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没有人一个理她, 只有陈芳看不过去了才小声提醒,小姑,我们是在劝娘不要去, 不是在选谁陪她一起。
李文娇嘟着嘴坐下。
她都还没有去过府城呢,她也想去府城看看。
行了,老大留在家里, 我就跟着商队一起去就行了,我还有三个儿子呢, 就算是轮流背,也能把我背到府城了。
陈因意拍板决定。
这倒不是她不想让李文平一起去,其实相对于其他人, 李文平更加值得信任。
可正是因为他值得信任,陈因意才敢把他放在家里。
毕竟家里才是大本营, 作坊才是聚宝盆,得留给信任的守着。
李明珠陈因意也很信任, 只是对方太年轻,要是历练一两年, 她就更加放心了。
陈因意强硬起来,其他人只能听命行事。
然而这还没完,陈因意又爆出一个惊天大雷。
这次出去也不晓得还能不能回来, 咱们家也算是分了,各自都拿到自己那份了, 也不缺那个税钱,所以走之前,干脆叫村长他们过来, 过明路吧。
一般人家不分家的原因, 一是家族观念, 二是为了逃避税收。
毕竟除了人头税还有户税田亩税等乱七八糟的税。
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要出兵役的时候,一户人家就要出一个。
不分家的话,像李家有六个男丁只要出一个就好,但要是分开了,那可就是一家一个了。
所以,为了避税和劳役、兵役,很多家庭都会选择不分家。
不过现在李家没有这个担心,大宋已经好多年没有打仗了,正是国家富强的时候。
他们家又赚了一点钱,不用担心户税这点钱。
所以直接分家了更好。
虽然分家了,但都还是一家人,以后过年过节了都是要祭同一个祖宗的,你们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陈因意顿了一下继续道,不过呢,你们还有弟弟妹妹没有成家,所以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分给你们,之前说好的孝敬也不能少。
算是给我养老的,也算是给他们两个攒的。
以后要是成家了,你们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添补一些就行了。
这话便是要把几个成家的儿子分出去,然后陈因意拿着自己的财产和小儿女过。
陈因意给出的方案,已经是自己能想到的最好了。
事实上,十里八乡的也找不出像她这么公平的分法。
该拿钱的拿钱,该拿地的拿地,该拿生意的拿生意。
反正分出去的没有一个是亏的。
陈氏却不满足,她看又看还是没忍住,娘,这话要是这么说,那作坊不还是大房的?那我们二房可就只有一千两银子和这一个小院子了,是不是有点不公平?陈芳刚嫁进来,还没有来得及了解这些陈年旧事呢,听到陈氏的话也不由得看向了陈因意。
不过李文青却不惯着她,当下就冷着脸道,二嫂,这个作坊怎么给明珠的,你们自己心里不清楚?你们为什么只有一千两,那不是你们自己作的?现在倒是又反悔想要了?什么好事都想占完,是不是太贪了点?明珠?陈氏撇了撇嘴,谁不知道那一千两是娘出面跟你们借的,一个小丫头,还真把作坊放到她名下了?等嫁人了,那还不是大房的?我说大哥,你们这一房看着不争不抢的,倒是把什么好处都给占完。
偏偏老三还跟傻子一样,觉得是我们占了便宜。
越说陈氏越不忿,算算他们手里的东西,可不就是二房的最少吗。
老三看着什么都没有,可做生意赚的钱都不知道攒了多少呢。
还有老四,读书也是个烧钱的事,以后真要考上了,那不也比他们强?分家的事之前早就分好了,你们二房也是同意了的,现在来说这些是想我重新分?陈因意的不悦都要写在脸上了,这是不可能的,钱也给你们了,要更多是不可能了。
拿着银子该干嘛就干嘛去,老大,你明天就去请村长过来,直接写文书吧。
写了文书拿到官府去备案,以后谁要是犯事了,其他人也不会被连累得太惨。
只要不是造反这种大事,她拿钱打点打点也不至于全家都填进去。
事已成定居,陈氏还要想说什么,李文步却拉住了她的手,摇了摇头。
因为陈因意的态度坚决,李文平叹了口气,最后还是听从他娘的话。
大不了以后二房过不好了,他再把家里的地分点给他们好了。
还有明燕和明盛,以后多帮忙照顾点。
李文平确实是觉得自己分得太多了,对弟弟们有些愧疚。
李文平动作很快,因为是分家这样的大事,王得放听到也立马放下手里的活赶来了。
李家的东西都清点过了,所以他来只是做个见证,然后拿着李文云写好的文书去盖章就行。
虽然王得放对李家的分法觉得不了解,但这是人家的家事,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在写作坊的归属的时候,他却有些为难了。
按理说,财产是可以放到女娃娃名下,但那也得是立了女户,或者是嫁人给的陪嫁。
你们家这个,父母还在呢也没有成家,怕是难越过父母直接放到大丫头那里。
还有这个说法?人家小说电视剧里,女孩子不都是可以有自己的铺子的吗?怎么到了李明珠这就不行了?是啊,这是比着孝道来的呢,毕竟父母在,不置私产。
你们现在分家了,也该分给几个儿子,那有分给孙女的道理?要是做嫁妆倒也好说,但明珠也没满十六岁,这实在是不妥。
说到底,放是能放,但得等到李明珠满十六岁了才行。
但李明珠今年十五,距离十六还差几个月呢!陈因意这下也是为难了,就是把二房和李文娇给高兴坏了。
娘,不如——奶奶,既然不能放在我名下,放在你的名下也是可以的啊,这个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在里面学到东西了就行了,以后我可是要开更大的作坊的!这个就你自己拿着,给小叔读书,自己赚钱啊。
李文娇和陈氏同时开口,但被李明珠噼里啪啦的一顿话给噎住了。
两人的算盘一下子落空,看李明珠的眼神都不善了。
陈因意一愣。
这倒也是,她又不会贪李明珠的,放在自己名下和李明珠名下有什么区别?更何况李明珠要是想去更远的地方做别的,这个作坊也不算什么了。
这样一想,陈因意便同意了。
行,那就这样办吧。
这下全家都没有了异议,三下五除二地把文书写好,一式七份。
陈因意一份,每个儿子一份,然后村里一份,官府一份。
盖了文书,便是彻底的分家了。
拿着盖了红戳的文书,李文平一时间有些惆怅。
这一大家子,以后就分开了。
弟弟们都要到外边去了,这个家里就剩下他们大房了,以后也不知道还能再见多少回。
陈因意则是快步回去清点自己的东西。
相比于刚来的时候,她现在算得上是个小富婆了,要是不陪着李文云他们去府城,这些钱也够她在王家村吃到死了。
可是重来一次这样的机会都被她遇上了,还接手了李家一大家子,难道就是为了让她来当个混吃等死的老太太的?前世的陈因意因为工作和个人要求,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伴侣走入婚姻,有自己的孩子。
现在倒是有一大群,虽然有很多毛病,但这不正是让她来的意义?大的难以改变,但总能约束着。
小的却还没有长成,还有挽救的机会。
她不做点什么的话,岂不是很可惜?过了半年吃喝带孩子的日子,陈因意燃起了在当初在职场上的斗志!她不但要助李明珠达到原著那样的高度,还要改变原著里李家人家破人亡的结局,教育好几个小的。
陈因意想通后,全家人都觉得她变了,做事不在慢吞吞,看着也没有那么的沧桑,眼睛看着竟然明亮得很。
对这些变化,李家人认为她是因为能去府城兴奋的。
这让李文平越发的难受了。
作为儿子,他居然都没有带他娘去过外边看看,他娘都辛苦了一辈子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了?李文平想着,忽然从床上坐起来,从装钱的匣子里掏出了五十两银子。
你大半夜的不睡觉干嘛呢?王氏迷迷糊糊的看着他数了银子出来,当下便被吓得清醒,你拿那么多钱干嘛?李文平有些忐忑,害怕被王氏拒绝,但还是壮着胆子道,娘要出门,我怕她钱不够花。
都说穷家富路,我就想着给她拿点钱傍身。
五十两,那哪里是一点钱啊,是他们大房一半的积蓄好吗!娘自己手里不是有钱吗?咱们每个月都给钱她,更何况老二和老三也和娘一起呢,她能花多少钱——王氏下意识开口。
然后就反应过来了,他娘是有钱,但还有个烧钱的李文云在呢。
更何况以老三和老二那个抠搜的性子,能给他娘花多少?我想着老四要读书,虽然这次娘没有说要多少钱,但去府城的书院,怎么也比县里贵吧?我这做大哥的没有几个弟弟有本事,但这钱多少还是要给点吧,李文平认真道,咱们家还有五十两银子,你和明珠都在作坊里赚钱,这五十两给娘了,也能赚回来。
这样一算,李文平甚至还觉得自己给得少了点。
那你明天当着全家人的面给,别到时候做了好事,还要挨二房说嘴。
王氏抿了抿唇,到底是答应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