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愚孝男他重生了 >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二章

2025-03-22 07:34:38

杨继康闻言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只要他有那个脑子,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出来!他一定可以,杨继西记得上辈子石头还考上了大学呢,想到大学, 杨继西又想起明年就是恢复高考的日子了。

他倒是没有心去读书, 基础差, 就做阿飘的时候跟着人家学了点字就不错了, 真要去考试, 他不行的。

回到家时,家里正在做辣椒酱, 几年的辣椒酱做得迟一些,小菜地里的辣椒不多,所以去仓库那边兑换了一些回来。

粮食也兑换了不少, 因为家里装粮食的大木桶没有了,所以杨二爷爷还去李叔那又买了几个大木桶回来, 挨着墙放着, 打开小库房的门, 便能看见六个比人高的大木桶贴着墙放着。

中间则是一些大柜子和箱子,里面也装了不少东西。

吃了午饭后, 杨继西进小库房后,把放在柜子上的竹篮拿下来,然后右手在里面一晃, 原本只有一斤左右瓜子的篮子, 现在又堆得满满得了。

这个天也不会太潮瓜子,而且在空间放过的东西, 拿出来后也会变质慢一点, 这也是杨继西后来才发现的。

他又出去拿了一个类似盘子的竹箕, 往里面装得满满的,这才拿着竹箕锁上小库房的门出去。

葱头站在院子里歪着头盯着灶房门看,见是杨继西出来后,它才又重新趴下。

现在的葱头已经是个大狗了,瞧着丑萌丑萌的,得亏他们没事儿就给葱头顺毛,不然更丑。

所有土狗小时候都非常可爱,长大后就各有各的丑法。

当然也有从小好看到大的狗子,但他们家的葱头明显不是。

杨继西唤了葱头一声,葱头抬起头看过来,走,出去玩。

他说。

葱头立马起身跟在了杨继西身后,杨继西把装有瓜子的竹箕放在老堂屋里,便带着葱头出去溜达了。

孙桂芳在那边和康嫂说话,不想出去。

走到小溪沟那,杨继西看见一条瘦巴巴的白狗,葱头立马站定,盯着白狗看。

这是前村那家的狗,就叫小白,杨继西蹲下身,葱头就在他旁边,别看小白瘦巴巴的,你可能打不过。

毕竟是养了几年的狗了,这是没有葱头强壮。

也能理解,养狗也费粮食,没有剩饭剩菜也就不喂狗,狗自己出去找吃的。

白狗站了一会儿后,转身离开了,葱头叫了一声,白狗跑得更快了。

杨继西摸了摸葱头的脑袋,又去吴和国家坐了坐,见吴家两个孩子追着葱头玩儿,吴和国说。

等村小学建起来了,我就让阿山回来念书。

吴阿山念书一般,所以吴和国并没有要他一个劲儿的去学,能识字明理就很不错了。

还不知道选择哪个位置,杨继西逗了一会儿他怀里的小娃娃,是吴和国的小儿子。

我听杨继南说,他们准备送大花去村小学念书。

好啊,女孩子多读书很好的。

杨继西连连点头。

可不,吴和国叹了口气,就说我家三妹吧,她但凡能读书明理,也不会这个鬼样子。

一直没回来?杨继西问。

吴和国点头,从鸡瘟的事儿后,就一直没回来,我们也没去那边看她,算是断了亲。

在吴家坐了一会儿后,杨继西便带着葱头回家了。

孙桂芳也刚从康嫂那边回来,她一手扶着肚子,慢慢地往这边走。

见杨继西这么快就回来了,还笑着问道:不是出去溜达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去吴大哥家坐了一会儿,杨继西浅笑着向她走过来,很熟练地伸出手扶住她。

吴大嫂也有些天没来串门了,娘还说去看看她呢,孙桂芳握住他的大手笑道。

我去的时候吴大嫂没在家,吴大哥带着三个孩子在家呢。

到了自家堂屋后,杨继西拉了根高凳子让孙桂芳坐下。

看见桌子上又有瓜子,孙桂芳就说,夏天的时候吃得我都不想吃了,这两天想吃得很,我就提了一句,你就又拿了这么多出来。

空间里还有很多,而且西瓜还有好几十个,杨继西摸了摸头,对孙桂芳说道,天气变冷,西瓜肯定会更贵,毕竟反季节的西瓜比较少见。

那你到时候就拿到李哥那里去卖,孙桂芳抓了一把瓜子,一边磕一边说。

卖肯定要卖一点,但是自家也要留一点,因为冷天吃西瓜也稀奇,杨继西说着又蹲在她脚边,抬起她的腿看了看。

好像有一点浮肿。

娘说这样子是正常的,只要不要太过夸张,就像刘香莲那样浮肿,那就有一点不正常了。

杨继西点头。

两个人又说起去四姐家住的事情,想到家里布还多,其中有一块蓝色的布料,非常好看,就送给四姐的婆婆,对方肯定喜欢。

我肯定也要陪你去的,但我不能住四姐家,他们家住不下,我到时候去别家借住,每天过来陪你们。

杨继西拉着她的手说道。

正说着话呢,院子外面就传来孙母的唤声。

是妈来了,孙桂芳高兴地站起身,她就要往外走,外面又传来杨二奶奶的声音。

接着二人便从院门处进来了。

孙桂芳二人上前唤来二人一声,孙母背着背篓,背篓上方还盖着一块芭蕉叶,杨继西帮着她把背篓放下来。

孙母拿开芭蕉叶,露出里面的东西。

有小被子、小毯子,还有小孩子的衣服,都是孙母这些日子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小被子是百家布缝起来的,看起来花花绿绿,用老话来说盖着百家被长大的孩子永远平安健康。

孙桂芳和杨继西都十分感激。

杨二奶奶拿出花生糖,热情地招呼着孙母吃。

孙母连声应着。

杨继西用保温壶倒了些开水在木桶李,接着又加了点冷水进去混着,不至于太烫。

妈,洗把脸,你一路走来也流了不少汗,他把木桶提到孙母面前,又给她拿了干净的毛巾过来说到。

就是,洗洗舒服些,孙桂芳见此点头。

孙母笑着说好,一边和杨二奶奶说话,一边洗了脸,洗了手。

等她洗完以后,杨继西再把木桶提出去。

杨大奶奶听到这边动静,也过来陪着她们聊天。

她怀里抱着欢欢,孙母逗弄来一会儿后非常喜欢,也伸出手去抱了好一会儿,欢欢不哭也不闹,现在就是喜欢去抓动的东西,比如孙母的头发。

孙母也没有把头发从她手里扯开,杨大奶奶看了以后还担心扯痛她,但见孙母脸上没有痛色,而且非常会逗弄孩子之后便放下了担心。

这次孙母过来,除了送东西外也是有事说的。

我想着再不久桂芳就要生了,就联系了一位住在县城里的老姐妹,上门说了借住的事儿,她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让你们随时去都可以。

杨二奶奶一听一拍大腿立马就应下了,她也笑着说了一家人之前的打算。

本来是想去小女儿家借住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有更好的选择,当然是选择县里住更便利!至于他们四姐那边,我托人捎个口信告诉她就行了。

哎哟,原来还有这事呢?孙母有些不好意思,那也得好好谢谢她四姐。

杨继西一听也觉得去县里借住比较合适,又问了孙母老姐妹的位置。

在东门巷,你们啥时候去,我和你们一道。

孙母又对杨二奶奶她们解释道,说起我这老姐妹啊,小时候还吃过我娘的奶水呢,她娘走得早,她没吃的,我娘见了觉得不能这么饿着,就喂了她一年,和我一道吃。

后来她爹又娶了一个,对她也还好,再后来就搬到县里,她结婚的时候,我和老头子也去了,那个时候我还怀着桂芳呢。

那还真是缘分,杨二奶奶掩嘴一笑,咱们桂芳转眼都做母亲了。

可不,孙母也笑着。

孙桂芳仔细想了想,是不是张姨啊?可不,孙母点头,你小时候也常去她家玩儿的,但后来我们各自有家,孩子也长大了,忙的事儿也多,见面也就少了,但每年我都会去看她,我们这边太远,加上我们去县里买东西时也是顺路,就让她别跑,我去就是了。

这些年一直在联系,感情也十分好。

杨大奶奶陪着她们聊了一个小时后,便抱着欢欢回家了,她要喝奶。

孙母见此摸出一把糖塞给杨大奶奶,给两个孩子泡水喝,也可以甜甜嘴。

哎哟,杨大奶奶抱着孩子,这也推辞不过,便替欢欢乐乐道了谢,笑着回去了。

听说那边也生了?孙母问起刘香莲。

是啊,孩子叫福宝,长得也好,之前那边可嫌弃了,杨二奶奶瘪嘴,后来瞧着那孩子模样好,这些日子倒是稀罕上了,不过也是好事儿。

毕竟当年大花和何明秀的待遇就不好,现在刘香莲母女能在杨老婆子面前过得好,那自然是好事。

我都过来了,还是去看看吧,孙母想了想说道。

我陪你一道去,杨二奶奶点头,又对杨继西说,继西啊,弄点白面出来揉好,晚上蒸馒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