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调走的缘故, 邹彦替宋妍向校长申请辞职。
得知左膀右臂要走,校长很不快乐。
他当初就是被硬拉过来分管学校的,组建好教学班子之后他基本上当起了甩手掌柜。
这个特殊时期学校没什么复杂的事情, 大事小事他都交给老师们自己解决。
如今学校最有资历、工作最认真的老师要离开, 他颇舍不得。
没想到一晃就过去七八年啦。
宋老师可是学校的顶梁柱, 她一走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又得忙起来。
校长言重了,您年轻着呢。
恢复高考以后领导肯定比以前更重视学校,接下来还得靠校长发挥。
校长内心一梗, 还发挥呢。
他一个大老粗,看见书本就头大,做梦也没想过还能当上校长。
都恨当年溜得慢,没跑过那群狡猾的家伙, 结果被扔过来办学校了。
本以为管两年就能丢开, 没想到管了这么久。
好在高考终于恢复。
校长心有余悸地摆手:我发挥不动。
高考恢复以后肯定会派专业人才来当校长,我也就有盼头喽。
高考前一个星期。
上午最后一堂课下课之前,宋妍和学生们告别。
同学们,之前和大家讲过, 因为家属要调走的缘故老师没办法带你们上完这学期的课,很抱歉。
接下来会由二班的小李老师给大家上课,同学们要多多和小李老师互动哦。
老师等着你们长大成才的好消息。
一名小同学举起手问:宋老师,邹嘉会一起转走吗?邹嘉是小田的大名。
宋妍肯定道:是的, 不过他这段时间还是会来上学。
另一名学生连忙问:那小鱼和小葡萄还来吗?他们明天起就不来,我不在的话不能保证他们不吵不闹,要是影响大家学习就不好了。
啊……学生沮丧地坐下。
双胞胎自从开始跟着宋妍上课,在每一届每一个班都特别有人气, 比宋妍这个老师还受欢迎。
宋妍还和邹彦吐槽过, 果然长得可爱就是正义。
离下课还有几分钟, 宋妍让他们自习。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她没制止。
我肯定会想宋老师的。
宋老师人真好,上次下大雨是她送我回家换衣服的。
小鱼和小葡萄明天就不会再来学校了,我喜欢他们。
对,他们好乖,不像我弟弟天天哭。
我妹妹也是,在家好吵哦,要是她能像小鱼这么讲道理我会更喜欢她的。
回家的路上,宋妍问小田:你刚和班上的同学交上朋友我们就要走了,会不会很难过?小田无所谓地摇头:还好,我平时下课比较喜欢带小鱼和小葡萄玩。
傻小子。
宋妍笑道,他俩在学校会互相作伴,你顾自己就行。
不用把他们当小孩,他们已经七岁,我记得你七岁的时候可懂事了。
妈妈,我也很懂事呀!我昨天还让爸爸不要打扰你复习呢。
小鱼争辩道。
是是是,谢谢小鱼。
下午不仅是宋妍最后一次来学校,也是高考复习班最后一次上课。
临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学好,恨不得再来一个月。
宋老师,考前有问题可不可以去您家里请教?宋妍点头道:当然可以。
最好提前整理好要问什么,别问完回家发现这里漏了那里漏了影响心态。
最后祝大家考上理想的大学。
最后一星期,所有事情都为高考让道。
邹彦的交接工作基本结束,现在有大把的时间在家。
他不再去食堂打饭,而是自己买菜做饭,力求保障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
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厨艺已经非常好,比食堂最有名的大师傅都不差什么。
他拿出笔记本认真安排这几天的菜单,力求在营养均衡、口味清淡的基础上保证都是宋妍爱吃的,并且努力不重样,统筹规划能力在这一刻被运用到极致。
宋妍舀起一碗玉米排骨汤,猛吸一口清甜的香气。
最能刺激味蕾的浓油赤酱大鱼大肉消失在餐桌上,她苦兮兮地说:等这波过完,什么菜口味重我吃什么。
邹彦许诺:你考完当晚我就做红烧肉和酱烧茄子,等回首都咱们喊上爸妈一块儿出去吃铜锅子,这个时候正合适,到时候你爱什么口味就点什么口味。
宋妍卷起舌头舔唇:快别说,我忍不了了。
为了红烧肉,我争取当第一个走出考场的。
十一月下旬,天气已经转冷,紧锣密鼓筹备下的高考在这个时节进行。
当天清晨,邹彦早早醒来。
他没开灯,轻手轻脚地下地准备早餐。
他准备炸一根小小的油条,再煮两个鹌鹑蛋——直接煮两个鸡蛋宋妍可能吃不下。
他们的房间就在厨房隔壁,要是动静大很容易吵醒宋妍。
他先干动静小的活儿,别的留到宋妍平时醒来的时间再做。
看到摆在饭桌上的迷你油条和两个剥好的鹌鹑蛋,宋妍嘴巴都张成了O字型。
这未免太讲究了吧!她看看100分再看看邹彦,不考几门满分我都怕对不起你。
这是讨个好兆头,你放轻松不要有压力,发挥出实力就好。
凭你的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邹彦把宋妍废寝忘食的复习生涯看在眼里,相信她一定能行。
小田说:小舅妈你会考满分的!以前我考试,姥爷也带我出去吃了一根油条和两个鸡蛋,然后我就考了100分。
这是我们家的传统。
好,大吉大利。
宋妍趁热啃小油条。
这份心意她很难不感动,她根本想不到邹彦会这样做。
油条容易腻,食堂炸好的虽然香酥诱人,但到后面就吃不下了。
这根小小的油条却正好。
妈妈你肯定考一百分,你是最厉害的。
小鱼凑上去亲她。
妈妈,你考第一名吧。
小葡萄期待地看着她。
宋妍哭笑不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可由不得我。
小鱼放下筷子趴到邹彦怀里鼓起嘴巴说:什么时候我才能考试,我也想吃100分的油条鸡蛋。
爸爸到时候你也给我做好不好?她仰起白嫩的小脸蛋,眨巴着眼睛看他。
好。
等你们上一年级,第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就做。
他允诺,然后又补了一句,只要我在家一定做。
部队报名参加高考的人不少,于是领导特地拨一辆摆渡车将他们集体送到考场。
邹彦另开一辆车带着三个孩子缀在后面。
一人赶考四人送行,这阵仗宋妍头一回见。
她老毛病犯了,止不住一遍遍翻看检查文具和证件。
邹彦握住她的手腕帮她一样一样地数:确认完毕,全部都带齐了,不用再检查,你拿好袋子进考场就行。
感受到邹彦干燥温热的掌心,宋妍心里那一阵像蚂蚁在挠一样想要再检查一遍的想法被压制住。
她深呼吸,说:我走了,你们赶快回家吧,外面风大别吹病了。
邹彦拖家带口目送她进去。
宋妍挥手转身,带着决心走入考场。
小葡萄紧紧抓着邹彦的无名指,稚嫩的小脸上是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然而小手一直抠邹彦手指的动作暴露了他的紧张。
邹彦带着孩子们去附近的一户人家确认情况。
前两天他和宋妍过来看考场的时候找了旁边的国营饭店。
他和人家商量,他不点餐,出钱和粮票换饭店帮他热饭。
没错,他打算回家做午饭给宋妍送过来,到时候蒸一下就能吃。
饭店的人拒绝了他:不行,这不合规矩,我们不能无缘无故收钱票,也不能让你的东西进后厨。
邹彦这才知道国营饭店的后厨要求这么严格,他致歉道:对不住,我不清楚你们的要求。
饭店的人趁机倒苦水:没事,不怪你。
很多人都以为国营饭店怎么不好呢,其实大厨要求严格得很呐,真希望群众能明白。
宋妍也对这个规矩挺惊讶,由于前世地沟油和不法商贩的报道层出不穷,她看外面的饭店戴了层有色眼镜,没想到国营饭店还挺让她意外的。
她拉拉邹彦的袖子说:那我们别折腾了,到时候再说。
这时其中一个伙计说:同志您不介意的话可以去我家热饭,喏,我家就在那儿。
咱也不要什么钱,做个好事儿。
暗地里他做了个动作,钱可以不要粮票还是得给点儿呀。
邹彦看懂暗示,点头答应下来。
这会儿他就是去确认伙计家是不是开着门。
大型考试对宋妍这种强迫焦虑的人来说太不友好了。
要不是极力克制,她恨不得每个式子验算三遍再写答案。
可以说难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贯穿三天的过度怀疑。
进考场前的反复确认,等着发试卷时的短暂平静,答题时竭力克制的强迫症,让她完全沉浸在高考的氛围中。
最后一门课程考完她整个人都松懈下来。
小鱼欢呼着上前迎接她:妈妈,你终于考完啦。
恭喜宋妍同志哟~宋妍被她拉着往前走,笑道:谢谢邹令妤同志。
她驻足在邹彦面前轻快地说:我们回家吧。
志愿在高考之前就已经填报完毕,高考之后她们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就要举家前往首都了。
八年后,小小的院子处处都是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当初种下的枣树已经不知道结了多少茬枣子。
他们花了整整两天收拾东西,这还是在邹彦十分果断迅速的情况下。
院子里的菜和几只鸡他们带不走,于是宋妍都交给王慧芬。
王慧芬道:菜地我就接手了,多谢你。
那几只鸡我可不要,你们炖汤补补呗。
这段时间你起早摸黑又耗体力又耗脑力的,瘦了好多,我看了都心疼,你得多补补。
没两天我们就要走了,总不能天天吃鸡,吃不完的。
这几只鸡下蛋正勤快呢,嫂子你留着。
你家人多,除了你和小鱼个个都会吃,一餐炖两只鸡不在话下。
再说了,养鸡还有限制呢,多了不让养的,你忘啦?我还真忘了,最近什么都顾不上。
宋妍笑道,那我留三只给嫂子,虽说超了上限,嫂子放在这院里养两天杀了吃就行。
那只麻的最会下蛋,嫂子把它留下。
王慧芬抵不过她的热情,只得收下。
第二天中午邹彦就做了一大盘红烧鸡、一盘酸辣鸡杂,外加一瓦罐鸡汤。
果真如王慧芬说的那样,一家人吃下来没剩多少。
邹彦不用说,一向胃口好;小田正是能吃的年纪,放任他吃他不知道能吃多少,还得宋妍管着免得他吃伤;小葡萄从出生就比姐姐会吃,不比小田的饭量少多少。
临行前他们回到树湾队和一大家子告别。
宋卢根苍老了许多,身体还算硬朗。
宋志强和李桂红如今没什么可愁的,家里生活越来越好,岁月并没有在两个人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尤其李桂红,她年轻时有些显老,人到中年反而比同龄人看起来要年轻许多。
哥哥嫂嫂们没什么变化,小孩子满屋跑。
小金凤继承了宋家人身高腿长的基因,才十二岁都快赶上宋妍的身高了。
宋妍每次回家都会震惊一次,这孩子长得可真快。
值得一提的是,宋良最终还是报考了省城的大学。
全家都很支持他,为他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
宋妍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像牛皮糖一样缠着李桂红的小姑娘,她低落地说:娘,等搬去首都回来就没之前那么方便了。
李桂红宽慰道:不方便来回可以多写信,娘知道你过得好就行,旁的不重要。
看似豁达的她在女儿一家离开之后坐在门槛上沉默了许久。
宋妍故技重施,往李桂红的枕头底下藏了好些钱和粮票。
一旦离得远家里什么事她都很难顾上,多留点东西她心里踏实些。
就这样,宋妍和邹彦带着三个孩子回到首都。
调回首都最高兴的是他们两个人,第二高兴的就是方立华。
她盼这一天盼了好多年,不仅早早把家里收拾好,甚至还把买给儿子儿媳妇的房子也打理了一番,这样不管他们想住家里还是自己出去住都行。
接到宋妍一家之后,方立华特别开心,整个人喜气洋洋。
因为她知道,这次不会像以前那样短暂团聚几天又分开。
她拉着宋妍说:阿妍,我和你爹给你俩买了房,离这儿不远,到时候你们想住哪儿就住哪儿。
买房???宋妍脑子晕乎乎的。
是呀。
你们刚结婚那会儿我就想置办了,年轻人都不爱跟老人住嘛。
不过老邹拦住我,说过几年再买,那时候买了要是房子沾上点什么事儿不说钱打水漂,人都要跟着倒霉。
这不我就一直等着机会,去年那个小院儿的主人急着出手,房子好得很,价格又实惠,我就赶忙接手了。
宋妍竖起大拇指:妈你可真有眼光,房子是硬通货。
那可不,你们爹还嫌我多事呢,说家里这么多房间多少人都住得下。
我就告诉他,我提前准备好,你们爱住哪儿住哪儿,一个地方住一个月轮流来都行。
那我们拖家带口住在家里妈不会嫌弃我们吧?这话说得,我巴不得你们都和我住,我就爱热闹。
邹彦终于找到插话的时机:不好说,到时候看阿妍学校的要求,可以的话我们尽量申请走读,离学校近一些更好。
方立华道:你们把小鱼和小葡萄放这儿,专心学业就行。
说到大学宋妍正色道:听我娘说,当年是因为妈你们和我阿爷讲过念书多重要,阿爷才坚持送我们兄妹三个上学的。
这事儿得谢谢妈。
要不说都是缘分呢。
都是你们家人心善救了我们,这才有机会订娃娃亲,我才能有你这个好闺女。
当初我不过说几句话罢了,值当什么。
方立华说,走,我们去收拾房间,开学前你就安心住家里,其他的之后再说。
结果宋妍既没有住校也没有住在大院,更没有住进方立华给他们买的房子里。
邹彦的职级可以分到一处房子,他一直没选地方。
首都大学的通知书一下来,他立刻挑了离学校最近的一处小楼,步行都要不了一刻钟。
他揽着宋妍的腰参观新房子,从方方面面找理由说服她住在这里。
他摸摸盘算,父母家每周末回去就好,三个孩子都长大了,让他们陪着。
他很怀念刚结婚那会儿的场景。
宋妍不知道他的小算盘,只是觉得这里离学校近,三个住处这里最方便,欣然同意。
崭新的生活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