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封建皇朝的皇族公主身份地位向来不低。
只要是得帝心者,一辈子荣华富贵是最基本的,但凡有野心的都不止步于此, 但这也要和当时皇帝的眼界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主幕府始于唐朝, 最先是平阳公主因为掌兵而开幕府, 其后唐中宗年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均开幕府。
公主们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连带着当时的女性权利也在无形之间也越来越大。
当然, 这并不代表说清朝的公主们地位不高,只是渐渐地名大于实。
像以前那样的风光和实力,也还需要各方的努力才行。
婉绣虽然信得过康熙, 但对于他一口气开三处公主幕府的气势,她却是自叹不如。
许多事情细细想来,她似乎都只能侧面的徐徐渐进, 真的敲定和行使主张的仍旧是康熙一人。
难以想象, 若是换了任何一个封建皇帝, 他是否能有这样的胸襟和眼界来包容这一切?答案是未知,可婉绣心底莫名的觉得庆幸。
但不论如何,幕府最后花落谁家,也就成了婉绣琢磨的点了。
俄国的公主虽然立有寸功, 但她毕竟在身份上算是人质, 不论看着多么风光,实质是不会变的。
就算康熙有这样的自信,满朝文武和公主怕都不会答允。
而首当其中的应该是大格格,她早年在宫中已是表率, 又作为头位出征的公主, 幕府若没有她的份子, 那决计说不过去的。
其次往下则是马佳氏所出的三格格,这位存活下来康熙亲生的最大女儿向来很得青睐,按理说她是少不了这样的好处。
可问题是在大格格冲锋陷阵引起很大非议后,早已沉寂的马佳氏受了大惊,煞费苦心的各处使劲,最终在得封和硕荣宪公主后不久宣了婚事,下嫁给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衮。
紧跟着年岁近的五格格也随之封了和硕端静公主,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
上面的两个出嫁而去,往下的就是郭络罗氏家的糖包和她家蜜糖了。
刘嬷嬷。
娘娘有何吩咐?我记得这回皇上送来了一套黄宝石的头面?是有一套,似乎是法国那里传来的。
法国那里传来的,那大抵就是博启等人盘算着送过来的好东西。
婉绣笑着点头,荣妃肤白,她若戴着定然好看。
娘娘要送给荣妃娘娘?头面首饰向来是圆枣的心头好,哪怕她如今常在宫外,但是知春同事多了,也都习惯的将其收好备着哪天有用的时候让主子梳妆打扮。
那套黄宝石拢共就一套,进京后就从皇上的手上转到了主子的手里来,旁人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更遑论说送了。
婉绣看着宫人都看向了自己,顿时幡然醒悟说的太快了,让人不明不白的,这回宫宴是荣妃主持的吧?宫里的人总会找点事情打发时日,尤其是宫妃们想要名正言顺的和各家福晋来往。
马佳氏到底是四妃之一,前些年因为三公主荣宪的事情更是成了宫宴主持的一把手,像这样的事情是不胜枚举,婉绣也从未太看重过。
但是平心而论,蜜糖的年岁也都接近,宫里这些宫务也都渐渐有了沾手的机会。
不论是什么意思,永和宫都不能毫无表示才对。
刘嬷嬷低声道,是这么回事,听闻内务府特意裁量了一声衣裳,正愁着该配些合适的首饰。
娘娘若送礼过去,应该是锦上添花了。
宫里的事情都让荣妃忙了不少,送点东西也没什么。
婉绣不以为然,反正她表态就是,底下的人自然会看眼色说话。
知春闻弦知雅意,起身领命,荣妃娘娘定然会很喜欢的。
嗯。
婉绣想了想,宜妃那里……就送一副玛瑙吧,还有年前送来的玉珍珠就给惠妃。
婉绣不想厚此薄彼,只能表面上做到一视同仁,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来。
那皇上那里要不要送点什么?刘嬷嬷忽然说道,她从来不上心这些东西,但是眼看着婉绣盘算了不少,莫名的为某个人心酸起来。
毕竟做了好事的那个人,还没得到什么好处不是?这句话让半路进来,还不大明白的知春狐疑。
只是她领了命,遂只能压下心底好奇悄声退下去。
婉绣知道刘嬷嬷只能算半个自己人,心眼里还是顺着康熙那里的。
只是这样的建议还是头一回听到,她蓦地有些不自在起来,嬷嬷的意思该送些什么好?奴才愚钝。
刘嬷嬷自始至终都垂首肃立的站着,闻声后也不动如风的把话丢了回来。
婉绣听了荒唐一笑,是该送点什么。
可是康熙有什么缺她送的?婉绣想了想,乾清宫有什么消息?并无。
已经是酉时时分,往常里不是忙碌政事也该传出夜里的消息。
而至今都没有的话,那多半就是没有侍寝的人了。
婉绣不想和年轻嫔妃闹,天时地利人和也恰好合意,走吧。
永和宫的仪仗缓缓直到乾清宫宫门前,原来的红人梁九功率先成了领路者,他昂首阔步的踏至门前,德妃娘娘求见,麻烦通传一声。
梁九功的名头到底没有从乾清宫处抹去,宫门前的奴才不敢有半丝怠慢之色,连忙请着人进去了。
婉绣下了仪仗,一路直达康熙跟前都没半点耽搁。
她的消息来得隐秘,按理说旁人是不得知的。
可刘嬷嬷能够猜到,没道理康熙没有察觉。
这明显给个机会,让她低头回去罢了。
低个头而已,怕什么。
婉绣恭恭敬敬的行了礼,不等康熙摆着脸色不说话便上前去摸了温热的茶杯,爷的茶都凉了,怎么不歇会养神?没工夫。
婉绣只是笑,扬声道,再送一壶热水来。
不用。
凉水喝了不好,入口的东西可不能有半点疏忽。
顾文星转身就要亲自去提茶壶来,婉绣顺势将茶杯拿走,却被某人半路截去送到嘴边。
婉绣眼疾手快,连忙止住,爷在生气?康熙手一滞,眼皮轻抬。
婉绣抿着唇角,笑意渐渐地拉深,您不说话,那就是承认了?生气是每个人的本能,但是和后妃生气就显得有些小气了。
不论真假与否,这样的话都不该是旁人该听到的。
提着茶壶的顾文星就深有体会,他的妙菱极好,可年纪小的缘故也让他吃了一些苦头。
这种男女之间的事情本就说不清道不明,哪怕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大相同,但是男人的某些面子上的感受却是一样的。
顾文星硬着头皮将茶壶放在一侧,弓着身子摆手让人都退出去。
眼看着自家的奴才们都走了,康熙挑起了眉头,德妃的面子是越来越大了。
婉绣不以为惧,笑着将茶水倒了,亲手又重新冲上一杯来,这还不是有赖爷的面子。
他也来了?您派遣的人,自然不能怠慢。
康熙哼了一声,很是不满,一个奴才罢了,还要你小心?不看僧面看佛面,您的人谁敢不小心?梁九功人甚伶俐,但尚时加防范。
康熙虽有意见,但是该说的却也不多瞒着,这句话本是他想着出征前再和婉绣说得。
只是计划改不了变化,索性提前送了,他在宫里的日子也能看着点。
婉绣看他只是说着旁人的不是,她心底松了气,也不提知道的事情,温声软语道,是我当日大惊小怪了,听了白晋教士说了些话,想着阿启在外面受了些苦难心里就忍不住难受起来。
茶杯被放在了另一侧,康熙伸手握住她的手心,侧身将其拉向了怀里,果真如此?不然呢?这些话本来就有五分真,婉绣将手伏在他肩头,说得十分坦荡,虽说爷瞧得起乌雅氏这一小支,还抬了旗,可势单力薄总是让人小瞧了去。
我倒是没什么,家中人无甚不满,唯独阿启为人阔达,家中也没有个正经的福晋和嫡子撑着,很有些流言蜚语。
阿启尚未娶妻?康熙是当真不知此事,他恍然道,朕记得他……有个侧福晋?嗯,是他极喜欢的。
那你的意思要给他指一个?康熙斟酌的想着,神色不由地思量了起来。
别的不说,他近些年挑进宫的秀女却是不多,以至于这两届适龄尚未出嫁的年轻格格不在少数。
再且博启直至中年尚未娶妻,若挑个太年轻的似乎也不匹配。
再细心的挑个门楣高些的,他如今也是门当户对。
我不是这个意思。
婉绣连忙反驳,就算现在康熙此时愿意,可回头难免会以为她盘算什么。
更何况,她的阿启根本不用这些东西,精挑细选后也不一定能和他心意。
这些年来说亲的人不在少数,官场上和博启亲口说好的也有,可他就是一个都没瞧上。
这固然有职场考量,也少不了对于未来嫡福晋的要求。
婉绣好歹是看着他长大的姐姐,许多事情都是看得明白的。
眼看着这件事拖了这么长时间,自然不能再忽略不计了,我只是想着要不把玛莎抬上来,晋嫡福晋?开明如康熙刚想了几个名字来,闻言不由一怔,谁?作者有话说:嗯,娘子军正在准备中,小六还在外拜师学艺顺便哭丧,时间很快就会大迈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