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35 章

2025-03-22 07:34:09

今天休息了啦, 终于有空多写一点点,争取后面多写几章番外,一样是放在作话里哦。

之前的章节需要放回正文啦。

因为完结到时候要上榜, 各位小可爱请见谅,还没有买的早一点买哦。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西部的生活吧。

见到蛮多以前从来见到的事情和东西,也有在陆陆续续的记录自己的西部生活, 希望有一天也能把它们整理成小说或者杂记和大家分享。

这边的葡萄水果真的好甜,还有枣子和核桃, 馕和烤肉也超级好吃,希望大家有机会也能来看看。

也希望各位小可爱能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 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吃遍全国美食!作者有话说:沈孟月跟着李家人回到王家村,收到了热情的款待,尤其是在李文云带他去看望县里先生,一起探讨学问的时候,老先生们都被他扎实的学问给折服了,不住的赞叹着,少年英才。

文云啊,你能得孟月的教导,真是幸运至极,一定要好好珍惜啊,我看了你的学问,明年下场应该能中,不过想要个好名次怕是没希望了。

老夫子嘱咐道。

李文云弯腰鞠礼道,谨遵先生教诲,文云定当竭力向学,必不负先生所教导。

沈孟月则是谦虚着道,文云也算是自有天赋,而且少时能得良师教导,打下良好基础。

不然就是美玉,不经打磨也无法成才。

这番话既肯定了书院先生们的付出,也认可了李文云的天赋,让听到的人都满意得不行。

李文云看着几位先生言笑晏晏的模样,也开始思考起来,忽然就悟到了语言的艺术,发现沈孟月比他想象的还有厉害,尤其是在人情方面。

而李文云能想到这一层,不得不说沈孟月也是下了苦功夫的。

李文云性子本来就傲,还有点别扭。

而想要走仕途,最重要的为人处世却是一点也不行。

除了得罪人就是得罪人。

好在心思是正的,没有没有那些弯弯绕绕。

为了这位小舅子以后能派上用场,不拖累自己,沈孟月只能把这些东西一点点的掰碎了,揉开了和他讲。

好在李文云也不是个朽木,虽然有些东西不能理解,但还是乖乖的听了。

平时出门在外也多观察少说话,有什么事情都和沈孟月谈。

李文云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不单是沈孟月感受到,其他先生也体会到了。

都为他的进步感到开心。

而村里的李文娇则是有些烦躁,因为一天前,沈孟月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六礼,请来了媒婆,让人来提亲入赘了。

是的,就是让人来自己入赘的事情。

李文娇刚从外边回来,听到他和自己娘亲商量这个事情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虽然她不介意,也答应了要让沈孟月入赘。

但那也不是这个时候啊。

而且自己什么消息都不知道呢,怎么就忽然那么着急提亲呢?别说李文娇蒙了,媒婆也懵的很,这男的入赘还自己过来提,简直是她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里头一遭。

媒人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只能硬着头皮按着入赘的规矩来和李家商量。

其实沈孟月早就和李文娇、陈因意他们提过这回事,因为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便要去赴任了。

除开路上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半月,所以他想要在这段时间内把婚事定下来。

陈因意对沈孟月算是满意的,主要还是看李文娇自己怎么想。

李文娇对比来对比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男子,长得比沈孟月好的确实没有,比他有才华的没有,最重要的是还肯入赘的更没有了。

这人除了赚不了钱给自己话,其他那那都好,尤其是买东西的东西,每一样都能买到她的心坎上。

李文娇觉得自己和他相处的很愉快,便点头答应了这件事。

正月里都是好日子,想要办婚事的基本都是在这个时候。

往年李家的门槛能被媒婆踩破,现在李文娇定出去了,反倒是被宾客们踩破了。

不管是新姑爷沈孟月,还是李家的财力,在王家村甚至整个县里,想要和他们攀上关系的,数不胜数。

按理说,入赘需要女方像男方那样把三书六礼准备好,去男方家里提亲,一切流程按照男方娶亲的步骤来。

但陈因意无意去做这样的事,认为两个人就是相互的嫁娶,没必要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干脆的就合计合计,把事情放到一起,嫁娶都在李家进行,仪式就按照着传统的来走,至于那些折辱人的习俗,则是能免则免。

刚一听陈因意这样要求的时候,媒人都懵了,她是来做媒的,成了以后也要当喜婆的。

这流程要是不按照传统的来,她该怎么弄?按照李家的意思,就是借用村里的书院和李家宅子来办酒席,进门迎人的也是从书院到李家宅子,三书六礼的是有李家出,不过李文娇的嫁妆也是有的。

沈孟月可以说只出了个人便成了这个婚。

沈孟月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没有想到李家会这样为他着想,在陈因意拿了一笔银子给他们后,不禁动容地推了回去。

虽然孟月如今没有大富大贵,但娶文娇的钱财还是有的,该准备的东西也不会缺,我说入赘便是入赘,老夫人这样做倒是显得我说话言而无信了。

我们小家小户的没有那些个规矩,这些是我给你们两个小夫妻以后生活用的,是长辈的心意。

至于你们自己能赚多少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不止你们有,其他人也有不用跟我推辞。

陈因意准备的钱也不多,三千两银子。

只不过她知道李文娇手里有钱,这个钱就当着众人的面给沈孟月的。

李家其他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就算是成亲最早的大房二房,也都劝着沈孟月收下。

就是啊,这成亲了以后文娇就得跟着你去生活,这吃喝住行的不都得花钱?以后有钱了孝敬娘就行了,现在推辞做什么。

陈氏现在铺子也赚了不少,知道自己还能说生孩子后,那就是有子万事足,铆足了劲准备接着生,对于这些东西,也知道自己想不来。

还不如多生几个,以后老太太的钱还能多分一点呢。

而且这个妹夫是个状元!以后说不定全家都要靠他提拔呢,或者等她儿子长大了,想要找个官当当,读个好书院,不也是容易的很吗?和这些东西比起来,那三千两银子算得了什么。

至于说入赘但又不按照入赘的规矩来办,李家人就更加没有意见了,他们又不靠李文娇来传宗接代,家里的儿子多的事。

他们也没有磋磨人的想法。

所以在李家的一众要求下,能减去的环节都减掉了,除了成亲是在女方家外,宾客一点也看不出这场婚礼有什么不同。

婚礼定在了正月十五,刚过完年还没有来得歇歇,李家便又忙了起来。

从食材的采买,宾客名单的拟定,再到婚房的装饰,新人衣裳,一切都赶着时间来。

好在李文娇的嫁妆是早就准备好了,只要装箱盖红就可以用。

嫁妆当聘礼用,两个人新人不过是绕着村子走一圈,便双双出来敬酒认人,一点什么不见人、守洞房的规矩都没有。

正月十五,王家村灯火通明,全村都热闹非凡,来观礼的喝喜酒的,全都挤在了一起,满满的坐上了五十多桌。

这还是在李家尽量精简了的情况下。

不过看着这一对新人,有些宾客也忍不住嘀咕道,这个新郎官不是说是咱们临安府的状元吗,怎么他们家的亲人不见出席?毕竟离得远了会在男女两方都办婚礼的也有,但男方一个亲人都没有来可就少见了。

唉?这你都不知道,听说这个新郎是个孤家寡人,是靠文娇帮忙才有钱去考的状元。

这不一考上就来向李家提亲了。

哎哟,还有这样的事情?那文娇是个厉害的啊,竟然帮了一个状元。

也真是她好福气,这人考上了也愿意来娶她,可不是话本子上的负心汉。

知恩图报得很。

谁说不是呢,这状元郎一看就是个正直的人,高中了还能回来去李文娇,真是李文娇好福气啊。

一时间,两人的故事就传开了。

男主角是个没有钱的穷书生,靠女主角资助才考上了状元,高中之后立马回乡娶了她。

大团圆的结局为大众喜闻乐见。

李文娇也听到自己的小丫头回来说了,听着这故事只觉得有点假,不过这事对他们都有好处,也不至于傻乎乎的出去澄清。

陈因意则是有些意外,本来沈孟月和李文娇成亲,在一些明眼人眼里确实有猫腻。

王家村的几位长辈就有旁敲侧击过。

这番话一传出来,倒是显得沈孟月有情有义,他们李家也是善心得到了回报,是一段佳话了。

这话不是她让人传出去的,李文娇也没有这个脑子,那是谁说的自然不言而喻。

能想到这么周全,陈因意对沈孟月越发的满意。

李文娇的婚服是沈孟月得来的赏赐,那一匹红绸请了最好的绣娘来做,穿上去就是熠熠生辉,美艳动人。

至于沈孟月就不用说了,翩翩少年郎,穿上这正红色又多了一分稳重。

两人相携着到了李家的祠堂,拜过了祖宗,也给陈因意奉了茶,在王家村人的见证下,正式的结为夫妻。

成亲了之后,沈孟月就待了不到十天,便要准备去盛京就任了。

至于李文娇,在夫妻两商量后,觉得把店开到盛京去。

至于在临安府的店也不关,让老三媳妇陈芳去帮忙管理。

陈因意则不打算折腾了,安心地在王家村养老。

老大家也还是在家里管着田地和作坊,老二和老三一样要到府城去开铺子。

正月一过便纷纷启程,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都出去了,陈因意有些感慨,转头再看向搀扶自己身边的王氏,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想孩子在自己的身边了,也更能体会到家的感受。

娘,咱们回去吧,家里可都等着你来帮忙呢。

直到看不见人了,王氏才劝着陈因意回去。

陈因意又不真的是老太太,知道该放手就放手。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出路了,她来这里的任务也完成了。

────────────㏄依华整理推荐小说㏄资源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