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的存在感在家里很低, 平时都是只干活不出声,这骤然一说话,还挺让人惊讶的。
就连李文平都有些诧异, 不过家里的地也是他最放不下的,琢磨了一下也说,是呀娘, 家里的鸭子怎么也不够,去年养了几十只, 也能赚上不少。
我看山那边的水塘也不小,养鸭子也不错。
咱们家有十几亩都是上好的稻田,要是空着就可惜了, 其他的旱地下等地,种点别的也能拿来喂鸭子。
老二老三去做生意, 我是什么也帮不上忙了,但这种地, 还是能让咱家吃饱的。
李文平没有什么大志向,虽然他愚孝也憨, 但不是真的傻,自然知道家里的生意才是最赚钱的。
但是他有自知之明,他们家就没有那个经商的天赋。
李明珠倒是有, 不过他心里还是觉得女娃娃是要嫁出去的,自然算不上。
我没意见, 家里的活我们确实是顾不上,李文步率先表态,大哥养鸭子种地也不错, 要是养得多收入也不少, 也省得我们到处收鸭子。
是呀, 反既然大哥也做不了生意,喜欢种地养鸭子就让他种,让他养吧,怎么说也能赚不少钱。
李文青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行了,你们倒是都分派好了,陈因意看了一眼饭菜,有些生气道,吃饭吃饭,有什么事情明年再说。
那么好的一桌饭菜,让你们这群不省心的给糟蹋了。
陈因意一发话,没有人敢再说话,全都哼哧哼哧的吃了起来。
早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李文娇和李文云还有几个小的都吃得满嘴流油了。
没有办法,谁叫这一桌饭菜,是他们活了那么多年来,第一次吃得那么丰盛,那么好吃呢。
以前过年有顿肉饺子,都吃能他们肚子溜圆眼泪汪汪,更不要说今天这个连皇帝都吃不上的菜了。
也就是李家人没有见识,不然他们就会知道,这些菜在大宋是绝对是仅此一家。
吃饱喝足天还没有黑,因为临安府的习惯是年夜饭才贴对联利是,然后守夜。
今年也不例外,由李文平和李文步来贴,李文云写,不单是李家现在住的房子,还有新家,一共十三副对联,写得李文云手腕骨都酸了。
这字倒是长进了不少。
陈因意不会什么书法,不过看着李文云的字,感觉比自己刚来时看到的要好看不少。
居然被他娘给夸了,李文云经不住翘了嘴角,压着得意像个小天鹅仰着脖子,那当然,我可是抄了半年的书,还每天都练了苏大家的字帖。
不错,不错,不止字长进了,人也长进了不少,陈因意笑眯眯地摸着他头发,像撸猫咪一样,一下一下的顺着,你啊,人是聪明,虽然以前有点不懂事,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娘相信你,肯定能越来越好的。
李文云感受到陈因意的动作,瞬间就僵在了原地,听着她哄小孩子一样的话,先是脸一红,瞬间就像炸毛的猫一样。
娘,你干嘛呢!急促的声音掩盖着他的慌张。
陈因意还是笑眯眯的,不过把手收了回来,她觉得这样的李文云才像他这个年纪的人,生动活泼,没有那种阴暗。
李文云之所以这样的激动,因为不论是原主还是他的哥哥父亲,对他虽然都十分的宠爱,同时也给了十分大的压力,从来没有和他有过这样亲昵的行为。
像原主,虽然会把家里的钱都给他,但每次都会这是娘为了你好,为你付出了多少,你以后一定好当大官,让她当上官老太太,把那些欺负她的人都抓去打板子等等。
原主和李家的其他人,对李文云的唯一要求就是要他考上秀才,考上进士,当官庇护家里。
在全家的寄托追捧下,李文云也渐渐生起了自傲和不能失败的争强好胜。
但这个情况在陈因意来了之后就改变了,家里不再把他读书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没有了压力,还被压着去守孝。
一开始的时候李文云是真的恨过闹过,甚至一度想要从村里越狱,想要回家把家里的钱都偷了,远走高飞。
不过当时陈因意看的紧,还软硬兼施,用各种好处去威逼利诱。
慢慢的,在守孝的过程中,他看了不少的书,对以前的事情也进行了思考,知道有些事情自己做错了。
不过习惯了被全家人重视的李文云,拉不下脸来道歉,更不会和叫两个打了他一顿的陈因意认错。
他对陈因意是又敬又怕,冷不丁了感受到她的亲近,就十分的别扭。
小孩子的心思,陈因意不明白,不过十分的喜欢他这个反应,也很感慨,觉得李文云还是很单纯的,想要扭过来,比他那几个哥哥好多了。
一家人热闹闹的贴了对联利是,女人收拾打扫了厨房,都忙完了便抬着椅子坐在院子里聊天守夜。
不大的院子里,有一半都被各种缸、罐给占了。
李家一共十三口人都在院子里。
陈因意坐在李文平新坐的摇椅上,感觉自己累了一天的骨头得到了放松,几个小的绕着那些缸和大人,在跑着跳着闹着。
王氏趁着夜色,还有院子里炭火,拿了衣服出来缝补。
陈氏想要抱着李明盛,还想要给他拿年糕,被陈因意给蹬回去了。
李明燕看着哥哥在娘亲的怀里撒了一会娇,扭着要出去和堂弟们玩,有些羡慕。
忽然感到手里被塞了什么,一看是陈因意递给她的糖,也偷偷的笑了起来。
大宋已经有了炮仗,陈因意因为年纪大了熬不住,早早就在李明燕和李明珠的搀扶回房休息了。
李文平作为家里的长子,还有正在兴头上的李文云负责点炮仗。
一声声炮响,让一向浅眠的陈因意迷迷糊糊的醒了一下,闻着刺鼻的硫磺味,想了一下又沉沉的睡去。
年,在这个没有任何娱乐的时代是热闹的,是忙碌的农家人难得走亲访友,成亲相亲的好时候。
从初一开始,这个年才算是真正的来了。
一大早,李文平便带着家里的男性去祭祖,因为李家在王家村没有祠堂,他们便去山上李家的墓地。
好在离得不远,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女人们也把早饭做出来了。
在李明燕的伺候下,陈因意起床洗漱,用王特意烧热的水洗了脸,吃了饭,她便要在家里等着晚辈来拜年。
小孩子则是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村里的长辈处去拜年。
李家在王家村是独户,并没有什么亲戚,不过要好的人家还是要去的,李文平几个带着家里的小辈去了村长家,王三顺的家,陈寡妇家因为要避嫌,便让孩子们自己过去。
李家的孩子都一溜烟的全穿着红彤彤的棉袄,脸洗得干干净净的,加上这半年来吃的好,一个个的看着就跟年画上的金童玉女一样,惹得长辈们欢喜不已。
以前的李家是不受待见的,过年除了李富贵带的学生,基本不会有人来。
但今年不一样,很多人家都受了李家的恩惠,还想着继续和李家合作呢,一大早的便带着孩子过来给陈因意拜年。
李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小娃娃们一进门,便结结实实的在门口给陈因意嗑了一个响头。
哎哟喂,这头嗑得不疼啊,陈因意看着他们喜庆和真挚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连忙把人拉起来,然后挨个的给他们发压岁钱和抓零食,来来,这是李奶奶给的,也祝你们快快长大,聪明伶俐。
有个小孩心急,拿到了糖果便忍不住塞到了嘴里,再一看手里的红封好奇的打开。
瞬间瞪大了眼睛。
钱!钱!娘,是钱!旁边的妇人也很惊奇,探过头一看,一枚铜板正躺在儿子的手心里,连忙和陈因意说道,您老这是做什么,有个红封就是了,小孩子拿什么钱!说着就要把钱拿回来还给陈因意。
同行的其他人见到也纷纷拿过孩子的红封,从里面掏出钱来想要还给陈因意。
不过是图个好意头,你们这是做什么,陈因意摆摆手,然后一瞪眼,把钱重新放回孩子的手里,你们都不许动,这是我给孩子们的。
别管家长们什么想法,反正孩子们是高兴疯了。
虽然去年王家村都赚了不少,地里的收获也不错,但是在还是挣扎在温饱线的他们来说,一个铜板都弥足珍贵,小孩子更没有零花钱的概念。
一文钱,不知道多少个孩子没有。
现在能有属于自己的钱,简直高兴得要疯掉。
有几个高兴傻了的,更是直接跪到地上,砰砰砰的又给陈因意嗑了几个响头。
让陈因意和一众家长都笑了。
对陈因意给他们的钱的事,也都不在说什么。
第一波人来了之后,知道陈因意这里的红封是真的有钱,而不是和其他人家一样只给一个空空的红封当意头,村里的小孩都高兴疯了,全都来给陈因意拜年。
李家热闹了好几天,直到两个儿媳妇也回娘家去了,才满满消停消停下来。
不过也只是消停了一会,更多的人趁着春节的时间,带着家里的适龄男青年,女青年来李家和陈因意唠嗑。
一开始陈因意还不明白,就是觉得大宋的人果然早熟,一个个的十几岁就开始谈婚论嫁了。
等到有人拐弯抹角的问李明珠,李文云,李文娇和李文青几个的情况后,陈因意才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