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5 章

2025-03-22 07:34:09

我和你爹还说今年怕是见不上了, 得等过年了才见呢,没想到你今天竟然回来了,这要是迟一天, 我们可就要回去了。

王氏拉着她的手,把人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怎么看都觉得稀奇, 怎么看都觉得这个女儿变得不敢认。

但看着就让她心里慰贴。

谁说女子就干不得事业?她闺女现在不就做了大事嘛,瞧瞧这气度, 这家里的那个男人比得上?爹,娘,那你们可得在这里多玩几天, 正好我回来了,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李明珠接话,府城里中秋的花灯可好看了, 你们带弟弟妹妹他们去看了吗?李明宝和李明哲有些怯怯地躲在陈因意后边,对这个许久未见的姐姐, 有些不敢靠近。

等看到熟悉的笑容了,才漏出笑脸。

去看了,奶奶和姑姑他们带我们去看过, 明哲还猜灯谜,赢了一盏小兔子花灯回来。

李明宝得意地和姐姐说着他们来府城的收获, 把这里好吃好玩的,统统都说了一遍。

李明哲听着二姐的话,在一旁配合的点点头, 瞧着就乖得不行。

李明珠见此笑得更灿烂了, 把人一把抱起来, 一手摸着李明宝的脑袋,咱们明宝和明哲真厉害,姐姐给你们带了盛京那边的玩具,咱们一会去拿。

王氏听着嗔怪道,你也别太宠着他们两了,这每次回来都买东西的,哪里要那么多玩具,还当时小时候呢?哎呀大嫂,这都是明珠这个做姐姐的一片心意,做姐姐的对弟弟妹妹好点怎么了,你还不乐意了?陈芳知道她是心疼女儿赚钱不容易,便在一旁笑道,何况明哲和明宝两人那么懂事,买多少那不都是应该的,值得的吗?说起几个儿女的出息,看到他们感情好,王氏也是笑容藏不住,只不过是节省惯了,随口那么一说而已,听到陈芳也在夸,便不在多说什么。

李家大房和三房都在,二房的人除了在中秋过来吃了个团圆饭,便不在出现。

现在李文青和李明珠两个外出的回来了,怎么说也要去把人叫来吃一顿饭。

好在李文云现在听话了不少,知道要去叫自家二哥来,索性便带着李明盛一起去,路上还能考教些文章。

桂花巷里,李明珠舟车劳顿回来,自然是不方便下厨,而陈因意现在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手里的生意活计全都交了出去,家里人自然也是不敢劳累她,这做饭的众人就落到了李文娇的身上。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锻炼,李文娇的手艺可以说飞快的进步着,做出来的东西,就连陈因意也挑不出不好了。

难得吃一次的李明珠,刚尝了一口就惊奇道,小姑,你这个手艺,就是去酒楼里当大厨都绰绰有余,我在盛京里吃的感觉还比不上你这个。

闻言,李文娇得意地扬起了下巴,不然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做个饭而已嘛,有什么难的。

不过谁要去当厨子啊,我的铺子赚得可不比酒楼少,你们要不是我的家人,就是拿钱来请我,我都不做呢。

是是是,小姑的手艺那可是没得说的,要不是我们是亲戚,那能有这个口福啊,李明珠应承着,有狠狠地吃了一大口,我这不是得多吃一点,不然以后出去了,可是想吃也吃不到了。

李文娇不是不知道她在哄着自己,不过看对方那么给面子,还是忍不住翘起了嘴角,破天荒的给她夹了一筷子肉。

吃吧吃吧,不然以后在船上连口热乎饭也不上,也是怪难的。

看看,以前两人一见到就跟那个斗鸡眼一样,现在倒是好得跟亲姐妹一样了,陈氏也来,抱着孩子见她们姑亲侄爱的,便忍不住开口说道,那像我们家,明明是亲生的兄弟姐妹,倒是跟个仇人一样。

原本饭桌上还是欢乐热乎的,陈氏这话一出,瞬间就冷了场。

陈因意的笑容也放了下来,眉头紧皱。

见着自家奶奶不高兴,李明珠赶紧出来打和场,二婶这说的什么话,我看明盛和明燕懂事得很,刚刚还看见他们跟小妹玩呢,只不过他们现在都有自己的事情干,不说明盛是男孩子要读书,就是明燕也被府衙的人看上了,要去培养。

两人以后可有大出息呢,我娘不知道有多羡慕,二婶还不偷着乐,那能让他们因为带小妹给耽误了啊?这哥哥姐姐出息,以后可不就是妹妹们的靠山嘛,这个才是要紧的。

说起两个儿女的本事,陈氏心里十分的复杂。

一个是自己最看不起的女儿竟然是三个孩子最有前途的,一个自己疼了几年现在却生疏了,想想就气人得很。

但是一想李明珠说的,又觉得有些畅快。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都是自己生的,以后他们出息,还能不管自己这个老娘,不管亲生姐妹不成?这样一想,陈氏的脸色也放缓了很多,和声细语道,还是明珠你懂得多,这出去见过世面的就是不一样,说起话来就是好听。

谁说不是呢,这做哥哥姐姐的有出息了,还能不管弟弟妹妹不成?这话也不知道是在和李明珠说,还是和李明盛、李明燕说。

来来来,大家都吃菜,今天难得让文娇给咱们做个饭,这菜要是放凉了可就浪费了。

陈芳见此,也赶紧出来岔开话题。

一家人又欢欢乐乐的吃起饭来,除了不那么待见二房,倒也看不出来什么问题。

吃完饭,一家人也陪着到街上去逛逛,虽然说已经过了节,但对于临安府这样一个大城市来说,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

各种花灯,小摊,杂技,给这个娱乐方式匮乏的年代带来许多欢乐。

陈因意被李明珠和李文娇搀扶着看着一大家子,欢欢乐乐地逛街,看着满大街的人全都洋溢着笑脸,也禁不住笑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李明珠只在家呆了三天,便和李文青一起上了船,准备到南边去看看。

而大房的人,也不得不带着家里人的心意,大包小包的返回王家村。

你们真不打算让明宝和明哲在这里上学?这村里的学校虽然不错,但明宝这样聪明,我怕到时候村里的先生教不了。

门口,陈因意怜惜地摸着李明哲的小脑袋和王氏两人商量。

王氏很是为难,她倒是想要儿子出息,在府城跟着更好的先生学习,但是儿子自己不愿意,她能怎么办?这件事自从她婆婆在街上看到儿子对花灯谜的时候,就和她谈过了,当时他们夫妻两还说怕儿子留在这里,会让婆婆操心呢,没想到儿子听到,反倒是自己不愿意。

想着孩子也小,更何况村里也不是没有书院,便拒绝了婆婆这个提议。

李明哲听着,抬头看着抚摸自己头顶的奶奶,郑重其事道,奶奶,我爹娘自己在家肯定很想我们,姐姐出去挣钱了,我要代替她好好照顾爹娘才行。

而且村里的先生们都很好,我跟着他们学习也可以的。

等我到了小叔那样厉害,我再来府城学习,到时候就不用你照顾了。

这么贴心的话,简直是几个大人都像喝了蜂蜜一样。

尤其是王氏,没想到自己儿子还有这样的想法,简直是开心得藏都藏不住。

陈因意也不是要做那让人拆人家庭的事,听到他们都有自己的考虑也不在强求,只是说,你们要是觉得在村里好就在村里吧,等什么时候村里的先生教不了,再说来府城的事。

一家人在门口话别,大房才带着一车车的东西,在商队的护送下回家。

看着渐渐远去的几个人,陈因意忍不住叹息,她觉得这具身体是真的老了,就那么站一会都感觉到了累。

最重要的是,她开始喜欢那种热闹的场面,喜欢看到小孩子承欢膝下了。

现在家里一下子少了那么多人,感觉都冷清了不少。

事实上陈因意也几乎成了留守老人,大人都有自己的店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甚至还住到了店里。

小孩子每天也都要上学,只有晚上在家里吃饭休息。

也只有才生了孩子的陈氏,能和她说说话了。

这里住着感觉不舒服,这过年了还得回王家村去。

陈因意想了一下王家村的,感觉那个才是适合养老的地方。

陈芳听着,一点犹豫也没有,下意识的便接道,娘去哪,我们就去哪,我带着孩子跟你一块回去。

一听这话,陈因意便笑了,你跟着我干嘛啊,在府城还能一月见一下老三,跟我回村里了,你们一年还不知道能见上几次呢。

而且村里又没有什么活干,回去了种地不成?你在这里,好歹让老三给你开个店铺,也让自己有个傍身的收入不是?这让儿子给儿媳妇买铺子,开店铺的,陈芳活了那么多年还真没有听过。

所以感动得不行,更坚定了想要回去伺候她的想法。

你那么大年纪了,身边没有个人照顾那行?大嫂还要管着作坊呢,文娇在这边有店铺也走不开,可不就是只有我一个闲着能照顾你吗?这冷了热了,缝衣做饭的,不就得有个人吗?陈芳一边利索地给孩子换尿布一边说道。

不过文娇的婚事还没有解决,您要是回去了,府城这边可就剩下她自己了,要是遇到什么事,她三哥又离得远,可就一个顶事的都没有了。

至于李文步和李文云,一个是指望不上了,一个是自己还理不清自己呢,哪里敢让他来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