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钱,干活都更加有劲头了。
处理好的猪下水,又立马放到新锅里卤煮。
看到陈因意包好的一大包香料,他们都知道这个是能让猪下水变得好吃的东西。
更是他们家的聚宝盆。
陈因意叫李明珠叫得顺手了,这一次的熬煮也一样是由她来看着火候。
其余人吃完了,该干活就干活去。
打水,烧水,洗漱。
李明珠坐在厨房里,闻着诱人的香味,看向外头院子。
她爹趁着月光在编草鞋,她娘拿出这段时间穿破的衣裳缝补,弟弟妹妹在缠着她爹编蚂蚱。
二叔一家不见人影,只有西厢房的灯光亮起,隐隐约约看见有人在里头说话。
还有小叔一句三顿的念书声。
要是以前,自己现在要干什么呢?帮她爹编草鞋,帮她娘补衣服,给弟弟妹妹们洗澡?反正不会那么闲,能坐在厨房看着火。
李明珠又把目光看向在厨房里忙碌的奶奶,觉得以前看起来特别凶的奶奶,在火光的映衬都变得好看了。
这些东西啊,要不同时间放下去才行。
大肠比较厚,要想吸满汤汁得多卤一会,其他东西可以迟个一两刻钟再放进去。
陈因意一边看着新锅里的卤水一边给李明珠传授经验,这个卤大肠有的人就喜欢这个味,其他的倒是没有那么好吃。
除了大肠,猪耳朵也不错,就是猪头比较难买,这个价格也不划算。
我跟你说,这个卤水用过后,要不停的添加水和香料才行,也不是说一次就能用上几年。
这个香料不同比例做出来的味道就千差万别,这个还不是最好吃的味,你以后啊还可以慢慢摸索。
就是可惜,这里还没有辣椒,不然这味道还要更上一成。
陈因意嘀咕道。
唉,我记得了,奶奶你刚刚说什么还没有?竖起耳朵的李明珠疑惑道。
没啥,等过几天我再去县城看看。
说不定就能遇到了。
陈因意想着这个剧情,女主在后期倒是找到了辣椒、孜然这样的香料和土豆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
但那都是女主成为一方富豪,并且组织了海运后的事情。
现在,这东西还不知道在那个犄角旮旯呢。
只能到外头去碰碰运气了。
祖孙两在厨房里忙碌,陈因意嫌弃人多碍手碍脚,就把其他人给赶了出去。
但这落在其他几个孩子眼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西厢房里,陈氏就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二郎,你说娘这个东西哪里来的,怎么就让老大家的丫头看着,这是要防着我们呢?李文步也皱起了眉头,看了自家的一双儿女叹了口气,可能娘真的就是看大妮子勤快吧,你看我们家燕妮,还不到灶台高,就算想去帮忙也干不了啊。
那也不能什么也不和我们说吧,我看娘醒来后就换了个人似地,以前不说别的,什么不想着我们家,不想着明盛?但你看看现在,这吃的给大房的人,这钱也是大嫂拿得比我多。
陈氏哀怨着,话一转道,我自个就算了,做得没有大嫂多,这个就不说什么了。
但大哥做的也没有你多啊,不用我去,我就知道今天肯定是你一个人在忙前忙后,咋的你和大哥就领一样的钱?大家都是儿子,娘要是做这样的偏心事,我可替你委屈。
李文步一想确实是,顿时脸色也不好看了。
但那是他娘,他也只能宽慰着自己和陈氏,再看看吧,今天是第一天出摊,等以后上手了,我就跟大哥说让他回家看顾田地。
不然这地只留给你和大嫂两个人干也不行。
好歹咱们现在能拿到银子了,总比之前没有的强。
陈氏不情愿的点点头,你说的也是,我就知道二郎你是最有主意的。
要是能让娘把这个生意给你一个人做,咱们也不用吃个鸡蛋都看家里的眼色了。
分家是无数家庭女人的想法,不过她们也只敢想想,父母在,是万万不能做的。
所以,只能寄托于偷偷的开个小灶,不然以这种大家庭的吃法,也就勉强能饿不死,根本不可能吃好。
李家老太太更加夸张,人家当大家长的,多少也会给点零钱给儿子媳妇。
像儿媳妇的嫁妆、绣花、给人干活的这些零碎钱,都会留给小家。
只有她是一毛都不给她们,恨不得连儿媳妇嫁妆都抓在手里。
这就使得这几个儿子儿媳妇都是成家的,当爹妈的人了,手里的铜板都没有超过十个。
家里买一点盐、吃个鸡蛋都要从老太太的手里拿。
这也是为什么陈因意赚了钱后,第一个反应是给大家分钱。
拿着还剩下的几十个铜板放到原身放钱的地方去,数了数家里的存款,陈因意握拳,这算是开个好头了,下一个目标,争取能天天吃上肉蛋和白米饭!天天吃上肉蛋的目标还很遥远,但李文云的事情却是迫在眉睫。
第二天,李文平兄弟两天还没亮就带着昨晚卤的下水去卖了。
陈因意找到李文云,问他,昨晚和你说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要是能做到,我就让你大哥给你盖棚子,过几天你就搬过去。
咱们家的生意你也看到了,等个一年半载,肯定有钱供你去读书。
读书,当官。
那真的是李文云的执念,这段时间虽然回来了,但他也没有放下过书,只是一直被陈因意叫着干这干那,静不下心来。
他昨晚想了一晚上,觉得去守孝既能打出名声,又能不下地干活,还能读书。
除了不能和同窗相聚,还真没有什么不好的。
娘,你说的啊,要是我去守孝的话,您不用我干家里的活。
还会叫人抄书来给我看,明年就送我去书院读书。
李文云再一次向她确认。
当然,我说话算数,只要你乖乖做到,我就每天都让你妹妹给你送饭,绝对不让你下地。
不过要是你想要银子,主动去干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陈因意信誓旦旦的,李文云一点也不知道他娘已经在心里给他挖坑了。
他点点头,勉为其难,那我去给我爹守孝,不过你让大哥把棚子做得好一点,还要有桌子和笔墨纸砚。
行,我让你大哥把你房里的桌子,书啥的都搬过去。
陈因意满嘴答应道。
李文云觉得他娘答应得太爽快了,有点不对劲,但不对劲在哪里,他想不出来。
只是有些不安的回了房间,准备收拾东西。
麻衣白布是家里就有的,陈因意依着记忆里的习俗,让李明珠姐妹几个,把它们都给裁剪制作成衣服,毕竟要给李文云穿上一年的。
李文娇也被勒令在家里帮忙,她拿着剪子像看仇人似的看着这些麻布。
娘,我不会干这个,我能不能去和清风娘学绣花。
要是学好了绣花,以后还能赚钱呢,听说人家管家小姐都是学这些的,谁会学做衣裳啊,那是匠人才做的事。
李文娇嘟着嘴,满脸的嫌弃。
这副把心思都写在脸上的样子,让陈因意都不用猜。
你在做什么白日梦,我现在是在跟你商量吗,是在你干活。
不会就跟着明珠学,人家比你还小一岁呢,你也好意思。
你不是会绣花吗,逢衣服肯定也没有问题。
又不叫你逢得跟明珠一样好,只要能穿就行。
别以为我不知道啊,你去清风家是为了什么,我跟你说,那是不可能的。
陈因意斩钉截铁道。
那个王清风家和李家有仇,李文云去诗会的事情就是他传得到处都是的,偏偏李文娇看不明白,跟个傻子似的还想要嫁给人家。
想起他们几个间的狗血纠葛,陈因意狠狠的摇了摇头,她要坚决的把这段感情给扼杀在摇篮里。
哼,你就是偏心,什么都明珠明珠,到底谁才是你的女儿。
李明珠气得眼珠子的都红了,一跺脚就想扔下剪刀跑开。
不过想了想昨晚拿到的钱,和对上陈因意的眼神,她就只敢默默的在心里骂了,手上依旧不情不愿的拿着针线在干活。
好歹不是撂桃子不干了,陈因意看着她的反应满意地勾起了嘴角。
夏日天气燥热,庄户人家一般都在早上太阳不大的时候去干活,到了中午太阳强盛的时候,都会回家里歇着了。
更多的呢,就是趁着夏天日子长,地里活计不多到城里去找事情干。
李家的三儿子李文青就是,从春头插完秧就开始出门去找活干了,到了夏末还没有回来。
临安府码头,南来北往的大船都在这里停靠。
码头边上有无数赤膊裸着上衣的壮汉在等活计。
中午,烈日当空,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船只停泊在那里,挑工汉子们像蚂蚁一样不辞辛劳在搬运着货物。
忽然见一艘两层的大船从北方缓缓驶来,一个络腮胡子的大汉站在船头高喊,靠岸——呼啦啦的便有几十个人围上去。
大人大人,你们要挑什么,只要两文钱一担。
大人,你们要坐车吗?还要转船吗,去哪里?正在吃饭的李文青,三两下把干饼塞到嘴巴里,两手往身上一抹,就灵活的钻进人群里。
各位公子小姐,太太贵人们,你们是要挑箱还是要坐车?响午了要不要去吃个饭?可是需要什么服务?作者有话说: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都看到这里了,要是喜欢的话,请收藏一下它吧!更多好看的文,请戳作者专栏了解一下呀,要是喜欢,拜托各位收藏一下专栏啦!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