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6 章

2025-03-22 07:34:09

第二天, 李明珠替陈因意把行李都拿出来了。

李文平揣了大早上的银子,也当着全家的面,递给了陈因意。

娘, 钱不多,给您去府城用的,遇到想吃的想穿的就买, 别给家里省钱,不够了再让老三他们回家拿。

大哥, 你这是在说什么话,娘跟着我们去呢,咱们都是做儿子的, 哪能让娘饿着。

李文步干说不动表孝心。

陈氏也在一旁点头,是呀娘, 您第一次出去那么远的,还是去府城那样的地方, 这村里的老太太可是您独一份呢,要是看上什么了, 就让这几个儿子付钱,等回来把刘大娘她们羡慕死。

陈因意无语,这是把她当原身来哄呢, 还要和去村里的老太太炫耀?她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好吧。

好啊,不知道你们二房给多少银子呢?老大给了五十两, 你们怎么也不能低太多吧?陈因意笑眯眯地掰着手指头算,我要在府城租房住一两个月,还要买铺子, 这钱可能还真不凑手, 你们要不也给五十两?剩下的不够了, 我再找老三要。

陈氏一噎,李文步出来打圆场,笑呵呵地看着他们道,娘这是在说笑呢,等去了府城咱们看上什么再买。

都是一家人,谁能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早就习惯了。

娘,这是我给你做的两身衣服,你也不早点说要和三郎他们一起出门,早知道我就选好一点的料子了。

陈芳也连忙拿出自己准备的东西。

她嫁过来那么久还没有送过她婆婆什么东西,之前看着她身上的衣服有些旧了,就自己到县里扯了两匹舒适的棉布回来给她做衣服了。

陈因意惊喜地接过,深青色的和枣红色的衣裳,一看那细密的针脚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陈因意还真没点亮做衣服的技能,她这一年穿的还都是原身的衣服,大红大绿的早就嫌弃死了。

虽然后面李明珠也有陆陆续续做了一些给她,但人家也忙,那两三套来回换,早就穿烂了。

可是县里没有卖成衣的,陈因意正打算去府城再买呢,没想到自己这个三儿媳就送上那么贴心的礼物。

好好好,这个我非常喜欢,谢谢你了小芳。

陈因意开心地收下,让李明珠马上收到她的行李上。

这时,李文青也从外头回来了,与他一起的,还有一辆马车和车夫。

马车停在院子外,看得李家人惊奇,左邻右舍更是直接跟在马车后头看热闹。

哎哟,李家这是发达了,居然还买了马车?这得多少钱啊?王麻子媳妇拍腿叹道。

我看你也是傻了,这李家不是早就发达了?韦氏咳了瓜子随手一扔,不过居然舍得买马车了也是稀奇,这不早不晚的,买了有啥用。

唉,不对吧,车上坐的人不是我们村的呀,这真的是李家的车?那怎么不自己赶。

眼尖的人一语道破。

娘,车来了,你赶紧拿东西上车吧,我们也把鸭子装货了,要出发了,就等你呢。

李文青大步走进来,看着围在天井里的家人说。

见到陈因意身边的行李,家里的几个男丁纷纷抢着抬上去。

说是行李,也不过是两个藤箱的衣服,剩下都是李文云的书和纸笔这些东西。

陈芳走到李文青旁边,小声叮嘱道,娘年纪大了,你叫车夫别走那么快,迟一点也没有事,别把娘颠出个好歹来。

行了,我晓得,李文青拍了拍她的手,倒是比结婚前显得稳重了,你在家里多和明珠学点,别看她人小,会得可多了。

还有二嫂那个人,你别走得太近了,心眼子比马蜂窝还多。

行,这些我都知道了,以前也不见你这么仔细?又不是第一次出门了。

陈芳脸微红道。

哼,那是之前娘在,现在娘出门了,他们可不就是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你帮忙看着点文娇,这小妮子也不是个省心的,要是做了什么蠢事,你给我拦住。

李文青一年能有半年不在家,但对这个家的情况看得比谁都清楚,所以他娘一出门,他就告诫自家媳妇了。

陈芳板着小脸点点头,你放心,我肯定把咱家看好,你就安心出门吧。

在作坊里左等右等等不到李文青的王显过来,见到还在院子里依依惜别的夫妻两,扯着大嗓门道,行了,三哥,兄弟们可都等久了,有什么话等回来再和嫂子说呗。

这下两人是真的红了脸了,李文青瞪了一眼王显,松开陈芳的手,逃也似的出门。

马车边,李文平也拉着车夫和李文云,千叮咛万叮嘱,一会叫车夫走得慢点,一会叫李文云照顾好娘,说着还是不放心,甚至还想着自己也跟去。

行了,山塘里的鸭子该喂了,你赶紧干你的活去吧,我能照顾好我自己。

陈因意实在受不了这拳拳孝子心。

陈因意上了车,李文云把车窗帘子一放下,车夫就催着马走动起来。

李文平站在院子门口,跟个石头一样看着马车远去,李家人也在旁边,多数人都对陈因意这一次出门感到担忧。

在一旁看热闹的村民却是惊呆了,有人抽空问了一句,大郎啊,你们家老太太这是要干嘛去?李文青是去府城卖鸭子的,李文云是去读书的,这他们都知道。

但这李家老太太是干嘛去,怎么也在马车上?我娘陪文云去府城读书。

李文平刚一说出口,陈芳就笑呵呵地接着话,我娘是想去府城玩玩,她辛苦大半辈子了,说是还没有见过府城呢,恰好小叔子要去读书,她不放心就跟去看看了。

陈芳这话,是给李文平的找补了。

不然外人听着,还以为是李文云那么大,读书都要带着娘呢。

这种看法对李文云可不利。

但经过陈芳的补充,那就是孩子们孝顺和老太太慈母心,想要顺老太太心意,让她出去玩。

一时间,村民们都羡慕得说不出话了。

老嫂子这是有福气啊,谁那么大年纪了,还能到处走呢。

温氏听到也是感慨。

不过当她看到自己家的孩子,也感到了知足。

李文青组织的商队经过发展,已经到达二十三人的规模了,虽然他们还没有用得起马车这样高大尚的交通工具,但驴车、牛车、骡车却是有的。

六辆车,五辆装的是鸭子,一辆装他们的行李和干粮。

路是李文青他们走来千百遍的,路上的各个关卡都打点过了,并不会有人为难他们,甚至在有野兽出没的地方,也因为他们人多而不敢动。

不过他们选择这条路是为了图方便,一路上连个停靠的驿站、小镇小村都没有。

他们几个大男人的,洗澡往河里一滚就行。

睡觉有个草垛子,盖上件外套一夜也过去了。

吃饭就更加随便了,谁家都做了干粮,就着水一咬,甚至连停都不用停。

但现在带上了老太太,还有个文弱书生,他们还能过得那么糙?王三顺找到李文青,三哥啊,咱兄弟几个能吃苦,糙点就糙点了,但这带着咱娘呢,是不是该找个地方吃点热乎的?要说队伍里的壮年,没有一个是不服李文青的,连带着对陈因意也十分的尊敬。

知道李文青这次出门要带上老太太和去读书的弟弟,二十几个人没有一个说不的。

现在出发了,他们也是放慢了速度,就怕颠着老太太。

虽然以马车的速度也不用他们刻意等着,但大家照顾她的心意,陈因意还是感受到了。

她坐在马车里,和李文云面面相觑了一段路,对方就受不住的自顾自看起书来。

陈因意倒是什么都新奇,掀开帘子把路上的野花野草都看得津津有味的。

听到王三顺说要休息的话,她也不反对。

主要是她真的忍不住了,老人时不时的就要各种方便,这让陈因意十分尴尬。

陈因意可不想让二十几个小伙子停下来等她,既然这样,还不如让大家都休息吧,反正也快到了该找过夜的地方了。

李文青在前头停下,后面的队伍看着他的手势也慢慢靠拢,然后把车子围成一个圈,人在里头。

赶紧的,该谁捡柴就捡柴去,谁带了米的,快拿出来煮点粥,李文青喊完,回头去找他娘和弟弟,然后拎着李文云的衣襟道,你也长大了,我听府城的公子们说,学生是要什么游学的,你既然都出来了,那就跟着一起帮忙吧。

李文青搓搓手,他想要让这个弟弟干活很久了,以前不是自己不在家,就是他在书院的,现在总算是让他逮着机会了。

李文云不想干,他书才刚刚看起头呢,浪费时间。

他看向陈因意,想要寻求他娘的帮助,毕竟只要他娘一开口,他哥也不能叫他。

不过陈因意让他失望了,在他的期待下竟然赞同了李文青的说法,你三哥说的对,你都那么大的人了,该学会自己生活了,等以后你自己住了,或者放假回家,出去游学也需要学习这些,趁现在好好学吧。

陈因意说着,到他们煮饭的地方去观摩了。

还真别说,锅碗瓢盆的、柴米油盐竟然一个都不缺,陈因意甚至还能在那个车里看到腊肉和咸菜,也不知道是哪个小伙子家里给塞进来的。

李文云不情不愿地跟着去干活,陈因意就在原地等着大家服务。

不知不觉间,饭菜飘出了香味,夜色降临了。

一声声狼嚎从不远处传来,听得陈因意和李文云都是一僵。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