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9 章

2025-03-22 07:25:23

宴会继续, 前面再说什么话,就不关慕书玉的事情了。

她正专心致志地挑着些东西吃,这也算吃席了吧。

宫里的食物虽然不错, 但凉的快, 只能挑点冷菜吃。

慕书玉挑来挑去,越发觉得没有胃口,便不禁放下了筷子, 想着等回伯府后, 自己再单独弄点吃食。

拜她经常在伯府做点心小吃的缘故,厨房的张大厨伙计等和她都算熟悉了,时不时给予一些方便, 再晚做饭也是有人在的。

正想着, 一个小太监见她桌案上的酒杯空了, 便过来添酒。

结果倒满离开时,袖子不小心碰倒了酒杯, 酒水便直接洒落在慕书玉的衣摆上面,吓得小太监急忙跪下。

状元大人恕罪, 奴才不是故意的。

慕书玉回神, 摆手道:不碍事,你起来吧。

小太监神色惶恐, 抬起头说:状、状元大人, 要不您随奴才去偏殿整理一下衣服?奴才给您弄干净。

见这小太监一脸不安的模样, 慕书玉想了想, 点头。

她觉得要是自己不答应, 这小太监没准该哭出来了。

那行吧, 你带路。

状元大人请随奴才来。

小太监果然放松不少, 站起身, 略微弯着腰给慕书玉带路。

陛下为太后六十大寿举办的寿宴时间不短。

这边的偏殿就是给来参加宴会的大臣或其家眷们准备的,以备不时之需,万一有人不方便之类……不过,一般这种情况少有,毕竟谁也不想在太后的寿宴上丢人或失礼。

到了,大人。

小太监说道。

慕书玉走进去,却意外在偏殿瞧见一人,裴妙珩。

殿下怎么会在这里?慕书玉心思一转,倏地明白过来,转头看了眼小太监,道:殿下,他是你的人?这么说酒杯被打翻,根本就是这小太监故意弄的,当时一副惶恐被吓到的样子……装的还挺像。

裴妙珩自椅子上起身,道:下去吧。

小太监:是,殿下。

随即,他对慕书玉道:大人,请脱下外袍,奴才为您处理一下。

春日还带着些许凉意,慕书玉外面穿的是官袍,里面也有一件外衬,脱衣可不怕。

于是,她脱下外袍交给小太监让其去擦拭,熏烤一下。

殿下叫书玉来是有何事吗?裴妙珩道:塞北锡伯族部落要提前入京了,就在太后寿宴后不久,他们便会从塞北出发,进京迎娶和亲之人。

慕书玉闻言惊讶:怎么会这般快,不是说要在一年以后吗?锡伯族部落的老可汗病重,和亲耽误不起,是以决定提前。

殿下,那锡伯族前来和亲的人选是谁?二皇子,拓跋泰。

慕书玉道:我大盛朝和亲的人选有三,殿下可知,陛下属意的人选是哪一家?三家和亲人选,一是安定伯府长房的大小姐慕荷,二是,姚咏的大女儿,姚晴,三就是太仆寺少卿常大人的女儿,常萱。

除却慕荷以外,其余两人,慕书玉都未曾见到过。

裴妙珩道:陛下还尚未透露出意思,不过,太后寿宴结束,陛下应该便会下旨接这三女入宫,教导其礼仪等。

距离锡伯族部落来到京城还有很长一段时日,礼仪只是其一。

而陛下将考核的事宜等全权交给了姑姑。

长公主殿下?嗯,到时姑姑自会从三女中选择一位和亲的人选,但这挑选,会在二皇子拓跋泰入京之后。

慕书玉不免思索,道:不能让姚咏的女儿成为和亲之人。

否则一旦确定后,姚咏女儿姚晴远去和亲,那么就相当于姚咏从此手握这一筹码。

毕竟姚晴为大盛朝安宁、为两地之友谊做出了贡献,大盛朝虽国力强盛,边境暂且平缓,却不代表没有外来的威胁。

更北部的势力有突厥虎视眈眈,大盛朝与锡伯族部落的联姻就是必然的。

和亲人选的重要可想而知,一旦选定姚晴,姚咏少不了要被陛下嘉奖。

而就算以后姚咏犯了什么错事,看着姚晴前去和亲的份上,天晟帝也绝对会给予宽容。

慕书玉想要收拾姚家,就不能让姚晴成为和亲人选。

我叫你来,便是这个意思,除却姚咏之女外,伯府长房的女儿最好也不可前去和亲。

书玉明……话未说完,门外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不是一人,似乎是两人正在往这个方向走,伴随着一些话语。

是谁来了?这偏殿里面可没有藏身之处,地方很小,如果被人发现她和殿下在这里……你叫我过来到底有什么事情?这是一道女声,声音清冷,语气疏离,并且隐约透露这一点不耐烦。

另外一道声音随之响起,也是女声,略带不悦:多年不见,你就是这样和亲姑姑说话的吗?姑侄关系?多年不见?门外的两人身边似乎没有太监婢女跟着,能随意进出偏殿,身份必定不一般。

慕书玉有了些许猜测。

这时,就听其中一人脚步停下,冷哼一声嗤笑道:姑姑?哪家的姑姑在明知道侄女与皇子定亲后,还非要嫁给其兄长。

你是想要让我叫你一声姑姑,还是,嫂子?哦不对,端亲王的王妃另有其人,你不过一介侧妃,怎么配让我叫你一声嫂子。

你!另外一人就是崔芙,当即怒道:崔翎霜,我可是你父亲的亲妹妹!你还有脸提父亲,如果不是你,我爹他怎么会早早就卸任太傅一职,还不是你弄出来的烂摊子。

你倒是如愿以偿了,可我清河崔氏的脸却都丢尽了。

姑姑,叫你一声姑姑是给你脸面,这么多年,清河崔氏一族不准许你回家,你还没有吃够教训,没有丝毫悔过吗?我没错。

崔芙也冷下声音道:我是为崔氏好,你……两人重新走动,脚步、声音皆越来越近,眼看她们就要来到这偏殿的大门外面,伸手推开门了。

慕书玉不免脚步往后一退,却蓦然撞在了裴妙珩的胸膛上。

她比殿下要矮一头,一惊之下转了转脑袋,鼻尖恰巧划过殿下的下颚线处,轻轻的,几乎一触即离,仿佛羽毛刷过一样。

慕书玉不由得心中一跳,殿下……应该没发现吧。

她想要再离开时,却被一手捂住了嘴巴,便听低沉悦耳的嗓音在耳边微不可闻地响起。

别出声,在旁边待着就好。

旁边?慕书玉尚还不解,捂在她嘴上的手就收了回去,顺势推了推她的背部,让她依着力道站在了门后面。

下一瞬,门便打开了。

外面的声音戛然而止。

妙珩,你怎么会在这儿?瑞亲王王妃道。

裴妙珩给母亲请了安,又给端亲王侧妃崔芙行了礼,淡声说道:过来醒醒酒,刚才不小心睡了过去。

母亲和侧妃怎会在此?宴上有些吵闹,过来清静一会儿,殿里就你一人?是,母亲和侧妃若无事,我想整理一下衣冠再出去。

脚步声渐渐远离,偏殿的门被重新关上,裴妙珩面向慕书玉道:再待一会儿,衣服该熏好了,你便回宴会上去吧。

是,殿下。

慕书玉回道。

她刚才听了一耳朵的八卦,有关于男主的家事,此时面上的表情尽量低调,希望那个小太监赶快带着她的外袍过来。

不想,裴妙珩突然问:你平日里,都用什么熏香?啊?慕书玉疑惑地抬起头,抬起胳膊闻了闻,稍显迟疑说道:殿下,书玉一般不用熏香。

不过,有时候房间里会点燃香炉,大概是沾染了点檀木的香味儿吧。

裴妙珩嗯了声,面上表情却不显。

而这时候,那小太监终于回来,慕书玉外袍的下摆已然变得干净,摸起来温热,一看就是刚用炉子烤好。

慕书玉穿上,道:殿下,那书玉便回去了。

去吧。

待慕书玉再次随小太监离开,裴妙珩抬手,食指侧面轻轻划过下颚线处,那里正是慕书玉鼻尖蹭过的地方。

他低声道:檀木香……那分明不是檀木香气,靠得那样近,仿佛是自身散发的味道。

往宴会上走去时,慕书玉却又碰见一人。

慕公子、不,现在应该称呼为慕状元,慕大人了,不知可还记得小女?崔绾带着婢女,本来这里寻找瑞亲王王妃,也是她的姑姑,却没有想到意外遇上了慕书玉。

看她的神情,两人竟是早就见过面。

慕书玉先是一愣,接着才从记忆里回想起什么,恍然道:你是……在江南的那位崔小姐?正是,慕公子还记得。

崔绾笑道。

慕书玉也跟着笑起,道:记得,崔小姐是第一个买我画之人,记忆深刻。

说起深刻二字时,崔绾不禁红了红面颊。

她道:即便没有我,慕公子的画早晚也会大放异彩,就像今晚慕公子献给太后的贺寿图,当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崔绾那时就坐在端亲王和王妃等人的后面,被挡着一点,再加上宴会的人数实在不少,慕书玉又不东张西望,自然没有发现崔绾。

她不免有些疑惑,这位崔小姐怎么会从江南来到京城,还在这里出现。

姓崔,难道……崔太傅是你的?崔绾道:小女祖父正是崔澜,端亲王和王妃是我姑父和姑姑,今晚太后六十大寿,我便是与姑父姑姑一起来的。

她提前来到京城,也有祖父在这里的缘故。

至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崔绾不禁不着痕迹地看一眼慕书玉。

原来崔小姐竟然就是男主的表妹,崔绾。

这个在原书中女性角色占据比重较大的人物,由于是崔澜崔清河的孙女,其父崔凌枫官职又不小,手中握有的权利重要。

因此,有关于崔绾的婚事便被很多人看重。

虽然原书剧情没有明确女主,还在最后坑文了,但有不少读者认为崔绾很有可能最后会与男主在一起……慕书玉笑道:书玉在江南与崔小姐有过两面之缘,没想到来京城后会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