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2025-03-22 07:34:27

让陆老太太没想到的是自家孙子不过犹豫了一会儿, 就答应了这个条件。

她见状就挑了挑眉。

看来她果然没有猜错,自家孙子早就对韶光动了心思。

只是他既动了心思,那么这段时间为什么一直不给他个准话。

陆老太太猜不出来陆衡之的心思, 索性也不猜了。

她觉得陆衡之和他爷爷很像, 都是口是心非的人。

既已决定去王家提亲, 陆老太太自然要做足了礼数才是。

她提前一天向王家下了拜帖。

王太太看到陆老太太的拜帖后, 吃了一惊,她问王老夫人:咱们两家是邻居, 平日里走动也很是频繁,这好端端的,她们家为什么要给咱们下拜帖?王老夫人比王太太要聪明一些, 她想到陆老太太几次来家时对韶儿的盛赞,再看到她把礼数做的这么足, 心里就有了一个猜测。

王老夫人想了想道:我估摸着她是想上门来给她孙子提亲的。

提亲?王太太也不是个傻子,经王老夫人这么一点拨, 她就明白陆老太太是为谁提亲了。

她从来没有和陆家做亲家的心思,一时之间竟愣在了那里。

你让言谨去看看他父亲在做什么, 若是他父亲没事的话, 就让他过来一趟。

王老夫人觉得自己需要和儿子儿媳一道谈谈这件事情。

王太太愣愣的点了点头,转身出门叫人。

又过了一会儿, 她和王珩一道进了房间。

王珩原本正在前院看书,听说自家老母亲找自己有事,便放下书过来找她了。

他刚一坐下,王老夫人就同他说了陆老太太递了帖子要上门拜访的事情。

王珩是多么聪明的人, 他也是一听就明白了陆老太太的意思。

王太太和王老夫人都看着他, 等着他回话。

王珩犹豫了一下后问王老夫人:娘是怎么想的呢?我是怎么想的可以先不说, 你们两口子有想过要给韶儿找一个什么样的夫婿吗?王老夫人反问道。

王珩和王太太闻言同时沉默, 半响王太太才道:不说别的,至少那男子本人得是人品和才华都得过关吧。

王太太知道自家现在落到了这般境地,想给王韶光找一个像齐辰那样人品家世俱全的少年郎,可以说是痴心妄想。

这也是她来到泉城后,心中一直不是很开心的原因。

而这次过来提亲的陆家,虽说陆衡之的长相和人品才华样样都是过关的,可他家的家世复杂。

对于王太太这样的妇人来说,儿女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她现在有些矛盾,既觉得陆家情况复杂,担心日后有什么隐患,又担心错过了陆衡之,女儿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人家了。

她在这泉城看了一圈,都没看到比陆衡之更出色的少年郎了。

王珩这边和王太太犹豫的点一样。

若抛开一切,只单看陆衡之这个人的话,自是一个极出色的少年郎。

可他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也算是能看清楚陆衡之的一点心思了。

他是个心有大志的人。

如果这个人不是他的女婿的话,他或许会很欣赏他。

可若是这人是他的女婿的话,他就要担心自家女儿的未来了。

古来成大业者,哪有不经历磨难的呢。

他是真的担心陆衡之的心里只有大业,到最后委屈了他的女儿。

一向果决的王珩这回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后,对王老夫人道:一切只等明日再说吧。

王老夫人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有自己的看法,但她看王珩夫妇都是颇有些犹豫不决的模样,就暂时先忍住了和她们讲道理的心思。

横竖明儿个陆老太太就算是过来跟她们提亲,她们也不会立刻答应。

等陆老太太走后,她们还可以再商量一下接下来要如何行事。

王韶光这边,浑然不知爹娘和祖母的担忧,她正在给来她这里复诊的李嫂子诊脉。

这个李嫂子的夫婿是本地的捕快,她也是王韶光医馆刚开时,就来看病的人之一。

王韶光知道她的病因之后,就开药给她调理。

哪知道李嫂子的病情却是一直反复,每次都是在快要好了的时候再度复发。

上次,李嫂子过来的时候,她就直接跟李嫂子说了:你这病纯是自己想不开,生气生出来的。

若是不改变自己的心境,我就算是有再好的医术也医不好你。

反复复发的病情让李嫂子也很痛苦,她当时就问王韶光:如果我身体一直不好是因为我总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那我要不要和那些人断开联系呢?王韶光闻言就道:当然要。

有些人阳气强些,有些人阳气弱些。

阳气强的那些人遇到个磕磕绊绊也很容易过去,可阳气弱些的人就不一样了。

你就是阳气弱些的人。

如你这样的情况,最应该做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心神,让自己不要受到那些不好的事情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身体。

有些恶缘该斩断就斩断吧。

那若那人是血脉亲人呢?李嫂子怔怔的问道。

即便是血脉亲人,可他若是对你心怀恶意,你也要尽量远离他,这样的人就是来害你的。

若是你们之间有些羁绊,你定期给他些银子,尽到些自己的责任也就罢了。

但是不要再对这样的人动感情了,你的心神被这样的人伤到了,最终受害的其实是你自己。

王韶光觉得自己说的这些话在这个古代可能有些大逆不道,这也是李嫂子之前过来,她一直有所保留的原因。

可她觉得如李嫂子这般,好不容易过的开心些了,又被之前的旧事所扰,结果弄的埃自己一身是病,实在是太不值得了,所以,这次她才没能忍住。

李嫂子上次听了她的这些话之后,回去又吃了一段时间的药。

她这一次过来,身体明显比上次好了许多,气色看着也好了一些,她猜着李嫂子应该想通了一些事情。

果然,在王韶光跟她说,她这次调养的不错,可以不用吃药了之后,李嫂子就对王韶光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王大夫,我想好了,我日后再也不会跟我叔父一家联系了。

李嫂子对王韶光道。

原来这让李嫂子耿耿于怀的人是李嫂子的叔父呀。

不过王韶光也能想到这人是李嫂子的家人,因为只有关系近的家人才能伤害到一个人,特别是当那人是个重感情的人的时候。

王韶光点了点头,示意李嫂子继续说下去。

您跟我说让我要保持好心情,我就说我不能再为了以前的那些烂事影响到我自己的身体了,毕竟我还有孩子们要照顾。

一开始我想着干脆就原谅他们一家子吧,可我想原谅别人,但我那婶婶却还是跟以前一样。

每次我们带着东西回去看祖母,她就总觉得我做这些是理所应当的,对我依旧没有什么好脸色。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她还总唆使我叔父,让他过来找我夫婿,让我夫婿给他儿子找个差事。

我觉得她好像就是拿准了我不会因为我叔父跟她翻脸,所以她一边恶心我,对我不好,一边又想让我对她儿子好。

我本来就因为她小时候做过的那些事情,心里很恨她,她教她儿子骂我是猪的事情,我可都还记在心上呢。

她若是就此改了倒也还好。

偏偏她现在一副吃准了我的模样,她儿子现在对我的态度也和小时候一样,很不好。

我本想让我夫婿答应我叔父说的事情,可只要一想到那些旧怨,就咽不下这口气。

原本我吃了您的药后,觉得身子好了一些,可因为这件事情,我气的睡不着觉。

等第二天起来,看到我家孩子因为我心情不好没有做饭饿的直哭,我就觉得心里更气了。

我那个婶婶小的时候欺负我欺负的那么光明正大,对我张口就骂,好不容易等我出嫁了,她又捏着她家男人按着我的头想让我给她儿子办事。

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嫂子又有些激动了,话语也有些凌乱了。

王韶光冲着她点了点头,示意她平静。

李嫂子平复了一下心绪后,继续道:我想了想,我小时候已经因为这些事情过的很不开心了,不想再因为这些事情影响到我现在的生活了。

我叔父那个人耳根子软,就算我对他再好,只要我那婶婶在他面前一吹枕头风,他就又会像小时候那样,觉得我很坏,也跟着婶婶一道给我使脸色骂我。

我实在是不想再和他们家的人有什么牵扯了。

我叔叔对我确实有恩,我也会每年固定给他些银子就算是报了他的恩了。

至于旁的关心什么的,就再也没有了,我那个婶婶对我实在太坏了,在她活着的时候,我是不能再跟她见面了。

李嫂子说这些话的时间,王韶光一直耐心的倾听着她的话语。

她知道有时候让她们把心里的委屈说出来,甚至比让她们吃几幅汤药更管用。

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李嫂子说完这些话后,王韶光对她道。

李嫂子似乎很少被人这样夸,听她这么说后,竟然脸红了,过后她又叹道:人善被人欺。

欺负人的人自有老天审判她,嫂子最应该做的是远离那些人,而不是和他们缠斗。

王韶光就道。

我是不想因为和她置气,最后影响了我的孩子。

您不总说母亲一暴躁,孩子就不安稳吗?李嫂子喃喃的道。

王韶光闻言就笑了起来,她实在是喜欢李嫂子的性格,又知道她一直觉得自己被人欺负,心里有口恶气,就对李嫂子道:嫂子小时候既然遭遇过那样的事情,就更应该知道处在那种情况下的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多委屈。

既如此,李嫂子不妨有空时做些吃食,送给养善堂的那些弃婴。

或者过去帮他们洗洗衣服之类的。

他们或多或少都受过伤害。

你帮他们其实也是在帮以前的你自己。

帮那些孩子吗?李嫂子喃喃的道。

是呀,不过还是要放在闲时间,毕竟你家里还有事情要忙。

王韶光提醒她。

李嫂子家虽然请了一个婆子,可她家事情也多,那个婆子也只是做些粗使的活计,诸如做饭,给孩子做衣服这些事情都需要李嫂子自己做。

她想让李嫂子去帮那些受苦的孩子们是因为人在用心做善事时,心情会变的很愉悦,况且她闲下来了去忙着照顾那些孩子,总比她总坐在那里想她小时候怎么怎么被人欺负要强。

但李嫂子总不能因为这样耽误了自家的事情。

李嫂子听完王韶光的话后,坐在那里沉思了片刻,随后她抬头看向王韶光。

王韶光发现,这一次,她的脸上满是光彩。

王大夫你说的对,我有那个时间应该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才是。

怎么能总跟人置气呢?李嫂子擦了擦眼角道。

倒也不是谁都能帮,李嫂子你心无城府,还是只帮帮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小孩子吧。

若是旁的人,就等问过你家夫婿再说。

我怕你因为这个被人骗了。

王韶光忍不住多了一句嘴。

李嫂子闻言就露出了一副又是想笑,又是不好意思的表情。

她哎了一身后,就起身准备告辞。

王韶光看着她那兴冲冲的背影,觉得李嫂子这次的病情应该不会再反复了。

李嫂子离开后,王韶光又接诊了几个病人,就差不多到吃午饭的时辰了。

她让梨子在这里看着医馆,随后就和书云一道回了后院吃饭。

书云早上跟在王韶光身边听了一嘴李嫂子的事情,她有心想要问一问自家姑姑为什么愿意听这些人的唠叨,却找不到机会问。

在回后院的路上,她就问王韶光:为什么要听她们讲自己家里的事情呢?王韶光闻言就道:因为大部分的时候,那些人生病不是他们的身体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心出了问题。

如果不解开她们的愁绪,她们的病情也还是会反复。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给每个人看诊的时间就更长了。

书云闻言就道。

那就要看你的发心,要看你想当一个什么样的大夫了。

要是只为了挣钱的话,那自然是来的病人越多,在每个人身上花费的时间越少越好。

可若是只是单纯的想给这个人把病彻底治好,那就又是另一种的活法了。

王韶光就对书云道。

可是我觉得有些人也很难说通。

书云沉默了一下后道。

王韶光知道她说的是之前带着儿子到她们这里来看病的一对母子。

那个母亲到最后还是没能听进去王韶光的话,仍旧一心想要她的孩子出人头地。

她们能不能听进去是她们的事情,但我们要把道理给她们讲明白。

王韶光对书云道。

书云闻言低着头没有说话。

王韶光经历过她这么一个阶段,所以她一看就知道书云在想些什么。

这个孩子和她刚开始学医时一样,总想着拯救所有的人。

若是所思没有办法实现,心里就会有一种挫败感。

你要自己想通才是。

王韶光对书云道:再高明的大夫想要治好一个病人,也得那病人配合才是。

若是前面给他开了个药方,叮嘱他吃的清淡,早睡早起,结果他依旧大鱼大肉,晚睡晚起,那这病治起来就有些困难。

你要想明白,你虽然学了医术,可你的能力也有限,你只能做好你该做的,改变你能够改变的。

至于那些你不能改变的事情,要学会释怀才是。

书云闻言就点了点头。

连续给两个人做了一番心灵按摩,王韶光觉得有些伤神。

她吃完饭后,没有像往日那样留在这里陪王老夫人她们说话,而是先回去歇息去了。

她走后,书云就跟王老夫人和王太太她们八卦起来李嫂子家的事情。

王老夫人、王太太还有王丽娘和周氏几个听的津津有味的。

她们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内宅,日子过的很平淡。

对于现在的她们来说,听书云讲,王韶光医馆里发生的那些事情,成了她们每日里最大的乐趣。

当然,王老夫人又叮嘱过她们,这些事情她们自家人知道也就算了,让她们不要出去嚷嚷。

王太太和周氏等人都是贤良淑德的人,就算王老夫人不叮嘱,她们也不会出去嚼舌根的。

在这里听完书云讲的事情后,王丽娘和周氏等人全都心满意足的回去睡午觉了。

王太太心里装着心事,就没离开。

等她们都走了之后,王太太就道:我看韶儿十分喜欢给人看病,她现在的精神头比在京里都要好。

我这个当娘的看着心里自是说不出的高兴。

可若是嫁到旁人家去了,就要守人家的规矩了。

若是别人不让韶儿出来开医馆可怎么办呢?王太太之前其实有想过这件事情,只是她当时觉得这泉城没有几个能看得上眼的人心中有些悲伤,大部分的心思也都放在挑人上面了。

如今陆家流露出求亲的意思了,她就开始发愁若是陆家将来不许王韶光出来开医馆可怎么是好。

毕竟陆家虽然被罢黜王位,贬为庶人,可他们还是皇族,只是在泉城刻意低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