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阁老还是觉得不妥。
陆凝都已经是陛下的人了, 若再去婚嫁……他摇头,瞥见皇帝神色坚定,到嘴边的话反而说不下去。
第二日皇帝想去找陆凝时, 她自己过来了。
陛下。
嗯,你怎么想。
他开门见山直接问。
陆凝低着头,她一直安静温柔恰似春日里的山茶花般。
陛下, 我愿出宫。
陆凝声音哽咽。
你……她嘴里说着愿意, 可他却看见她发红的眼, 沙哑的声音, 想来是哭过。
你不愿意?皇帝犹豫, 还是问她。
陆凝不说话。
既不愿意,为何要答应?朕说过,全看你的意愿, 你若不想, 可继续留下。
他把选择权交给她了。
难道不是陛下想让我离开吗?陆凝看着他, 眼睛发红, 她不聪明, 她天真。
她一直都知道。
或许在他眼里,她的天真是愚蠢, 否则为什么相处这么久, 他还是对她无动于衷, 无半分情愫。
许是她不配。
他是九五之尊,坐拥天下, 她……却是一个普通的女子。
皇帝第一次认真看向陆凝。
她低着头站在几步外,有几分楚楚可怜意味。
他叹气。
你若不愿就算了, 朕并不是逼你走, 只是想你过得更好。
若不是, 陛下为何问我两次,之前明明我早已表明态度,我想留在宫里,留在桃桃身边,留在陛下身边。
她小声抽泣。
我喜欢陛下,不敢妄想陛下垂怜,只盼着能偶尔看见陛下,知道陛下安好。
我想离陛下更近一点。
她鼓起勇气说完,头便低下去,不敢看他,不敢去期待他的回答。
她早就知道不是吗?他不喜欢她。
朕对你并无男女之情。
皇帝感到为难。
只把你当做桃桃的母亲,你……我知道,一直都知道,所以我愿意离开宫中,不让陛下为难。
你……我有时在想,越想越觉得不甘心,心中也存着希望,我想当年我被继母算计,却遇到陛下,说明老天怜我,亦说明我与陛下有缘,要不然冥冥之中我怎会遇到陛下,和陛下生了孩子。
我一直这般坚信,可如今看来,有的缘分很短,只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断了,或许我与陛下就是这般。
这之后陆凝就出宫了。
阿陆在外有宅邸,陆凝搬去他的住宅。
分开数十年,阿陆虽然不记得陆凝,但是知道她是自己的亲妹妹,血缘关系摆在那里。
对于陆凝,他十分呵护,毕竟这世上他的亲人少。
陆凝对于自己的哥哥,自然不必说,而且桃桃每天白天还会和她在一起,陆凝的伤感就慢慢消散了。
皇帝原本担心桃桃会受到影响,但是小丫头非常兴奋。
我又可以出去玩了吗?她语气天真,并不知道陆凝出宫以后,她的父亲母亲就算自此之后分开了。
是啊,以后桃桃想娘亲了就可以出来。
陆凝紧紧抱着桃桃,眼中含着眼泪,她控制声音,不让桃桃察觉。
好。
桃桃乖巧点头:娘亲以后要出去住了吗?她有些疑惑懵懂:娘亲是不喜欢宫里吗?桃桃也觉得这里好大。
陆凝点头:是啊,而且你舅舅住在宫外,娘亲想去和舅舅一起住。
桃桃也可以去吗?桃桃抓住她的衣服,眼巴巴问。
当然可以。
桃桃放下心:那今天桃桃要和娘亲舅舅一起住。
陆凝看向旁边的皇帝,皇帝虽心中不舍,可还是点了点头。
母女天性,他不会阻止桃桃和陆凝相处。
此事上他本就觉得亏欠桃桃,寻常人家孩子都有父亲母亲。
桃桃小时,他没有父亲,如今找回父亲,他不能也绝不会让桃桃再失去母亲。
陆凝看见陛下点头,心中酸涩,那桃桃便跟娘亲一起回去。
皇帝抱起桃桃,爹爹送你过去,日后你想见娘亲都可以去,爹爹让人送你。
这样也能保证桃桃的安全。
天子脚下,又是他唯一的孩子,除非上次那样的鬼神之力,否则没有人可以在他眼皮子底下动桃桃一根毫毛。
皇帝答应的痛快,可桃桃出宫后,他见不到孩子,心中就难免想念。
以往这个时候,他除非有要事,必然是陪着桃桃的,可能在给她念书,有时候也陪着她玩闹。
桃桃人小,精力却充沛,比寻常孩子乖巧,却又比寻常孩子更喜欢玩闹。
桃桃此时在做什么?皇帝自言自语,旁边的近侍连忙上前,将军府的人刚才过来说,公主还在外面逛灯会。
灯会?今日是十五,外面正热闹着。
公主身边人可充足?陛下放心,您选给公主的人都是精心挑选的,不会有差错。
其实皇帝问完这句话,便觉得多余,他给女儿选的人,都是身手不凡的。
而且还有阿陆,若是他们都不能保护桃桃的安全,皇帝想象不出这世上到底还有怎样的高手了。
陛下是否出宫去看看?皇帝摇头:不了。
手中奏折并未处理完,而且他也需适应,这种日子日后还有很多,他不能总是想念孩子就出宫。
陛下是何苦,陆娘子她心悦您,若是留她在宫中……近侍是这几日回来的,他从陛下小时就伺候着,这话也只有他可以说,其他人不敢这样和陛下说话。
是啊。
皇帝笑着点头:朕确实自讨苦吃,可这样的话,朕也安心些,到底生了公主,何必困在宫中一辈子。
去把阁老请过来吧。
他也该为自己的孩子多筹划。
陛下,章程已大致定下,您先过目。
王将军也看看。
皇帝随手递过去,宣政殿里臣子不少,都是陛下的心腹。
诸位爱卿如何看?陛下,若是制定一样的标准,女子能否中举?自古女子就只读一些女则女戒,现下允许女子科举,只怕也要等上数十年……不若为女子放低些标准?也避免到时无一人中举的局面。
他们知陛下是要给公主铺路,虽不赞同,可皇命不可违,已经走上这条路,自然就要好好走,让陛下看到他们的能力。
不好,允许女子科考本就违背纲常,那些考生寒窗苦读数十年,此策一出,他们估计心中难免不满,若再降低标准……只怕要闹腾。
那些女子都没读什么书不说,只怕家中迂腐的父母也不会让女子出来抛头露面。
况且农家穷苦,倾尽全家之力也只会供养一人,所以那些女子更是没有机会,依臣拙见,此策推行,须自上而下,据臣所知,诸位家中就有聪明伶俐的女郎,不如从小培养。
另书院也须招收女学。
……讨论了许久,众人走出皇宫,街上已无一人,今日灯会,可见此时已极晚了。
幸好未留宿宫中,我等也好回家休息。
明日朝堂上又有的吵,为着这个也得打起精神。
众人笑。
许大人,听闻府上有位才女,可有入仕途的打算?许大人笑而不语:子女之路,且看他们如何走,况且小女担不起才女之名,只略识得几个字罢了,且让他们瞎胡闹。
许大人压抑住心中喜悦,他本就一心忠君爱国。
听闻陛下愿意让女子科举,从一开始他就坚定支持陛下,如今的政策许多都是他制定的,改了又改,势必要让其完善。
以往别人可怜他,他当上大官又如何,家中只有七个女郎,人到中年,一个儿子也无。
可如今,他也得让这些人看看,他家女儿不输任何人。
许大人一回家,女儿们翘首以盼围了上来。
爹如何了。
放心。
你们自去温书。
爹,您不多说说,女儿想听。
你们只管给老子好好读书,等考上了……何止可以听这些……许大人也是出身乡野,思想迂腐又不算迂腐,他原本只是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没儿子,于是让女儿也读书,可谁知他七个女儿,有三个是天生读书的料,继承了他天才的脑子。
原本说等到及笄,就不让她们继续读了,该找人家的找人家,只选了大女儿留在家中招婿。
可谁知陛下有公主,也想让公主继承皇位,为了给公主铺路,若是他的女儿中举……势必会提拔,那么等待她们的是一条青云之路。
你们可得给为父好好争气,到时候一鸣惊人,让那些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