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步阴沉沉地看着他们, 转头和陈因意说道,孩子小小的就这样告状,都说世界上没有无不是的父母, 便是我们做错了一点,难道就能这样做了?陈因意险些被气得晕倒,你说的这是什么胡话, 你自己尚且做不到,还让一个孩子做?对便是对, 错就是错,难道还论大小?想要子孝的前提是父慈,你看看你自己做到了吗?你们要是不想去就不去, 和奶奶在家。
陈因意转头和两个小的说道。
娘,你就这样惯着他们?看你以后能教出什么样的来。
李文步颜色不好看道, 过年都不去看望老人,这算个什么事, 以后让人说他们没有教养,说我们没有家教吗?那你们看看自己做的事, 让两个孩子怕你们跟怕老虎一样,还好意思来说他们不愿意跟你们回去,不听话?反正你们就只有肚子里的那个, 何必又来这里假惺惺,把两个孩子当什么了。
陈因意说道。
她见多这些把后面的孩子当做宝, 把前面的孩子当做草的。
尤其是条件好了之后,之前的孩子放下乡下养的,就跟捡来的一样。
现在二房就是这样的状态, 两个孩子在他们那里根本就没有好日子过。
与其这样, 还不如不要接触, 免得伤了孩子们的心。
看两个孩子对父母也没有什么孺慕之情。
不但没有孺慕之情,甚至李明燕眼里还带着对两人的恐惧。
见自家娘亲油盐不进,还护着两个孩子,李文步只得憋气离开。
不能带去就不能吧,反正是他娘不让他们去的,外家也不会去怪这些吧?李文步想着的,心心念念的都是肚子里的那个孩子,要不是为了面子,也不会来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他一个人回到了二房的院子,陈氏在房里等着,没见到两个小的,柳眉一竖怒道,这两个没良心的东西,看来是真的不知道好歹了,还真把你娘当靠山了?以后死了还不是要我们养,到底谁才是他们的爹娘,都让你娘给教坏了。
行了,反正以后就当没有生过他们吧,咱们的小宝才是最重要,千万别生气了,李文步过去安抚道,这个我们好好培养,等五岁了就送到书院里让先生启蒙。
那两个白眼狼就不要管了。
那我爹那边怎么说,过年都不带孩子回去看他,恐怕是要不开心了。
陈氏皱眉道。
孩子想要留在家里陪奶奶,我们做父母的总不能不让吧?岳父也就说两句,看在你肚子的份上,再大的不开心也得开心了。
李文步说道。
确实是,陈氏不能生育是陈家的遗憾,更是陈父陈母的心痛之处,生怕自己闺女从此过得不好。
时隔多年却治好了,还怀上了。
这就是再有天大的不开心,看在得来不易的外孙面上,也是笑开了花。
玉娘啊,要说还是文步人好,这些年都一直对你不离不弃的,你们现在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又怀上了孩子,这一胎争点气,争取一举得男啊。
陈母摸着她的肚子惊喜道。
就是原本对女儿一家有点小情绪的两个兄弟,看在妹妹怀孕的份上,也都畅快了一些,直接吩咐自家媳妇道,今晚做点好的,妹妹怀孕可受不得累和苦。
这话听着陈家大嫂和陈家二嫂都撇了撇嘴,陈二嫂更是白眼翻上了天,直接阴阳怪气道,妹妹妹夫一家是金贵人,这都用上了下人。
不像我们家里还欠着债呢,连头干活的牲畜都没有,可找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招待。
此话一出,陈氏的脸僵了一下。
李文步连忙让他们到车里把东西搬下来,略微倨傲道,这个就不劳大嫂和二嫂担心了,玉娘吃穿用的东西我们都备齐了,还有给两个哥哥和岳父母的年礼,全都在车上了。
东西不是很多,但也是我们一个心意。
去岁做生意虽然亏了不少,但后面在府城开了店也算是有所收获,这点银子不多,算是小婿给二老的一点心意,正好哥哥嫂嫂们也在,能做个见证。
李文步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了十两银子。
这点钱,对于他来说早就不算什么了,但是在陈家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陈家两个媳妇看得眼珠子都直了,陈家父母也是没有能反应过来。
文步啊,你这是什么意思?陈父不解道。
以后我和玉娘就在府城住了,不能常来看望二老,所以就尽一点心意。
李文步回道。
这还是他们那么多年来第一次往陈家拿银子。
当然,作为嫁出去的人,能拿东西回娘家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是直接拿钱,那么多的钱。
原本还有意见的两个嫂嫂,瞬间就闭上了嘴,有想法的两个哥哥和老人也都叹了一口气,出现了一丝羞愧。
妹妹妹夫你们坐,都是怀孕的人了,哪里能那么站着?现在天气冷,我去给你们拿盆炭火过来啊。
陈家大嫂一见到那个银子,眼珠子一转,立马搬来了椅子。
陈家二嫂也不甘示弱,端茶送水那叫一个殷勤,与刚刚翻白眼给脸色的模样完全相反。
看着自家儿媳妇这个模样,陈家父母很是尴尬,对女儿女婿也没有了什么话。
你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在府城里花销多,更不能乱用钱了,还有肚子里的孩子,也是要花销的,你们赶紧拿回去,陈父推回去,忽然后知后觉问道,怎么这次就你们两个来了,明盛和明燕呢,怎么不见他们两个啊?哦,咱们都出门了,两个小的见他奶奶在家没有人陪,就说要在家陪奶奶不过来了,正好我要照顾玉娘,不好带两个孩子。
李文步淡定道。
陈父一听也是,便不再深究。
一家人围着陈氏的肚子,嘘寒问暖了起来。
李家大房,王氏也带着一家大小回娘家了。
她本来就是家中长姐,弟弟妹妹多是她带大。
只是之前性格软,便是被欺负了也不多说,家中的人对她亲近有但不足,更不要说什么威望了。
只是这一年她历练了出来,回家又是大包小包的,带着厚厚的礼。
让王家人全都笑脸相迎。
弟妹们对待几个孩子,也不再是嫌弃他们人多吃得多了,而是开开心心殷勤无比地接待。
来来来,明珠啊,这个是你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是你外婆特意让小舅妈做的,快点来尝尝,江氏夹了一筷子鸡肉放到李明珠的碗里,堆起笑容问道,听说明珠都到府城里去开店了?这是有大出息啊。
谢谢外婆,小舅妈,李明珠端起碗,微微笑道,不是开店,是帮奶奶干一些活,然后管理一个作坊而已。
哦哦哦,那也很厉害了,能在府城这样的地方做作坊,等以后了,这作坊还不是你的。
江氏脱口而出,然后被她婆婆给踩了一脚,抬头一看,才发现自家大姑姐和外甥女的眼色都不好看,顿时尴尬一笑道,是小舅妈不会说话,她大姑和明珠你们不要介意哈。
说着,佯装打了一下嘴巴,转而有继续道,不过明珠今年有十六了吧?这不是该嫁人的年纪了吗?这女孩子可是越老越不值钱的,趁着这个时候不如找个好人家,等把孩子一生就舒服了。
这女人嫁人啊,就图个知根知底的不受欺负对吧?江氏嘴巴秃噜着,愣是让人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继续道,我们家老大今年刚好十七,和明珠一样的年纪。
咱们家什么情况大姑姐也是知道的,再说还有她外婆,我也是明珠的舅妈,怎么也不能让她受欺负了去是不?大姑姐,你看这个——咳咳……王父听着默不作声,王二弟尴尬地咳嗽了一下。
李明珠像是什么都没有听到,依旧慢条斯理地吃着东西。
王氏确实气得差点把筷子给扭断,瞪着自己这个弟媳。
看着女儿一家这个脸色,王母便意会地踹了一脚这个儿媳妇骂道,我看你喝点羊尿就开始发疯了,这青天白日的说什么浑话呢!江氏讨好地笑笑道,娘,大姑姐,我这说的不是事实吗?嫁到别处去谁敢保证?但是嫁到咱们家来,那不说把明珠当个宝,也把她当亲闺女疼啊。
这外边的人家那里能比。
多谢小舅妈为我考虑,不过我不喜欢表兄,我一直把他当哥哥,怎么能结亲呢?而且我奶奶也说了,我的亲事得她做主,她还想要多留我两年,让我把家里的生意都上手。
李明珠放下碗筷,看着一桌子神情各异的家人们不紧不慢地说道。
明明不过是很普通的话,甚至语气都没有什么起伏,就是听着王家人一阵头皮发麻。
江氏更是感觉到了无比的尴尬。
只能硬着头皮道,这姑娘哪里有留那么久的,又不是什么不好的人家。
就是亲家母做主,咱们也可以商量啊。
你成亲了以后,也不耽误你做生意。
他们还巴不得李明珠嫁过来后,还把持着李家的生意呢。
要真是这样,他们做梦都得笑醒。
不过听着这话,他们也知道这个算盘是不成了,李家不会让李明珠嫁到王家来。
对,明珠的婚事得我婆婆做主,这是她跟我们说的,我们这做父母做媳妇的能怎么办?总不能违背老人的想法吧。
王氏也反应过来,直接把婆婆的大旗扯出来,愣是让王家人不敢吱声。
经此一遭,王氏也觉得这家里没有什么意思,弟弟妹妹们没有一个是好的,全都盯着那一点东西,看着自己女儿的婚事,恨不得把他们一家的皮都给剥下来。
一年就来一次,娘你就开心一点吧,又不和外婆他们一起住,等回去了就好了。
李明珠倒是无所谓得很,还能来安慰失落的母亲。
从她小姑出事起,她就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对于这些事情早就不放在心上。
他们只能看到她嫁不嫁人,根本不知道她在做什么,赚了多少钱,和这些人有什么好计较的呢?在外家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愉快,不过好在只待了两天,王氏就不停地催促他们收拾东西回去了,李明珠也松了一口气。
一回到家,立马就找到了她三叔,问商队什么时候出发,能不能把她带到府城去。
或者家里什么时候才去府城,到时候一起过去。
你怎么那么着急,这不得过了十五在回去?反正店里的存货足够,大家伙都在过年,生意也不是特别说,还赶着去府城干什么?李文青诧异道。
他还不知道李明珠和张家合伙开了拨霞店的事呢。
李明珠便说道,过年确实是家家户户都在家,但是住在府城的人就在府城过年啊,这些人过年了更舍得花钱,趁着现在还冷,我们的酒楼已经还能赚上一笔,要是太久不去,我怕其他店把我们的锅底也给仿制出来了。
什么?我们的酒楼?你什么时候开了酒楼,我怎么不知道?李文青一脸的懵逼,你是说府城最贵的那个,十一月份才开的拨霞楼???对,那个是百纳楼张公子和我一起合伙开的。
他出钱出地出人,我出方子还有菜谱。
李明珠在他不可思议的眼神下点了点头肯定道。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李文青感觉魔幻极了,怪异地看了一眼这个侄女,你这是又做着作坊,又开了酒楼,还和我一起准备商队。
老实说,你赚的是不是比三叔还要多了?李明珠哭笑不得地看着重点已经偏了的三叔道,三叔,我赚了多少钱你不都心里有数吗?那都全投到商队和作坊里去了,酒楼那边我出的最少,占股不多,而且第一季的分红还没有到呢。
啊,这样子啊。
李文青明显的有那么一瞬间的失落,好像那个是他的钱一样,不过好在想起了李明珠要问的事情,商队初五就开始走了,快去快回正好可以赶在十五前回来。
你要是要去的话,恐怕只能一个人过去了。
李文青皱着眉。
主要是家里都要待到元宵过后,也就是散了年。
要是出门的话,就只能李明珠一个小姑娘和商队走了。
这个到不碍事,队里的人都值得信任就行。
李明珠想了一下道。
商队里的人都是王家村的,人品那是没得说,不然李文青也不会让他们进来。
更何况自己以后出门走商的话,也不可能不和男的同行。
这样都是认识的都不敢的话,以后也不用说了。
那行,到时候我去安排,不过你出门那么早,你自己和你爹娘还有你奶说清楚啊,我可不管你。
李文青应承道。
李明珠也是不舍得,毕竟在外面大半年,才回来和父母相处几天。
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张玉书让人送了信过来,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得赶回去解决。
有事情就赶紧过去吧,这又不是不能回来了,你们生意才刚刚起步呢,这可耽误不得。
已经觉得过完年的陈因意应道,丝毫不觉得这个时候出门有什么。
大房夫妻两就不太能接受了,尤其是王氏险些就红了眼眶,追问道,这是怎么了,怎么就要出门了呢?你这生意怎么做得比你三叔和奶奶他们都要忙啊,这才回来几天又要出去了。
女娃娃,这样辛苦做什么。
大过年的,那有人出门做什么生意的。
李文平也是嘀咕着道。
完全忘记了那些为了生活去走商的同村村民。
突发情况,我现在也不清楚。
还得过去了才知道。
爹娘你们放心吧,我肯定会照顾好自己的,更何况是和咱们村的商队一起去的,府城那边还有下人呢,别人欺负不了我。
李明珠宽慰道。
你自己一个女娃娃在外边,还是要注意的,要不还是让你三叔跟着一起去?李文步犹豫了一下问道。
这那能行啊,三嫂还怀孕了,他不得在家里照顾着吗?而且我做的是酒楼的事情,他去了也帮不上忙,不用了。
李明珠想也没想地拒绝道。
大房夫妻两说服不了自家女儿,也确实是不好让李文青跟着去,只能担忧着把人送出去。
陈因意倒是放心得很,人一跟着商队出门,她就磨蹭着想起了自己和陈寡妇说的羽绒服生意,这才溜达溜达着往隔壁家去和人商量。
陈寡妇在王家村没有亲戚,夫家那边的亲戚也基本断绝了,所以过年一般都是母子两。
出了大年三十和初一,就没有什么过年的氛围了,该干啥就干啥。
陈因意没过来的时候,人家陈寡妇已经开始准备育鸭苗了。
现在王家村和附近村的人养鸭子的很多,鸭苗那叫一个供不应求。
这里还没有孵化的机器,基本上鸭子都是靠母鸭一窝窝的孵出来的。
不过这个效率低得很,所以也有人琢磨出了人工孵化。
糊满了稻草和泥巴的房子里,砌了一张超级大的火炕,上面奢侈地铺着几床棉被。
在被子的下面全是摆地整整齐齐的鸭蛋。
陈因意进来看到这一幕,眼睛微微瞪大诧异道,你这是在孵鸭子?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这边的人工孵化呢,有些神奇。
大娘你过来了?看到了陈因意,陈寡妇连忙擦了擦手道,是呀,最近鸭苗不太好买,所以我就自己摸索了一下,谁知道还真的能成?索性我就自己孵了,多出来也能卖给大家,算是一笔收入。
手艺好啊,有一门手艺到哪里都饿不死。
陈因意点头赞同道,你先忙,你先忙,我这里不着急,就是来和你说羽绒服的事情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说着,就背着手站在旁边,一副要参观的模样的问道,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能站在这里看看吗,我还不知道这个东西要怎么孵呢。
这要是放在别人身上,那不得当成是要偷师学艺,然后被打出去?也就是陈因意,陈寡妇稍微一顿就点头应下了,大娘您看,不算是什么手艺,就是要细心一点。
每天过来给它们浇十来次水,然后注意检查一下这个炕的热气。
太热了鸭子就死在里面了,太冷的话就孵不出来。
陈因意听着了然地点点头道,我懂,这个就是湿度和温度嘛。
要达到一定的孵化温度才能让小鸭子出来,湿度不够了也容易死掉。
这个还真是难把握,又没有个温度计什么的。
什么湿度温度,温度计?陈寡妇一点也听不懂,便问道,大娘你说的这些都是什么啊?那个啥温度计有什么用,外边有买吗?听到陈寡妇的话,陈因意才知道自己不自觉的又把话秃噜出来了,赶紧道,温度就是冷热的程度嘛。
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这里又多热的,这样我们一看就知道能不能把鸭子孵出来了,不然人老是来看,没经验还会不小心出错。
不过这个东西应该是没有买的,我就是子在府城里听那些船商说过。
只要不会的东西,没有见过的事物,往船商身上推就是了,谁也没有办法去考证。
这是陈因意来这些后学会的甩锅方法。
陈寡妇听完似懂非懂,不过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只是怀疑了一下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鸭蛋上了。
陈因意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觉得自己越来越管不住嘴了。
等陈寡妇把事情做,差不多也过了半个时辰,二人才回到堂屋去商量做羽绒服的事情。
前期的资金肯定是陈因意出的,陈寡妇算是以技术入股。
鉴于陈因意的身体和日后是子啊府城生活,所以作坊交给陈寡妇来管理。
选址的话还是在王家村,鸭毛让各家宰杀了鸭子后,把毛挑选好晒干再送过来。
一斤好的鸭毛给五百文钱,次一点的三百文……还有请的工人等,也是优先在王家村招聘,只要手脚勤快、针线活不错的大姑娘小媳妇。
零零碎碎的把事情确定下来,天色都黑了。
两人喝了好几碗茶水,才达成共识。
而陈因意除了掏钱,剩下的就没有她什么事了。
于是王家村的人便看到了陈寡妇忙了起来,而她要开一个用鸭毛做衣服的作坊的消息,也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