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愚孝男他重生了 >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2025-03-22 07:34:37

杨继南夫妇就这么看着杨继西二人简简单单就把二舅娘打趴下了。

大哥他们呢?杨继西像个没事儿人一样继续和他们闲聊。

是啊, 毛蛋也不在,孙桂芳出来时就发现毛蛋不在了,一般毛蛋都会被杨老婆子抱着,或者是跟在狗蛋他们后面跑, 但因为人小腿短, 说话也不利索, 所以常因为追不上人而气得哇哇大叫。

别说, 那气呼呼的小样子还挺可爱的。

和老四一起去县城了, 杨老婆子其实不是很高兴,明明镇上就可以买, 老四非要去县里。

大嫂,石头九月要送去念书啊?杨老婆子见娘家两位嫂子都不怎么说话后,为了调节气氛, 看向坐在何明秀身旁的杨大奶奶问道。

是啊,杨大奶奶点头, 不念书就和我们一样, 大字不识一个, 会吃亏的。

是这个道理,李大舅娘连连点头, 我们也准备把大娃子送去念书呢,不过我们生产队到镇上更远,大娃子才七岁, 还在担心到时候是他自己去, 还是我们送呢。

说到念书的问题,李二舅娘又支棱起来了, 她矜持地表示自己两个女儿都嫁在离镇子不远的生产队, 外孙们读书完全不是问题。

杨老婆子连忙夸了几句, 杨老汉也罕见地附和着。

杨继南和何明秀看着和石头他们一起疯玩的大花,心里倒是想让大花去念书,可他们知道杨老婆子不会同意的,一个丫头片子,念什么书。

那不然让大娃子住表姐家去?杨继西跳出来指手画脚的。

闻言,李二舅娘嘴角一抽,暗骂杨继西乱说话,赶忙道,怕是照顾不过来,你大表姐三个孩子呢,她公婆身体也不好,你小表姐这又要生了,接下来忙得很呢。

这下李大舅娘又不高兴了。

虽然她没这个想法,可这下被李二舅娘连声拒绝,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可惜了,杨继西还这么道。

看得杨老婆子和杨老汉眉头直跳。

你们要不再去睡一会儿吧。

杨继南接到杨老婆子的眼神后,清咳一声对杨继西二人道。

睡不着了,就想和你们聊天,杨继西与孙桂芳笑眯眯的样子,好久没见到两位舅娘了,可不得多聊聊。

两个舅娘:......并不觉得高兴。

杨大奶奶见气氛有些尴尬,索性起身道,继红在家呢,桂芳你们要不要去大娘家坐坐?反正气也出了,杨继西和孙桂芳笑着跟杨大奶奶去了他们家,他们一走,李二舅娘就道,这老三媳妇还真是深藏不露啊,啥事儿都让老三出头,自己躲在后面。

这话说得有些过分,李大舅娘用手肘轻轻碰了她一下,李二舅娘这才扯出笑,继续说明天席面的事儿。

很快气氛又活跃起来了。

可何明秀因为刚才听他们说念书的事儿,心里为大花委屈,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杨继南注意到了后,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他其实也觉得大花不一定非要去念书,疼爱归疼爱,可早晚都是别家的人。

杨继红正和康嫂在堂屋里说话,见他们过来立马招呼着孙桂芳二人,说起来我们还没有私下说过话呢。

孙桂芳和杨继西结婚的时候,杨继红自然也回来了的,她因为家里有事儿,所以中午吃了席,下午就走了。

如果说杨继康长得像杨大奶奶,那杨继红的五官就有些像杨大爷爷了,模样算不上清秀,带着几分刚毅,还有些瘦。

不过笑起来的时候也带着浅浅的梨涡,这让孙桂芳一下就想起杨幺妹来。

是,我一直听康嫂和大娘提起你呢,孙桂芳叫了一声继红姐,杨继西也跟着唤了一声,得知杨继康在后院,他对孙桂芳道。

我去找康哥,你和康嫂她们聊天,别回去啊。

杨继红闻言噗嗤一笑,看来和嫂子说的一样,老三是真护着人的。

孙桂芳脸一红,轻轻推了他一下,我不是小孩子了,你去吧。

杨继西笑了笑,去了后院。

他一走,杨继红便调笑道,以前可没见过他这样子,在家很少说话。

孙桂芳也知道,说实话有些心疼。

聊着聊着,就聊到做衣服和鞋子上了,几个人叽叽喳喳说起来,杨大奶奶还把自己打的样子拿出来给小辈们看。

杨二奶奶过来时她们说得正热闹,于是便加入其中。

而李二舅娘瞧着她进杨大奶奶堂屋,看都没有看这边一眼,顿时嘴角一拉,对杨老婆子道,你这二嫂还是老样子。

这时杨老汉已经起身回堂屋了,杨继南夫妇回了房,所以李二舅娘说话更没有顾忌。

理她做什么,李大舅娘也不怎么喜欢杨二奶奶,原因是当初她给小女儿相中的婆家和杨二奶奶撞上了。

偏偏那户人家的青年相中的是杨二奶奶的小女儿杨继燕,可把李大舅娘怄坏了。

不说这个,杨老婆子最近翻车太严重,也怕在院子里说人家闲话,被当事人听见,于是赶紧扯开话题。

你这是怎么了?刚坐下的时候我就想说了,怎么畏手畏脚的,以前可不是这样。

李二舅娘眉头微皱,看着有些不像平常那般的小姑子问道。

杨老婆子叹了口气,不提了,改天我回家时再说吧。

不会是因为老三媳妇吧?李二舅娘又想起方才孙桂芳二人出来时,杨老婆子就没什么话。

见杨老婆子愁着一张脸继续叹气,李大舅娘都觉得惊奇了,不会吧....你是婆婆,还怕儿媳妇?不提这个,改天说,杨老婆子一脸委屈,可她就是不说,这让大舅娘对孙桂芳的印象一下就差到底了。

没有婆婆喜欢这样的儿媳妇,她也是做婆婆的,顿时有些看不上孙桂芳了。

但听杨老婆子这么说,二人也不是听不懂人话的,便岔开了话题,心里却十分好奇孙桂芳到底做了什么,让小姑子变成这样。

快傍晚的时候,杨继东几人背着背篓回来了,沈凤仙背着毛蛋,杨继北和杨继东背着两个背篓。

钱用完了?杨老汉问。

用完了,听见灶房传来两个舅娘的声音,杨继北问,舅娘她们来了?嗯。

杨继北立马笑着进灶房,明天还得拜托舅娘们做饭,那可不得进去打个招呼。

让我们回家吃饭?杨继南来杨二爷爷家跟杨继西二人说这话时,两人都愣住了。

不过转头一想,舅娘们在,他们不在家吃饭肯定会问的。

可是我这饭都做好了,杨二奶奶微微皱眉,她今晚做了土豆烧肉呢,为了面子让你们回去吃饭,那也吃不痛快,指不定以后骂人时还说你们回去吃了他们的呢。

杨继南听得很不自在,忙对杨继西道,反正我话带到了,你们回不回去你们决定吧。

说完便走了。

你们要回去?杨二奶奶问。

不回去,杨继西和孙桂芳对视一眼后,摇了摇头,就和二娘说的那样,我怕以后扯皮。

听你的,孙桂芳点头。

杨二奶奶露出大大的笑,桂芳过来拿碗筷,继西擦桌子,顺带把你二爷叫回来吃饭。

杨二爷爷在小菜地那边。

欸,二人应着,各自去忙。

吃饭时,两位舅娘没看见孙桂芳二人,果然问了。

杨老汉忍着怒气,扯了个谎,他们下午帮着二哥干活,晚上在那边吃。

垂着头的杨继南忍笑,被发觉的何明秀戳了一下腰。

这边吃肉吃得香喷喷的杨继西可没杨老汉他们那种憋屈感,土豆里面浸满了肉汤,吃起来软唧唧的,又因为个头小,简直是一口一个小土豆,十分过瘾又下饭。

两大碗土豆烧肉被吃得干干净净,杨二爷爷摸着胀鼓鼓的肚子道,好撑啊。

这么大个人了,饱饿都不知道,杨二奶奶笑骂着。

杨继西让他们坐下别管,自己端着碗筷去洗,孙桂芳也吃得有些撑,便把桌子擦了,将地清扫了一番,杨二奶奶拦都拦不住。

这孩子真是的.....她笑看着孙桂芳,怎么看怎么喜欢。

洗漱完不久,杨继红就过来了,杨二奶奶热情招呼着,把女儿给的花生拿出来让他们吃。

杨继红摸了摸肚子,才吃了饭,这会儿还真吃不下。

那就说说话,好长时间不见你,家里还好吧?杨二爷爷笑看着她问道。

好呢,好呢,杨继红连连说道,春姐和燕妹妹她们明儿回来吗?不回来,早前就说过了,礼钱我帮着随,杨二奶奶笑道。

倒是杨继西他们结婚了,四个女儿都回来了,和杨继康一样,杨继春四人对三房没有什么好感,除了杨继西和杨幺妹。

孙桂芳下午睡了一会儿,所以现在也不困,和她们聊了好一会儿,这才和杨继西回家睡觉。

两个舅娘在杨继康家睡一晚,毕竟家里没房间了,杨老婆子又不愿意麻烦杨二奶奶,就只有麻烦杨大奶奶他们了。

翌日一大早,杨继西和孙桂芳就起来了,他们先洗漱,再去杨二奶奶那边吃早饭,接着过来帮忙。

说实话还真没什么可帮的,现在也没啥人来,于是他们就一个跟着杨继康,一个跟着杨继红还有康嫂,等杨继北要去迎亲的时候,杨继南拉住不是很想去的杨继西。

....爹娘的意思你在家招呼客人。

杨继西恨不得原地跳三圈以表感谢!好好好!见他一脸高兴,杨继南嘴角一抽,自己顶替了他的位置,跟着去迎亲。

快中午的时候,杨家大院里已经坐满了人,还有些没找到位置的,就站着聊天,孩子们多得很,说话声小一点都听不见对方说了啥。

来了来了!新娘子来了!望风的石头一边往院子里跑,一边大声道。

众人纷纷看向院门口,不多时便见一身新衣服的杨继北穿着布鞋进来,然后侧身站在一旁,也是一身新红衣的纤细女子红着脸走了进来,她头上戴着两朵红纱扎的花,梳着一根大辫子。

大概一米五几高,是个小巧清秀的姑娘。

杨老婆子一看刘香莲这身板,心里就暗道瞧着还不如老三媳妇的身板,这可怎么干活?撒喜钱咯!队长大声道。

一时间院子里的小孩子都拥到队长面前,眼巴巴地看着他提着的篮子,里面是红纸包的小红包。

气氛好又热闹,孙桂芳站在杨继西身旁,仔细看了看满脸羞涩的刘香莲,凑到他耳边问道,这就是四弟妹啊?嗯,杨继西点头,我记得福运侄女是她嫁过来第二年出生的。

孙桂芳想到福运侄女的小世界空间,吸溜了一下,大佬啊。

这称呼还是跟杨继西学到的。

杨继西闻言轻笑,孙桂芳耳根一红,解释着,我倒也不是说福窝不好。

我知道,你不去陪妈说说话?孙母是十点左右过来的。

她和二娘有说有笑的,还嫌我碍事呢。

孙桂芳无奈道。

孙母刚来时,院子里就有些人了,他们打量自己的眼神,让孙母顿觉闺女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儿。

找到孙桂芳问了一番后,她却笑道,这倒是好事,你们这也算是分了小家了。

又得知杨二奶奶对他们十分照顾后,孙母便和杨二奶奶打交道去了。

杨二奶奶对孙桂芳是赞不绝口,听得孙母笑得合不拢嘴,才不去管杨老婆子的脸色,怎么高兴怎么来。

杨老婆子还想着戳她几句心窝子,说她不会教女儿的话,可孙母一点机会都不给她,吃席前一直跟着杨二奶奶坐在她堂屋里说话,吃席的时候又她院子里的桌上吃。

吃完去跟杨老汉打了个招呼就走人了。

杨继西和孙桂芳把人送到村口。

别送了,再送我就到家了,孙母叫住他们,又对二人道,昨天你们大哥来信,说你们寄过去的信他看了,会记在心上,我也不问你们说了啥,你们好生过自己的日子。

我看你们二娘和二爷都是不错的,搭伙是好事儿,要是钱不够就回来拿,孙母这话让二人都不好意思了。

妈,我会照顾好桂芳的。

我也会和西哥好好过日子的。

好好好,孙母见他们感情好,心里也高兴,她一只手提着孙桂芳分给她的清发液,一只手冲他们挥了挥,快回去吧。

欸。

二人应着,却没离开走,而是等看不见孙母的身影后,他们才回到院子。

晚上还有一顿,不过来的人就没那么多了,中午是比较远的客人来得多,晚上大多数都是生产队的。

等客人都走了后,刘香莲虽然是新媳妇,可却跟着沈凤仙她们忙前忙后的,脸上带着细汗,也不带停。

而杨继北跟着几个哥哥把借的桌椅板凳一一还回去。

桂芳,水好了,过来洗!杨二奶奶提着豆油灯站在自家堂屋门口喊道。

刘香莲听得一愣,桂芳好像是她三嫂的名字,她看向一旁房里走出来的孙桂芳,说起来三嫂都没怎么帮着收拾,好像三哥出门还桌椅的时候,就让三嫂回房了。

来了!孙桂芳应着,拿着自己和杨继西的换洗衣服,关上门快步往那边走。

慢着点,杨二奶奶还往这边走了走,让光亮能照到一点对方好看路。

四弟妹,你也回房洗洗吧,累得一身汗,何明秀笑道。

刘香莲脸一红,她去灶房时,锅里干干净净,并没有热水,不好意思再烧水的刘香莲就去打了冷水进屋。

沈凤仙见此抱着毛蛋笑了笑便回房了。

她没在锅里温水,可不想再养出一个孙桂芳来。

收拾好自己后,刘香莲坐在狭小的新房里,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等着杨继北回来。

今晚上的豆油灯是放在新房里的,刘香莲能清楚地看见房间里的一切,她的嫁妆是三开门的柜子以及一个大箱子,柜子太大了,放进来后,显得房间又小又黑。

这房间....是不是太小了?他们家人也多,可刘香莲的房间还算不错的,至少比这个房间大多了。

轻咬了一下唇,刘香莲垂头捏着手指,就在这个时候听见杨继东叫沈凤仙,其中还夹杂着其他人的声音。

她立马起身,赶紧坐在床上,整个人紧张得脸都红了。

等杨继北进来时,她上前看了看对方,小声道,你不洗洗?洗,只是想进来看看你。

杨继北露出傻乎乎的笑,看得刘香莲也跟着笑。

杨继西直接从杨二奶奶院子进去的,孙桂芳刚洗好没多久,锅里温着水,快去洗洗。

欸。

杨继西凑过去闻了闻她的头发,把孙桂芳吓一跳,好在杨二奶奶他们在灶房,干什么呢?清发液的味道还不错。

杨继西笑道。

孙桂芳脸一红,走开。

等杨继西出来时,也没立马进屋,而是把孙桂芳和自己的衣服都洗了,现在晾衣服也在这边院子里了。

至于杨二奶奶他们的衣服,都是杨二爷爷洗的。

喝点糖水,今天都累着了吧,杨二奶奶和杨二爷爷端着冲了糖的水出来,招呼着他们喝点。

孙桂芳虽然已经洗漱了,却还是难挡杨二奶奶他们的热情。

老四也是真有法子,连副队长那边的桌子都借了,好家伙,那么远我和二哥直接让他自己还回去,说起还桌椅的事儿,杨继西摇了摇头。

副队长住在小坡山那边去了,怎么借那么远的?杨二奶奶惊讶道。

吴大哥他们家的桌子瘸了一条腿,用木棍撑着还没打新桌子出来,所以没借他们的。

杨继西说。

这样啊,那也用不着去副队长那边啊,杨二奶奶还是不理解。

那是因为副队长昨儿过来随礼,然后听他们说还要借一张桌子,就让老四去抬。

杨二爷爷哈哈大笑,说起昨天的趣事儿,人家都热情地让你去抬桌子了,也不好意思说你家太远我不想借,杨继北便硬着头皮带着人去抬了。

等他们回房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本想着隔音不好,杨继北又是新婚之夜,二人回来晚一些对大家都好。

结果刚开房门,就听到隔壁屋子传来重物落地的声音。

什么声音?孙桂芳不解地看向杨继西。

杨继西耸肩:不知道。

原来是刘香莲听见他们的脚步声与开门声后,吓得伸出手一推,没有防备的杨继北就摔下床了。

没事儿吧?刘香莲小声问道。

杨继北揉了揉屁股,没事儿。

这下小夫妻都没有兴趣了,不过好在杨继西他们这么晚才回来,要是提前两个小时回来,杨继北的新婚之夜怕是毁了。

第二天早上天不见亮,刘香莲就听见隔壁传来说话声。

今天大伙儿都上工了,我们得早些过去。

还有些困,不过我洗个冷水脸就没事儿了。

接着便听见开门声,本以为三嫂他们是去做饭,结果刘香莲并没有听见别的动静了。

她疑惑又尴尬的躺着。

尴尬的是两个房间隔音太差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昨晚才从杨继北那得知,原来他们的房间和三哥他们的房间原本是一间,结果硬是隔成了两间房。

也难怪隔音不好。

又过了一会儿,天都亮了,刘香莲还是没听见别的动静,想起来又觉得一个人尴尬,于是想了想推醒了杨继北。

结果杨继北却不让她去做饭,做了一次,就要做第二次,三嫂嫁过来第一天就没做饭,后来更是没做过几次,你听我的没错。

可那不是三哥病了吗?刘香莲听他说过的。

反正你别去就是了,杨继北将她抱在怀里,再睡一会儿。

结果沈凤仙和何明秀都没起来。

一个是不想起,一个是被杨继南拉住了。

杨老婆子听了半天也不见动静,终于忍无可忍打开房门去灶房一看,好家伙,冷锅冷灶的,一个人都没起来做饭!老大媳妇!马上就要上工了,怎么还没做饭啊?沈凤仙前些天惹了她,这找人开刀也只有对着她了。

来了来了!毛蛋拉着我不放,我又怕他醒了哭闹,这才....我马上做饭!沈凤仙心里骂娘,也骂另外两个都不起来,真是一个比一个懒。

而这会儿杨继西他们已经吃了早饭,回来背背篓,扛锄头了。

刘香莲手忙脚乱地走出房门,就见二人这么出门了。

三哥他们不吃饭吗?她一愣,问身后起来的杨继北。

三哥他们不在家吃,他们在二娘家吃,杨继北小声回道,反正在家里能不提他们就不要提,不然爹娘不高兴。

刘香莲更疑惑了,可现在也不是问这些的时候,赶紧去灶房帮忙了。

等他们吃了早饭来到地里时,就只剩下一个比较陡的地锄草了。

杨老汉黑着脸一直到中午回家。

刘香莲也跟着去上工了,可出门时杨老婆子让她中午回来和沈凤仙一起做饭。

她原本以为沈凤仙要在家里带毛蛋,所以不去上工,结果对方不但要和自己一样去上工,还要回家做饭?这个操作让她愣住了。

要知道他们家,就是娘不去上工,然后在家带孙子做饭。

娘不做饭吗?刘香莲问杨继北。

杨继北有些不自在地回道,她身体不怎么好。

刘香莲:......瞧着红光满面的,没啥不好的样子。

好在今儿中午都是昨天的剩菜剩饭,很快就端上桌了。

而杨继西二人在那边吃了午饭回来还睡了一会儿午觉再去上工,因为杨二奶奶不去上工了,就在家做饭。

所以他们一回家就有热乎乎的饭菜吃。

等刘香莲打着哈欠洗了碗筷出来,就看见孙桂芳神采奕奕地准备出门了。

三嫂.....刘香莲压下疑惑与羡慕,招呼了对方一声。

欸,孙桂芳对她礼貌一笑,在杨继西关上房门后,便和他一起去上工了。

四弟妹还不知道吧,沈凤仙笑着走到她身旁,老三两口子惹爹娘生气了,所以爹断了他们的粮食,现在他们在二娘家搭伙,那是要给钱的。

那工分呢?刘香莲问。

工分老三挪出去了,不过他们早晚都会回来的,搭伙能搭多久?等着吧,爹娘到时候会好好收拾他们。

沈凤仙的语气难掩幸灾乐祸。

听得刘香莲有些不自在。

等上工时,刘香莲有些气闷地打了杨继北一下,你不是说你们家和和乐乐的吗?还说我不想去上工也没有关系,可现在我不仅上工,还要做饭呢!哎呀,后面不是出了其他情况吗?放心,晚上我就跟娘说你身体不好,在家做饭。

杨继北赶紧哄着。

杨继西老远就瞧见他们在争论什么,转头对孙桂芳道,梦里有我们做垫脚的,四弟妹的日子可舒服了,不用去上工,一直在家待着。

后来福运侄女出生,爹娘就和脑子被糊了一样,一心向着老四两口子,自然更不让刘香莲去干活了。

好了,不想那些,现在我们不在梦里,怕他再想梦里的事儿,孙桂芳连忙道。

杨继西闻言一笑,福窝这两天全放的鸡蛋,等月底的时候我们拿去卖。

好,孙桂芳点头,买点肉回来,二娘对我们这么好,也让她和二爷补补身体。

而杨二奶奶不去上工,确实是想着让他们吃饭方便些,她将屋子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接着又把杨继西他们的衣服翻晒了一下。

最后从小菜地找了点菜回来先洗了放在灶房里,鸡圈杨继西出门时就打扫了,柴火早些天就劈了不少。

现在又不到做饭的时候,杨二奶奶有些无聊,听见杨老婆子叫毛蛋不要出院子的声音后,眼珠子一转,回房拿了做了一半的布鞋,关上堂屋门,先去找杨大奶奶,接着二人一起去杨老婆子那边串门。

老四媳妇怎么样?杨老婆子见她们一起来,也不好给杨二奶奶脸色,而且昨天杨二奶奶给了不少随礼,虽然是和几个侄女的随礼一起给的。

听她这么问,杨老婆子就算不满意刘香莲,也要把她抬上去压一压孙桂芳。

她昨儿可看见孙母和杨二奶奶说说笑笑的,可见几人的关系都不错。

是个好的,一大早就起来做饭,中午下了工也回来做饭,就怕我累着,二嫂,你怎么不去上工了?做饭还是让年轻人自己做,你吃现成的还不好?杨二奶奶掩嘴一笑,本来年纪就大了,现在想想在家待着也不错,做饭这么点事儿,累不着人,又不是城里享福的老婆子。

生怕她们又掐起来的杨大奶奶连忙指了指杨二奶奶手里的布鞋,瞧着不像是你们和老二的尺码,是给继春她们哪个做的吗?那布上还绣着花呢,应该是给姑娘的。

哎呀,练练手,好久没做布鞋了,杨二奶奶是准备给孙桂芳的,不过眼下没有说,就怕杨老婆子心里不高兴,更加针对孙桂芳。

到了做饭的点,沈凤仙一个人回来了,见此杨二奶奶故意问道,老四媳妇没跟着回来做饭啊?沈凤仙心里也憋着气呢,就因为那天几句话,她这几天都被杨老婆子盯着干活,闻言说道,天有些热,四弟妹不怎么舒服,活儿都没干,在树下歇了大半个下午,我本来想让她和我一起回来,她歇着都行。

可老四说让四弟妹等他,我就一个人回来了。

杨老婆子前脚才说刘香莲孝顺,后脚就被打了脸。

杨二奶奶带着满足的笑回到自家做饭去了。

于是刘香莲和杨继北回到家,就被杨老婆子叫到堂屋,倒也没质问二人什么,而是关心了刘香莲一番,接着又说家里的活儿是她们三妯娌轮流来做的.....听了一脑子看似关心其实是敲打话的刘春莲心里有些委屈,回到房里时哽咽道,和你说的根本就不一样!什么家庭和乐没有矛盾,什么爹娘都是讲道理爱护小辈的。

没矛盾三哥他们是怎么回事?爱护小辈,那怎么又会内涵自己装病?她是真有些不舒服。

杨继北赶紧一阵哄,晚上吃饭时,刘香莲也没吃多少。

家里就只有两盏豆油灯,刘香莲眼睁睁地看着沈凤仙拿了一盏回房,正想拿另外一盏时,杨老婆子却拿走了。

这下堂屋里黑黢黢的。

何明秀已经习惯了,她牵着大花回了房,杨继南打了个哈欠跟在后面。

我们也回房吧。

杨继北趁着黑,牵住她的手走出堂屋,刚把堂屋门关上,准备回房时,刘香莲看向那边两个亮着光的院子,我们去串门吧,我还没去认过门呢。

于是杨继北带着她先去了杨大爷爷家,再去杨二爷爷家。

此时杨二爷爷正在和杨继西用石子儿在地上下五子棋,杨二奶奶则是和孙桂芳说自己年轻时候和杨二爷爷刚结婚发生的事儿。

进来坐,见他们过来,杨二奶奶笑着招呼着,让孙桂芳坐自己身边,杨继北他们就坐对面那根长凳。

刘香莲招呼了人后才坐下,她好奇地打量着杨二奶奶家,发现堂屋打扫得很整洁,豆油灯也舍得放豆油,比他们那边明亮多了。

而且大家都说说笑笑的,气氛很好,这才是她想要的婆家啊!他们一直坐到杨继西二人回家,杨继西端着豆油灯和孙桂芳走在后面,他们走在前面。

不是让你晚上别做针线活儿吗?哎呀,坐着也没事儿,就做了那么一点点,下次不做了。

听着二人的话,刘香莲抿了抿唇。

一回到房间,刘香莲拉着杨继北小声地提出两个事儿,你跟娘说了我身体不好没?杨继北尴尬地挠头,忘了,我明早说!刘香莲气得眼睛都红了,那你记得说啊。

一定记得一定记得,杨继北赶紧点头,刘香莲这才满意,接着又道。

弄一盏豆油灯回来,我不想摸黑过日子。

这就为难杨继北了,他现在穷得叮当响,还欠了三哥和二娘他们不少钱呢。

我、我努力。

刘香莲狐疑地推了他一下,你的钱呢?我是你媳妇儿,我得管你的钱,给我。

杨继北:.....他有个屁的钱。

于是第二天杨老婆子就发现刚结婚没两天,杨继北和刘香莲好像吵架了。

刘香莲有些红和肿的眼睛就说明了一切。

.....我记得老四很疼媳妇儿的,杨继西也知道这件事了,他挠了挠头一脸不解,难道没有我们垫脚改变这么大吗?昨晚我没听见吵架啊。

孙桂芳也有些不解。

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纷纷一笑。

你笑什么?那你笑什么?我笑我们好傻,盯着人家干什么。

我也是。

二人又是一笑,高高兴兴去上工了。

一连两天,杨继北二人好像都没有和好的样子,何明秀这天干活儿正好分在孙桂芳旁边,便提起这个事儿。

好像是为了豆油灯。

何明秀后面让大花听了一耳回来,刘香莲就提到了豆油灯。

啊?孙桂芳没想到他们会因为这个吵架,不过家里只有两盏确实不够用,我们都是借二娘家的,不然也是两眼一抹黑。

我也想借,何明秀道,可我怕借了,招娘的眼,这些天大嫂的日子可不好过,我可不想接替她被使唤得团团转。

孙桂芳闻言笑了笑,接着听见刘香莲那边传来惊呼声。

二人看过去,便见杨继北飞奔到晕倒的刘香莲身旁,红着眼背着人往大路那边跑。

中暑了?这太阳也不大啊。

我听说她身体一直不怎么好,人家在家的时候,根本不怎么上工的。

大伙儿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等回到家,杨继西二人才从杨二奶奶得知杨继北把人背回家来了。

瞧着小脸煞白,我都吓一跳,老四要钱说把她带到镇上去,结果你们娘咬牙说没钱,好在老四媳妇儿喝了你们大娘端过去的糖水,这才缓了过来,一问才知道昨晚就没怎么吃东西,今早更是涟水都没喝,这是饿狠了。

杨二奶奶形容了一下当时杨老婆子的脸色,她也没想到自己的媳妇儿会饿成那样子,可算是在我们面前丢了大脸,一个劲儿地解释她可没有断老四媳妇的粮。

而刘香莲醒来后就哭,杨继北抱着她回了房,现在都没出来。

阿这.....杨继西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于是当杨继北厚着脸皮再找杨二奶奶借钱时,杨二奶奶嘴角一抽。

借钱做什么?....买盏豆油灯。

杨二奶奶:.....她是听说过两口子吵架是因为豆油灯,没想到还真是啊?我这有没用的,不过豆油你得自己买,至于这盏灯,你有钱了再给就是了,反正是旧的。

谢谢二娘!杨继北连声道谢,拿着豆油灯回家了。

杨二奶奶坐下后,摸了摸下巴道,这小两口真有意思,为了一盏豆油灯吵架不说,还差点饿死了?而这边的杨老婆子看见杨继北拿着豆油灯回来,问她要豆油时,她差点想一巴掌甩在杨继北的脸上。

你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找你二娘借东西!有什么条件就过什么日子,你还嫌欠得不够多吗?.....就一点豆油,我下次自己买,不用家里的。

杨继北还不觉得自己哪里没对,就要点豆油而已。

你、你.....杨老婆子又被气晕了,这次没装,结结实实地倒在地上,后脑门在地上嗑了一个大青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