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3 章

2025-03-22 07:34:09

日子过得飞快, 转眼李家的船队又出发了。

这一次出去带的还是李记的特产,辣椒酱尤其受欢迎。

还有李记的点心,李文娇在经营茶点铺子的空余时间, 还有趁着过中秋的好时节,带着家里的下人做了一批月饼。

李记的月饼在临安府算是打响了名声,只听着李记放出的声响, 便早早的遣了人来排队。

今年因为二房和三房都有了孩子,怕来回奔波累着他们, 便不打算回王家村过节,索性的,想着大房一直在村里, 都没有能出来看过,干脆的让商队带信, 让他们过来府城一起过节。

王家村,收到府城那边的来信, 两个孩子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李明宝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一点点女孩子样,一下子就装不下去了, 直接跟个猴子一样,挂着王氏的身上。

娘,娘, 娘,咱们是要去府城过中秋了?是不是要和奶奶他们一起?我想吃奶奶做的月饼!还有还有, 姑姑说府城的中秋节会有花灯是不是啊?听说满街都是灯,漂亮得跟白天一样,有兔子、月饼、花的样子, 比县里的要热闹多了。

李明哲没有说话, 但是眼巴巴的看着王氏。

看得王氏的心头软乎乎的, 哪里能说出一个不字来,更何况这家里的人都在府城呢,为着全家团聚也不能不去。

李文平听着孩子们念的信,手不自觉地搓着,半响问道,这要是咱们都出去了,这家里的祭祀该怎么办?过节都没有供奉,祖宗是要生气的。

这倒是个事情,他们李家在王家村是独门独户的,想要找个兄弟来帮忙也不行。

王氏一时间也沉默了下来,两个孩子像是知道了这事不可行,纷纷禁声看着爹娘。

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王氏怎么着也狠不下心来说不去。

她咬了咬牙,一拍手决定道,也就是这一年,咱们托村里人帮帮忙,把东西准备好了,祖宗也不能够怪罪。

这那能怪罪啊,要说往年的时候,人活着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东西去祭祀什么祖宗,那不都是一样过来了吗。

而今富裕了,才把这些习俗给捡起来,没道理为了这点子规矩,让一家人分隔两地过节的道理。

更何况这是中秋又不是过年,哪里就这样讲究了。

李文平琢磨着,这倒也是,实在不行在府城里祭拜也不耽误事。

这样一想着,他却又想起了家里的生意和田地,这一去少说也要半个月,到时候也该秋收了,要是回来不及时,这一大摊子的生意可怎么办?这可不是他们一家人的事情,而是周边三四个村子的生计,李文平不想因为自家给耽搁了。

这个你操心什么,咱们是不在家了,但这商队还走呢,大不了先让他们把东西收了送到府城去,到那边拿了银子回来再给乡亲们。

作坊的事情倒是要安排一下,实在不行就先关一段时间,反正中秋过后这半月鸭子也不好做,正好让大家伙也歇歇。

如今做大了生意,手里管着几十号人,王氏的胆子和见识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关作坊,调度银两的事,要是放在以前那是万万不敢自己做主的。

李文平看起来还是那副老实憨厚的样子,但是他这两年管着全家的田地,还养了不少的鸭子,手里攒着的钱就盯着田地,一点点的,一旦有人卖他就买,也攒下了不少的家产。

手里有田有粮,这让往日不敢大声说话的男人也有了底气,更何况他还指导着几个村的人家种辣椒姜蒜,周边的人有什么不懂的,都得过来问他。

众人的尊重潜移默化的让这个汉子挺直了脊梁,瞧着倒是有了些气势。

王氏的话说得不无道理,他想了想,看着两个都认了不少字的孩子,想着他们的兄弟姐妹都在府城里,他们却都没有去过,便也点了点头。

李家大房也要去府城,这在村里可是件大事,尤其是在这个即将丰收的日子,大把人等着收获换钱呢,所以都关心得不行,生怕李家走了就不回来了一样。

你们这一去就是一个月 ,这地里的活计可怎么办哦,便是作坊停下一两天也不见大把银子,这还真舍得啊。

与王氏交好的几位管事说道。

有什么不舍得的,这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家里人重要啊,这都多久不见了,两个小的天天盼着见姐姐呢,那能不带他们去看看。

王氏笑道,还有两个弟弟妹妹,自打出生起就没有见过,合该去看一下。

这说得也是这个理,咱们这作坊一年到头都在干的,存货也差不多够用,关门歇两天也好。

王氏交代完家里的事情,便收拾了东西,就着商队,全家往府城去。

府城里,李家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全因李文娇要做月饼,成百上千的佐料往里搬,十几个烤炉一起开着,使得整个桂花巷都是月饼味。

你这个钱赚得,真是要我们拿半条命去换啊。

李文云哀怨道。

他现在回家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又听见李文娇说帮忙就给一百两的零花钱,便咬着牙帮准备馅料。

只是李文云没有想到,这个活计看着不怎么样,用的却是实打实的力气,这一天下来,他累得连笔都拿不住。

一年就这一次,有钱不赚才是傻子呢,你就干那么一点活有什么累的。

李文娇风风火火的到各个环节去监督着,见到摊着抱怨的李文云,不屑地说道。

最近李文娇就跟钻到了钱眼里一样,早上醒来就想着干活赚钱。

赚钱的是老大,李文云伸手拿钱哪里敢说什么,嘀咕了一句便继续干活。

大房一家跟着商队到府城里,大包小包全是家里带来的特产,陈因意得到消息就在巷口前等着了,见到人下来赶紧走上前去迎着。

娘,你咋在这里等着呢,咱们自个过去了就行了,王氏远远见着,赶紧下了骡车扶着陈因意,两个小的见着也忙着叫嚷,奶奶,奶奶,我们来看你了。

李明盛也过来了,瞧着好久不见的两个堂弟堂妹,泪眼汪汪地问道,大伯大伯母你们怎么才来啊,我能跟你们一块回家吗?王氏简直是一头雾水,往常这小混蛋见到人不作怪挑人就好了,现在竟然泪眼汪汪的打招呼?就是这说的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倒是李明宝了解这个堂哥,眼珠子滴溜溜的那么一转就问道,大堂哥,你在府城不好玩吗,怎么想要和我们一起回家啊,我还想你带我们到府城去逛逛呢。

不说还好,一说更加让李明盛难过了,耷拉着脸愁苦道,不好玩,每天都要去学堂,奶奶都不让我出去玩过,还不如在家里呢,能和狗蛋他们去外边抓鱼,游水,还能去摘桃子……提起愉快的童年,再一想到自己还有上不完的学堂,李明盛便如丧考妣,郁闷得不行。

李明宝听着一脸的同情,再也不羡慕能在府城里住的堂哥了。

两个小的在说着话,逗得大人也乐呵得不行。

陈因意看着大房带着的那一车车东西更是直接问了,这都带了什么那么多?城里什么没有,你们过来就是来玩的,咋还带那么多东西,一路上多累啊。

王氏搀着她进门,边进去边说道,这是给两个小娃娃带的东西,还有一些地里种的粮食。

虽然说城里啥都有,那不得我们自己种的安心?也能省不少钱呢,不然大朗种的那么多东西,我们也吃不完,这拿来喂牲畜不得心疼坏?王氏说着抬头看了一眼桂花巷的院子,十分感慨。

两年前,他们家吃饭都不吃饱,现在居然在城里有了房子和店铺,地里的粮食还吃都吃不完。

这样的话,要搁以前,打死她都不敢想。

对于王氏这样的心理,陈因意十分能理解,勤苦的庄稼人总是不舍得把好粮食浪费的。

村里人帮着把东西搬下来,装了满满一大库房,把一大家子的口粮都给解决了。

李文娇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人情世故上已经老练了不少,见着人帮忙,赶紧让自己的小丫头到厨房去端上几篮子的月饼出来,每人都分了不少。

闻着熟悉的香味,村里人都知道李家的月饼在府城有多畅销,价格更是他们咬碎牙都舍不得买的。

李文娇却舍得拿出来招待他们,让一众人都很止不住的夸赞。

文娇当真是大老板了,这在府城可贵得很咧。

哎哟,就是嘛,你们这个是要拿来做买卖的咧,怎么一人还给那么多?不行不行,拿一两个尝尝味道就是了,那能要那么多。

一份八个,每个人都分上了三份,这要是拿去卖就是十几好两银子。

好多人一看,赶忙把油纸包上,死活不肯要。

李文娇按住他们的动作道,各位啊哥啊叔,那些客套话就不说了,我们这生意就靠着你们来运输的,这一年赚得多少,还能请不起你们吃个月饼了?这些也不单是给你们的,大家都说我们家做的月饼好吃,你们也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总不能自己人做的,自己村的还没有尝过吧?李文娇这一番话下来,算是彻底堵住了大家的嘴,让人连反驳也反驳不了。

王三顺等人直直竖起大拇指,满是赞叹道,大妹子,你这变得可真是这个啊!那这次咱们就承你的情,让家里人也尝尝你的手艺。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