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9 章

2025-03-22 07:34:09

李文云在家里呆了两天, 一大早就被李文青送到了县里。

在排队进考场时,看着长长的队伍安慰道,尽力就好, 我在外边等你回家。

童生考试只考一天,考试内容基本都是背诵,和一些简单的理解注释题。

可以说这个考试只要你努力都能考过。

这对记忆本就好的李文云来说更加不是问题, 更何况他还不缺努力。

拿到卷子的那一刻,先是按照沈孟月教的那样浏览一遍, 当看到好几道和沈孟月给他压的题一模一样后,心思悬着的那口气终于放了出来。

对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先生,更是五体投地的佩服。

李文云出门去考试, 全家没有一个不担心着急的,只有陈因意, 闲下来的她终于想起了李文娇的嘱托,把那些旧衣服都给找出来, 并且按照李文娇给的名单,把那些小姑娘都找来了。

有一个已经嫁人了, 看着对方盘起来的妇女发髻,还有沧桑的样子,陈因意根本不敢相信这是十几岁的小姑娘。

再一看她旁边的几个, 虽然还是少女的模样,但那些衣服打扮, 就跟以前的李明珠一模一样。

以王家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来说,每家每户一年最少也能也赚来十两银子,那种特别懒的例外。

但这几个姑娘家, 陈因意知道的都是很勤快的人家。

赚的钱少说也有十来两, 给她们吃点好的, 穿得好的很困难吗?陈因意不解,心里渐渐的往下沉,看着她们扯出笑容道,文娇在府城长高了不少,以前的旧衣服穿不下了,想着还是好的就让我带回来给你们试试。

你们要不要看看?姑娘们顺着陈因意的视线看去,两个和她们差不多高的箱子里装满了衣服,放在最上面的有粉的有紫的,单单是看颜色她们就知道这衣服绝对不旧。

李文娇的身高比她们大多数都高,但庄户人家的姑娘,谁还没有改衣服的手艺呢?陈因意拎起那些衣服在她们身上比划了比划,看的几个姑娘眼睛都亮。

每一件衣服都是她们做梦都不敢想的,这样好的衣服,颜色鲜亮、款式新颖,一个补丁都没有。

要是去县里买,还不知道要多少钱呢。

你们要是喜欢就自己挑挑,这两大箱子都是不合身的,你们自己拿回去改改就好了。

陈因意看着她们亮晶晶的眼,默默地退到一旁让他们自己选。

一共是五个小姑娘,除了王春燕,其他人都很开始地找起了自己喜欢的衣服。

大红大紫的,淡色的,襦裙、袄裙,春装冬装,每一件她们都想要。

不过看着旁边的小姐妹,又在自己身上比划后,就把更适合别人的放下了。

燕子燕子,你快来看啊,这件紫色的好漂亮,好像是文娇今年才做的,竟然也穿不下了!我觉得很适合你也,你要不要过来看看?王秋菊拎着一件紫色的裙子叫道。

王春燕看去,那正是李文娇在李文青婚宴上穿的那一件。

当时她看到的时候不知道有多羡慕,只是现在自己也能穿了,却感觉到了无比讽刺。

瞧瞧,她们现在都要捡李文娇的衣服穿了。

看着还一脸高兴的小伙伴,王春燕扯了扯嘴角道,我不要,我衣服够穿。

你们都没有什么衣服,你们自己选吧。

王秋菊看了看她,像是明白了什么,闭上了嘴,把裙子放下,专心去挑合适自己的衣服。

李文娇还交代了她一个任务,要给她带几个小姐妹去帮忙。

陈因意在她们挑衣服的时候,就在一旁仔细看着。

当看到王春燕不停变化的脸色还有和王秋菊的谈话后,就知道了这个人不合适。

再一看王秋菊挑选的衣服,都是尽量让着其他人,自己挑的多是一些厚实、干活方便的。

比如灰色的、冬天的、窄袖子这一类。

其他人也有和她挑一样的,不过大都是冲着漂亮的款式去。

这样一对比,陈因意就知道要带哪个去府城了。

不过这件事她谁也没有说,而是找村长问起了村里的书院。

这是你不来找我,我也是要和你说的咧,村里的书院建好了,就在村东头那边,一溜的全是青砖大瓦房,用的桌椅都是村里人自己到山上去砍的,让村里的木匠自己做的。

现在就差买书和笔墨纸砚这些了。

提起刚刚建的书院,王得放满是自豪,觉得在任期间能做一件桌椅了不起的事情,以后就是到地下见祖宗了也能有话说。

不过叹了口气,有些为难地和陈因意商量道,不过这些东西都能到县里买,你给的银子还有村里人凑的也有剩余,就算是不够大家也能再凑,就是这先生吧,实在是难找。

有本事的不愿意来,没本事的还要钱多。

而且愿意男女娃娃一起教的少,咱们找了那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这事难啊,还想让大妹子你在府城帮忙找一个呢。

王得放说完,搓着手不好意思地看着陈因意,眼里含着期待。

要是县里的人家都不愿意,府城过来的就难了。

要钱或者其他的估计会更高,陈因意琢磨了一下道,我们不过是要让村里的娃娃认识些字而已,所以也不必找专门教书的老先生。

只要认识字,品性好的,就算还是学子我们也能请啊。

现在的读书人金贵,像王家村这样的,一个村能出三个都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一个村里的人都是文盲。

要不是王清风为人不行,陈因意都会提议让他来教村里的孩子。

大妹子这意思是?王得放隐隐明白了,却不敢相信。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去县里的书院问问,如果里面有考上了童生,品德良好的年轻学子,也可以让他们来教学。

他们有的是农家出身,想必更需要这一笔钱,而且都是年轻人,估计也更了解孩子们怎么想的。

我们只要要让村里的娃娃识字,要是有那个天赋的,还是要正经送到书院里去学习。

所以找个学子来教也没有不好。

反正王家村离伏山县也算近,一天就能走个来回,所有那些学子要是想要兼职的话,也可以抽得出时间。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给出的工钱并不低,一个月三两银子。

不知道抄多少书才能赚到。

陈因意相信肯定有很多人愿意来。

这个方法是村长从来没有设想过的。

不过他琢磨了一下,觉得陈因意说得也不错。

而且这些学子都是在书院里读书的,就是遇到什么不会的问题,日后回去也可以问他的先生。

那不就是等于他们请了伏山县里的先生吗?而且你想啊,我们把这个机会告诉县里文云和清风他们就读的书院,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肯定会念着他们的好啊。

日后咱们村要是还有人去读书,不也能早早和书院的人熟悉了吗?陈因意道。

这就是把王家村的扫盲班和县里的书院挂钩了,以后再想要给合适读书的苗子找先生,找担保人,那可不就容易多了?王得放豁然开朗,一拍大腿激动道,大妹子这主意中!我就回去和村里人商量。

王清风爷爷王得才知道这个消息后,敲了敲烟杆问,我们家清风这两天也要上场了,要是考上也是童生了,既然要只是找个识字的人来教,那怎么不把这个差事给他?是呀,清风还是咱们王家人呢,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书院是李家出了大半的钱,咱们村出了一半钱建的,李家的那个在府城读书,家大业大的看不上这三两银子,但是咱们不是还有清风吗?不如把这个差事让给他。

一个王家的族老也赞同道。

王家村的村长看着他们的样子,狠狠地皱了下眉,用力地敲了敲拐杖,快要八十岁了,依旧中气十足道,你们这些眼皮子浅的,这书院里的差事就算是少了,每天也要上半天的课,多的天天都要上。

清风可是要走科举,一路往上考的!你们让他把功夫都耗在教书上了,难道以后就让他在村里当个教书先生?一个月三两银子呢,有人嘀咕着,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不过被村长一瞪眼,又悄咪咪的把嘴闭上了。

王家族长是个聪明人,看得也比这些年轻人要远。

他扫了一圈心思浮动的族人道,这村里的先生只能从外边请,以后就算是咱们家有人读书出来了,想要去教书当先生,那也要另外找书院,不准回来村里的书院。

这是为何?族人发问。

他们还想着等自家孩子读书出来了,就算是当不了官,考个秀才童生回来做先生也好啊。

现在族长竟然不允许他们这样干?为什么,因为这个书院是村里的,不是王家的!族长掷地有声道,只要李家还没有落败,这个书院这个村里就不是我们说了算!人家李家愿意给我们脸子,那是人家仁义,你们要是自己蠢非得撞上去,到时候惹恼了人家,我看你们哭都没地方哭!族长可是见过的,那种大地主有钱人,在村里横行霸道,别说是什么村长族长了,整个村的人见到不都得毕恭毕敬?别的不说,就说隔壁陈家村。

有个陈员外在,他们村的地被收了多少?又有多少人要求着陈员外租地?村里的大事小事,除非人家不管,不然轮得到陈家村的村长和族长出头?想着李家现在虽然发达了,但是从来没有说要买过村民们的地,更不会村里什么事情都插一手。

反而安安静静的干自己的,还拉拔了一把村里,让王家在村里说一不二。

王族长不知道心里多开心和庆幸。

他瞪了一眼族人,这样的局面他们要是给他搞掉了,真的就是全族的罪人!几个眼皮子浅的被他掰开了揉碎了一讲,不由得心虚地缩了起来。

王家族里的会议当然只是内部知道,王家的后生们知道了,以后想要赚钱啊,那就得往外走,不能老是惦记村里的这点东西。

商量好的王家人,第二天就给了陈因意消息,说他们同意在伏山县里的书院找学子当先生。

还让他们帮忙引荐。

正好李文云考完试回来,陈因意就干脆的让他去找他的先生商量了。

李文云在书院的时候,可谓是公子派的狗腿子,一直跟在家境殷实的同窗后边玩。

但这不意味着他对书院里家境不好的同窗不了解。

他带着陈因意给的任务,坐着马车来到了县里,走到书院门口,看着自己两手空空的,脚步顿了一下,转身又上了马车。

钟奇,去一趟拐角处的书肆。

他坐在车里吩咐道。

钟奇有些好奇这个小公子要去干嘛,不过面上不嫌,从善如流的驾着马车离开。

伏山县小的很,书肆一般都是开在书院的旁边,就算是了用脚走,那也是半刻钟就到了。

驾着马车也不过是一会而已。

李文云下了马车,看着上边熟悉的牌匾,觉得有些恍惚。

店家看见来了客人,连忙热情的出来迎接,当看见李文云这张熟悉的脸,也是一愣,然后笑得更热情了,是李学子来了?昨日刚到了新书,可要来看看?眼光往下,忽然看到李文云身上的新衣,一拍脑袋大笑道,瞧瞧我说的这话,李学子昨日肯定也去考试了,那必定是要高中的。

这新来的书籍怕是用不上了。

熟悉的店铺,热情的老板,让李文云一直紧绷着的心情稍稍放松,听着店家的话也含蓄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店家这话可不敢说,能榜上有名已经是知足了。

话是谦虚,眼色神态却不这样。

不过店老板也和他打了多年交道,能有如此模样已经让他感到惊奇了,真要是心口如一的谦逊温和,他才感到震惊呢。

李学子这是谦逊了,店家笑问,许久不见李学子,这是闭关苦读了?那肯定是更有把握才是,今日过来可是买什么东西?李文云微昂着头,看着店里曾经要精打细算才买得起的笔墨纸砚,想要大手一挥都买下。

忽然又想起了刚去府城时的事。

店家看着他脸色不停变化,最后沉声道,给我一百刀普通的纸张和墨,还有三十只猪豪和五只狼毫,三方端砚吧。

他手里的钱刚好可以买这些东西。

这是一笔大生意啊,店家还略带疑惑地问道,这些东西可是用几年都用不完?李学子可是真的要那么多?李文云点点头。

见他确实是要,店家犹豫了一下还是去给他打包了。

满满当当好几箱子的东西,被店家和伙计一起搬上了马车。

看着远去的马车,店家眯了眯眼回头和伙计感慨,真是人不可貌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