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友谊商行几个小商行来说, 那就是钱掉了陷阱里,虽然去拿会有危险,但是有多少钱都是看得到的。
至于有没有这个胆量去拿, 那就看自己了。
友谊商行的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商量了一下,当场就决定要和李明珠两人合作。
另外两个商行则是有些犹豫, 主要是不敢相信李明珠能用一把粉末的东西做成冰,怕是诓骗他们的。
但是看着崔老板和张玉书都答应合作了, 为了和这两人拉上关系,咬咬牙还是硬着头皮签了契书。
作者有话说:李明珠学到的技术就是制冰。
利用硝石来制作冰块,不能直接食用,但是用来保鲜东西却是可以的。
自从从陈因意手里学到这个技术后,她就坚定了做南北的海鲜买卖,而这个就连李文青也被蒙在鼓里。
当他看到自家侄女在斥巨资买下了几座硝石矿后,表示很不理解。
这东西又不能吃不能喝的,难道还能产出金子不成?你竟然花钱买了那么多,这一万多两可不是小数目啊。
李文青看着那一沓的矿权地契禁不住咂舌。
何止不是小数目,他们的钱都投入到商队里了,身上的钱都是拿来做本钱进货的,一点也不能动。
这一万两还是李明珠厚着脸皮和李文娇借的,承诺了给利息的。
也亏得李文娇中秋做了月饼出来卖,刚好给她凑够了钱,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呢。
只见李明珠微微一笑,拿出从矿里带回来的磨好的硝石,在李文青的面前表演了一番大变冰块的魔法。
不过是最常见的硝石和水,在李明珠的搅和搅和下,竟然变成了冰块。
李文青看着眼睛都瞪大了。
你你你,你这个怎么回事?方才一问完,他忽然反应过来有些脸色不对劲道,这个不会也是你奶奶教你的吧?两个都是长辈,对方还是自己的叔叔,李明珠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还是点了点头道,这个是去年夏天做菜的时候奶奶教的,当时您在外边呢,奶奶也没有想过这个东西能这么用。
言下之意便是,这只是做菜的时候顺便教的,并没有想过这个东西价值有那么大,不是特意瞒着你这个做儿子的。
这样一听,李文青的脸色才好些。
不过就算是特意教的,他除了心里有些不得劲外也不会有什么想法,毕竟他知道现在这个娘可不是之前那个,能把这些东西教给他们家就不错了,反正不管是谁不都是他们李家人,他这个做叔叔也能沾光不是。
要是教给外人了,或者干脆人没了,东西也得跟着飞了,他们家哪里还有这样的好日子过?对于这个方面李文青还是很拎得清,所以见到这个侄女那么有出息有想法,一点也不摆长辈的谱,十分自然地听从这个小辈的意见。
做菜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东西,也多亏了明珠你会想,不然哪里来的这个发财的点子,李文青呵呵一笑道,等赚了钱了,这钱你可得多分一点。
我原本还想着要先从北方运冰过来,再运海鲜回去呢。
还说这样成本不知道要多高,原来你是早就有办法了。
南方就是在冬天也没有冰,想要用只能从北方运来,要是在冬天还好,在夏天的话,这个消耗都不知道有多大,所以非富贵之家根本用不起。
李明珠的硝石制冰出来,就彻底解决了他们成本高的问题了。
怪不得你要把硝石矿给买下来,要是让这群人知道硝石还能制冰,这东西以后不得涨起来?李文青也总算是明白她为什么借钱也要买矿了,一想通,就越发佩服这个侄女的眼光和能力了。
三叔能明白就好,只是可惜我们手里的钱不多,不然再多入手几座,以后就算是单单卖硝石也能赚不少。
李明珠有些遗憾道。
虽然赚钱很心动,但李文青和她有不同的想法。
他想了一下道,其实我们现在手里这么多矿才是最好的。
这硝石制冰的法子肯定藏不住,到时候硝石价格要涨了,不知道多少权贵看上这块肥肉。
要是我们把矿都给买了,他们赚不到钱会愿意吗?如果不愿意的话会发生什么?这个不用李文青说,李明珠也能想到。
一时间不禁有些庆幸和后怕。
还好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多钱,还好自己和三叔商量了。
李明珠心有余悸,多谢三叔的教导,不然吃了亏都不知道。
吃亏都是小事,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回事。
叔侄两个又就着硝石的开采,海鲜的收购商讨了一些细节,忽然李明珠计上心头道,既然我们自己不能都吃下,不如用这个和这边的商家合作?他们肯定也想要这个方法,与其后面被人偷学,不如我们自己先传出去。
李文青有些意外,这年代有个秘方那都是得藏着掖着的,就算他们以后不得不卖出去,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不是应该先大赚一笔吗?远的不说,利用这个法子,他们就可以比所有人都先把海鲜运到北方,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学会了,他们也能在北方的海鲜市场站稳脚跟了。
要是现在就透露出去,那一切就都是未知数了。
三叔你想的也有道理,不过我们可以和他们签合约,毕竟大宋那么大,三十多个州府,单靠我们自己的话也做不了那么多的生意不是?一个人发财不是发财,大家一起发财才是发财。
用一个制冰的方子换来岭南这边的稳定货源和人脉,我觉得值。
李明珠知道自己有堵的成分,但做生意嘛,哪里有一帆风顺的时候。
这个事情要是成了,他们面对的压力也小一些,可以说是把风险也分摊了。
虽然说赚钱少了点,但对比收益还是很划算的。
李文青也不是死板的人,只是一时没有转过弯来而已,等他稍微一想,就明白李明珠的意思了。
当下一拍手激动道,你和这个方法好,说不定这边商行的人厉害,到时候方子还能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呢。
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尤其是他们李家,但要是岭南的商人们,那就不一定了。
一想到这里,李文青就觉得呼吸急促,好像光明的未来就在眼前和他招手。
叔侄两个决定了之后,立马就在岭南有名的商行里筛选合作的人。
而友谊商行也因为良好的印象,让李明珠将其纳入了合作的范围里,除此之外还有张玉书和崔老板。
这样一算来,他们是财力人力和政力都有了,只要不是那几个皇亲国戚来,想要保住方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之前张玉书就靠陈因意给的一张活字印刷的技术,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现在收到了李明珠的消息,说要和他谈一场大生意后,他是一刻也不敢耽误,快马加鞭的从盛京赶来。
他抵达岭南的时候差不多是十月中旬,崔老板也从外地赶了回来,再加上几个在岭南风评较好的商行,在李家叔侄的邀请下,来到了他们在岭南置办的私宅里。
宅子是之前就买好了,三进的面积,保留着传统的岭南风格。
厨子和食材都是友谊商行送来的,从前一天忙到下午,所有的客人来齐后,一桌岭南特有的菜色才堪堪做好盛上。
这是钦州特色,食材和厨子是娄老板他们介绍的,是当地的一绝,大家都快尝尝。
李文青招呼道。
现在正是吃海鲜的时候,要说会吃还是你们几个会吃,崔老板夹了一筷子,尝了一口后竖起了大拇指道,真不错,鲜得很。
张玉书的身份是这些人里面最高的,他的饮食仪态也十分好,更何况他自己本来就是经营酒楼的,对美食更加苛刻。
只见他仔细看了看这一桌菜的摆盘、颜色搭配,才慢条斯理的夹起一块肉。
看着他吃得那么斯文,友谊商行几个大老粗都放轻了自己的动作,不敢和之前那样放肆。
一顿饭,饭菜确实好吃,色香味俱全,只不过一半的人都吃得食不知味。
好在吃的时间不长,一顿饭吃完,不说其他人,友谊商行几个那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这次要和大家说的生意,主要是在制冰上,说着,李明珠又上手给他们实验了一番,然后说道,这个制冰大家也看到,各位都是做生意,肯定能看出这里面的商机。
咱们都是合作过的了,也都了解,所以这次也不藏着掖着,我们就是想用这个方子来和大家合作。
我们可以把方子公布出来,要求便是各位不能在临安、兆和、临尧这几个州府做制冰生意,另外友谊商行的人要连续三年给我们提供优质的海鲜,崔老板和张公子不干涉我们的生意。
这只是个粗略的要求,但在座的都是人精,对李家人也算是了解。
知道这是个求保护和保障的意思。
李明珠开的条件可谓是十分友好了,尤其是对崔老板和张玉书,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的事情。
对于友谊商行几个小商行来说,那就是钱掉了陷阱里,虽然去拿会有危险,但是有多少钱都是看得到的。
至于有没有这个胆量去拿,那就看自己了。
友谊商行的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商量了一下,当场就决定要和李明珠两人合作。
另外两个商行则是有些犹豫,主要是不敢相信李明珠能用一把粉末的东西做成冰,怕是诓骗他们的。
但是看着崔老板和张玉书都答应合作了,为了和这两人拉上关系,咬咬牙还是硬着头皮签了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