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1 章

2025-03-22 07:34:09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在这个试剂极其稀缺的年代,哪个读书人能有个八本十本的书已经算是了不得了,想要更多的, 那是有钱也买不到。

所以陈因意就想着,既然买不到,那不如交换好了。

拿自己有的书去和别人交换, 要是不愿意,借来抄也好。

这样只要花费一些笔墨, 就能够互通有无,拥有更多的书。

李文云是出不去,所以这些都是由李文青去府城的各大书院换回来的。

读书人里有很多都是有钱人, 但贫穷人家也不少,那些人和李文云一样买不起书, 只能靠抄书赚钱,连自己的书都买不起, 所以在知道可以用借书来换书后,就没有人是不愿意的。

而临安府不管怎么说都是府城, 来往的商人也多,交通便利,经济也不差, 府城里的书院在大宋都是能排的上号的,书籍当然也比伏山县要多得多。

所以自从陈因意想出了这个换书的方法后, 李文云就是再有什么想法,也没有空去实施了。

因为他要抄书换钱,陈因意答应他, 抄一本给一两银子。

再加上每天家里的分红, 和教学的银子, 李文云可以说是李家攒钱最多的人了。

李文云安静了下来,村里人没有不常经过后山,还真的就没有见过他的身影。

从李文青嘴里听到他的消息,个个都在啧啧称奇,实在不敢相信,李文云那样的人真能安安分分的在家守孝。

不过也是这样,才能村里人没得话说,别管他们是为了什么才去,反正谁提起李文云不得说一句孝顺。

三哥,你们家还真是这个,也就你们家了,不然谁家扛得住白养那么大个儿子不干活。

王三顺竖起大拇指道。

李文青笑笑不说话,工地里都是靠着李家的活计赚钱的,自然不会那么没有眼色,对着李文青就夸起了李文云来。

李文云孝顺的名声,传播得那叫一个广。

村东头,王家大院里,和李文云同龄的王清风,听到村里的传言,气得把手里的书都摔。

就李文云那个蠢货?他要是真有那么孝顺,我王字倒过来写!王清风恶狠狠地说着,心里的恼怒和不甘根本无处可发泄。

大哥,你读你的书,和李家有什么关系?王春燕捡起他的书,轻声劝道,李文云不是少去一年书院了吗,跟你又不是同窗了,明年你下场考个童生回来,以后谁还敢低看你。

你懂什么!王清风看也不看一眼她,抢过她手里的书,李文云那个小子蠢是蠢了点,看书确是厉害的,要不是他回来了,夫子也要他今年下场。

偏偏他就回来了,要是真的在书院读书,去了诗会被人抓到把柄,哪里还有李家今日。

王清风实在是恨,恨李家人怎么就开了窍,竟然想出让李文云守孝的法子,把自己的布置都给毁了。

要说王清风和李家的矛盾,那真的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他爷爷开始就和李富贵发生了矛盾。

原本王家村就王得才一个人识字,正经在学堂上过书,只是他没有考上童生,平时只能在村里收点五谷杂粮,教教大家写写字。

但李家来了之后,李富贵一举考上了童生,直接就把他的风头和收入给抢走了,这怎么能让王家不恨呢。

比自己是比不了,王得才就想着要比儿子,比孙子,原本李家的前几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可把王得才给乐坏了,可没想到大陈氏能老蚌生珠,生了对龙凤胎不说,那个儿子还有点读书的天分。

偏偏这个小儿子还和王清风同一年生,同一年入学。

虽然李文云被家里宠得不知天高地厚,但那也是因为他真的有读书的天赋,在书院里的成绩十次有八次都比王清风好,这可不就把王家给气坏了吗。

李家还真是变了,最近半年李文娇也没有来我们家了。

王春燕也不怕他,坐在门槛上就和他说起李家最近的变化。

王清风一直呆在书院里,一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沐,回家了也不可能去打听李家的事情,对李家反倒没有他妹妹了解得多。

在知道李家不但把李文云拘在家里守孝,还做了买卖,是县里最受欢迎的卤水,赚了大把钱,还起了房子,和村里很多人家都签订了契约后,王清风是连气都发不出来。

李家这是要起来了,王清风嫉妒到面目扭曲,竟然半年就赚了那么多钱,还起了青砖瓦房,要是过了今年,李文云这小子岂不是又要去书院了?这一次对方可不穷了,说不定比自己家还要有钱。

想到这里,王清风满嘴的苦涩。

他读书的天赋不如李文云也就算了,原本家里的情况比李文云要好,现在眼看着也要被对方追上,实在是不能接受。

王春燕对李家的厌恶感没有那么强,不过她不喜欢李文娇,明明对方只是个小村姑,比她家还要穷,过得却比她还要好,所以她跟王清风一样,巴不得李家倒霉。

王清风惦记这李家倒霉,巴不得明天起来就听到李家被一把火烧了,但王家村的其他人却不想,他们希望李家能长长久久的做下来,然后请他们去干活。

陈因意不是克扣工钱的资本家,说好了是多少就是多少,中午还留一个时辰的时间给他休息,这样好的主家,王家村的人都还没有见过呢,投桃报李的,做工的时候也各位的认真。

人多力量大,因为聘请了不少的人,李家的青砖灰瓦房在腊月二十前正好建成,答应给崔老板的鸭子,也早早就做好了,让李文青带人送去了临安府。

五百只鸭子,三百两银子入账,刨除掉掉成本,差不多赚了一百五十两,这笔钱让差点就钱包空的李家回了一点血。

一切都很顺利,就在李家准备好银子,等着王得放的消息的时候,却听到他说村里人不同意卖。

村西边的山地水塘都是荒地,平日村里人砍柴也不往那边去,为什么不同意卖?陈因意不解。

王得放也十分不好意思,很是尴尬地解释,村里是说,村里的财产,卖了以后就拿不回来了,也不知道你们哪来干什么,这点钱还不够分,怕以后引起争端。

其实村里一半人都是同意的,只是最有影响力的几家不同意,还拉拢了王家的几个族老,王得放才没有办法。

我们能做什么?便是把那边给烧了,推平了,也不影响村里人吧?陈因意觉得莫名其妙得很。

不过看了一下王得放的眼色,稍稍一想就知道是为什么了。

价格上,其实要是稍稍提高一点也是可以的,毕竟都是一个村里,也不能占大家的便宜不是?陈因意搓了搓手,算了一下自己想买的地,大概有一百来亩,荒地荒山的价格也就三两银子,稍微贵上那么点也能接受。

村里有八十三户人家,你要是肯花钱,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不值得。

听到陈因意主动说要加钱,王得放眉头松了一些,不过一瞬间就又皱了起来,不是很赞成。

要他说,有这些钱还不如去买上好的良田,不论是自己种还是租出去,收入都比那些个荒山要强。

不过钱是李家的,他劝也劝了,人家想要怎么花他也管不着。

这个不麻烦,和我们家签订了合约的人都同意吧?还有做工的,做事总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陈因意决定去争取多几户人家就行,至于剩下的那些,要么是看不得他们家好的,要不就是想要坑钱的,陈因意可不惯着他们。

王得放点点头,也打算再提她去劝劝村里人。

眼看着李家就要起来了,还能带着一村人发展,怎么说他也不能让这些别有心思的人给毁了不是。

有着王得放帮忙周旋,李家这边请人的时候也多加挑拣,给的待遇在伏山县那都是首屈一指的,短短时间内,就让村里大部分的人家同意了卖地的事情。

不过过了腊月二十,衙门也要停工了,他们想要办理过契还得等到明年。

就这样忙忙碌碌,一年就到了头,李家这段日子不接大单子了,但每天还是拿十几只鸭子到县里去卖。

到了年末,大家都忙着准备年华,李家的卤酱鸭本来就供不应求,现在就更加不得了了,几乎是李家人一到就被抢了个精光。

有钱的人家,更是早早的就派了小厮守在城门口,一见到李家人就上前‘抢’。

由此可见,李记的卤酱鸭有多受欢迎。

除了卤酱鸭,卤下水也很多人买,虽然买的人多数是庄户人,但这也是他们一年中少有的荤腥。

李家人最近忙得脚打后脑勺,除了要做出去卖的东西,还要准备过年的年货。

粽子、粘豆包、年糕、腊肉、肉肠……以前过年也就能杀个鸡的李家,今年是准备了一大堆听也没有听过的东西。

粘豆包是北方过年的习俗,粽子则是南方的,不过李家是从北方逃难来的,在习俗上倒是南北都有。

今年陈因意来了,在吃食上就更加的丰富了,那些腊肉肉肠,李家人是见都没有见过。

这些年货做多一点,咱家现在也不差这点钱,过年走亲戚啥的,拿去也体面。

陈因意摆弄着这些年货和两个儿媳妇说道。

最近陈因意沉迷在了做吃食中,有李明珠这个厨神在,基本上只要交一遍,她就能够脱手,陈因意乐意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