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2025-03-22 07:26:42

上次打定了主意后,姜芸就开始争分夺秒地偷偷绣花样子。

姜海每隔几天去镇上卖一次东西,姜芸也总要跟去。

一连去了三趟,姜芸便攒下了一百多文钱。

但也到了当初魏家人和姜老太太定下的婚期。

说是嫁娶,可乡下人家自然没有钱办婚礼摆酒,左不过是新郎家里来人抬顶轿子把新娘子接过去,新郎新娘拜个天地,然后家里做顿好饭菜热闹热闹就是了。

这对于姜芸来说反倒是件好事。

她在姜家住了不到一月,对于这里没有什么归属感。

除了会舍不得阿爹,担心他一个人过得不好,也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继续住着而已。

临走的头一天,姜芸难得主动找姜老太太说话。

她抬手将一小袋沉甸甸的东西递到姜老太太手中,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叫她一阵儿肉疼。

这是什么玩意儿?姜老太太惊疑不定地看向姜芸。

你自己颠颠。

姜芸撇了撇嘴,不情愿地看了一眼那袋东西而后示意道。

姜老太太一颠,脸上立刻转为狂喜:是钱?嗯,五十文。

这钱给你是让你照顾我阿爹的。

我走之后,你得让我阿爹一直在这儿住着。

左右你也不愁多做一个人的饭。

以后我会每月都会给你送钱来。

但倘若你照顾不好我阿爹,那不管我另想什么法子,这钱都不会到你手里了。

说到后头,姜芸看向姜老太太的眼神变得极具压迫感。

只是此刻姜老太太却顾不得这些了,她当下两眼放光地将那钱袋打开来来回回地数着里头的铜板。

可数完后,她却又忽然带了几分为难色,光这五十文,似乎不大够啊……姜芸闻言冷笑一声,嘲讽道:又不叫你出钱替我阿爹拿药,药钱我每月自会付给郎中,叫人送到家里。

若只是吃穿,先前你们九口人一个月才花二三百文钱,如今多我阿爹一个就嫌五十文不够,不知我阿爹是长了两个胃还是三个脾?说完,她作势伸手去抢那钱袋:你要不要?若是不答应,我把我阿爹送到哪家族叔那里住着,人家也不一定不愿做这事儿。

姜老太太连忙一把将那五十文护在怀中,讪笑道:奶跟你说笑呢,说笑呢!姜芸冷哼一声,心底越发不屑。

不过她也不是不知道姜老太太的为人,所以自然不会就这么相信姜老太太的允诺,还留了一个后手。

为这事儿,她已提前找过了王氏,只不过是允了王氏每个月十文钱,叫她帮自己看着点姜老太太,倘若那老家伙苛待姜冲,就想法子叫人去魏家知会自己一声。

这等好事儿,王氏自然高兴地应允。

做完这些,姜芸才略微安心了一些。

虽然担心自己明天之后要面对的,但她向来走一步算一步,也相信自己不论是何种境地都能自保。

相比而言她更放心不下的是姜冲。

虽然她先前隐约有些猜测,但毕竟没有证实。

在此之前,姜冲在姜芸眼里依旧还是一个一味退让隐忍且身有痼疾的病号。

*深夜,整个下荷村一片寂静,唯有夜枭隐在暗处偶尔发出声声耸人的啼叫。

借着若明若暗的月光,却能依稀看见姜芸的房门前伫立着一道瘦削颀长的身影。

那人在夜风中站了许久才转身离开,独留一道幽微的叹息消散在风中——若故人尚在,阿爹又怎会让你嫁与乡野村夫,平庸地度过这一生?第二日一早,姜芸换上最体面的一身衣裳,收拾好为数不多的东西,等待魏家来接人。

姜芸见到来人时心头一滞。

那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乡下汉子,长相粗野、留着络腮胡,年纪看上去在三十上下,虽然五官端正,但也只是普通,与好看绝对沾不上边儿。

笑起来憨厚朴实,还算能让人生出些好感。

看着姜老太太和那人攀谈,虽然是姜老太太自顾自地夸魏家人知礼数,又送来好些东西,而那汉子只是一直憨笑,姜芸胸口闷得难受。

直到姜老太太叫了一声姜芸,像模像样地说了几句场面话:丫头,时候不早了,奶也不留你了。

跟你大哥回家吧,往后魏家就是你自个儿家了,你要好好孝顺公婆、友善兄嫂、侍奉夫君。

大哥?姜芸懵懵地抬头,看见姜老太太含笑看着来的那汉子,恍然明白了眼前这汉子的身份。

既然如此,那……不是他?姜芸心底忽然生出几分雀跃。

眼看着时辰要到了,姜冲却始终闭门不出,无论谁去叫门都不予理会。

临走前姜芸在姜冲房门外站了许久,最终沉默地离开了。

他们都是不善言辞的人,但彼此心里想的什么却一清二楚,言语反倒显得多余了。

魏延远不像看上去那么憨傻,方才在姜家,他一眼便看出那姜老太太虽然面上亲热,但实际对自己这弟妹却并不怎么好。

想到传言中这姜老太太做下的那些事,向来弟妹父女在姜家受了不少苦。

但无妨,虽然这门亲事本是为了给三弟冲喜,可弟妹嫁到魏家就是魏家人了,自然有魏家人对她好。

于是去魏家的一路上,魏延都极尽温和地主动跟姜芸说话,生怕吓着她,给她留下个坏印象。

姜芸不明真相,没能领会魏延的好意,还以为这人是个话痨。

不由心下腹诽:虽然像三叔那样整日不说话不好,但话这么多……也不是好事儿吧?走了许久,直到姜芸觉得自己快要把胃里的东西都颠出来了的时候,才听魏延喊了一声:娘,我把弟妹接过来了。

姜芸刚从轿子里下来,不等二人进院子,就见里头乌泱泱地出来一伙人,把她吓了一跳。

打头的是个看上去比姜老太太年轻些许的上了年纪的妇人,大概有五十多岁,虽然已有皱纹,但肤色白皙、白发很少,脸盘儿大且圆润,不显得干瘦苍老,显然是魏家老太太、也就是姜芸的婆母周氏。

周氏身侧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年轻的妇人,一个长相憨厚老实,另一个却与刘氏一般眉眼秀气。

许是因为刘氏珠玉在前,故而姜芸对这般长相温柔秀气的女子都下意识地心生防备。

不过眼前这个女子眉宇间倒比刘氏多了抹挥之不去的哀愁。

二人身后还藏着两个小豆丁,一个看起来七八岁,另一个则和她的五妹妹姜蓉个子差不多大。

两个孩子生得都不错,玉雪可爱。

只是,这一圈看下来,自己要嫁的那个人……似乎不在?还是说他在里头没出来?姜芸眸光微闪,倒也没说什么。

这就是芸丫头吧?果然比我上次远远看着长得还俊,走,咱进屋说话,娘给你倒杯茶先喝着。

打量了姜芸一眼,周氏便主动上前拉过她的手往院子里走去。

对于这样的热情,姜芸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一进魏家,姜芸就觉得魏家和姜家不同。

姜老太太虽然泼辣,但做事儿却并不麻利,就连院子里都显得脏乱。

可魏家却收拾地干干净净、东西归置地整齐,即便是乡下的农家院子,也不会让人心生反感。

魏家的院子比姜家还要大,虽然不如后世姜芸参观过的那些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的四合院排场,但也是正儿八经地四合小院。

北边是周氏和魏老太爷子住着的主屋连同堂屋,平日里魏家人就坐在堂屋一起吃饭;东侧两间屋分别给早已成家的魏延、魏宗两房住着;西侧是魏琛的卧室和书房,厨房靠南边贴在大门旁。

院子东边靠墙角的地方周氏也种了些应季的菜,厨房外头还有一处石磨。

院西有一株高大的、上了年岁的银杏树,夏日满树金黄,洒下一片清凉的阴影,是个遮阳的好去处。

即便乡下成婚没个讲究的仪式,但魏家还是稍微做了些布置。

正堂贴上了巨幅的大红喜字,案上摆着两根喜烛。

一进去,周氏才拉着姜芸的手歉疚道:如今咱们都是一家人了,娘也不瞒你。

其实今日你相公并没回来。

见姜芸闻言依旧神色如常,周氏不由心下赞了一声沉得住气、是个好的。

然后她才继续解释道:你三哥前几日上山砍柴,一不小心摔到山下去了,娘找了不少大夫都说快不行了,后来听一位仙长说不如家里办个喜事、冲冲喜,这才找到了你祖母。

周氏正说着,方才那位面带愁苦的妇人就红了眼眶。

姜芸心下了然,这位恐怕周氏口中魏家三哥的妻子了。

老四是个读书人,一心扑在学业上只想考功名,所以……委屈你了。

周氏这番话说的真心实意,姜芸也听了个明白。

那……您之所以挑中我是?姜芸试探着问。

被问及缘由,周氏的神情中突然透出些许尴尬,因为你八字与老四的八字相合,却又命硬,仙长说若是想要冲喜,找命硬之人最好不过。

姜芸听完十分难以置信。

这是哪门子的狗屁仙长?净出馊主意!也不怕找个命硬的直接给克死了。

不过她万万没想到,原来自己就职的这个职位招的不是贤妻良母,而是福禄寿三兄弟。

看不出来,魏家人对她期望还挺高。

作者有话说:姜芸:突然发现我身负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