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1 章

2025-03-22 07:34:09

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转眼就到了李家商队下水的日子,陈因意在家里边修养了多天,终于还是拄着拐杖, 在儿孙们的搀扶下去码头看了看。

码头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人挨着人的,不过现在李家今非昔比, 也能在码头上有自己的一片位置。

在靠近东北角的地方,离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有一点距离, 不过也不影响停船和上货。

陈因意被人李明燕和小丫鬟搀着,站在码头边上,看着他们家三条中船, 系着红绸停靠在岸边,上面来来往往的有不少搬货工, 装得全是自家的商品。

我们打算这一趟先去京城,然后从那边再看看有什么拉点回来, 这一趟估计是两个月的时间,等回来刚好能过中秋。

李明珠说道。

她穿着一身男装, 眉眼不用特意去描黑,看着也十分的英气。

说话行动间一股爽利感,既让人一眼看得出是女子, 却也下意识的忽略。

你们能安全回来就行,这一次就是去试试水的, 看一下那边的市场嘛,不要那么着急。

庄子里我也都替你看着,有什么事情忍冬拿不准的, 叫她回来和我说就行, 不用太过于担心, 放心去干吧。

陈因意安慰道。

李明珠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能听到自家奶奶的叮嘱,她心里一样是慰贴得很。

放心吧奶奶,这一路上都是崔老板走熟的,咱们的船跟着他们走,一切都打点好了。

做生意,前前后后的准备不知道有多少,旁人只能看见他们赚钱了,却没有看见里边的辛苦。

别的不说,这一路上就是风吹雨打的,但凡出一点差错,这几船货物就白搭了。

成本、人工,过路费等等,不知道要赔进去多少。

但要是能安全送到京城,再卖出去,赚的钱就是翻倍不止了。

所以哪怕风险大,也多得是人去干。

东西很快就装好了,全家人也殷切地叮嘱了不少,担着家里的期望和忧心,船缓缓地往外开。

看着渐渐远去的商船,陈因意知道属于李明珠的时代的要来。

商队才是她立身的根本,什么时候能走到海商,穿越大洲大洋,估计自己是看不到了。

她眯着眼,心底里叹了口气,在家人的搀扶下上了马车回去。

虽然家里少了两个人,但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尤其是还有了个小娃娃在,每天照料着他,都把家里家里人的注意引去了一半,让人顾不及伤感。

不过平静的日子,随着府衙的女衙役上门,被稍稍打破了。

只有一面之缘的女衙役敲响了李家的大门,陈因意看着这人有些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人。

最后还是人家自己介绍道,老夫人好,小职是府衙的衙役,上次在挽巷子里见过的。

这一次过来,是听说你们家明燕姑娘在女学里借读,替同学找回了丢失的东西,让捕头给瞧见了,觉得十分有灵性,想要来您商量商量,要不要考虑将她送到府衙来做工??????陈因意只觉得一脑袋的问号,李明燕这才多少岁啊,这府衙竟然还招收童工?还有他们家李明燕啥时候帮同学找东西了,她怎么不知道?恰好李明燕也在家,一接到自家奶奶不解的眼神后,抿了抿唇小声地把事情和盘托出。

自从沈孟月上京城后,李明燕就没有了老师,陈因意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一回事。

但是又请不到靠谱的老师,思来想去便把人送到了府城口碑较好的女学去上课,每天早晚接送。

至于她帮人家找东西,是因为女学里有不少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有的人眼皮子浅就拿了同窗的东西,失主发现了便和老师讲,但是怎么也找不到。

丢的东西就是祖传的,不但值钱还意义重大,这小姑娘家里又是有人在衙门的,家里知道后哪里肯善罢甘休,直接让人到府衙去请了衙役来。

就这个当头的时间,李明燕便挨个的问了一些问题,把当时有嫌疑的人逐个排除了,最后找到了拿东西的人。

不过她没有当着众人的面问,而是一个个找出去私下说的。

最后也是人家小姑娘哭着将东西送了回来。

所以除了李明燕和当事人,并没有人知道是谁拿的东西,也算是保全了小姑娘的名声。

刚好衙役这时候也赶过来了,失主和家人都很是惊奇,感谢她。

当时正好捕头也在,听到是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的找出来的就啧啧称奇,再一看,发现是李明燕,那天晚上带着他们找到小院子,还能不哭不闹的人后,更是这是一块可造之才。

所以在观察了几天后,就找人来上门和陈因意讲了。

陈因意听完后,第一反应是为李明燕自豪,第二反应就是不解了,虽然说明燕是有点机智,但她不过才是个十岁的小姑娘,如何能在府衙里工作?这不是在开玩笑吗?女衙役笑了下道,老夫人这就不知道了吧,这衙役也不是说一招进去就能干活了的,通常还要学习个两三年才可以。

像明燕姑娘这样的人,日后的用处可大着呢,想要完全出师,起码得学个五六年,所以说现在进去一点也不早。

以前招人的时候倒是要求十六以上,一般学习出来也有二十左右了,正是干活的时候。

不过要是能更早一点,自然是最好的,尤其是李明燕这样有天赋的人。

陈因意没有接触过这个方面的知识,还真不知道。

而且她也看不出李明燕和衙役这个差事有什么关系,天赋体现在了哪里。

见她不解,女衙役便耐心地介绍道,我们有很多案子,都是在巷子里、林子野外等陌生的地方追查犯人,但因为地方陌生很多时候会跟丢,或者是因为隐藏得不够好被人发现。

但是明燕姑娘就有本事,连那些人都能瞒过,不但追到了地方,还能原路返回去报案。

这样的天赋可不多见。

再说她的胆量就更加了不得了,谁家小姑娘在见到这样的事情还能这么镇定?但是那天我看明燕姑娘,整个人比我还要淡定,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还有她在女学里问话的事,这些可都没有人教过,却做得这样好。

要是不干这一行,我都觉得可惜。

这夸得,陈因意都惊奇地打量了一番了李明燕。

难道她真的有这样的天赋?见陈因意有所松动,女衙役再接再厉道,要是她现在就进衙役,我们肯定不会安排难、危险的案子给她。

肯定是要有人教她各方面的学识,还有武艺。

虽然说她现在这个年纪习武有点迟了,但也不算太晚,日后也能防身不是?女娃娃本来就艰难,要是当了衙役怎么说也算是有一份工,虽然比不上咱们家的生意,但也能接触到官家人,怎么说也算是个好差事不是?来之前他们就打听过李家的底细,自然知道老太太对闺女孙女都舍得得很,尤其是这个小孙女,几乎是养在跟前的,想要让她去做这些活,还真的很难说服。

不过李明燕的天赋在那里,尤其是那跟踪和认路的本事,叫府衙里的捕头看了都眼馋,那能不把人拐回来?陈因意有些意动,这样一来的话,李明燕就算是特长生被招进去了,等成年了就一份稳定的工作,也算是能自己谋生了。

只不过当衙役又苦又累的还有危险,自家又不缺钱,有必要让她去吧?陈因意把目光转向李明燕,她这个年纪,自己帮她做主也是应该的。

不过……陈因意想了一会问她,明燕,你听得懂刚刚这个姐姐说什么吗?李明燕没有什么表情地看了一眼她们两,然后点点头回答,知道,这个姐姐想让我去衙役干活,做认路找人的活。

然后还让我学字学功夫。

话说得有点直白,不过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陈因意见她听得明白,想了一下便问道,那你想去吗?这个李明燕倒是没有犹豫,直接就点头应下了,想去,我想要去练武功。

这还是李明燕第一次那么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陈因意都有些震惊了,再一次问道,你确定吗?你知道是要去干什么的?这会很辛苦很辛苦哦,你真的要去吗?李明燕还是点了点头,去,练了功夫就没有人能打我了,也不能把小姑抓走了。

小孩子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陈因意听得一时间有些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表达这里面的门道。

去学本事她倒是不反对,但是在孩子那么小就给她定下未来的方向,要是以后不喜欢了呢?陈因意想了一下还是不能接受,但李明燕自己也想去,这就有些为难了。

她皱着眉头,最后斟酌了一番回头问道,孩子还太小,对很多事情都不明白。

我也不想她以后后悔,你看能不能先这样。

你们把孩子带过去学习,要是她自己想一直干下去,我也支持。

要是不想干的话,府衙那边也不能强硬留人。

至于她学本事花费的钱财,我们这边可以自己出,只要等她成年了再自己选择可以吗?这个提议府衙那边倒是没有想过,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到时候要是撂桃子不干了,他们岂不是很亏?所以女衙役也不敢马上答应,只得给陈因意留话道,这件事得我回去和大人禀告了,才能给您答复,我是做不了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