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团聚

2025-03-22 07:29:14

这两天邹彦一直在践行下班回来炒一盘菜的学习计划。

为了不耽误焖饭的时间, 宋妍拿出备用的小炒锅让他用炉子炒菜。

今天留给邹彦的菜是醋溜土豆丝——宋妍近来对这种口味有些偏爱。

切菜炒菜全过程都有邹彦自主完成,她只在旁边看着。

将土豆丝盛出来后,邹彦又爆了几个干辣椒, 留出小田的土豆丝的分量,把剩下的倒回去回锅。

宋妍品尝他的新作品, 化身夸夸小能手:不错, 酸辣开胃, 软硬适中。

你可以出师独立啦。

邹彦挑眉道:那可不行,我要永远都跟你学。

宋妍弯弯眼睛,愉快地吃饭。

邹彦。

一道沉稳的中年男性的声音响起。

宋妍连忙起身对邹彦说:快出去看看, 是不是爹娘来了。

邹志远夫妻俩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到达时间, 因而邹彦没法去车站接人。

这两天他们随时等着父母过来。

宋妍将小田从火箱里抱下来, 和邹彦一起出去。

果然一对中年夫妻推开虚掩的门进了院子, 两人都和邹彦一样气质凛然, 身形板正。

邹彦快步走过去,接过父母的行李,和他们并排往屋里走。

他示意小田过去:小田, 叫姥姥姥爷。

爹,娘,路上还顺利吧?邹志远拍拍他的肩膀道:一切顺利。

见到经常给他写信和寄东西的姥姥姥爷,小田既开心又有点羞怯。

他抱着宋妍的腿不撒手,看着他们说:姥姥好, 姥爷好。

宋妍轻轻把他推过去。

哎!方立华的心总算踏实了,在小田乖顺地被邹志远抱起来低声说话时,她脸上田笑开了花, 整个人都柔和了许多, 宋妍, 我是邹彦的母亲。

你在这里还习惯吗?邹彦没欺负你吧?天黑得早,堂屋亮着白炽灯,面前的儿媳妇背光站在跟前。

方立华细细打量。

她身量高挑,头发拢在脑后,面庞白净漂亮,脸蛋红润气色极佳,看起来过得很舒心。

方立华放心了。

结婚数月第一次见家长,宋妍有些许羞涩。

她走到方立华旁边,软和地开口:爹,娘,欢迎你们过来。

邹彦他对我很好,我挺习惯的。

好好好,邹彦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

方立华从棉衣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握住宋妍的手,来,好孩子,这是娘给你的见面礼。

邹志远也摸一个红包递给方立华,表情不再像刚才那样严肃,面朝宋妍:宋妍,你好。

公公和儿媳妇第一次见面该说什么他也不清楚,只好把一切都交给方立华。

红包是他们提前准备好的,新媳妇改口叫爹娘包上一个大红包是老传统。

谢谢爹娘。

宋妍端上两碗热茶,你们身上冷不冷,两个火箱都有火,爹娘进去暖暖。

我去下一把热乎乎的面条,很快就好。

这个时间他们肯定没吃晚饭,锅里的饭已经盛完了,她打算下一锅瘦肉青菜面,卧两个荷包蛋。

肉是早上买的,还剩下两坨,宋妍把它放在篮子里挂在屋檐下。

室外最低温度在零下,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微冻室,放一两天不成问题,她最近都是这样存储肉食。

她踮脚取下篮子,拿出其中一坨瘦肉,剩下的再挂回去。

肉冰凉凉的,很冻手,宋妍用两根手指捏着它。

你们也还没吃完呢?方立华看着桌上还没怎么动的饭菜。

邹彦将行李放好出来,接话道:嗯,刚好在吃饭。

见宋妍小心地捏着冰凉的肉坨,他连忙说:我来,煮面我会,你别冻着。

就是,让邹彦去,咱娘俩说说话。

方立华拉着宋妍坐下,向小田招手,乖儿过来让姥姥抱,哎哟。

肉不用弄了,麻烦。

老邹,你去给邹彦帮忙。

她对每一个人下达指令。

不用,爹你休息。

我一个人就行,马上就好。

邹彦拿着肉进厨房。

宋妍起身道:爹娘,我和邹彦说一下怎么做,你们先坐会儿。

她跟着过去。

放点油把肉丝爆一下,要是不会煎荷包蛋你就搅散出锅前淋在面条上,就用咱家小母鸡下的两个蛋。

我去扯点菜叶和小葱。

她低声快速交代。

不用。

邹彦拉住她转身欲出去的身影,你和爹娘说说话,我去择菜。

邹志远发话:宋妍小田,你们两个先吃饭,不用管我们。

饭菜要凉了。

对,都是一家人不用管那么多。

方立华把小田的不锈钢小碗挪过来,把他抱在怀里喂他吃饭。

小田像待哺的小鸟一样伸长脖子张大嘴巴。

宋妍慢慢吃饭,主动和他们聊天。

爹娘,你们来得可赶巧,我和邹彦养了几个月的鸡今天刚好下第二个蛋,让邹彦用那两个鸡蛋下面。

你们还养鸡了,养几只啊?方立华对儿子儿媳的小日子很感兴趣。

宋妍细细讲给她听:买五只养大了四只,其中有三只小母鸡。

只有一只开始下蛋了,其他的可能要等天气暖和。

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时他们想的是养五只鸡,哪怕每只鸡都两天下一次蛋也够吃,现实却是只有三只鸡能下蛋。

见邹彦掐着一把小白菜和水灵灵的小葱去厨房,方立华又夸宋妍:还种菜了,你可真能干。

在她眼里,儿子性格冷冰冰,实在不像会很多生活技能的人,这必然是儿媳妇的功劳。

宋妍有些汗颜。

过了一会儿,邹彦用托盘端出四碗面条。

满满的两大碗先摆在父母面前,两个小半碗给宋妍和小田,让他们也再吃一些。

冒着热气的面条上铺着青翠欲滴的菜叶和金黄色的鸡蛋花,间或夹杂着香喷喷的肉丝和细碎的香葱,色香俱全,让人食指大动。

方立华把小田放到火箱里站着,让他自己吃饭,她则兴致勃勃地拿起筷子:看着不错嘛,我看看味道怎么样。

邹志远早已夹起一筷子面条吸入口中。

面条上挂着肉汤和碎鸡蛋花,兼带蔬菜和小葱的清香,味道堪称完美。

他脸上有些笑意:不错,邹彦厨艺还行。

儿子一向性格冷淡,看到他现在有烟火气的样子,邹志远其实挺欣慰的。

他知道儿子的变化来源于哪里,心中感激宋妍。

小田把不锈钢碗推到一边,嘴巴挨着面碗的碗沿,用勺子往嘴里扒面条。

他使劲吸溜,一如往常地吹捧:小舅舅,好吃!哎哟乖儿你不会用筷子,来,姥姥喂你。

方立华夹起一小卷面条喂小田,对邹志远说,这厨艺比我们两个老的强一百倍,没想到咱儿子还有这能耐。

邹彦握着筷子的手一顿,说:最近在和阿妍学做菜,有点心得而已。

对,邹彦学得可快了。

宋妍指着桌上那盘醋溜土豆丝说,这是他下班回来炒的。

爹,娘,你们帮我验收一下。

是吗,那我可要尝尝。

方立华惊讶。

邹志远也不动声色地夹起一筷子土豆丝,送入口中细细咀嚼,边吃边点头。

爹、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邹彦放下手中的筷子,轻快地看一眼宋妍,阿妍怀孕了,快两个月。

方立华连忙吞下口中的食物,脸上迸发出喜悦,对宋妍说:真的?这可是大喜事。

你们怎么不早点说。

我这两手空空的就过来了,也没什么东西送给你庆祝一下。

宋妍道:我们是过年那天才知道的,前两天往首都寄了信,估计现在才到,和爹娘错过了。

再说这里什么都不缺,爹娘你们平时多给自己置办些东西。

邹志远也放下碗筷,和蔼地说:这可是人生大事,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只要低调就行。

邹彦,你方方面面注意些,不要什么都等宋妍开口,要自己关注宋妍的情况。

宋妍有些囧,说:没事,我现在还没什么感觉。

邹彦他做得很到位的。

她和邹彦目光相接,邹彦的眼神瞬间变得柔和。

本来怕打扰你们小两口的生活,准备过两天就回首都的,看来我得带着小田多住几天。

你们两个年轻人经验不足,我帮着看看。

方立华瞬间下了决定,老邹,你可以先回去。

邹志远道:我不回去,我等你们一起。

宋妍说:只要爹娘不急着回首都办事住多久都行,我们这住得开。

等会儿爹娘看看你们的房间,不算小,住着应该还行。

晚上方立华抱着小田乐呵呵地说:老邹,你自己睡一屋,我和小田一块儿睡。

要不是手累,她恨不得时时刻刻抱着小田,以弥补过去的时光。

邹彦和宋妍也很爱小田,但是他们喜欢让小田自己行动。

两代人的理念颇为不同。

在姥姥姥爷的关爱下,小田飞快地习惯了他们,很自在地窝在方立华怀里,像长在她身上一样。

邹志远和方立华长期与儿女分离,只短暂地团聚了几年。

女儿牺牲的消息送到他们面前,两个年近半百的坚强的革命老兵十分悲恸。

中年丧女的绝望不是任何没经历过的人可以想象的。

如今他们只能把错位的感情加倍弥补到小田身上。

家属院的条件远远比不上邹志远和方立华在首都分得的住所,但儿孙绕膝的日子让他们十分满足。

邹彦仍然继续着每顿饭做一道菜的学习生涯。

方立华也会去凑热闹,她厨艺不精,往往瞎指挥。

邹彦,快点儿把菜放进去,锅都烧破了。

方立华抱着小田,另一只手拍他的背。

她手劲儿可不小,幸亏邹彦皮糙肉厚。

他无奈地说:娘,还早呢,蔬菜等油热一些放进去爆炒更香。

你们站远一点,别被油溅到。

家人的陪伴让邹彦后天养成的冷峻性格又软化了些,比和宋妍结婚后的样子更多一分沉甸甸的柔和。

宋妍则靠在一旁打圆场:油热一点更好吃,没那么热放下去也行。

新手炒菜一般都是低温中小火慢慢炒,安全又不容易糊锅。

方立华把她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低声教导她:你可不能总是惯着他。

快乐的日子过得飞快。

某天,邹彦下班带回一封信:阿妍,有你的信,来看看。

啊,是谁?宋妍接过来,好奇地扫过信封。

发件人是春风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