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就有用了吗?那女子抬头问王韶光。
那你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又有用了吗?就像你自己说的, 你把自己气出了一身的病,结果旁人却一点事情都没有。
王韶光就道。
对呀,我就是想到这个才更生气了。
那女子闻言就不甚高兴的道。
没什么可生气的, 作恶的人自会有恶报, 老天是很公平的。
你与其把心思花在和人置气上, 不如先把自己的身子调养好。
王韶光表情淡然的对那女子道。
真的会恶有恶报吗?那为什么有的人作恶多端却还活得好好的, 有的好人却早早的就去了呢。
那女子问道。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况且有的人虽然是个老好人, 可遇事总喜欢生闷气,这长此以往的,身子可不就被弄垮了吗?王元元道。
那可不就跟我一样吗?那女子闻言就惊了一下道。
王元元见状就笑了起来:是呀, 所以你可要好好的调养身子,要活的比那些欺负你的人长才是。
那女子闻言就不又自觉的点了点头, 但她点完头后,又忧愁了起来:可有时候, 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生气。
你控制不住自己生气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你已经察觉到你在生气了, 然后你也不要为了自己又生气了感到懊恼, 就是等着这个生气的劲头过去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你中间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王韶光对这女子道。
许是王韶光的表情很是坚定, 那女子竟对王韶光生出了一丝莫名的信任感。
接下来,无论是开方子还是施针,她都很配合王韶光。
这女子离开之后,王韶光又看了一个病人, 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夏日的中午还是十分炎热的。
梨子要在这里看店, 张妈妈刚刚已经把午饭给她送了过来。
王韶光和书云一道回了后院吃饭。
王家人吃东西一向简单, 一日三餐都是清粥和简单的家常菜。
他们如此饮食并不是因为如今被流放到了西北才会如此。
当初, 王珩还是天下风光的次辅的时候,王家人的饮食就是这般简单了。
京城里稍微像样一点的人家,都会变了花样的捣鼓各种美味的饮食。
有些人家为了在吃食伤比过人家,不惜出重金请有名的厨师,又花费大价钱买些在王珩看来无聊至极的食材。
王家人的主食从来都是最简单的五谷杂粮,平日里府里买菜也都只买些应季当地的蔬菜。
至于肉类的话,她们也只吃那么固定的几种,像那些珍奇的山珍海味之类的,王家人一律不吃。
就连王府宴客,他们也都只按照一般的人家那样待客,从不为了攀比买那些乱七八糟的吃食。
王家人之所以这样一来是因为王珩很看不惯京城王侯之家那些铺张浪费的习俗,他管不了别人家,便只从自己家做起。
二来是因为昔年那个因为仰慕王珩自愿过来教王韶光医术的大夫曾告诉过王家人,说他们若是想少些疾病就吃最简单的家常便饭,这些才是最养人的东西。
王家众人都不是那等虚荣攀比的性子,便也谨遵王珩和那大夫的教导,饮食从来都是节制的。
王韶光今儿个早上说了一上午的话,嗓子有些痒,她就想喝点热汤。
正好周氏今儿个中午做了一道丝瓜鸡蛋汤。
她自己动手舀了一碗,待到温热的汤液入胃后,只觉浑身熨帖。
这一上午的疲惫都被这一碗热汤给抚慰了。
中午午休时,她又抛开杂念,在床上静坐了一会儿,让自己的身心能够有片刻的放松。
这是王韶光每日必做的一件事,因为她给人看诊,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个来她这里看病的病人,其实都是带着怨气来的。
她需要承接住这些人的情绪。
可若是没有足够的正气,她也没法承接住那些人的情绪。
所以自从开了这个医馆之后,她就开始把修心作为每日必做的功课了。
午休结束后,王韶光照旧去了医馆,继续开始她既忙碌又充实的看诊生活。
王韶光在这里兀自忙碌着,刚刚来到军营的陆衡之也刚午睡起来。
他其实之前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可王韶光之前总跟他祖母陆老太太说,越是到了夏日,就越是应该午睡,因为夏日心气比较虚,而午睡又最是养心。
她跟他祖母说了之后,他祖母就常回来跟他念叨。
一开始,他还听不进去。
因为他觉得自己中午一点都不困,不需要午睡。
他祖母就说:中午就算睡不着,躺在那里闭目养神二十分钟也是好的。
他听到这话是王韶光说的,当时并没有什么反应。
可等他真的来到军营之后,却忍不住想起了王韶光说的那些话。
待到中午处理完公事后,他竟忍不住迈步过来休息了。
更荒谬的是,他竟然还睡着了。
想到这里,陆衡之就忍不住摇头。
以往他常听人说某某户人家某个男子很听娘子的话,很怕自家娘子。
他那时还在想这些男子可真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堂堂七尺男儿做什么要听娘子的话。
可现在倒好,王韶光都还没有嫁进来,他就已经开始听她的话了。
更可笑的是,王韶光这话还不是对他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