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40 章

2025-03-22 07:31:12

赵夏意能得奖励, 即便是蔡志英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以前工会和服装厂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虽说让她的计划落空,但赵夏意所做的事儿厂里的人没一个不服气的。

而且人家才十九岁, 以后说不定会走到什么位置上去, 蔡志英觉得以后她得改一下脾气, 即便不能交好,但也不能把人得罪很了。

没有了刺头, 所以才有了现在和谐的一幕。

至于温亚青, 如今谁也不把她当回事儿,老老实实的做着自己的事儿,哪怕心里酸上天了也不敢言语一声。

回来头一天上班,赵夏意就是在一片和谐中度过的, 傍晚赵夏意和李甜按时下班, 却在办公室门口被鞋厂的安书记堵个正着。

赵夏意不明所以, 安书记,您找我们林书记?安书记笑了笑, 对, 正好谈完也下班了, 能请你吃顿饭吗?闻言赵夏意有些惊讶,不免哂笑, 安书记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我若是能帮忙必定义不容辞。

但若是办不到,那她也没法子。

她往后瞄了眼,有些着急, 林书记她们怎么还不出来。

许是听到了她的呼唤, 林巧慧和刘芸等人从办公室里出来了, 看见安书记在和赵夏意说话,再看赵夏意脸上无奈的神色,林书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讶异道,安书记还没回去?我还以为你早走了呢,走走,既然没走咱们一块吃饭去。

安书记跟赵夏意甚至还没说说一句话呢,结果就被打断了,她无奈的看了赵夏意一眼,赵夏意却一派真诚道,安书记如果想问我们服装厂的事儿,问我不如问林书记,我知道的她都知道,而且一个厂子如何发展是大人物关心的事儿,晚辈年轻没有经验,能帮上的就真不多了。

看着她,安书记也是无奈,可也明白,赵夏意说的是在理。

哪怕方法再好,没人配合一样也执行不下去。

赵夏意本事再大也只是个工会宣传部的部长,提出来的那些方案,说实在的有些已经超出她的职责所在了。

偏偏不管是工会的领导还是厂委的领导,都没对此发出疑问,反而配合赵夏意搞下去了。

效果毫无疑问,非常不错。

赵夏意得到了奖励,而其他领导干部虽说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但荣誉上都得到了。

而且一旦有了良好的开端,只要按照这个方案执行下去,产量提高了,工人精神面貌提上去了,以后还不是她们大家的功劳?安书记心情复杂,没再为难赵夏意,呵呵笑了笑转头找林书记去了,正巧碰上了说两句话,走,一块去饭店吃饭去。

领导们走了,赵夏意呼了口气,走吧。

人怕出名猪怕壮,赵夏意突然觉得太出名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可若让她就此老老实实的当个工会部长,赵夏意也待不住。

她不是个勤快人,若上班只是为了挣钱而不能让她得到满足,那她上班的意义在哪儿呢,她又不缺钱,她就想趁着上大学之前多学点东西,等大学毕业了也好多一项本事。

回去的路上,李甜也跟着体会了一把被人瞩目的感觉。

李甜暗搓搓的对赵夏意说,姐,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厉害。

赵夏意抹了把冷汗,如果李甜知道她以前什么样儿估计就不会说这话了。

不过她好歹比李甜大一点儿,在她面前还是要保持高冷的形象,绝口不提以前她干的那些令父母心塞的事儿,她淡定的说,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切都不是问题。

说起学习她不由得一顿,对了,夜校什么时候开始?你报名了吗?李甜忙回答道,定下来了,今天6号了,后天开始。

我已经报名了,听你的直接报了初中班儿。

赵夏意又问,那报名的人多吗?这下李甜摇头了,不多,一个班儿也就二十来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我这么大的,就是二十来岁的嫂子都少。

赵夏意说不上失望还是如何,因为现在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不重视教育,孩子的教育都不重视,更何况是自身了。

不过她也不是太担心,现在大家不重视,等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估计就该着急了。

快到家的时候赵夏意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那你知道老师是谁吗?之前她只是跟林书记提了她舅舅和舅妈,后面也没好意思多说,就不知道现在定的是谁了。

结果李甜摇头,这不知道,厂里没说,估计得到时候才能知道了。

赵夏意点头,却打定主意明天去厂里问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才到了厂里,林巧慧就将她喊过去了,明天夜校开始上课,你知道的吧?赵夏意点头,知道。

林巧慧知道赵夏意是高中毕业,也就没问是不是报名这个问题,只笑眯眯道,那你知道老师请的谁吗?赵夏意看着林巧慧的表情心里突然有了猜测,她高兴道,我舅舅和舅妈?对。

林巧慧突然敛去笑容对赵夏意道,部队上是经过严格审查之后才做的决定。

虽说现在革命结束了,有些人已经平反回到原来的岗位上。

你外公一家至今没能平反也不知什么原因,但你要知道部队上让他们来当老师也是担了很大的风险的。

赵夏意点头,我明白这些,您放心,我舅舅和舅妈都不是不懂道理的人,他们肯定会做好老师的。

而且他们以前都是丰城那边大学的副教授,来给咱们启蒙说起来还是咱们赚了呢。

嗯,林巧慧又笑了起来,你舅舅和舅妈昨天下午估计就到了,不过他们的身份是不能进入部队的。

而因为前期就两个班级,最后经过讨论就暂时安排在咱们家属院小学教室里,至于他们住的地方,就安排在鞋厂西边儿,在那里有一处小院子,你舅舅一家还有另外一个老师都住在那里。

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们还是要接受本地革委会的审查,这一点你们要告诉他们。

赵夏意觉得这都不是问题,在过去的十年里,她外公一家吃过的苦已经够多了。

现在没能回去,却能改善住宿环境,到这边来当老师已经是非常好了。

而且原本她以为只是舅舅和舅妈能过来,可听林巧慧的意思是外公他们也过来了。

没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了。

这样一来过年的时候她爸妈肯定要过来的。

赵夏意跟林巧慧到了谢,便盼着赶紧下班儿,她好去看舅舅他们去。

中午赵夏意也不和李甜去吃饭了,拿上钱和票,以飞一般的速度就跑部队饭店买东西去了。

吃的必须有肉,大包子来上几个,大白米饭来上一点儿,估摸着够吃了。

赵夏意开开心心的往林巧慧说的小院儿去了。

到了门口赵夏意一愣,因为在门口有两个站岗的。

赵夏意过去的时候人家还仔细询问了,然后拿出本子登记了姓名这才让赵夏意进去。

赵夏意的好心情因为这个顿时少了许多。

丛农场到这边似乎只改变了居住条件。

随后赵夏意搓了搓脸打起精神来,能改善居住环境已经非常不错了,事儿要一点点的做,不能操之过急。

一进门,迎面是三间泥坯房子,两边还有几间厢房,院子比赵夏意住的院子大,但质量却不怎么样,屋顶还是茅草混着泥巴做的,也不知道结实不结实。

不过也有好处,泥坯房子不如砖瓦房宽敞,但在保温上却比砖瓦房要强。

而见她进来,几个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人朝她看了过来。

刘俊荣知道这个工作的机会是赵夏意给她争取的,从突然接到这通知开始,刘俊荣脸上的笑就多了起来,这时候看到赵夏意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夏意来了,快进来,就是屋里还没收拾好。

说着他便喊毕咏君出来。

赵夏意喊了声舅舅便问,我外公呢?然而她没等到她的外公,毕咏君出来后无奈叹气,你外公不肯来,说这是部队给我们安排的工作他跟过来不合适,而且你表哥也得在那边上工,所以你外公和你表哥还在那边住着。

见赵夏意面色有些不好看了,毕咏君忙道,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们过来时把特意去买了一些碳,这个冬天应该是没问题了。

赵夏意嗯了一声,明白这的确是她外公的脾气,可一想到这样的天气她外公还得在那边受苦心里就不是很舒坦。

她将吃东西拿出来说,先吃饭吧,我去买了饭菜。

因为只有两个班的学生,所以除了刘俊荣夫妻,还额外请了一名老师,三个人将轮流给学生上课。

那位老师看上去也是四十来岁,弓着背,见赵夏意看过来还朝赵夏意笑了笑。

很拘谨也很和善,赵夏意也朝对方笑了笑。

刘俊荣一家三口住了正屋的两间,而那名老师住在西边的耳房,耳房南面就和家属院差不多搭着灶台,灶台连着耳房和堂屋的大炕,这样两家晚上临睡前添上把火,即便半夜不起来添柴夜里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赵夏意跟着刘俊荣夫妻进屋,刘清和正在炕上打滚儿,见赵夏意进来兴奋道,表姐,你快上来,这炕可暖和了。

听着这话,赵夏意竟莫名觉得心酸,刘清和跟着父母下放时也才四岁,他不是许沐晨那样好记性的,这十来年过去早忘了以前家里什么光景了。

从他记事起住的就是两间四处漏风的木屋,导致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挤在爸妈中间才能勉强取暖的。

像这么温暖的炕,刘清和还是头一次睡呢,昨晚上躺下的时候差点惊叫出声。

毕咏君笑道,行了,把桌子支上就吃饭了。

你表姐在这边家属院也是睡炕早就不稀罕了。

一听吃的刘清和的精神更足了,欢呼一声,表姐你真好。

大概也就表姐来的时候能改善伙食了,刘清和真是太喜欢表姐了。

赵夏意被他的热情感染,失落的情绪消散不少。

她将东西拿出来放到桌上,毕咏君看了眼道,东西挺多的,要不给老胡送点?还担心赵夏意不知道老胡是谁,就指了指西边说,就是刚才那个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红星农场的,曾经是泉城那边的老师,至今也是没被平反。

听说是你跟厂里提议的这事儿他还挺感激你的呢。

只不过他性子有些腼腆不好意思跟你道谢。

说起这个老胡,毕咏君的心情也是复杂。

他们家是有人走动也没摘了帽子,可老胡却是亲缘断绝没人帮衬,否则也不至于一直在农场呆着了。

赵夏意点头,舅妈做主就行,至于道谢就不必了,我只是提了一嘴,当然提的时候也只提了您和舅舅,所以他能选上只能说他学问好,能让部队看上,可不是我的功劳。

毕咏君笑了起来,知道了。

我们都是托了你的福。

刘俊荣脸上的郁色褪去不少,笑看着赵夏意道,没错,这事儿我们得感谢夏意。

以前的时候他还觉得这外甥女太娇惯了,没想到现在也能办成大事儿。

毕咏君便一样弄了点儿让刘清和送了过去,回来还带了一支钢笔过来,说,这是胡老师送我的,说让我好好学习。

给你了那你就好好拿着。

刘俊荣严肃道,他这支钢笔陪着他多少年了,以后你得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这钢笔知道吗?对上刘俊荣的目光刘清和不知道怎么就打个寒颤,他突然觉得这钢笔有些烫手了,还回去行不行?好在这时候赵夏意说,先吃饭吧,我下午还得上班。

于是四人坐下吃饭,一向活泼的刘清和都安静不少,偶尔瞥一眼刘俊荣,看样子是有些害怕刘俊荣的。

对人家父子如何相处赵夏意不参与也不关心。

她跟舅舅他们毕竟是隔了一层,管多了不好。

饭后赵夏意便回去上班了,毕咏君将她送出去,回来跟刘俊荣说,夏意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做事儿也周道,如果我们也有这么个女儿就好了。

刘俊荣不以为意道,咱们也是看着她长大的,就和亲的一样了。

毕咏君笑道,你说的没错。

现在跟以前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哪怕不能回城,在这边当老师,一个月起码还有二十来块钱呢,比工人也不差了。

但刘俊荣显然不这么认为,还对毕咏君道,抽空我再给丽荣写信问问情况,为什么别人能回去就我们回不去。

毕咏君一怔,现在也挺好,她如果有办法早把我们弄回去了,我们也没必要因为这事让他难做。

刘俊荣不吭声了,毕咏君就知道他没听进去,可再说下去夫妻俩又得吵架,索性也就不说了,转而拿起部队送来的课本开始研究怎么上课了。

赵夏意回到厂里的时候刚到上班时间,只不过元旦刚过完,厂里要做的工作也的确没多少。

赵夏意坐下喝口水,就见桌子上多了一个信封,上头写着省城报社的地址。

赵夏意莫名其妙,拆开一看却掉出五块钱来。

再看里头的信,上面写着她写的文章被录用了,五块钱是稿费。

直到这时候赵夏意才想起来,她前一段时间突然灵感大爆发写了一篇关于工人努力工作的文章。

不过最令她兴奋的是,她寄稿子的时候也没多想,就直寄了这么一家,事后都不记得这回事儿了。

没想到现在居然能得这一笔意外之财。

赵夏意高兴坏了,一下班就对李甜说,走,姐请你吃大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