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1 章【二更】

2025-03-22 07:25:23

京城里下的雪总有融化之时, 待积雪化作泥泞,京城外缓慢驶来一队车马。

最后,前头的马车停在了一处刚租下的院落门外。

继而, 马车里先下来一位身着灰色大氅的男人, 约莫三十多岁左右的年纪,眼角已有了些许细纹,却丝毫不损他的样貌, 仍旧俊美温雅, 若雪中松柏一般,自有一股坚韧的气质。

这男人便是祝清希,曾中状元, 本该入翰林院, 却自请外放为官多年, 在襄城当了许久的知县大人。

如今奉旨入京,由知县升迁至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 兜兜转转,还是入了翰林。

现下, 就是祝清希携家人初回京城, 尚未有宅邸在此,便先租住下一座院落, 待日后买好一处不错的府邸后, 再搬过去。

祝清希走下马车后, 望向后面。

他这辆马车之后, 还有两辆宽敞的马车。

祝清希抬脚, 往后面走去, 路过第一辆马车时, 他的脚步顿了顿, 却到底未曾停下,而是去了后一辆马车的旁边。

不多时,这辆马车上便被搀扶下来一位老妇人,搀扶她的除却丫鬟以外,还有一位模样年轻的女子,见到祝清希后,柔柔地向他叫了一声大人。

祝清希却未曾理会,对这位女子仿佛视而不见一般,只搀扶住老妇人,道:娘,既然已经到了京城,您这位远房侄女该去寻家人了,不宜再跟着我们入府。

我便叫来两个下人,带着她离开。

这话一说,方才还低眉浅笑、一脸羞涩的女子霎时流露出一副伤心委屈的模样,低声道:大人,我……老妇人则拍了拍女子的手,皱眉对祝清希说道:这才刚到京城,连行李都还未曾放下,也不必如此这般着急送她去寻亲人,先进府再……话未说完,前头的那一辆马车里便蓦然传来一声笑,嗤讽之意明显,还未曾说些什么,却叫老妇人倏地住了嘴,神色先不悦起来。

这声音透过马车帘子传来:之前说着急寻亲,非要跟着我们的马车走的人难道不是她吗?怎么这会儿终于到了京城,反倒是不急了。

磨磨蹭蹭的不走想做什么,莫不是也想要跟着入府,再登堂入室,自荐枕席给我这夫君当个小妾?要不要脸。

我看啊,全京城的人家都养不出如你这一般的厚脸皮,上赶着给人当小妾,你怎么不去那花街,逢人便笑,喊谁都是大人……何灵婵,你说够了没有。

祝清希脸色一冷道。

老妇人则是捂住胸口,一副快要被她给气晕过去的模样。

至于那位女子,则是早已泫然欲泣,一脸遭受侮|辱冤枉的神色,再也不敢多留,在祝清希随后的安排下,跟着两名下人离开了此处。

前一辆马车的帘子掀开,一抹红色先露了出来,随即,何灵婵的身影出现。

她穿着湘妃色的大氅,姿容艳丽,就像是在寒冬里盛开的一朵红牡丹,有着华贵之美。

当然,她的表情也是傲的,下了马车后,面向祝清希和其母道:她此刻走了,我自然是说够了。

这一路来,我多番忍耐,却并不代表来了京城以后,还要容忍她入府。

老夫人,想为您的儿子纳妾,倒也不必找来这等货色,还什么远房侄女,凭她也配进这祝府的大门?别说是妾了,就是通房,扫洗的奴婢丫鬟,她也不配。

你、你……老夫人抖着手指向何灵婵,气到口齿不清,却也坚持怒道:你嫁与我儿多年,却一直未曾为我儿生育一儿半女。

女子七出之罪你已是犯了其一,无子而且善妒,并不尊父母,是为逆德,你、你……我儿啊,休妻,你快给我休妻!老夫人气得连忙扯住祝清希的胳膊。

而提到无子时,何灵婵的眼神一暗,先是眼底闪过伤痛,随即嘴角泛起冷笑,看了祝清希一眼,便不再搭理祝母,甩袖留下一句卸车、搬东西后就转身离开,进了这府邸。

老夫人见状,差点要厥过去。

祝清希急忙抚了抚母亲的胸口,嘴里说道:娘,莫与灵婵生气,我早已说过,此生绝不纳妾。

这是我的决定,与灵婵无关,不该牵扯到她的身上,无子便过继,族中……不行、绝不行过继,我不同意。

老夫人握紧祝清希的手腕,道:凭什么我儿辛苦挣下的家业要留给外人,就是族中的儿郎也不可以。

我的儿子啊,你为什么要做下这等决定,就算那何灵婵曾经因为你流产,失去一个孩子,可她难道就无错吗?她的身体并未受损,又不是不能生了,可这么多年以来却一直未再怀有身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早些年怜惜她流产伤痛,一直没有说些什么。

可这都已经多少年过去了,你们难不成是想要祝家绝后吗?你们这是要联手气死我啊,纳妾不肯,生孩子也不肯,老妇我也是受够了,就不该随你们到京城来,还要遭气。

我、我就应该找根绳子吊死……娘,莫说这些话。

祝清希搀扶着老夫人进门。

祝家有些随队伍的马车是雇来的,这会儿有车夫听了一耳朵,暗自说道:这一家子,媳妇无子,婆婆想要为儿子纳妾,儿子却不愿。

可看着却也不像是对媳妇情深的模样……真是奇怪。

慕书玉听说了祝清希一家的到来,不过虽然同处京城,但却一直没有机会遇见。

国子监的学业逐渐加重、忙碌起来是一回事。

还有就是,慕书玉暂且收敛了一些存在感,专心读书,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

这情况一显,就连安定伯慕史进都找她找的少了,并且还责令旁人,若无要紧的事情,不许对她多做打扰。

可见安定伯慕史进极为重视慕书玉的科举。

就这样,时间转眼便来到了八月份,乡试在即。

慕书玉早已顺利完成国子监的学业,积满八分,在祭酒和司业等先生们满意的神情下毕了业。

如今,正是着重准备考试的时候。

五天后,乡试开始。

除了凃卓以外,慕书玉没有让任何人相送,到了便进去,待再次出来时,仍是凃卓,不过却多了冬蕙和凃圆两人。

慕书玉在马车上擦了擦脸,收拾一番,吃点东西填一填肚子,等回到了伯府就是倒头休息。

伯府的下人进进出出忙碌,早就为慕书玉准备好了温软被褥和饭食。

但慕书玉却饭食未吃,安定伯就命厨房必须得一直热着,不能凉下来,等到慕书玉醒来,随时可以吃到。

四房的郑氏见状不由得酸了一句:这架势整得跟什么一样,全伯府上下都得以他为先,别到时候乡试未过,那就丢人了。

慕史进闻言,瞪了郑氏一眼,训道:不会说话就闭嘴。

书玉参加乡试本就辛苦,他前些日子才从国子监毕业,马上又要参加乡试,伯府要照顾他周全些,难道竟是不能够吗?你不为他鼓励一番,还说这话,是真心咒我孙儿落榜么。

媳妇不敢。

郑氏忙道:不过是见公爹如此为书玉着想,可书玉却先回屋休息去了,这岂不是忽视公爹的心意……慕史进的脸色不大好看。

这时,慕姝芸倏地说道:祖父,我想长兄必然心念着祖父,不然也不会一回到府里,就来向祖父请安,叫祖父宽心后才回房间休息,这也是祖父您应允的。

四婶也千万别误会长兄,人疲惫之下难免会有疏忽之处。

长兄一向知礼,又怎么会忽视祖父的心意,不过是尽全力考试,已经精疲力尽,思绪迟钝了。

连饭食都尚且顾及不上,怕是没有丝毫胃口。

郑氏暗自撇嘴,随即对诸婼薇说道:你这女儿倒是向着书玉。

诸婼薇淡淡道:长兄既对妹妹好,这做妹妹的,自然也得尊重兄长,才叫知礼懂礼,晓得孝悌,不枉费我的一番教导。

芸娘说得很好。

慕史进道。

他此时的脸色已经恢复平静,道:老四媳妇,往后说话,斟酌再三方可开口,不然,就不要在我面前如此多话,知道了么。

郑氏心有不甘,却不得不道是。

乡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份开考,三天后放榜。

八月桂花香,因此发榜时也称为桂榜,待乡试过后,还有一场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等。

国子监里不缺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与慕书玉同一时间于国子监毕业的更是有关笙、姜游、薛文礼、江子仁他们几人。

个个出类拔萃,颇具才学,哪一个不是州府出身过府试、院试,被选为贡生的数一数二的才子。

是以,这一次的乡试,他们也都参加了。

放榜这日,慕书玉和关笙他们等在诗文楼里,一会儿,该有敲锣打鼓的经过了。

这等乡试,自然是有专门的人来送消息告知,不用他们去挤在榜前查看。

不久后,就听有道声音由远及近地喊道:乡试第一名为慕书玉慕公子,乡试的解元是慕公子!作者有话说:二更√,补更第一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