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66 章

2025-03-22 07:26:42

魏老六家的小儿子考中了秀才, 今日办酒。

这样天大的喜事,整个村儿里都没人不想来沾沾喜气的。

毕竟上荷村已经十多年没有出过一个秀才了。

上荷村虽不是什么穷得叮当响的地方,但村里的条件也确实不算好,连处乡塾都不曾有。

因此村里原先读书的孩子不多, 如今不过了了三两个, 这还是那种家里日子过得充裕些、爹娘有多少有点见识的。

但如今, 魏家四郎中了秀才的事儿已经满村子都传遍了,那些但凡家里一年下来还能攒住些钱的, 都动了心思。

因为要办这个酒,再加上还要回家拜宗祠,所以魏家一家人头两天就回了村里住下了, 如今只剩姜冲还在镇上的宅子里。

自周氏回家那日, 家里都还没拾掇妥当,便不停地有人上门来,其中不乏来打问魏琛在镇上何处上的学塾的, 显然也起了效仿的心思。

周氏倒是一向和善,跟村里许多妇人都关系和睦,即便是不怎么往来的, 也不曾有过什么愁怨。

因此来一个,她便要如实地跟人细说一番。

半日下来, 便口干舌燥了。

但即便如此, 她也未曾合拢过嘴,脸上始终挂着笑。

好不容易又走一个,赵氏连忙给她递了杯水。

娘,要照我说, 您就不该这么好心跟他们说这些, 若一个一个的都来问, 那您得说到什么时候去?再说了,这里头又有多少生面孔?平日里不与咱家往来,如今小叔出息了,他们倒知道上门了。

哼!周氏转眸看她一眼,才张了张口,又把那些难听的、怼她的话都咽了回去。

末了,她轻叹一口气,有些无奈地道:老大媳妇,我瞧你竟还是个孩子心性。

今日他们既然上门来问,那我告诉他们又何妨?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有咱家四郎这个天资的。

他们就算让自家孩子跟你小叔上了一样的学塾、有了一样的先生,那还能人人都跟他一样能中秀才不成?既然如此,那咱们又何必藏着掖着,反倒得罪人还连累了自己的名声?赵氏听她这么一说才明白过来,讪讪地挠了挠头:我明白了,娘。

我也不是要怪你,只是你小叔如今正扎眼,咱们说话做事都得多留个心眼儿,不然连累了他的名声,他往后还怎么继续去参加秋闱、春闱,将来又怎么做官?周氏一向不是眼皮子浅、走一步便只盘算一步的人。

即便从前拦着魏琛进学,也是迫于无奈。

只因那时老大才跟赵氏议了亲,马上就该成婚了,家里的钱如流水一般地花出去,哪里还能拿出多余的钱来让他去学塾读书?所以才白白耽误了他一年多。

等老大的亲事办完,第二年秋后攒够了余粮,他爹当即便松了口,换了钱送他去了学塾。

只是这其中的实情,他们也一直不敢跟老四吐口,怕惹得他们兄弟不睦,叫他对他大哥生怨。

也正因为如此,后头赵氏每每从旁说些刻薄话,指责她太过偏心老四时,她心里都有一股子气。

不过幸而村里能供得起孩子上学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因此到第二日,来的人便陆陆续续地少了。

即便还有人来,也都是腆着脸上门来凑近乎、问何时办酒,扬言到时定会来的,周氏也都笑着应下。

老四的大喜事,没得因为这些人弄得不痛快。

就算村里人到时都来了,也不过是多做几桌子菜的事儿,反正到时来得人也都得随礼。

他们若是乐意,那她自然没有什么话说。

老两口这么一合计,最后干脆叫魏延和魏宗两个除了与他们家有过节的,其他的挨家挨户都送了请帖,叫人挑不出一丝一毫的错来。

*这日一大早,魏家便是好一番热闹。

家里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村里人宴请,从来没有请厨子的习惯,都是自家一手操办的。

若是自家厨艺不行,那便会从村里请些会做饭的妇人来掌勺,到时给人家些好处便是。

魏家几个女人倒都是做饭的好手,即便不都像阿芸的菜做得那样好,可也都是能被赞一声好吃的。

魏家地方不够大,所以他们跟里正商量了一下,干脆在村里挑了处干净的空地。

魏延和魏宗将从族里关系亲近点的人家那里借来的桌椅板凳一张张地抬过来,费了好一番功夫。

魏老爹叫了几个干活麻利的老头,在那儿临时搭了三个简易的灶台出来。

昨日魏家人去镇上买全了今日做菜要用的食材。

今日天不亮,周氏、赵氏、李氏、阿芸,再加上被请来帮忙的栓子娘,五个人一起张罗着做菜都还显得人手不够,手忙脚乱。

这样大的喜事,里正和魏老族长都亲自到了。

魏老爹特地将二人引到了同一桌上,此刻他与三个儿子一起陪着说话。

不像魏老爹和里正他们这般没有学问的人,也只是问问魏琛近日学业如何、可还顺利,魏老族长是见过世面的。

他当年虽只是在县衙做个县丞,但多少也懂得些官场上的事,对于科举一途更是清楚。

于是,关怀了魏琛几句之后,魏老族长便捋了一把髭须,问:你如今已考过了小考,且中了小三元,已有了生员资格,本该入县学继续学业。

但据我所知,咱们仪封已多年未出过你这样有出息的读书人了。

那县学里多得是考了十几年都未曾中举的老秀才,你若是去了,我恐你被白白耽误了啊。

四郎,我知你一向是个有数的,做什么事从来都是自己提前想定了主意,不由别人做主。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多问一句,这些……你心里可都清楚?即便魏琛天资过人,但秋闱可不同于院试这样的小考,必得严阵以待。

凡是稍微条件好些的士子,必定都是四处延请名师,若是魏琛没有,那便从一开始就是要落了下风的。

魏琛自然清楚他老人家心里担心些什么,也明白他的好意。

但他只是微微一笑,道:您放心,我前日去拜谢过恩师后便已同恩师讲明要进县学了。

听见这话,魏学林非但没有放下心来,反而眉头蹙得愈深:当真?你可要想好。

这事可不是儿戏,也不是你要面子的时候。

我听说你那娘子是个能干的,在镇上开铺子,已攒下不少银钱。

虽说大丈夫理当立业持家,不该由妇人来供养,但今时不同往日,你理应明白才是啊!若是你顾惜面子,不愿意向你娘子开口,那便由我老头子去说!若是你娘子手头也不宽裕,那咱们村里人便是一起给你凑,也能将这些钱凑出来的!里正本正在亲热地跟魏老爹闲聊,但也跟着将这边的话听了一耳朵,当下便接着话口附和道:正是,四郎,若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同我说,咱们整个村里的人都能帮你想办法!里正五十岁上下,同魏老爹年纪差不多大小,为人素来和善。

他说出这样的话,魏琛一点也不奇怪。

但他深知,里正正直慷慨,可并不代表旁人也是如此。

更何况,阿芸的铺子开在镇上,如今全家人也都搬到了镇上。

虽然看着风光,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但他心里清楚,齐家一直是个隐患,阿芸的生意做得越红火,齐家隐忍的越久,将来的报复可能就越凶狠。

他也愿意是他多想了,但却不能不有所防范。

曾叔祖、里正,您二位的好意,我心领了。

不过眼下父母家人都留在此地,我实在不放心去别处求学。

更何况。

县学于我而言已足够了他这话说得有些含蓄,里正一时没明白过来,还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开口。

他刚要开口再劝,魏学林却抢先一步道:你既这么说,那想来已经是打定了主意,我们便也不再多干涉了。

里正不懂,但他却听得明白。

四郎这话的意思,实则是说,即便县学里的先生学识不足以教导子弟考中举子,但凭他自己的本事,也尽够了。

这……里正有些迟疑,还要再追问,却被前来上菜的阿芸正好打了个岔,岔开了。

曾叔祖,里正大人,久等了吧?这是最后一道菜,马上就可以开席了。

不妨事不妨事,你们在后头忙活,也是辛苦了。

里正连忙摆手道。

阿芸端上来的菜式一道道都是村里人未曾见过的珍品,就连见过世面的魏学林都不由心里犯嘀咕。

今日这一场席面,魏家想来真是要花不少钱。

看来四郎这位娘子,娶得可真真是好,实在是个有本事的。

当初阿芸准备食材之前,魏琛便提前说过,不需做那些太精致昂贵的菜式,寻常的家常菜便好。

可阿芸又怎么肯听。

她知道魏琛是心疼她的荷包,更心疼她赚钱辛苦。

理智也明白,像他说的那般低调些是有益无害的。

可这样重要的日子,她就是想给他撑撑场面,不想叫人说他中了秀才又怎样,不也还是穷酸。

一刻钟后,十几桌的菜终于都上齐,也已近晌午,可把阿芸和周氏几人累得够呛。

谁知里正口中刚吐出开席两个字,便有一道尖酸的嗓音紧跟着传进众人的耳朵里。

呦,我孙女如今这是发达了,就将自个儿娘家人忘了呀?怎的这样大的席面,却连请都不曾请我们一下?作者有话说:不好意思宝子们,试图补章失败,今日的我依旧只有三千这么长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