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甜的问题, 让所有人都变得沉默。
不知道大家是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还是不想回答她,总之都安静下去, 眼神躲闪, 一个个都不敢与她对视。
怎么了, 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的。
苏甜打破僵局,主动说着。
众人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都似乎难以启齿。
苏甜只好再次鼓励大家, 没关系的, 大家畅所欲言, 这样才能更方便解决大家的困难呀。
……终于有人鼓起勇气,轻声道,苏主任,你说的都是真的吗?这周围真的能变成跟我们上午看到的那样?这一问出口,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 不由自主看过来, 眼神都充满希冀,似乎很期待苏甜给出的答案。
苏甜很肯定地回答大家, 当然,这一片都是A市的未来重点建设区域,城市中心在往这边转移,只会越来越好,人力物力都会优先往这边投入的。
大家犹疑不已, 沉默片刻后, 又开始交头接耳, 似乎在考虑苏甜这话的真实性。
苏甜很理解大家的怀疑和谨慎,她轻笑道:各位叔叔阿姨,你们就算不相信我,也总该相信国.家和政.府吧?又怎么会食言骗大家呢。
苏甜态度诚恳真挚,眼神明亮动人,漆黑含笑的眸子里像是蕴着光华,很漂亮,能照进人们心里。
苏主任,我们当然相信国.家和政.府。
有人带头出声道,而且,我们也相信你。
对,苏主任,我们信。
更多的老人附和着,浑浊沧桑的眼睛里渐渐都泛起笑意。
苏甜的问话让他们想起多年来的生活经验,的确值得信赖。
……今天的一日游,老人们很尽兴。
玩了、看了、吃了,也消除了对未来何去何从的迷茫。
其实这段时间,街道干部们的苦口婆心这些老人们都看在眼里。
他们只是出于本能的抗拒,因为人总是不愿意变化,尤其是这种搬迁的大事,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总不可能轻易接受并习惯。
但今天,苏甜让他们看到,这种变化并不是坏的,而是一种欣欣向荣,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变化。
他们在这样狭窄潮湿的小巷弄里待了一辈子,但他们的儿孙,要是能搬去崭新明亮的小区,去更好的学校,进一栋栋高楼大厦里当白领,过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件充满期待的事情。
老人们虽然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从祖辈父辈就在这里,许多回忆都在这里,但要是为了儿孙们,也同样愿意做出牺牲。
人总要为下一代着想,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重要。
所以,这短短一天的时间,老人们开了眼界,原本固执的想法也随之扭转。
他们回到家,说起今日的见闻,都忍不住加了一句。
其实,搬走也是一件好事。
忙碌一天的儿女们回到家,饭桌上正吃着饭,忽然听到爸妈说这样的话,都惊得筷子差点掉地上。
爸/妈,苏主任给你们说什么了?怎么跟洗脑了似的,这主意变得这么快?其实,许多年轻一辈的人是愿意搬走的。
住在老巷弄虽然温馨怀旧,但也的确太旧了。
他们更向往电梯房,家里就有厕所浴室,干干净净的,而不像老巷弄这样,平房挨着平房,隔壁打个屁都能听见,实在没什么隐私可言。
只不过碍着家中长辈,大家都比较孝敬,要是老人们不想搬,他们也不可能做主,逼一家人搬走。
听到老人们忽然态度转变,儿女们都是又惊又喜。
爸妈,你们确定搬了是吗?那我可代表我们家明天去签搬迁同意书了。
他们回家时都听到街道有了新政策,两天内签署搬迁同意书的,可以获得一笔装修款项的扶持优惠。
老人们点头,但又说:带上我一起去吧,我要和我那些老伙计们选同一层楼,咱们还是当邻居。
好嘞。
儿女们都很开心,他们在城市里打工做事,都更明白那边的发展潜力。
儿女们告诉老人们的孙辈,小孩一听,都高兴得能在床上蹦起来。
妈妈,以后我能有自己的房间了吗?爸爸,以后便便就不用出门了吗?爷爷,以后隔壁的小胖再也不会知道我被爸爸妈妈打屁屁了吗?奶奶,以后我上学只要下楼就能坐上公交了吗?不用再在巷子里穿那么久?是啊是啊。
大人们的肯定回答引来小孩们的一阵欢呼。
老人们更松了一口气,心头涌上一股放心的骄傲,感觉自己真是替全家做了一个了不起的决定!……第二天。
乐安街道签署搬迁同意书的队伍又长了起来。
老人们红光满面,带着自家户口本,跟着儿女们一起来签搬迁同意书。
街道办事处早早来上班的干部们看到这一幕,都不约而同揉揉眼睛,以为自己是没睡醒,做梦看到这一幕。
小安干部,那个搬迁同意书呢?你快拿来给我们签名吧,都等好久了!今天签同意书是有那个专项装修的扶持金吧?快,签完了我还去买菜呢。
搬到乐安小区之后去就好咯,都不用再在巷子里穿来穿去买菜,转得我头都晕了。
是啊,以后小区里就有专门的肉店菜店,可近了,坐电梯下楼就有。
……排队的居民们都兴奋地畅想着未来,把办事处的干部们都听傻眼了。
他们反应过来,连忙说:好的好的,我们这就上楼去拿资料,这就下来给你们登记。
居民们笑眯眯的,继续安心等待。
干部们一边上楼一边讨论着。
怎么回事啊?今儿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怎么忽然这么多人来签同意书啊?可能和太阳没什么关系,和苏主任有关系。
对!我都差点忘了!昨天苏主任不是组织街道一日游了吗?!……一日游的威力这么大吗?苏主任不就是带他们出去玩玩,然后去乐安小区转了转吗?我也不懂,但苏主任真是厉害。
是啊,现在发现苏主任来我们这,简直是神兵天降啊。
看,乐主任笑得多开心,自从拆迁工作下来后,他就一直愁眉不展,我这还是第一次见他笑得这么开心!别说乐主任了,我感觉我现在也好久没这么高兴过了!今天下班后我请客,咱们多整几个菜!……干部们也都情绪饱满高涨,拿齐资料和文件,开始为排队的居民们轮流签署搬迁同意书办理登记等手续。
最开始来的居民都是昨天一日游的居民,但影响渐渐扩大,很快也有没参加一日游的居民过来签同意书。
因为没去,所以他们更关注一日游的情况,更好奇,也更愿意了解。
听说之后,一个个也都动了心。
主要是左邻右舍去了一日游的,都那么积极地过来排队,都不用街道出面,他们就自发地宣传着搬迁的好处,而且说得是天花乱坠,充满真情实感。
于是,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来签署搬迁同意书的居民们越来越多。
加上苏甜之前承诺的专项装修扶持金,所以愿意搬迁的居民都会赶在这两天来签,毕竟有福利的话,就没有人愿意错过。
这两天,街道办事处着实忙了一把。
大伙儿都昏天黑地的,那位说下班后要请客喝酒的干部是食言了,大家连着两天都加班到半夜十二点。
有些居民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来签同意书,街道办事处也只能随他们的时间。
……不过,这两天的艰苦奋战成效显著。
经过统计,乐安街道这一片需要拆迁的住户里,已经有70%签署了搬迁同意书。
本来搬迁对他们从长远来说就是好的,国家不会坑任何人民,只是他们一开始不习惯或是想不通,而只要有住户开始搬迁,就会引起其他居民的从众心理。
苏甜就是这样打开缺口。
然而,这70%容易搞定,剩下的30%却更困难。
这些人都比较顽固,或者说自我。
即便外人将搬迁的好处说得再天花乱坠,即便看着周围的邻居都开始搬迁,但这一部分人却无动于衷。
他们只想要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那不就是要钱?苏甜对这些人摸得很准,她坐在沙发上,和乐主任说道,那就给他们钱吧。
苏甜敲出一份新的文件,我会跟上面申请,不愿意接受乐安小区以房换房的住户,我们直接给予拆迁赔偿款。
他们拿着那笔钱想去其他地方买房子也好,做什么都行。
她又补充,公平起见,之前签署了搬迁同意书的住户如果后悔,也想要拆迁赔偿款,那也可以改变主意,来办事处重新签字,办理新的手续就行。
……乐主任好不容易笑了两天的脸,又开始皱巴巴的,泛起忧愁,苏主任,这、这不行吧?一开始想尽办法要让大家搬迁,就是因为如果全部赔付拆迁款,是远远赔不起的。
市里、区里的财政都非常紧张,能咬咬牙进行老城改造,街道拆迁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别提给付这么多的拆迁赔偿款。
这30%的住户,一户户加起来,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且其他已经同意搬迁的人家还能够反悔的话,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拿钱走人,毕竟对于目前的他们来说,都是一笔巨款。
目光短浅的人们,很难去考虑长远好处,而只会关注能立刻拿到手的钱。
乐主任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不行。
但苏甜已经拟好方案文件,他说过什么都听苏甜的,她的一切工作想法他都支持。
于是,在他试探性地问出这不行吧,而苏甜却很快给出我们一定行的回答后。
他张张嘴,什么都没说,拿出笔在苏甜的申请报告上签了字。
这份报告以很快的速度上递到区里。
区里则第一时间打来电话,也是和乐主任同样的担忧。
小苏,区里有多困难,你应该是知道的吧?这钱,怕是远远不够啊。
苏甜自信满满的声音通过电话传过去,她打包票道:您放心,我保证不会再找区里多要一分钱。
我们一定会在预算之下,圆满完成任务。
区里也不知道苏甜怎么能这么笃定,但想到她过去的辉煌事迹,也不由精神一振,好像被她感染自信与乐观的情绪。
好,那就交给你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