钟稽求车康伯灭了那群土匪,可车康伯却不敢对上那群凶悍的土匪,便三言两语打发了钟稽。
钟稽走投无路,满心悲凄,他找了许多人都毫无办法。
这个时候,张密告诉他了元里仁义之名,钟稽如获救命稻草一般,这才找到了仁善之名远扬的元里。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粗长了,不要脸的求个营养液_(:з」∠)_*查自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