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板, 真是不好意思,李某不胜酒力,以茶代酒向各位赔个不是。
在一众推杯换盏中, 李明珠端起了一杯茶水,自然又理所当然的说道。
能让她在这个时候还答应来吃饭的,自然也不是什么不识好歹的人, 知道她是一个小姑娘,也不会逼着, 反而贴心道,哪里的事情,是我们考虑得不周到, 今年庄子里刚好酿了一些果酒,快快上一些来给李老板尝尝。
作者有话说:各位老板,真是不好意思,李某不胜酒力,以茶代酒向各位赔个不是。
在一众推杯换盏中,李明珠端起了一杯茶水,自然又理所当然的说道。
能让她在这个时候还答应来吃饭的,自然也不是什么不识好歹的人,知道她是一个小姑娘,也不会逼着,反而贴心道,哪里的事情,是我们考虑得不周到,今年庄子里刚好酿了一些果酒,快快上一些来给李老板尝尝。
说话的就是酒楼的老板,韦庄生。
和友谊商行的人关系不错,做事为人在钦州一带口碑也不错,便被他们带着一起到了这边来。
桌上的除了李明珠、友谊商行的几位,张玉书也没有回去。
几个人陪着在这边,一开始还稍微顾着点张玉书的身份,后面吃开了,便随意了许多。
友谊商行的两位女老板更是直接拉着李明珠的手说,妹子啊,像你这样能干的女子可不多了,尤其是你们北方那边,也不晓得咋回事,近些年来一个个的都以不干活为娇贵。
要知道这干活赚钱可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自己有可不比别人有的要强吗?好几年了,也就看见你一个姑娘过来做生意,是这个!说着朝李明珠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旁边的另一位也是应和着,然后嘻嘻靠近李明珠道,说起来,我有个小崽比你小一点,算了,那就是个混不吝,配不上你。
自顾自的说着,像是想要给李明珠介绍对象,不过说一半自己便挥了挥手,嫌弃得不行。
李明珠瞧着也是笑得无奈,知道这两位姐姐是率性的,好心,并没有什么恶意。
这临时不合时宜的话,显然是喝醉了。
好在大家都是熟人,笑笑便过了。
至于李明珠大龄未婚的事情,在其他人眼里可能还有些嘀咕,在岭南那就太常见了。
所以,根本没有人觉得不对。
张玉书听着,侧头看向笑得肆意的李明珠。
这人,比两年前年要好看了许多,变得白了,笑得好看了。
瞧着倒是比那些笑不露齿的名门闺秀要引人。
不自觉把人对比起来,张玉书反应过来有些怔楞,转瞬又笑着倒了一杯酒。
饭局上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谈生意。
但是年一过,几家合作建的商队就立马从岭南出发了。
因为有张玉书在,这一路上可谓是畅通无阻。
正好过年时吃的大鱼大肉多了,这一批海鲜到了北方后,立即遭到了有钱人的哄抢。
脸盆大的螃蟹,活蹦乱跳的大虾,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鱼。
别管是见过没见过,只要一听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人送来的,买的人就趋之若鹜。
李明珠运的东西倒不是这样的高档货,而是稍微低等一些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当然这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的。
李明珠也不打算拿到市场去任人挑选,而是自己开了个专门做海鲜的酒楼,管理人正是第一批买回来的下人,忍冬在管理。
醉鲜楼,最先开在临安府,不过并不在最繁华的地段,离老牌的那几家酒楼也远得很。
开业的时候,要不是全城都有小乞丐在宣传,都不一定有人知道。
李明珠的醉鲜楼只有在开业的前三天才有动静,后面便销声匿迹了。
但是临安城的有钱却知道,在城郊还藏着这样一间味道好的酒楼,而且每天还限量,若是不提前预定,一时间还吃不上。
酒楼的食材都是从岭南快马加鞭运过来了,不止食材新鲜还多样,主打的就是海鲜类。
而菜谱又陈因意的帮助,可以说在大宋是头一份了。
依靠着酒楼,李明珠又慢慢的开发了食材售卖的服务,竟然就这样靠着醉鲜楼,一点点的把临安府的海鲜市场给垄断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顾客早就醉鲜楼抢走了。
不过远在岭南的李明珠还没有能亲眼看到这个盛况,只是从忍冬的书信中,看着越来越多的进货量,算出收益应该还不错。
有了李明珠在岭南扎根,李文青在北方也方便得很,往往只要到府城去,叔侄两个就可以联手把商队牢牢把控住。
然而这还不是李明珠的事业巅峰。
当冬季慢慢消退,南方走过了梅雨季,李明珠在岭南的宅子真的才叫被人踏破门槛。
这个姓李的真是不服不行!这么大夏天的,竟然能拿出那么多冰来,看来之前说的她有制冰的法子是真的了。
守在李宅门口翘首以盼的夏老板说道。
他是做水果生意的,往年想要把岭南的水果送到北方,路上起码要耗费掉四成往上!这还不算什么,毕竟到了地方加价买就是了,反正北方的有钱人舍得得很。
但要紧是刚好成熟的水果根本支撑不了那么远的路途,要是一路上都有冰的话,成本又太高,所以他只能在水果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就摘下来,以便运输。
然而这能运是能运了,但这不成熟的水果口感、味道上也不行。
很多好吃的水果容易坏也运不出去,这可把他愁坏了。
要说过年前就有人穿出李家和崔家会制冰,在制冰的事情,但他也只当是个笑话。
哪怕后面他们运了海鲜去北方,他也只觉得是在冬季,这个冰价便宜罢了。
谁能想到这竟然是真的!看着李家和友谊几个一车车的往外运冰,好多和夏老板一样的人都悔不当初。
早知道的,早早就过来打好关系,现在想要低价买冰不就有可能了吗!尤其是岭南的水果季即将到,夏老板不知道有多着急。
李明珠正谈完生意呢,她囤的硝石矿也就够自己用,和供应几个合作伙伴,这些人想要来和她买冰,她也没有办法啊。
但是看着围在外边的那一圈人,李明珠还是不舍得放过这个生意。
各位能找过来,估计都是为了做制冰这门生意的,但各位应该也知道,这硝石矿最多的还是在崔老板和张老板手里,李某手里的东西有多少,相信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不如我给你们牵线搭桥和两位大老板谈一谈?李明珠出面来替他们和崔老板还有张玉书牵线,可不是为了发挥自己助人为乐的精神。
而是为了这些人的人脉。
还有她的在南方的硝石矿确实是不多,但是北方的还没有被开发。
依照她的估计,崔老板和张玉书也拿不出多少来,毕竟那两位都是做大生意的,东西囤得多,消耗的也快。
至于北边的,现在估计消息还没有传过去呢,肯定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东西。
岭南这边的人就算想要过去做这个生意,人脉上也不如他们。
李明珠在心里绕了一圈,便把门口这些人全都请进了家门,和他们商量了起来。
来的这些人基本都是做水果方面的生意,要不就是做冰块的、饮食的,和李明珠生意重叠的很少。
而这些人的诉求也不是要制冰方子,而是让李明珠低价卖冰给他们就行。
在知道李明珠还能帮他们牵线搭桥认识两位大老板,没有人是不愿意的。
夏老板更是直接说了,李老板是个敞亮人,做事就没有不好的。
我老夏交定你这个朋友了!不管这个生意成不成,冲你这份心意咱们都是好伙伴!是啊是啊,李老板做事大气。
其余的人也附和着。
趁着两位大老板都在,李明珠也没有丝毫拖延,替他们攒了一个局,把人都拉到了一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商量去。
而结果也不出她的意料,张玉书和崔老板都选了一两个来合作而已,剩下的都表示今年开采的硝石不够用,没有办法供应那么多人。
而李明珠也没有闲着,早在开始攒局的时候就飞鸽传信给李文青,让他在北方收购一批硝石下来。
等这次合作达成了以后,李明珠过了三天就把这些没有被选上的商人找过来了,当即表示自己从北边运了一批硝石过来,能制不少的冰的,但因为是北方过来的,成本比岭南本地的要高,所以价格上也高一点。
这些人没有被选上,同行却有冰在用,本来就急得不行,都想要砸钱直接去北方运了。
忽然听到李明珠说她手里还有,那不惊喜了吗。
至于价格,李明珠也没有漫天要价,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收了一层,算是赚了个辛苦钱。
这些东西的价格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大家也都是做生意的人,只要留心就知道李明珠赚了多少。
知道她没有在趁火打劫,全都感激得不行。
纷纷朝她订购了冰块。
而原先的那些人也不生气,虽然当初李明珠跟他们说没有,但她把他们介绍给张玉书和崔老板啊,让他们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了冰块,还认识了人。
怎么算也都是划算的。
就这一次生意,李明珠做得三方都满意,自己的生意更是遍地开花。
短短一个夏天的时间,就把投入的本钱给赚回来了。
时间回到春节,李明珠在商场大杀四方时,王家村的李文娇也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