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西得知狗蛋不念书时, 也有些惊讶,我记得梦里狗蛋可念了很久的。
而且还让他跟着供对方读书呢。
但狗蛋确实念书不行,听石头说不仅打架呢,还, 孙桂芳压低声音, 还偷人家东西, 好在后来狗蛋多给了几分钱, 这事儿才没闹到老师那去的。
杨继西一愣, 这偷东西怎么偷到学校去了?正好他从新院子那边过来,就看见狗蛋还有石头、毛蛋在杨继康他们院子里玩耍, 于是对狗蛋一招手。
狗蛋颠颠跑过来,叔。
听说你不去念书了?嗯,我念书不行, 狗蛋说。
你努力了吗?杨继西反问,你瞧见你以前那些小伙伴没?他们爹娘一辈子都不会送他们去念书, 结果现在全在地里干活儿, 大字不识一个, 以后去县里问个路都很容易吃亏的。
读书太累了,狗蛋挠了挠头, 我又不像石头哥,每天去学校最多半个小时,我得走一个半小时呢。
那吴阿山呢, 人家和你一样大, 还没人接送,每天自己去自己回来, 都读了两年了。
杨继西说吴和国的大儿子。
狗蛋不说话了, 杨继西盯着他看了看, 不管怎么样,做个好孩子,把以前的坏毛病都改掉,给,石头过来。
他右手抓了一大把瓜子给狗蛋,接着把石头叫过来,给了他两把,毛蛋太小抓不住,你给他放兜里。
欸,谢谢叔。
石头道。
狗蛋看着手里的瓜子,也小心地说了句,谢谢叔。
然后便和石头一块儿回那边院子了。
杨二爷爷在清理鸡圈呢,把刚才杨继西和狗蛋的对话全听到耳里了,他见杨继西眉头紧皱的样子,走过来笑道。
这孩子有点小机灵,可惜没教好,说到底也是大人的错,你劝说得好,到底是叔叔,不能眼看着他就这么过下去。
杨继西笑了笑,我也是希望他能走正道,不要走弯路。
是啊,杨二爷爷点头。
即便是不喜欢狗蛋,但杨继康夫妇也没有阻止石头和狗蛋玩耍,一码归一码,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儿的时候玩,加上石头有自制力,有些事杨继康他们是放心的。
狗蛋回去后看着自己的书本想了许多,等晚上沈凤仙把他的衣服缝好拿进屋,准备去杨二奶奶那边编喜结的是偶,狗蛋忽然拉住她,接着把房门一关,小声地把杨继西的话跟沈凤仙说了,沈凤仙听完沉默了一会儿。
她私心是想让狗蛋继续念书的。
可狗蛋的行为也确实让她有些失望,如果不改正,送去也是浪费钱。
念书哪有不吃苦的?有句话有得好,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你是我的儿,我当然希望你好,可你不是惹事打架,就是偷人家东西,老师都不想收你,再送你去,你再犯,那可丢大脸了!狗蛋抿了抿唇。
我想继续念书,奶还会送我去吗?那你得改自己的毛病,你去找你爹再说说,我还有事儿呢,沈凤仙推了他一下,见狗蛋进他们房间找杨继东后,沈凤仙才出院门。
刘香莲挺着大肚子从堂屋出来,刚要回房呢,就见她出院门。
这么晚了,大嫂去哪里?刘香莲有些疑惑,提着豆油灯来到院门,加上本来月光就不错,很快就看见沈凤仙进了那边的院门。
继北,她兴冲冲地回到房里,拉着杨继北道,我看见大嫂摸黑往二娘家去了!你说这大晚上的,她去那边干啥?去二娘家?你没看错吧?杨继北坐起身,手里也拿着一个大蒲扇。
我能看错?这里面肯定有事儿,刘香莲眯起眼想了想,无缘无故的她往那边去干什么,走,我们一起过去串串门!杨继北确实好奇,于是与她一块儿提着油灯往杨二奶奶那边去了。
杨二爷爷和杨继西正在堂屋里说话,见他们径直往新房子那边走,杨继西直接叫住二人,有事儿?已经听见那边堂屋里有沈凤仙声音的刘香莲有些等不及了,我找大嫂。
说完就准备往那边去,结果葱头忽然跳出来对她一阵嗷呜的低吼,吓得刘香莲往后一退,杨继北赶忙扶住她,伸出脚想去踢葱头。
怎么,想闯进我们内院,还想踢我家的葱头?杨二爷爷厉声道。
还内院?杨继西嘴角一抽,这是听杨大奶奶说以前的老故事听过头了吧。
不过杨继北二人确实被他那么严肃的样子吓住了。
我就是找大嫂,刘香莲扯出一抹笑回着杨二爷爷,接着往那头大喊着,大嫂?大嫂!结果她叫,葱头也叫,要不是杨继西把葱头唤走,刘香莲可能要被吓坏。
他们怎么来了!沈凤仙咬牙,赶紧放下编到一边的喜结,出了堂屋门,冷着脸过去,什么事儿?没啥,就是见你过来了,我们也想串串门,刘香莲道。
有病,沈凤仙翻了个白眼就走了,杨继北和刘香莲赶紧跟上。
大嫂,你白天不过二娘家,咋晚上过去啊?娘知道你去二娘家吗?你去二娘家干啥啊?刘香莲就像苍蝇一样在耳边嗡嗡叫,沈凤仙本来就因为他们过去,导致自己编了半个喜结就得走,这会儿正窝火呢,于是大声骂道。
咋的?我还不能串门了?娘说了老死不相往来吗?!你一天天不养胎盯着我干什么啊!说完便气冲冲地回房了。
刘香莲和杨继北被她吼得一愣。
怎么了?杨老婆子从堂屋出来。
刘香莲和杨继北对视一眼后,刘香莲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她去串门就去呗,杨老婆子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倒是对沈凤仙那句话比较赞成,你们大嫂说得对,你都这么大的肚子了,这黑不溜秋地出去干啥啊?回房歇着吧。
这边,杨二奶奶和杨大奶奶看着那编了一半的喜结,孙桂芳端着凉茶进来,就见到这一幕。
我看她明儿不会来了。
杨二奶奶啧了一声,这不知道说啥好,我可不想老四媳妇儿也过来干活儿,不来也好。
杨大奶奶点头。
第二天晚上沈凤仙果然没来,因为刘香莲一直盯着她。
这下杨继东也有了火气,耽搁一天那就少攒一天的私房钱,能没有火气吗?好在秋收开始了,沈凤仙白天累得要死,晚上也没去编喜结了。
收了小麦没歇几天又开始收玉米,杨继西眼瞅着又黑了一度,杨继康的情况和他差不多。
家里最后一刀腊肉煮了不说,杨二爷爷还去镇上买了好几次的肉回来,就为了让杨继西吃得好,干活儿也有力气。
这天热,男人们都喜欢下河洗澡,洗完后再把脏衣服也洗了再回家,杨继西回到家把衣服晾好,孙桂芳让他进屋吃西瓜。
杨继西吃了两大块,觉得十分舒坦,孙桂芳见他吃得欢喜,便又给他切了一大块。
不吃了,你吃吧。
杨继西摆手,西瓜好吃,可也胀肚子。
那就给爹娘留着,我这两天不爱吃西瓜。
月初拿出来的三个西瓜,这是最后一个,杨继西昨儿傍晚出去一趟,又背了三个回来。
空间里还有那么多西瓜,自然是不愁瓜吃的,而福窝里则是放了十斤白面进去。
包子好了!杨二奶奶在灶房大声道。
孙桂芳准备去端,被杨继西拦住,我去。
包子皮薄馅多,里面全是鲜肉,非常扎实,吃得一家人都眯起了眼。
再喝上一点黄瓜汤解腻,一顿晚饭结束后,又在新院子那边坐着乘凉。
现在杨二奶奶她们晚上不编喜结了,白天编。
家里用熏虫草熏过,所以晚上回房睡觉也没什么蚊虫,孙桂芳半夜有时候会腿抽筋,杨继西每次都会给她按腿。
辛苦了。
听他这么说,孙桂芳抬起手摸了摸他的脸,不辛苦。
为了让孙桂芳洗澡舒服,杨继西还去找李叔打了一个大木浴盆,样子像浴缸那样长形的,孙桂芳躺着也舒服。
因为天热,所以孙桂芳有时候下午洗一次,晚上再洗一次。
杨继西和杨二爷爷挑水也挑得勤快,家里的水缸干干净净的。
杨二奶奶这天上午刚洗了头,正和孙桂芳说起中午吃啥好呢,康嫂和石头抱着欢欢还有乐乐过来了。
太阳有些大,杨二奶奶让他们去堂屋坐,别晒着孩子。
副队长他们已经拿到小杨树那块地的地基了,我看秋收后就要动工,康嫂一边给欢欢擦了擦口水,一边说道。
那咱们这山脚又热闹了,多了一家人嘛,杨二奶奶笑眯眯地说道。
说着说着,又说起副队长家的辈分。
按照辈分,我和西哥得叫副队长一声五叔呢,孙桂芳说道。
副队长还不到五十岁,比杨二奶奶他们小了不少,但他辈分大,和杨二奶奶他们是同辈的人。
可不,而且你们知道副队长他们,为什么忽然下定决定从后山脚那边搬过来了吗?康嫂低声道。
不知道,你快说说,杨二奶奶追问。
这不是他们家老二在议亲了吗?女方亲戚过来看过,说他们在那后山脚下单家独户的,这大冬天万一出了点啥事儿,叫唤也没啥用,这不,康嫂指了指小杨树的方向。
我也听见了些风声,不过他家老二不是非那什么不娶吗?我还以为没议亲呢。
杨二奶奶瘪嘴,之前要死要活的,我还以为多大的决心呢。
什么意思?孙桂芳好奇道。
桂芳还不知道这事儿,康嫂立马说起来,就副队长家的赵长国,他十七岁的时候,跟着副队长去垫子坝生产队干活儿,然后喜欢上那边生产队的一个姑娘,哎哟,回来就央求他娘上门提亲去。
那姑娘身体不怎么好,她家人就想着把她嫁到镇上去,以后少吃点苦,我们赵五叔那会儿还不是副队长呢,家里的日子也就那样,姑娘家看不上。
康嫂叹了口气,这也正常,父母都为孩子着想嘛,赵家的日子是苦了点,但赵长国不放弃啊,找媒人上门不下十次,人家一次一次的拒绝,他还是不放弃,就这么纠缠了人家两年。
那两年副队长夫妇几次劝他放弃,他就是不听,扬言这辈子除了那姑娘,谁也不娶,这要是逼他,他就跳河给赵家人看。
结果人家姑娘前年嫁出去了,在隔壁镇上,日子过得很舒心,赵长国倒是不叫嚷了,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康嫂又给欢欢擦了擦口水,见石头给乐乐擦了,便摸了摸石头的脑袋。
我听说这议亲的对象也是垫子坝的,还是那姑娘的堂妹呢!你们说这事儿......孙桂芳听得那叫一个目瞪口呆,这垫子坝,是不是刘香莲娘家生产队啊?可不,杨二奶奶点头,又问康嫂,那姑娘傻了是不是?这赵长国喜欢的是她堂姐,她咋应了这亲事呢?这我不清楚,康嫂摇头,我也是回娘家的时候,听我嫂子说的,我嫂子娘家弟媳妇,就是垫子坝的,所以知道一点,但也不是很清楚,那家瞒得近,我看得副队长家的房子建起来了,这才会往外放话。
傻姑娘,杨二奶奶眉头微皱,以后有苦头吃,这种心里有人的男人,可嫁不得!可不是,就说我那.....康嫂继续说,石头抱着乐乐听她们三人说话,听见脚步声转过头去,便见杨继西扛着锄头出来了。
康嫂,石头,杨继西招呼着,洗了手凑过去看了看石头怀里的乐乐,小丫头这口水有些厉害啊。
长牙呢,杨二奶奶笑道。
喝点凉茶,孙桂芳指了指桌子上的搪瓷杯,这是他们的搪瓷杯,和杨二奶奶他们那个颜色不一样,花是一样的。
孩子听话不,杨继西问。
听话,孙桂芳笑。
我们也该回去了,康嫂抱着孩子,和石头回去了。
杨继西还在石头两个兜里塞满了瓜子。
谢谢叔。
石头道。
杨继西摸了摸乐乐的耳朵,惹得小丫头啊了一声,他笑着收回手,回去吧。
欸,石头抱着乐乐小心翼翼地走了。
光顾着说话去了,我还没做饭呢,杨二奶奶一边洗手一边道,还好早上蒸的馒头多,今儿中午就吃清水南瓜,再蒸一碗油肉。
我帮着烧火,孙桂芳道。
我去,你歇着,杨继西随意洗了个头,我今儿回来得早一些,那边的活儿干完了,就先回来了,下午也不用去,歇歇。
那好,这么些天你就没怎么歇过,杨二奶奶连声道。
孙桂芳也露出笑,是该歇歇了,这太阳这么大,很容易中暑的。
说起中暑,知青所那边又有几个知青遭了。
杨继西跟着杨二奶奶进灶房,一边说,后面跟着孙桂芳。
就三月新来的那几个知青?杨二奶奶追问。
对,杨继西点头,三月份他们生产队分来了几个女知青,个个都不是干活儿的人,但大道理倒是一堆一堆的,被村里人说是知青病,每一个知青来生产队的时候,都有一番道理。
但人家说得也真的是有道理,这是不好实施。
比如就有一位知青提起我们这离镇上学校太远,孩子们上学远,让人放心不下,导致很多家庭都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所以提议修村小学呢。
孙桂芳一边坐下,一边听杨继西说。
杨二奶奶把锅刷了,舀了两瓢水进去,又把竹篱栏盘在锅上,把芭蕉叶洗干净铺上去,再放上早上蒸的馒头。
这话说得,就算离得近了,也不会有太多人家愿意把孩子送进去学,远是一个原因,可更重要的还是穷!再说了,我还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有了村小学,这知青所的人就不去地里干活儿了呗,都去教书。
说完杨二奶奶又去新库房那边,舀了一大碗油肉过来放进锅里一起蒸热,此时杨继西已经烧起了火,正和孙桂芳说这个提议是怎么被村民反对的。
自家的房子都没修,谁愿意修村小学,而且有些人家没有孩子,或者是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送去学校,他们占不到好处,也不愿意帮忙。
杨二奶奶听得点头,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不过这生产队有了学校,那可是好事儿,现在有些人家没有孩子,可早晚都会有的,只要村小学一直坚持办下去,那就是好事儿。
所以大伙儿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我和康哥表示,只要队里决定修,我们就去参加。
杨继西说。
你们没错,杨二奶奶笑着点头,开始洗南瓜了。
杨二爷爷回来见堂屋没人,灶房顶上升起炊烟,便洗了手过来帮忙,闻言问道,什么没错?说建学校的事儿,你怎么才回来?杨二奶奶问。
我也是在晒坝那边听呢,副队长说这是好事儿,可大家得心齐才行,不然都想着自家有没有好处才建学校,那学校早晚会不成的。
杨二爷爷摘下草帽,坐在孙桂芳对面,然后又说起老师的人选,赵五爹说知青所的人都识字,见识也多,让他们每个人轮流着来。
但张三爹就不乐意了,说他女婿也能行,不一定只选知青,后面太阳又大,他们说得我头都大了,我看副队长找借口溜走,我也跟着回来了。
杨二爷爷露出一抹笑,自觉很机灵。
副队长有没有说啥时候动土啊?孙桂芳问。
就这个月二十三,说是好日子,动了土,就去拉料,料拉好了,等秋收完全结束,就开始干活儿,继西啊,我们家建房的时候,副队长他们可是来帮了忙的,这回我们也得出把力才行。
知道的爹,这事儿我记着呢,杨继西回着。
这人来人往的人情,都得记住,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团结一心才能创造好的生产队嘛。
杨二奶奶哈哈大笑,这不是队长开会时常说的话吗?既然是开会时说的话,那当然得记住,也得用在生活中嘛,杨二爷爷起身,我去看看鸡。
给葱头和鸡喂点水,杨二奶奶说。
好,葱头?葱头过来!杨二爷爷背着手笑眯眯地站在灶房门口,把那边院子里睡觉的葱头叫到跟前来,逗弄了一番后,又去给它舀水,看着葱头喝得那么急,杨二爷爷责怪道。
你们都不给葱头喝水啊?咋不给啊,它碗里的也不喝,就喜欢唤着它来了才喝,杨二奶奶笑骂着,和孩子似的。
那也是乖孩子,杨继西接话道。
孙桂芳闻言噗嗤一笑,不过葱头确实听话,它小时候傻乎乎的,我还觉得它不聪明呢。
是啊,老被大花揍,杨二奶奶想起往事,有一次被大花挠了眼皮,哎哟,变成了独眼狗,那只受伤的眼睛好几天才能睁开呢,我还打了大花几下为它报仇呢。
说笑间,杨继西便觉得锅里差不多了,把锅盖一揭,孙桂芳起身拿起筷子戳了戳馒头,可以了。
杨继西把馒头和油肉端到堂屋去,唤着杨二爷爷看着点,别被大花上了桌。
接着回去继续烧火,还要煮南瓜呢。
其实蒸馒头的时候,下面的水也可以煮南瓜,但是因为有芭蕉叶在上面,下面的锅水就会有点芭蕉叶的味道,杨二奶奶和孙桂芳不喜欢那种南瓜加芭蕉叶味,所以重新煮。
吃过午饭后,见太阳大得很,杨继西便带着葱头下河洗澡,回来时把衣服晾上,回房准备睡午觉,杨二奶奶和杨大奶奶则是在边喜结。
孙桂芳刚睡下没多久,他就回来了,她坐起身,开门的杨继西道,我吵醒你了?不是,我想上茅厕,孙桂芳红着脸说,自打怀孕后,特别是这两个月,她上茅房的次数越来越多,和康嫂一样,不愿意在房里□□桶,受不了那味儿。
走,杨继西牵着她的手往茅厕去,接着在门口等她。
刚睡下没多久,就听见杨二爷爷唤他们,继西啊!桂芳啊!玉兰来了!玉兰来了?孙桂芳一下就醒了,赶紧下床要出去。
哎哎哎你慢点儿!杨继西吓一跳,赶紧去扶住她,二人一同出了房门,此时杨二奶奶和杨大奶奶也从堂屋出来了。
孙玉兰唤了人后,笑眯眯地挽住孙桂芳的手,二人有说有笑的,杨继西也不打搅,去兑了糖水,拿了瓜子过来给她们吃。
妈让我过来看看你们,还让我把大哥寄回来的东西给你们带过来。
孙玉兰从背篓里拿出两罐麦乳精,以及一罐营养粉,就是之前杨二爷爷他们喝的那种,还有五斤舒化饼。
咋两罐?你们没留?孙桂芳问。
爸妈说之前寄回家的还没吃完呢,你不久就要坐月子了,得多吃点,孙玉兰道。
孙玉兰来了家里,那可得让她多住几天,杨二奶奶也担心她一个人回家不安全,所以说,等我赶集的时候,送你回家去。
杨二爷爷也满脸赞成。
家里没有肉了,但是杨继西去于大家碰运气,于大家水缸里还有两条草鱼,杨继西全买了。
回家做红烧鱼,也美美地吃了一顿。
吃过饭后,孙玉兰和他们一起坐在杨继康家院子里听他们说话,两家人坐在一起人也不少的,特别是狗蛋和毛蛋也过来后,有了孩子在闹,那就显得更热闹了。
看着欢欢和乐乐,孙玉兰笑道,等她们能跑能跳了,这院子就更热闹了。
可不,康嫂笑盈盈地回着,到时候哭声也刺耳,我还得骂呢。
那也不一定,杨继康反驳着,这女娃比男娃文静,不一定会吵架打架的。
在你眼里,你闺女啥都好,康嫂掩嘴一笑,得亏石头是个懂事的,不然听了可会伤心。
才不会,杨继康还把石头叫过来摸了摸头,狗蛋见此还对石头道。
羞羞羞,这么大人了还被摸头。
石头红着脸追着他打,狗蛋跑得飞快。
听他们这边热闹得很,刘香莲便拉着沈凤仙过来坐坐,沈凤仙本不想来的,可杨老婆子见刘香莲想过去,又不放心她一个人,这不,让沈凤仙陪着。
见刘香莲她们过来,杨二奶奶凳子一抬,就坐在孙桂芳姐妹身旁了。
也是上次刘香莲给的阴影太大,杨二奶奶见到她就觉得得小心点。
刘香莲挺着个大肚子来了,杨大奶奶也给她们拉了根长凳子,坐吧。
这是玉兰吧?长得可真好,定了人家了吗?刘香莲一坐下便笑眯眯盯着孙玉兰看看说道。
孙玉兰神情淡淡地回着,不着急,我爸妈说再等几年。
也是,你颜色好,怎么也不愁嫁的,刘香莲这话让杨二奶奶和孙桂芳等人不高兴了。
你要是不会说话,就回去。
杨二奶奶拦住了想说话的孙桂芳和康嫂,对她道。
哎呀,她这人说哈不过脑子,玉兰别多心啊,沈凤仙扯出一抹笑。
是啊,我这怀孕怀得脑子都迷糊了,刘香莲这才发现话不合适,便赔笑道,怎么不见三哥呢?这可没有你三哥,只有你两个堂哥,一个是我家的,一个是你二娘家的,杨大奶奶说。
你这记性真的是,沈凤仙尴尬得要死。
是记差了,刘香莲也尴尬地看了眼杨二爷爷他们。
石头!杨继西这会儿背着个大背篓回来了,他一进院门就叫石头,石头赶忙跑过去,被杨继西拉到灶房去了。
接着石头便捧着一个干净的瓷盆过来,里面是切好的西瓜,色泽极好,凑近就能闻见一股清甜味儿。
一人一块,石头先把瓷盆端到杨二奶奶他们面前,先是长辈,再是晚辈。
杨继西也切好了一盆端过来了,沈凤仙和刘香莲没想到还有西瓜吃,二人都盯着石头那瓷盆,可石头那分完了,又不好看向杨继西那,二人又不愿意走,就坐在那巴巴地等着。
杨继西给杨继康还有狗蛋他们分了后,把瓷盆放在一旁没人坐的凳子上,自己拿啊。
其实也就是沈凤仙和刘香莲没有了。
刘香莲下手快,挑了个中间最条的长块,沈凤仙不敢挑,有的吃就不错了。
杨继康冲杨继西使眼色,杨继西出门时就跟他说自己要去搞西瓜,所以杨继康请杨继西给自己搞两个。
有,杨继西低声道。
谢了,杨继康笑眯眯地看向馋得不行的欢欢和乐乐,叫爸爸,叫爸爸我就给你们吃。
杨大奶奶见此笑骂道,你多大人了,还逗。
还是心疼孩子,掐了一点瓜肉给欢欢乐乐甜甜嘴。
沈凤仙吃了一块就没拿了,刘香莲就不客气了,她又吃了两块,要不是吃了晚饭肚子本来就胀鼓鼓的,她还想再吃点呢。
堂哥,这西瓜哪里弄的?她还这么问。
你要买啊?杨继西问。
刘香莲讪笑,我哪有钱啊,就问问。
没钱还问啥,杨二奶奶翻了个白眼,刘香莲不说话了,摸了摸肚子起身说要回去睡觉了,沈凤仙见毛蛋和狗蛋吃得香,便叮嘱狗蛋照顾好毛蛋,也跟着她一起回去了。
回到自家堂屋的刘香莲对着杨老婆子他们就是一阵比划,哎哟,那西瓜可好吃了,我吃了三块呢!听得沈凤仙都想翻白眼了,好意思呢。
杨继北和杨继东一听有西瓜吃,直接起身也过去了,结果瓷盆早就被杨二奶奶收回去了,现在就只有毛蛋还在那啃西瓜皮,狗蛋和石头都在玩儿了。
没吃到西瓜,那坐坐也好,不然也尴尬。
结果蚊虫太多,杨继西牵着孙桂芳回去了,后面跟着杨二爷爷和孙玉兰。
杨二奶奶烧了热水,杨继西提着水到洗澡屋子里给孙桂芳倒好水,等孙桂芳洗好后,再去把水盆洗干净,把她的衣服也洗了。
孙玉兰见此低声对孙桂芳道,姐夫对你确实好。
闻言,孙桂芳抿嘴一笑,是啊。
是啊是啊,孙玉兰学着她说话,被孙桂芳戳了一下额头,晚上你自己睡,我现在肚子大了,起夜多,不方便。
知道,孙玉兰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肚子,感受到小家伙的活力后,又凑过去摸了摸。
姐妹二人说了一会儿话后,孙玉兰便回房睡觉了,她睡的是挨着堂屋另一边的客房,离厢房不远。
大哥大嫂他们的心意我们得记着,孙桂芳窝在杨继西的怀里,轻声说道。
我当然会记得,杨继西抱着她,明天开始你一天兑一点来吃,下个月开始我就放鸡蛋在福窝里,你坐月子的时候就不愁鸡蛋吃,还有鸡,等秋收后,我要去崂山一趟,听说那边养的鸡多,不受限制,我多买点回来。
崂山那边土地质量不好,家禽再不让养一点,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我看买是不行的,他们买东西得走好远的路呢,还不如用东西换,你觉得呢?孙桂芳说。
你说得有道理,真聪明,杨继西亲了她额头一下,那我八月就不放鸡蛋了,放大米。
我要十月才生呢,你九月放鸡蛋也不晚的,孙桂芳打了个哈欠。
好,睡吧睡吧,杨继西听出她的困意,连忙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很快孙桂芳便睡着了。
半夜,杨继西听见孙桂芳叫不舒服的声音,立马惊醒,然后熟门熟路地给她按摩起抽筋的小腿,以及不舒服的手臂。
孙桂芳很快眉头就松开了,不知不觉中再次熟睡过去。
辛苦了,杨继西摸着她的肚子,凑过去亲了亲她的脸蛋,小家伙要乖哦。
孙玉兰在这边住了三天,第四天就想回去了,正好那天是赶集日,所以杨二奶奶和她一道出门。
中午杨二奶奶也没回来,想来是把人送到家了,下午三点半左右,杨二奶奶回来了。
孙桂芳见她满头大汗,赶忙打了温水给她洗脸,这么大的太阳,怎么不歇歇等太阳小一些再回来?早点回来这肉能好放些,杨二奶奶洗了脸,喝了凉茶后,这才舒畅了几分,我回来的时候,还看见继西他们在忙呢,这么热的天,个个穿着汗衫都满头大汗。
是啊,孙桂芳点头,说是怕下雨,得赶紧收了晒了好存放起来。
是这个道理,家里也没有薄荷了,不然泡点薄荷水喝。
我正给你们送来呢,杨大奶奶笑眯眯地提着一篮子过来了,于大家的有本事的,没事儿就去搞这些东西,我听见后赶紧去弄了些回来,分一点给你们。
哎哟,那可太好了,杨二奶奶笑眯眯地接过,孙桂芳赶紧去烧水,泡好了等杨继西他们回来,也是凉薄荷水喝着舒畅些。
看你这样儿,才回来?杨大奶奶坐下说话。
去亲家家里了,还吃了顿饭,杨二奶奶笑眯眯地回着,热情得哟,要不是我跑得快,这背篓里还得多一点东西出来。
杨大奶奶掩嘴一笑,那是你亲家对你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