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飞逝,一转眼便是一年光阴的流逝。
一年来,玉庭用尽了各种方法,支配了各个人脉去寻找青衣的去处,但是却始终没有青衣的消息。
青衣像是铁了心地想躲开玉庭的追寻,就连苏家她都没回去过,对于红袖与招云这俩个手帕交,青衣也跟她们断了音讯。
她像是从这世上消失了一般,任谁也找不到她的踪迹。
尹红手捧着膳食轻轻地推开房门,开门声拉回了玉庭的思绪。
这一年来,都是尹红在照顾他的起居生活,看到愈来愈标致的尹红,总是能让玉庭想起青衣。
这孩子的神韵像极了青衣年少时。
尹红将餐盘搁在案桌上,比着:少爷,吃饭了。
玉庭微微颔首,一双眼却盯在尹红的脸上。
突然,他开口问:红红,你今年几岁了?十五。
十五!是花嫁之年,是该为你找个理想的夫家了。
这样,也了了青衣当年的心愿。
尹红急急地摇头。
不,红红不嫁,红红要守在少爷身边,替青衣姐姐照顾少爷。
尹红执着的目光盯视在玉庭俊朗的面庞,心中漾着一份少女怀春的悸动,这份悸动是早在当年玉庭少爷从那恶霸手中救下她时,便埋下的情种。
在尹红心中住着两个最重要的人,一个是她的青衣姐姐,一个便是她的玉庭少爷。
而尹红也知道自己不该对玉庭少爷有任何的非份之想,也知道玉庭少爷这一生只认定了青衣姐姐当他的终生伴侣。
但她要的也不多,她只要求这一生,能待在玉庭少爷身边服侍他一辈子,这也就够了。
真的,她要的,就只是这样。
尹红倏地跪倒在地,抬起恳求的眸光,幽幽地注视着玉庭。
尹红求道:别送走红红,红红愿做牛做马,只求能够留在孙家,替青衣姐姐照顾少爷您。
她不住地磕头,不停地请求。
玉庭慌得站起身扶起羸弱的她。
我不是要送走你,只是,红红你的年纪也该是论婚嫁的时候――尹红用力地摇着头。
不,不,不,红红今生不嫁,红红要待在孙家,终生不离开。
她眸中的坚定骇住了玉庭。
这个孩子,就连说一不二的个性都像极了青衣。
也罢,尹红既是青衣带回来的,她的婚事也该由青衣来做主。
只是――青衣何时才会回来????尹红难以置信地张大眼,盯住前头的人瞧。
是青衣姐姐!那身长、那体态,那眉与目的的确确是青衣姐姐的模样,但是,青衣姐姐为何会身着道袍,立身于这座道观之中?这,意味着什么?尹红眨也不眨地直视着那位貌似青衣的道姑,她不敢上前相认,深怕自己错认了人,亵渎了道姑的一身神圣。
但是,倘若她不上前问个清楚,此一生,玉庭少爷的相思病便永无治愈之日。
还是回府通知少爷,要他亲自走一遭,这样她也才能安心。
打定了主意,尹红连忙回过身子,驰步向外招了一顶轿子,赶紧回孙府去通报玉庭。
青衣早在尹红认出她时,便看到了尹红在要与不要中的犹豫不决。
她知道该来的总会来,面对玉庭是迟早的事,她不打算逃难,她相信自己能坦然面对玉庭,而心中不会再起任何波澜,只因为她的心早死了,随着一年前孩子魂赴阴曹地府时,便没了七情六欲,现在,再也没有人能激起她任何的情感,就算来的人是玉庭也是。
???玉庭赶到了道观,看见青衣身着道袍立在佛祖面前,她神情淡漠地望着他,好似看陌生人一般。
玉庭的心沉到最谷底了。
他在青衣的面无表情中解读到了她的绝裂与冷然。
他知道青衣不避开他便是要与他做个了结。
只是,他不甘心也不愿去相信他与青衣之间竟连一点转圆的余地都没有。
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斩断七情六欲,遁入空门之中?为什么要弃他于红尘俗世,孑然一生?为什么要如此委屈自己?青衣闭上了眼,微微颔首低声回道:施主,言重了,贫尼身入空门,只图还我自在之身,这之中何来的委屈?只图自在之身!玉庭粗嗄地打断青衣的话,他赤红了双眼追问着:那我呢?你将我置于何地?玉庭激动地上前一大步,立在青衣的咫尺处,他放柔了目光,将整个视线投注在青衣无波无澜的面容上,企图融化她面容上的那片冰冷。
青衣别过了身子,跑在蒲团上头,昂首望着佛祖,紊乱的心再一次得到了平静。
她口吻平淡地开口道:贫尼已将自个儿交给了佛祖,施主也该早日忘了贫尼,让贫尼获得解脱。
玉庭闻言,跪倒在青衣身旁,他逼着青衣正视他的眼。
你要我放你走,让你得到解脱,那你有没有想过我?想过谁来让我得到解脱?他攫住青衣的双肩,将她的身子扳正,让她的目光投注在他的身上。
你可以忘了我,忘了那段属于我们的日子,但是,我们的孩子呢?你真能狠下心来,弃他于不顾吗?以玉庭对青衣的了解,他有理由相信青衣现在唯一的弱点便是他与她的骨肉。
听到玉庭提起了孩子,青衣的身子禁不住地晃了一下,她的心飞往一年前,那个下了雨的夜晚,那个逃离孙家,却无处可去的晚上。
就在那样阴冷的夜里,无情的雨打在她单薄的身子,她身上没带半点银两,只能避身在一间破庙里,然而,就在那天,她单薄的身子禁不起阴寒的天气,于是,老天爷就这么带走了她的孩子,她,小产,失去了骨肉。
而现在,玉庭竟然回过头来跟她谈孩子!青衣的眼神转为幽凄,她的心在为她的孩子抱不平,在控诉当初要不是玉庭不信任他,那她的孩子就不会死。
青衣倏然站起身。
她现在才了解为何师太说她情障太重,不能皈依,原来,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是禁不住要去怪玉庭,怪他当初不愿相信她的清白,以至于让她失去了她的亲骨肉。
眼看青衣转身就要离开了,玉庭急得去抓她的手臂,阻止她的离去。
不要逃避我的问题,如果你可以狠得下心抛夫弃子地将自个儿交付给佛祖,为何没那个勇气在佛祖面前承认。
青衣咬着唇,瞅着泫然欲泣的目光盯住玉庭,那个眼光是那样的凄绝又带恨。
玉庭倏然心惊了。
为什么青衣的眸光会有如此深的怨与恨,难道……玉庭突然意识到以青衣的性子,她是怎么也不可能割弃那段骨肉亲情,她不是那种会不要孩子的娘,那么――玉庭的心抽紧地缩在一起,而双手不由自主地紧箝着青衣的一双玉臂上,他急切切地问着: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一想到她那无缘的孩子,青衣的泪便答答答地滚落在地。
而这样净是流泪,却不言不语的青衣更让玉庭慌了主意。
玉庭知道她从不轻易在人前落泪,青衣之所以如此情不自禁,那便是孩子出了事。
告诉我,咱们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死了,死了,他死了。
青衣朝玉庭嘶吼着。
曾经,她以为她可以淡忘掉这个伤、这个痛,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却仍旧冲散不去失去孩子的创痛。
她是个失职的娘亲,当初她要是小心一点、谨慎一些,那么她便不会受了寒,而小孩也就不会流掉。
青衣径是无言地流泪,静默地为胎死腹中的小孩伤心难过,而玉庭紧紧搂住泪眼婆娑的妻子。
他从不晓得这一年来,青衣是在丧子之痛中度过,他以为,她只是不能原谅他对她的不信任,所以青衣才刻意回避他,回避整个跟他孙玉庭有关的人事物,没想到,青衣不能面对的是失去孩子的苦与痛。
你就是为了这个,而下定决心皈依的吗?玉庭搂着青衣,轻柔地问。
玉庭的柔声低语惊醒了青衣该有的理智。
这早已成为过眼云烟的事,不该再触动她的心,她不该再为这件事哭泣,不该再依偎在玉庭的胸膛。
她不是早该心静如水的吗?青衣猛然推开玉庭的身子,僵直地背过身子,伸手拭去了自个儿眼角边的泪水,佯装坚强地反驳说:不,不是。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昂望着佛祖一脸的庄严肃穆。
贫尼之所以会看破尘世,不是在躲避伤痛,而是真心想让自己在红尘中沉殿,不想再惹任何的俗世烦恼上身,施主,你若真心为贫尼好,那么就让贫尼过自己想要过的日子吧。
青衣坚强地回过身子,面对玉庭说出她的请求。
她只想伴着佛祖好好地过完这一辈子,只想为自己那死去的孩子多积些福报,她的心愿就仅此而已。
放过我吧,对你,我已无爱无恨了。
所以,她现在是在求他的成全,成全她让她此一生如此无悔无求地过,是吗?玉庭的眼胶着在青衣脸上的那抹坚定。
他知道自己是再也挽回不了青衣的心了。
不管青衣原不原谅他,玉庭还是天天去道观走一遭,看看观里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地方。
在道观里的这段时日,玉庭发现其实这间道观很清贫,观里的修行者常常得下山募款来整修她们的屋瓦,以免遭受风吹雨打。
知道道观的难处后,玉庭马上捐了一大笔银两给青徵观,希望能改善观里的生活,让观里的道姑们少些生活负担。
除了捐赠银两之外,玉庭也常常爬上爬下地替道姑们做一些屋瓦修补的工作,而观里一些粗活,他更是二话不说地接了下来。
玉庭嘴上虽答应青衣,说愿意放她自由,不再对她苦苦纠缠,但在玉庭的心里,还是希望青衣能被他的举动给感动,而后回到他的身边。
但是两个月过去了,这道观从破旧不堪到今日的整齐光洁,眼看青徵观就快修复完毕,而青衣对他的态度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这――这教玉庭好苦恼,他不晓得在道观修复完工后,还能拿什么借口来道观,来亲近青衣。
远远地,青衣便看到玉庭挑着两大桶的水往她的方向走近,她就这么凝望着一步步向她走近的玉庭,青衣突然好想逃。
她受不了每天看着玉庭爬上爬下地修补屋瓦、受不了他肩挑两担的辛苦模样,因为她知道玉庭之所以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她。
何必呢?他既已说要放了她,让她自由,那为什么又要做这些事来让她感动,甚至,让她为他的辛苦而心生不舍?噢,不!她怎能对玉庭还有感觉!她怎能以为玉庭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她!她怎么可以如此自做多情地织了一张情网来囚禁自己!不!她不能逃,她得挺起腰杆去面对玉庭,因为她若逃了,便代表她依旧看重玉庭,她的心里仍旧有他在。
青衣深深地吸了口气,而后挺直了腰身子平静地迎向正面而来的玉庭。
玉庭看到青衣了。
他喜上眉梢地笑开了眼与眉,他笑口开开地想上前跟她攀谈,但他的喜悦一碰到青衣的冷若寒霜便凝结在面容上,成了尴尬。
她仍旧不能接纳他!他依旧是无望的!玉庭的心一下子便沉落到了谷底,他的眼瞅在青衣的面颊上满是苦楚。
而青衣依旧视若无睹,径是对他微微颔首,微微一笑,而后又静静地离去,她之于他就像别的道姑对待每一个施主一样,是那么的恭谦有礼,然而就是没有感情成份在。
玉庭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在企图融化青衣的心的这条路,他势必会走得很艰难。
越过玉庭的身子后,青衣便强要自己不要回头,因为她怕自己若回头再看玉庭一眼,她的心便要融化在他那满脸的苦楚里了。
青衣小驰步回到自己的禅房,慌忙地关上门扉,连带的也将自己的心锁在房内,不让它飞往玉庭,不让它被玉庭眸中的柔情给软化。
青衣重重地关上门后,便闭上眼将身子停靠在门板上。
此时此际,在她脑中飞掠而过的竟不是失去孩子时的痛楚,而是与玉庭那段新婚时的恩爱!为什么?为什么她的脑子对往昔的情爱还牢记的如此根深柢固?她不是要将自个儿的下半辈子交付给佛祖了吗?那为何心中还会有玉庭的身影在!青衣来不及细细思想感情思索,突然门板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伴着那急促声响起的是观里一位新近小道姑的声音。
她急切地敲着她的门板,急嚷嚷着:师姐,师姐,你开开门呐,孙家少爷……孙家少爷他刚刚爬上了屋顶,却不小心……不小心――青衣倏然拉开了门,急急地追问那位因过度惊慌而结巴的小道姑。
玉庭他怎么了?孙少爷他……他在修补咱们的屋顶时,一个不小心,便摔了下来。
小道姑终于将话给讲完了,然而青衣却早迫不及待地奔了出去。
她的心因焦虑而紧紧地纠在一起,她衷心地期盼玉庭没事,没事,玉庭绝不会有事的。
青衣匆忙地赶到现场,却见一群人围绕在玉庭的身侧。
而玉庭的头上虽流着血,但却强扯出一抹笑来冲着众人说:不碍事,不碍事,只是小伤罢了。
看到玉庭没什么大碍,只是受点小伤,青衣的泪便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到现在她才明白她的一颗心放不开对玉庭的关怀。
而她爱他竟是如此的无庸置疑!有这层认知的青衣突然慌了起来。
因为她曾跪倒在佛祖面前许下重诺,说愿意将自己的下半辈子交给佛祖、交给众生,而此时,她怎能眷恋红尘、眷恋玉庭呢?青衣含泪的眼缓缓抬起,一抬起便对上玉庭眸中的似水柔情。
玉庭看到了青衣眸中的泪光了。
青衣哭了!为他而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她对他仍有知觉,而不是全然的无动于衷呢?玉庭激动地走上前,想看清青衣隐藏在泪眼婆娑背后的情感。
然而,玉庭才走上前,青衣便脆弱地跑开了。
她不能,不能在佛祖面前背信,她说过她这一生要奉献给众生的,她不能反悔,不能反悔的……???经过玉庭上次的那件意外事件后,青衣不再以为自己有那个能力在玉庭面前伪装冷漠、伪装无动于衷,所以她现在看到玉庭时便采取最消极的办法,那就是玉庭一到道观来,她便躲在禅房里,看看经书修修道,就是不出房门与玉庭照面。
尘缘未了,你这样避着他,只是浪费自个儿的时间罢了。
了然师太推开青衣的禅房,走了进来。
青衣放下手中的经书,抬起头来径是不解地看着师太。
徒儿不明白师父的话,徒儿诚心诚意地求道,为何师父说是浪费时间?见到他,你的心便不能静,你这样又能参悟多少的事理呢?了然师太面对着青衣坐下,她拉起青衣的手,劝着:孩子,你要参禅、你要悟道,师父不反对,但是你若只是想拿参禅、悟道来躲避自己的情感,那么师父便不鼓励。
我没有,青衣急急地反驳。
师父,你要相信我,徒儿是真的想求道、求解脱,并不是在回避任何的人事物。
既然无心躲避,那你为何不去见他?为何他每次一到观里来,你便躲在自己的禅房里,足不出户?你这样不是有心躲避是什么?青衣被师父问得哑口无言。
师太拍拍青衣的手背。
去吧,回到他的身边去并不是意味着你以后就不能参道,只要有心,不管你是出世还是入世,佛祖总是能见到你的诚心。
青衣身着道袍立在玉庭的身后不远处,静静地看他。
玉庭坐在菩提树下手拿经书,夕照透过菩提树,斜斜点点地映在他的面容上,让他整个人沉浸在一种庄严又带着祥和之中。
青衣嘴角噙着一抹笑,缓缓地走近玉庭,是一步又一步。
玉庭察觉到有人正在接近他、注视着他,他猛然一抬眼,迎望上青衣脸上的那抹笑。
青衣笑了,她对他笑了!玉庭从地上弹跳起来,奔到青衣身旁,拉起她的手,急问着:你原谅我了!你真的肯原谅我了!他眼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眸光,难以相信青衣竟如此轻而易举地原谅了他以前的鲁莽行径。
青衣双眸盈满了笑意,注视着玉庭手中的那本经书。
从玉庭走入道观,开始参道时,她便知晓玉庭在试着为她改变。
他试着去接近她身边的人事物,试着去了解她的喜恶,也试着让她明白他对她的爱始终没改。
师父说的对,她虽避着玉庭,但却是如此在乎他的一举一动,将他的一切行径看在眼底,这样的她,如何能平心静气地待在道观中?青衣释然了。
她明?了对于玉庭曾经的对与错,她若真心爱他,便该宽大地包容一切。
她轻轻地将手放到玉庭的手中,她说:我们回家吧。
尾声回来了,回来了,他们都回来了。
招云像只小喜鹊似地奔进大堂里,连忙拉着路过的小丫头问:老太君?她在哪?小丫头福了福。
回云姑娘的话,老太君在后院里呢。
丫头远没讲完,招云就像一阵急惊风似地向后院里席卷而去。
而一路上就听见苏府的大丫头直嚷嚷着:回来了,老太君,回来了,他们都回来了。
正在后院里偷个小憩的苏老太君被招云这一阵急惊风给吵醒了,她睁开睡眼惺忪的眼,半眯着问:瞧你这么兴奋,到底是谁回来了?青衣姐姐,还有红袖都快回来了。
十日前,青衣和红袖分别修书回来,说她们会在十五月圆之日到达苏家,而自从接到信的那天起,招云就天天数着日子,盼着青衣与红袖能早一天回来。
今儿个她才起床,便差个家丁去城门外守着,要他一有青衣或红袖的消息,便立刻差人回报。
而刚刚,就在刚才,家丁差了个小厮回报说:青衣与玉庭少爷即将入城。
哇!太棒了,她就快可以见到青衣姐姐了。
招云脸上漾满了兴奋的红彩。
她拉着老太君的手说:快快,他们就快到了,咱们快到大厅去。
老太君笑着摇摇头。
怎么,你是八辈子没瞧见你青衣姐姐跟红袖了,是不是?不然怎么这么心急?招云噘高了嘴,摆出一副才不是这样的嘴脸来,她说:人家才不是急着要看青衣跟红袖咧,人家只是急着想见那两个小娃儿嘛,听说青衣姐姐生了个小男孩,而红袖生了个小胖娃耶。
好稀奇哦,红袖那只母老虎竟也当了娘!那她当然要去瞧瞧那个可怜的小女娃啊。
走啦,走啦,难道老太君不想看看自己的曾孙子吗?招云硬是拉着老太君那年迈的身子,拖着她快步地走向大厅里。
一入大厅,她就看到青衣身旁左边站着玉庭少爷,右边还带个贴身丫头,手里抱着个小娃儿。
哇!他一定就是小平平。
招云见到小娃儿,就冲上前,笨手笨脚地从青衣手中抱过了娃儿,将他从头到脚看个够。
噢,他实在好可爱哦。
招云的手忍不住地去碰碰男娃娃那红通通的小脸蛋,扮着鬼脸,陪他玩。
娃儿一看到招云突然变怪的脸,倏然,嘴一撇、脸一皱,便嚎啕大哭了起来。
尹红瞧见小主子哭了,连忙从招云怀里接过小孩,哼着民谣,拍拍小主子的背,哄着。
这下子招云总算是正眼瞧见了尹红了。
哇!她从来就没见过这么晶莹剔透的人耶,瞧她,眉如墨书,睛如秋波的,嗄,这个丫头怎么可以长得这么美丽!招云抬起头问青衣:青衣姐姐,她是谁?她指着尹红问。
青衣拉过尹红,正式地介绍说:我结拜的好妹妹,尹红。
结拜妹妹!招云瞠大了眼。
那我不是又多了个姐姐了吗?她才不要当最小的哩,因为老是要被管。
玉庭笑开了眉眼,他说:招云呀,人家尹红年纪比你来得小呢。
嗄!真的吗?她瞠大了眼,又把尹红给瞧了一遍,然后,摇摇头。
那她怎么可能这么漂亮?招云这一问又把众人给惹笑了,而尹红也在招云的唇形中读到了她的赞美,禁不住的红彩染上了双颊,尹红把头垂得低低的,不好意思接受招云的夸奖。
唉呀,你别把你漂亮的脸蛋垂得这么低嘛,人长得好看是一件好事,又没什么见不得人,你用不着不好意思嘛。
人家尹红又不是你陆招云,是既不晓得谦虚又不懂得什么叫脸红。
红袖还没进门,就马上糗了招云一记。
招云这次倒没生气,只是一声惊呼后,便奔到门边,顺手抱过红袖的小胖娃。
忍不住的,她又用手去逗逗她,惹得小女娃格格格地笑开来。
哇,我喜欢她,她给我抱都不哭。
招云抱着娃儿左晃晃右摇摇地抱到了老太君眼前,问老太君说:老太君您看这娃儿长得真好。
听到招云的赞美,红袖正得意洋洋,没想到招云的下一句竟是――还好一点都不像红袖。
陆――招――云。
红袖又在咆哮她的怒气了。
云楼一把搂过妻子,对她摇摇头。
招云跟你开玩笑的,你还真跟她计较。
他放柔了音调,说:小心肚子里面的胎儿以后跟你一样,都是火爆脾气。
云楼这一句又招来众人的关注了。
什么!红袖又要生小孩了!招云瞠大了眼睛,好讶异哦。
什么叫‘又要生小孩了’!连肚子里的这胎也不过是第二个而已。
那个没什么知识,又没当过娘的陆招云不要乱讲话。
红袖冷冷的,又瞪了招云一眼。
什么叫‘而已’!你知不知道你和青衣的加起来就两个了,然后你又怀了一个,那我以后哪有这么多只手来抱小孩啊?!谁家的小孩需要你来抱!红袖满是不屑地开口说。
我家的孩子我自个儿会抱,你呀,要抱不会自己生啊。
我――招云比着自己的鼻尖大叫。
我才不要像你们一样那么早嫁人呢,我……我……招云看了看左右,突然一头栽进苏老太君的怀里。
我要一辈子都伴在老太君的身边。
要娶她的人尽量放马过来吧,她陆招云倒是想见识见识有哪个男人甘心招婿进苏府的。
青衣与红袖四眼相觑,她们心里不约而同地反驳着:等着瞧吧,陆小妹,月老爷爷不会放过任何有缘人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