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6 章

2025-03-22 07:34:09

李明珠说的是事实, 李文青比她更清楚。

因为海商就是他提议要做的,之所以看到这个商机就是从崔老板那帮人那里知道的。

崔老板的财力自然是不用说,人家合作的都是大海商, 和他们没有什么竞争关系。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的,就说崔老板的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好友, 但凡是有志气想要做出一番事业,都瞄准了这边。

他们和这些人比起来, 真的除了来得早,时机抓得更准,那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作者有话说:这个事情说得也太远了些,难道我不成家娘就要在这里陪着我了?李文娇今天为了送大房一家人,才晚些去店铺,听到自家三嫂操心的事,不由得扶额,我要是有钟意的,再给家里送信也不迟,现在每天都有村里的商队过来,不过是几天的事情而已。

更何况,李文娇脑海里不自觉的想起那个人说的话。

陈因意只看一眼,便从她一瞬间的恍惚里明白了。

你也长大了,相信你自己能把握得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陈因意半阖起眼来,一副随你的模样,总不能成家立业生子都问爹娘不是?到时候你自己在这里就在这里吧,不过下人要挑多一点,最好找几个有能力的,也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这个不用陈因意说,李文娇比谁都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她点点头,想着以前的小伙伴现在放在店里打杂好像也不太好,不如放到自己身边来伺候,也好教她点东西,最好是在买上几个粗壮的妇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互监督。

被李文娇带过来的有两个小姑娘,一个叫做三丫,一个叫做春妮,两个都是勤快的人。

至于那些已经嫁人的,虽然李文娇也很同情她们,但为了不惹上麻烦,她还是没有把人带来。

而这两个小姑娘的家人也丝毫不担心李文娇会对他们女儿不好,在他们看来,能跟着李家人到府城去干活,那可是天大的福分,工钱高不说,见识不比在村里要好?想得明白也拎得清,两家父母就把人给打包过来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两个小姑娘过来以后,李文娇就给她们做了两身新衣服,虽然只是店里的工作服,但是那个料子可比她们平时穿的要好得多。

工钱虽然没有熟练工那么高,但一个月也有五钱,日后还会再涨,还包吃包住包衣裳的,便是找遍整个府城也没有多少个待遇能比得上了。

两个小姑娘也是知道好歹的,虽然在以前和李文娇有些交情,是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但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她们也明白。

在来之前就被家里耳提面命的提醒过,不能把自己当成李文娇的朋友,而是她花钱雇来的工人,要是做不好可是随时要走人的。

这样一想,两个小姑娘哪里能有什么差苗头,恨不得吃住都在店里,白天黑夜的给李文娇干活呢。

你们两个以后就跟在我身边伺候了。

李文娇走到厨房,把两人从繁重的活计中拉出去,重新安排了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

啊,叫二丫的小姑娘,梳着两根毛糙的麻花辫,脏兮兮的手赶紧往围裙上擦了擦,小心翼翼地确认道,文娇小姐,你是要我们去你身边伺候?可是我们什么都不会啊。

她们现在是在厨房里打下手,打水烧柴的虽然辛苦一点,但农村姑娘都是会的。

只是这要说伺候人,她们心里可就没有底了。

看来店里吃东西玩游戏的小姐们,哪个带的不是七八个小丫鬟,那些丫鬟穿得比县里的小姐还要好,这说话做事看起来就不一般,她们这样的烧火丫头能做得来了吗?两个小姑娘在店里也待了有一段时间了,知道下人丫鬟走出去就是主人的脸面。

她们可不想给李文娇丢脸。

这有什么不会的,不会就学啊,说得跟谁天生就会什么一样,李文娇无所谓地摆摆手,就这伺候人的事情,不就是端茶送水嘛。

对了,你们要是想学认字,就跟店里桂秋学,以后算账干什么的都用得上。

李文娇现在可算是明白了识字的重要性,店里的小丫鬟,她都是让学字的,每个月谁学的字最多,还有奖励呢。

所以在她的店里,个个小丫鬟都是能打会算,读书识字的,说起来比很多小姐家的丫鬟要厉害。

二丫和春妮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喜不自胜,在惶恐中接受了李文娇的安排。

当天就收拾包袱从厨房搬到了桂花巷。

现在的桂花巷,连着三家院子都是李家买下来的,现在大房回去了,二房也搬出去自己住,李文青和李明珠在外边,也只有陈芳、陈因意和几个小的在这边。

因为家里有了婴儿,每天晚上都吵得不得了,所以陈因意干脆让人把这三家的院子给开了个小门,让读书的两个小子自己住一个院子去。

这样她们住的地方就空了一大半出来,刚好让李文娇带两个丫鬟回来。

娘,你觉得我是不是也该买个房子给自己住了?不然等三哥回来了,四哥成家了,这里可就住不下那么多人了。

看着东厢房带孩子的陈芳,李文娇忽然说道。

她店里招待的那些小姐们,哪个不是房子铺子傍身,最差的也有一个自己的院子。

她手里有那么多钱,放着又不能生钱,不如拿去买房子铺子,日后租出去也是一笔收入。

越想越觉得这件事能行。

娘,你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反正茶点铺子只能开一个,多了我也管不过来,赚的那么多钱,要是堆着生虫岂不是浪费,不如拿出来买房子铺子和田地,以后也能当个地主不是。

有钱了就想要置办家业,也不知道是基因里自带的,还是因为没有多的投资方式。

反正李文娇没有李明珠那样的野心,只想守着自己日进几百两的铺子生活,做个吃喝不愁的老板。

可以啊,你自己的钱自己支配,只要不是拿去违法犯罪,随便你干什么。

陈因意有些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不过也没有什么反对的。

得了自家娘亲的肯定,李文娇便开始留意起府城的房价和地价,有合适的便入手,一时间,竟攒下了不少的房产和田地庄子。

手里的东西多了,每天也都能吃好穿好,也算是过上了她想要的大小姐生活。

只是偶尔看着来往穿着长衫的学子,还有院子里树下的石桌有些恍惚而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明珠和李文青也带着自己的商船到了南边。

岭南,在临安早已穿上棉袄的季节,这里还热得跟六月一样,而且不是一般热,而是让人喘不上气来的那种。

本来没有任何不适的李明珠,在到了岭南后,愣是水土不服到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明珠,要是不行你就先回去吧?咱们还要在这待至少半年呢,你这个样子能行吗?呕——李文青很是担忧地说完,忽然就抱着地上的痰盂,呕了一下。

李明珠闻言,给自己灌了一杯温开水,扯了扯嘴角笑道,三叔,咱们大哥不笑二哥,你不也一样吗?来都来了,还有什么不能行的?就算是不行,她也能让行!岭南海商才刚刚起来,能出海的寥寥无几,不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就是几十家小富商联合的,他们这样的外地人想要过来分一杯羹,简直是异想天开。

李明珠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到了岭南后,她没有急着要出海,毕竟她手里才五条船,放到那一望无际的海里,简直都不够海浪一个跟头。

她和李文青商量了,让人给这些小的海商递了帖子,打算先跟他们做生意,混熟了以后再谈出海的事情。

李明珠这招曲线救国无疑是有效的。

虽然他们是外地人,商队也是第一次过来,但那些小海商们还是很乐意招待他们,想要和他们一起做生意的。

毕竟岭南这边的交通不好,能来这里做生意的,没有点财力和人力那是不行的。

而海商们每次想要自己把东西带到北边去买的时候,沿途又不知道被吃拿卡要多少,所以干脆的,和来岭南的商人做生意,这样还能让他们多赚一点。

小掌柜,这些娄员外给回的帖子,邀请我们今晚在惠香楼吃饭。

正说着呢,下边就有下人从外面进来,把刚拿到的帖子交给李明珠。

要说识字上,李文青是自认为比不上这个侄女的,所以他们的帖子文书这些,一般不是交给专门的先生写,就是交给李明珠写。

别人的回帖,一般也是让李明珠来看。

李明珠拆开了,只见这纸张用的都是盛京里最好的纸,墨闻起来也是带着淡淡香味的,一样是盛京里千金难求的东西。

就这样的东西,岭南的一个小小海商都用得起,可想而知这海商有多赚钱。

行,我知道了,你去准备好礼品,到时候我们准时赴宴。

李明珠刚和下人吩咐完,李文青就忍不住了,你这脸还白得跟鬼一样,走路都打飘吧,还要去赴宴?这是要钱不要命了啊。

闻言,李明珠看了他一眼,又给自己灌了一杯温开水,不然呢?好不容易把人约出来,难道让机会就这样溜走?这只是岭南海商的观望,要是我们不出席,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

要知道现在想要做这门生意的,除了我们可还有不少人,要是再迟一点可就连汤都喝不上了。

李明珠说的是事实,李文青比她更清楚。

因为海商就是他提议要做的,之所以看到这个商机就是从崔老板那帮人那里知道的。

崔老板的财力自然是不用说,人家合作的都是大海商,和他们没有什么竞争关系。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的,就说崔老板的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好友,但凡是有志气想要做出一番事业,都瞄准了这边。

他们和这些人比起来,真的除了来得早,时机抓得更准,那就是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