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章

2025-03-22 07:36:10

秦山长瞪大眼睛, 嘴连带着白色的胡子都在颤抖。

这是求学的态度吗?不管国子监南院北院的学生,只要听秦山长的讲述学问,不管懂了没懂, 都是一副懂了的样子。

然后回去自己继续努力学习, 把典故找出来,在书籍当中通通都有答案。

秦山长平时所遇到的学生都是一点就透, 根本不用他费话。

秦山长可能真的是脱离教学很多年, 不知道小孩子们的参差不齐。

有的人真的是天生就会读书,看见字儿就喜欢,丝毫不觉得读书苦也能做得住。

有的孩子看见字就晕头转向, 听到老师讲课就跟念经似的, 迷迷糊糊就想睡觉。

这是天性的问题, 秦山长还以为主要是他的学生都是聪明人, 哪怕稍微笨点的,他这样讲课也能听得懂。

只不过秦山长不知道能来到国子监读书的学子,都是经过大网筛了一遍又一遍,全国最优秀的青年才俊,论聪明才智真的是不输人。

但是金宝和他的小弟不一样, 他们是受祖辈庇护,得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他们的资质高低不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普通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勋贵人家能出个读书好的孩子就告谢天地。

因为实在是太稀缺了, 出一个聪明孩子,家中就像是天上掉馅饼。

金宝和他的小伙伴也很委屈,四个胖孩子此时哭哭啼啼, 躺在竹席上来回打滚。

我不会, 你教的还不如艾夫子呢!钱小胖哼哼唧唧的喊道, 他真的是学不会,艾夫子授课更加的浅显易懂。

程八金和夏小二也应声,他们是真的普通的小孩,真的是听不懂,秦山长一句话能扯出那么多的典故。

秦山长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但是他懂得反省,他能成为大儒就是能屈能伸,当年不管看别人多少白眼,都能舔着脸把书看完。

所以秦山长这些年一直被架得高高的,有一些忘记了过去的小烦恼。

一直在山顶上呆着,云气环绕,有一些看不清山脚下的情况。

你们都起来吧,哪里不会咱们就重新说。

秦山长柔声的说道,也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声音稍微柔和了一点点。

可能大人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从小就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小孩子们,可是对这一点点的变化了如指掌。

聪明的小孩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秦山长可不知道自己柔和,稍微有那么一丢丢温柔,就算是认输了。

于是金宝和他的小弟们,你一言我一句开始说自己想要的学生生活。

上两天学休五天……应该学习武功,我觉得使用大刀就不错……我觉得骑马射箭也好……还能去打猎吃兔子肉,可比读书强多了……读书没有用,识字就行了……不止金宝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他的小弟们也全部都有这种想法。

读书带不来任何的快乐,但是练习武功就不一样,每天都有新变化,自己就能察觉出来。

秦山长揉揉头,就觉得自己越发稀疏的头发,可能真的要掉光光了。

我先回金宝的问题,如果不读书又怎么治理朝廷。

怎么治理老百姓怎么为老百姓寻求福利?当官的清明,老百姓才能享福!你们所说的练武也是一件好事,但是练武只能强壮自己,读书却可以造福老百姓。

让万民受到福泽。

秦山长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信念,他教出去的学生都是清官,管理里的老百姓人人都说好。

甚至有不少的学生都收到了几把万民伞,这就是是民意所向。

金宝揉揉红彤彤的眼睛,站起身来,他就跟着老师犟上了。

老百姓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是能让土地里长出粮食来吗?是能吃饱肚子吗?读书能让百姓不流离失所,抵御灾难吗?读书能像商人给老百姓们带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吗?读四书五经,读儒学只是为了当官而已。

就不要为了什么大义,为了什么天下苍生。

这天下苍生离开了谁都行,就是离不开最底层的老百姓们。

金宝对于对于眼睛朝天看,鼻孔冲下的,一身酸乳气息的读书人,没有任何好感。

秦山长当然可以继续辩解,但是他按耐住自己的嘴,当年他也是有名的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辩论者。

现在年纪大了,脾气也变得柔和了,金宝你继续说,我就想知道你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钱小胖等三人已经坐起身,他们不知道这两个人在说些什么,但是老大好厉害!救了他们一命。

肉肉的小爪子在不停的拍着,钱小胖三人真是认真的一条路打算走到黑。

金宝就得问问自己的老师,尤其是前段时间,他见到了佃农生活的状况,有什么太平盛世,太平盛世和老百姓们没有什么关系!太平盛世享受的就是顶层的那些人,是权贵人家。

太平盛世中的老百姓们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

金宝本来出生武将家,从一开始就对于读书人是有很大的偏见,而遇到的事情,让他对读书人更加的有偏见。

这种偏见如果不能根除的话,金宝就算有头脑也不愿意读书,因为他就打心眼里觉得读书人就不是好人!读书人读四书五经,就是为了当官,就是为了利益,荣华富贵。

不要谈什么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天下苍生好,可就别当官了,当官的都是读书人,大贪官也都是考出来的。

一年县令雪花银十万两,从哪里来的?朝廷规定每一个县令每年的俸禄不超过四十五两银子。

呵呵,种田者吃不饱饭,织布者衣不遮体,读书的人考上了功名,就成为了剥削者。

甚至稍微识点字儿的人,就高高在上了?凭什么读书人就得高高在上,老师能为我解惑吗?金宝认真的问道,黑白分明的眼珠带着执拗,不给他解决这个问题,就想让他学习。

秦山长沉默,他完全可以用一些大而是非的话,可以说是非常华丽的词语掩盖这个问题。

秦山长甚至能够打压金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但是让秦山长真的去诉说,该如何改变老百姓们的生存,如何让老百姓们吃饱穿暖。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真的让秦山长去做,他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做。

那么捐钱?劫富济贫。

这是最不好的一种方法。

秦山长一脸苦笑,脑袋如此聪明的他,都已经能设想到金宝接下来会怎么问自己,甚至会让自己下不来台。

‘衣食住行,样样秦山长都不行’而这样的事情,读书者样样不行,甚至都不能做饭。

秦山长一时找不到话来搪塞,是不是所有的老百姓们心中都是这样想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为了阶级的跨越,为了各种名利而读书。

这样一多想,秦山长无法直视国子监的另一些学生,尤其是他们说的堂而皇之的大话。

他们说要为民做主,做什么主呢。

没有读书人压迫在老百姓的头上,没有懂得这么多阴谋诡计的读书人。

老百姓们之间的问题很简单,很轻松就可以解决了。

‘宁盼邻居买驴,不盼邻居中举。

’有时候羡慕嫉妒恨就是一种无法调节的痛苦。

大家一起穷,穷得理所应当,老百姓们也不会有太多的不开心。

秦山长摸摸金宝的头,看着金宝不耐烦的躲开自己的手。

哎……秦山长隐世多年,不参与官场,其实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已经隐约的摸到了本质问题。

读得圣贤书,做得圣人之事,秦山长不愿意多做改变,或者说是困难重重,甚至刚提出改变老百姓的待遇,可能都会被谋杀。

如果真的是切割所有读书人的蛋糕,那就是跟所有读书人为敌,已经当官的读书人为了子孙后代,也不会认同这种改革。

秦山长决定自闭双眼,也没有浑浑噩噩度过这些年,只不过是寄情山水罢了。

金宝说的很有道理,道理虽然浅显,但是你有一颗为老百姓鸣不平的心,已经强过世间大多数人,但是你没有想过吗,天下需要读书人共治,这是已知的事实。

想要改变这个机制是不可能的!秦山长忍不住的说道,虽然眼前的小孩很小,而他心中所想说的话却很多。

根本就不适合金宝听这么多,听到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往往越加的痛苦。

就因为你觉得改变不了,就可以逃避,难就不做了吗?金宝忍不住反问道,如果轻而易举的就逃避,那还有什么意思。

生活嘛,就活着个热热闹闹。

就因为难而放弃,将所有的困难放到后世,让现在的老百姓多受罪。

为什么不发现了就去做改变,哪怕一点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改变,相信也会有后来之人看到改变的苗头。

愚公移山,慢慢来,不着急。

早晚有一天要把山给弄走!秦山长都想遮住金宝黑白分明的眼,金宝眼睛明亮照出来自己的倒影,干枯的老头,原来自己已经这么老了吗?内心的热情也已经枯竭了。

秦山长不愿看到这样的自己,他会从心中唾弃这样的自己。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