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阮氏换好衣服, 随着王韶光从内室走出来之后。
王韶光先是让阮氏坐下,她又问阮氏:夫人是不是遇事很喜欢往不好的地方去想,并且时不时的会感到悲伤?阮氏闻言就道:是的, 我每天都觉得心里闷闷的, 自到了夏天更是如此。
人到夏天就容易心火旺, 心火又克肺金, 您本就肺虚,到了夏日自然觉得更加不适应。
王韶光对阮氏道。
我为什么会肺虚呢?阮氏问道。
夫人平日爱思虑, 而思伤脾,脾气不足又会导致肺气不足,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 悲伤肺,夫人无事总是心中悲伤, 自然也会伤到肺气。
如此下来,夫人的肺自然会出问题了。
王韶光和阮氏解释道。
我的心情竟然能影响到我的身体吗?阮氏闻言愣愣的坐在那里, 似是不敢置信似的。
当然。
王韶光继续和她解释:万病由心起,其实我们大部分的身体疾病都来自于自己的心思。
你看那些成日里高高兴兴, 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的人, 哪怕大鱼大肉的吃着,身体都很好。
可有些人每日里伤春悲秋的, 就算她饮食再小心,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
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我的身子不好是自小没养好身体,没想到竟是我自己的原因吗?阮氏闻言就喃喃的道。
王韶光看她说着说着竟又有了一种自苦的感觉, 就扬了扬眉道:既然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 那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补救才是, 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未来也还没发生,现在的生活才最重要。
王韶光虽然和阮氏接触的时间不久,可她也算是摸清楚一部分阮氏性情了。
她应该是一个很容易为了过去的事情后悔,然后又总因为这些让她后悔的事情自责或是难过。
她越这样肝经就越淤堵,肝经越淤堵,遇到问题就越想不开。
王韶光觉得她除了要劝解阮氏外,还要先给她把身体调养好。
很多时候,病人的情绪出问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身体出了问题。
把身体调养好了,情绪的问题其实就解决的差不多了,除非那人实在是顽固,怎么劝都想不开。
现在的生活才最重要吗?阮氏闻言又喃喃的道。
不知道为什么,王韶光觉得这位李夫人有些迷迷瞪瞪的。
她看李夫人虽然眼神有些悲伤,可眉眼间却是一派温柔慈祥之色,觉得她可能会比较在意孩子。
她决定从这个方面入手劝一劝李夫人,让她配合自己治病。
不然,她即便调理好了她的身体,只要她还是这个伤春悲秋的性子,那她就有可能再一次来她的医馆看病。
夫人家的孩子多大了?是男孩还是女孩?王韶光问道。
我们家是女儿,她现在一岁多了。
想到自家女儿,阮氏的面容又温和了一些。
女儿好,女儿是娘亲的小棉袄。
王韶光笑着道。
是呀,她很贴心。
阮氏的面容又柔和了一些。
贵府姑娘是不是肠胃不太好,并且晚间睡觉也不是很安稳?王韶光话锋一转问道。
阮氏闻言眼神一凝道:您怎么知道?王韶光笑着道:我看夫人提起女儿时面色和蔼,猜着您肯定常把姑娘带在身边照料。
但您又总是心情不好,小孩子虽然小,却是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情绪的。
她受您的影响自然夜里也睡不安稳。
至于说孩子脾胃不好,则是因为夫人您怀她的时候,脾胃也不太好,再加上当时喝了些凉饮,所以她出生后,脾胃估计也有点虚。
怀孩子的时候喝凉饮也不可以吗?那个叫小红的丫鬟乍舌道。
那倒也不是,主要是夫人本就脾胃不好,没法克化那些冷饮。
要是体内有热或是元气比较足的人喝些倒也无妨。
王元元和她们解释。
阮氏闻言忽然之间泪盈于睫。
原来我们家容儿的身子不好,竟跟我有关。
阮氏擦着眼泪道。
夫人也不必过于自责。
王韶光见她又自苦了,就劝她:但凡是个正常人,身上或多或少会有些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些不仅受父母的影响,还会受五运六气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夏天出生的孩子和冬天出生的孩子身体秉性就不一样。
我们能做的就是经过后天的调养,让身体逐渐的回归到平和的状态。
你要想让你女儿的身子好起来,最应该做的就是打起精神把身体调养好,而不是在这里哭泣。
最后一句话,王韶光其实说的有些重,可她觉得这位李夫人的生活和她这段时间接诊的病人比起来,简直要好上太多了。
她要是还每天都哭哭啼啼的,那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岂不是要哭倒在地了。
阮氏听完王韶光说的话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她就抬头,对王韶光道:您说的对,我……我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就算是为了孩子,我也必须要改变才是。
可是大夫,我觉得有心无力。
你是心气虚,再有就是身体有些弱,所以才会觉得有心无力。
这个可以慢慢调,你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跟着我的法子来就是了。
但是有一点,你必须要配合我,这段时间不能再唉声叹气了,要多想些开心的事情。
王韶光见她愿意配合自己,就叮嘱她道。
阮氏点了点头,接下来无论是扎针还是抓药都十分的配合。
先按照这个房子喝上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你要是有时间的话,就每隔几日来我这里一趟施针。
王韶光对阮氏道。
阮氏闻言先是犹豫了一会儿,随后才道:王大夫可以去我府上为我施针吗?我出来有点不方便。
还有就是我还想请大夫去我们府上给我女儿看一看,我家里的老夫人不让我带容儿出门。
去她府上吗?她一向是在医馆坐诊,从来没有去过别人府上看病。
王韶光沉思了一会儿后道:可以是可以,只是我还要开医馆,所以只能在医馆开门前去你们府上,贵府离这里有多远?阮氏闻言忙道:不远的,坐马车的话约莫两刻钟的功夫就到了,我会派人过来接您的。
如果是上门的话,费用也要比你自己过来贵一些。
王韶光提醒阮氏。
阮氏闻言倏忽一笑道:您放心,银子不是问题,只要能把我和孩子的病治好就行了。
她之前不知道容儿身子弱是因为什么,现在既然知道了,就算是为了孩子也要把自己的病治好才是。
阮氏离开后,梨子就凑过来对王韶光道:那位夫人夫家好像是泉城首富李家。
泉城首富吗?你怎么知道?王韶光见还没人来,就和梨子闲聊了起来。
书云也凑过来听梨子说话。
梨子就笑眯眯的道:我有时间会和来咱们这里看病的人闲聊,她们说这泉城的首富姓李,李府就在离咱们不远处的桃李巷子那里。
这位李夫人刚刚一说她们住在桃李巷子,我就猜到她们是那个李家人了。
原来如此。
王韶光恍然大悟。
等到中午吃饭时,书云闲谈间把此事说了出来。
王珩和陆衡之在外面跑了一上午,直到快吃午饭了,才从外面赶回来。
他听书云说完后,就若有所思的坐在那里。
等回到书房后,他又在那里写写画画了许久。
下午陆衡之过来找他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陆衡之。
你不是说修建城墙的银子已经凑到了,但是人手却不够吗?你看这样行不行,让那些富户们先每家出几个人手帮你们应个急,等那些徭役好了,再把人送还回来。
王珩对陆衡之道。
这样可以是可以,只是之前已经让他们出银子了,现在还要找他们要人吗?陆衡之有些犹豫。
这也是没法子的法子。
咱们虽然要修建城墙,可也不能不管百姓的生计了。
总不能让他们扔下田里的事情不管来修城墙,那么他们来年吃什么?王珩是比较反对再在百姓中间征人来修建城墙的。
他们每家出几个倒也是尽够了,只是此事在明面上还是要许知州牵头去做。
陆衡之对王珩道。
那是自然的。
王珩点了点头,他将中午写写划划的的那些纸张交给了陆衡之,对他道:我以前去中原那边兴修过水利,也因此有了些许的心得。
这个就劳烦公子转交给许知州了。
陆衡之闻言十分的欣喜。
在现在这个年头,兴修水利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王珩老大人的这些心得简直是无价之宝。
他回去后,就派亲卫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和王珩老大人的心得,快马加鞭的去找许知州。
将一切事宜都处理妥当后,陆衡之估摸了一下时间,随后他就发现自己快要离开泉城了。
虽说他们的营地离泉城不远,可他既去了那里就不可能像在家中那么便利了。
陆衡之这几年离家惯了,以往离开这里时,他从来没有过不舍之感。
可如今,想到自己即将离开,哪怕明知这是暂时的,他还是觉得怅然若失。
这边,不止陆衡之自己对自己的离去心生不舍,陆老太太也是暗中着急。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她是越看王家人,尤其是王韶光就越喜欢。
可她之前都跟孙子说了自己的想法,说她想要为孙子聘取王韶光,偏偏她孙子当时的态度好像很微妙。
他倒是没有拒绝但他也没答应。
眼下,眼看着自家孙子快要离开这里了,陆老太太再也坐不住了。
她看眼下天色未暗,就起身去了前院。
陆衡之正准备去后院吃饭,听说自家祖母寻找自己后,他的眸光就是一转。
他是绝顶聪明的人,眼看着极少踏足前院的祖母来到这里,又是目下他快要离去的时候,他哪能猜不到祖母所为何来呢。
陆衡之猜中陆老太太的心思后,罕见的在房间里转了两圈。
他之前担心会连累到王韶光,所以一直在刻意回避自己的心思。
可是....想到寥寥几次相见时,王韶光那神采飞扬的表情和面对病人时那慈悲温和的态度,陆衡之的心里就是一痛。
他真的能放弃王韶光,并且眼睁睁的看着她嫁给别人吗?还未等陆衡之弄清楚自己的心思,陆老太太就推门进来了。
陆衡之故作无知的站在窗前,假装在看外面的夕阳。
陆老太太进来后,他才作出一副才发现陆老太太进来的表情。
陆老太太丝毫都没有发现陆衡之的异样。
她自顾自的进来坐下后,就板着脸问陆衡之:前段时间我跟你说要为你聘取韶光为妇,你是怎么想的?她这么直白,倒让陆衡之愣了一下。
不过也只是一瞬,下一刻,陆衡之就问陆老太太:我爹娘是怎么想的?他一说到这个,陆老太太的眉眼中就满是笑意。
你爹就不用说了,一听到要和王公结亲家,他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你娘也很喜欢韶光,但就是担心王家不愿意把韶光嫁给咱们。
说到这里,陆老太太的声音逐渐放低。
陆太太的担心其实也是她的担心。
若论起人品才干,她敢说她家孙子就是放在京里都是不输给任何人的。
可是他们家现在的处境,又有些尴尬。
王珩虽然现在被流放到西北了,可他们这些文官的境遇向来是起起落落。
或许将来有个什么机遇,王家就又起来了。
所以陆老太太真没把握他们家能娶到王家的女儿。
陆衡之却不像陆老太太那么悲观。
他跟王珩的接触还是挺多的,言谈间也能知晓些王珩对儿女的期望。
王珩曾在和他闲谈时说过,他对儿女没有什么旁的期望,就是希望他们能家宅和睦。
若是论起旁的,陆衡之可能没法保证,但是家宅和睦他是绝对能保证的。
他祖母性格大气,凡事不爱与人计较。
他母亲性格柔弱些,但也不是那等喜爱与人拌嘴的人。
而他要是娶了王韶光就不准备再纳别的女子入门了。
等等......他为什么开始盘算起了要怎么把王韶光娶进门?我觉得要想把韶光娶进门,就得跟王家表现出咱家的诚意。
陆老太太思衬了一下后对陆衡之道。
什么诚意?陆衡之不由自主的问道。
你想呀,若是我们家有个女孩,你是不是希望她将来嫁的夫婿能够体贴自家女孩,并且公婆也都是和煦的?陆老太太问陆衡之。
那是自然的。
陆衡之点了点头道。
但是你还没娶韶光,王家人也看不出来你是不是个体贴的人,你又成天冷着脸。
我看这样吧,要不然我们跟王家人说,若是他们愿意把韶光嫁给你,那么除非年过四十无子,否则你就永不纳妾?陆老太太试探性的问孙子的反应。
她不是太确信孙子是否能做到永不纳妾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