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俩都是第一听见狼叫, 哪怕李文青说它们还在很远的地方,他们人多狼不敢过来,两人也吓得够呛。
府城的学生都要去游学?李文云脸色惨白地问, 要是出门碰上这样的情况了怎么办?读书就不能好好读书吗,府城这是什么规矩。
那我怎么晓得,我只是在码头上听到很多学生这样说, 我又不是,李文青给他娘端了一碗粥, 白了一眼这个弟弟,而且游学不能去有人家的地方?非得往这深山野林里跑?我们是仗着人多才敢这样走的,你以后要是一个人出门了, 别傻乎乎的跟我们一样。
唉,咱们还是警惕点, 以后要走也走大路,虽然绕得远一点, 但什么都没有小命重要不是?陈因意隐隐有些后悔和庆幸。
之前李文步好像也是走这一条路,还好他们没有出什么事, 不然要是因为这个没了性命,那她就罪过了。
一行人围着火堆,简单吃了点东西, 安排好守夜的人就去休息了。
幕天席地,把厚衣服一盖, 这些人就能呼呼入睡。
陈因意好一点,她有李文青给请的马车,里面很宽敞, 睡下一个成人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车夫和李文云就要睡在地上了。
这样的生活, 他们过了八天, 坐得陈因意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李文青才告诉她,娘,文云,府城到了。
陈因意掀开帘子,放眼看去是长长的入城队伍,然后是望不到头的城墙,上面一步一岗的站着笔直的士兵。
像李文云他们这样的商队,有专门的入城门口,陈因意看着他们过去的地方,前面排着的都是一车车货物,有用牛马驴骡各种牲畜来拉车的,也有直接用人力的小推车。
上面基本都盖着厚厚的油毡布,看不出来是什么。
入城手续很简单,和在县城的差不多。
不过因为他们带了很多牲畜,需要交一笔管理费用给城卫。
陈因意看着李文青在做这些的时候,还能和守卫聊上两句,看起来两人很熟悉的样子。
跟你三哥学学,人家这才叫做人脉,会交际,陈因意灵光闪现,直接给李文云上起课来,你之前说你对那些富家子弟会好好相处,多加讨好,等你当官了那就是人脉。
可是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人家凭什么帮你?你要记住,你的目标是当官,那你是不是就要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要有给你做事情的人?不然就算是给你当皇帝,没有官员帮忙管理国家,是不是也当不下去?所以,怎么和小人物打交道才是你要学习的。
陈因意指着在城门口和守卫交谈的李文青说道,看到了没有,就是这样的守卫,他们负责起了府城的基本运作。
如果以后你当了一个知县,是不是要有衙役守卫捕头?如果他们听你的话,你的命令就能传达下去。
如果他们不听你的话,那你就是个傀儡而已。
李文云瞪大了眼睛,他不相信陈因意说的。
他们怎么可能不听我的话,我是县老爷,就是他们的官,天生就是管着他们的。
要是不听话我换掉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和他们打交道?李文云不屑道。
哼,你倒是我生的,儿子不是天生就该听爹娘的,也不见你听?陈因意嗤笑一句,你倒是想换,但是一般县里的捕头衙役,人家都是本地人,在那里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你一个刚到的县官,要钱没有,要人没有。
天高皇帝远的,就算是有皇帝任命又怎么样?你还能强过人家去?大宋的交通并不发达,很多偏僻的地方,家族势力远远比官府的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官的还学不会拉拢好自己的班底,估计就是被架空的命运,这都是好一点的情况。
要是不好的,人家谋财害命,偷天换日了上面都不一定知道。
以李文云这个捧高踩低,轻视普通人的毛病,迟早要吃大亏。
这个李文云根本不敢想象,有谁敢那么大胆,对当官的不敬,不听当官的话。
在他的世界里,有钱人比穷人厉害,当官的比有钱人厉害。
官,就是说什么人家都得听,都得做的存在。
李文云虽然没有开口反驳,但从他不服气的神色上看,陈因意就明白了。
不过教育也不着急于一时,她做好了打长期战争的准备。
李文青从守卫那边回来,招呼着商队去固定的客栈存放东西。
娘,我们先去和崔老板交货,你和文云就先在这里住着,等明天我再陪你们去逛逛,李文青说道,我之前去打听过青松书院的地址了,咱们是先陪文云去书院,还是先去看铺子,你拿个主意。
要搁以前,他们都是拉完货给崔老板,就马不停蹄的赶回去拉下一趟了。
这次能在这里停留几天,商队的人也很兴奋。
赚钱后他们都没能好好逛一下城里呢。
商队很快又把货物拉出去了,客栈里就剩下了李文云和陈因意母子两,好在李文青没有抠到让他们两住大通铺,而是开了个单间。
不过看着已经半大不小的李文云,陈因意还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自己又拿钱出来开了一间房。
两人住在相邻的地方,舟车劳顿了几天的陈因意,早就经不起折腾了,匆匆嘱咐了李文云两句,就回房间去补眠了。
而李文云正兴奋着呢,繁华的街道,高大的建筑,来往都是衣着华丽的人。
这里的热闹程度比县城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他把自己的东西放回房间,已经忘了陈因意和他说的不要到处乱走。
自己揣着这段时间攒的十几两银子,兴冲冲的出了客栈。
来的时候他可是看到了,就在拐角处再转两条街,那里就有好几条卖东西的街道。
李文青为了省钱,住的地方都是最便宜的,自然不可能是在城市中心,而李文云就在马车上的匆匆一眼,竟然就看到了隔了几条街繁华区域。
当他拿着钱出了街口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比自己想象的大很多。
他凭着自己的感觉,还有对行人的询问,愣是摸到了地方。
拐出一个街角,李文云就感觉世界好像变了一个样。
里面是安安静静的平常小巷,和伏山县的没有什么两样。
外面就人声鼎沸,各种稀奇的东西、豪华的建筑、来往的马车行人,比他在书上看到的还要繁华。
这个只有十六岁,从小乡村里走出来,心比天高的少年人,终于被打击到了。
他看着路上最普通的人,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比自己穿过的贵。
李文云握紧了手里的十几两银子,这在伏山县能够让他阔绰几个月的银钱,让他可以呼朋唤友引人追捧的银钱,如今却让他连拿出来的勇气都没有。
李文云身上的所有傲气在一瞬间被打散,他局促地拽了拽自己的衣服,努力把身上这件最好的,象征他身份的长衫整理整齐,观望了好一会,才壮着胆子走进去。
来往的行人瞬间将他裹挟在其中,顺着人流,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边的一切。
路人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买卖的东西……一切在他看来都那么稀奇。
渐渐的,他好像学习到了怎么做一个府城人,然后慢慢地挺直自己的腰背,看着那些漂亮新奇的东西,眼里开始闪现出兴奋。
店家,这个多少钱?李文云挑了一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书肆,一进门就被柜台上的那一排毛笔给吸引住了。
他摸了摸兜里的钱,指着最中间的那一只笔问,这个笔多少钱?略微激动的声音,店家一听就知道是个年轻学子,估计还是刚来府城不久的乡下人。
果然,他一天就看到了面色微红,眼里只有笔的李文云。
那一身长衫,让店家肯定了自己的猜想,当下便有些兴致缺缺道,十三两。
十三两。
李文云先是松一口气,自己手里的钱刚好够。
但花那么多钱买一支笔是否值得?他有些纠结。
他抬头看了一眼店家,对对方眼里看到了轻视,瞬间脑子一上头便开口,好,请店家帮我包起来。
李文云从荷包里数了银子出来,努力把这十三两当做十三文钱,好叫店家看不出他的贫穷。
店家看出了他的犹豫,甚至能猜到他开口买下的原因。
看着他荷包里还有结余的样子,忽然变得热情起来。
好咧,公子您可真有眼光,小的马上给您包好,这支笔可是我们店里卖得最好的,青松书院的学生都喜欢用呢,店家手脚麻利的把笔包好,眯着眼睛问道,我们店里还有青松书院的先生写的书籍,公子可要看看?徒然转变的态度,捧得李文云飘飘欲仙,他顺着店家的话转头看向书架。
一排排一列列的,上面摆放着的书比李文云在任何一个地方见到的都多。
他眼里已经没有其他的了,脚跟不听使唤的自往里头钻,然后看着一本本从来只听过但没有见过的书,生出了买买买的心。
这本是今天最新的注解,这本是江南大儒的著作,这本是新科状元的手札,这本,这本,还有这本都是好的。
李文云看着书名,浅浅翻了一下,就觉得每一本都那么好,然后就全都的往自己怀里拿。
等到他拿不动了,他才反应过来,抱着满怀的书恋恋不舍地来到柜台。
掌柜的,这些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