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 必须得有钱,得奋斗。
沈家村众人为了新房子,斗志高昂。
经历了笔试、面试、实操后, 作坊纳入一批新鲜血液。
王素能力的确很好, 她不仅通过了考试, 还在面试的时候,凭借以前吃吃吃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新想法, 并且十分有雄心壮志地想要开拓新市场, 表现亮眼。
作坊员工可以旁听面试,许多人看道王素这么给力, 第一个想法并不是顾细开小灶, 而是王素自己能干。
果然是从城里来的,脑瓜子就是灵活。
我听说,人家王素是为了支持咱们顾主任,专门从棉纺织厂辞职的。
哎呀, 多可惜啊, 那不是铁饭碗吗?谁知道呢?人家把孩子都带回来了。
大家根本都没往顾细徇私这方面联想。
要是顾细想要开后门,肯定先给沈追凤这丫头开啊,现在追凤还得在地里干活儿拿工分呢。
顾细让亲女儿直接进作坊, 估计村民们也不会有经验,但顾细从来没有这么做。
这次作坊的选拔,沈追凤深知都没来考试。
王素也很不理解。
她通过了考试,春风得意地带着儿子去顾细家里蹭饭吃。
她很明显就是馋顾细的手艺,时不时带点王父心疼女儿捎过来的好东西过来蹭吃蹭喝,很大方,也很好地把握住一个度, 不会天天过来烦人,再加上圆圆也嘴甜,沈追凤几个小辈都挺喜欢她。
王素:小凤啊,去作坊不比你在地里干活儿轻松?村里认识的人几乎都来问过她这个问题,每次,沈追凤都会不厌其烦地回答:的确轻松一点,可是我对手工活儿不怎么感兴趣啊,还不如在地里薅草有趣。
她想,闻着青草的香味,也挺好的。
辛苦是辛苦了点,但她乐意。
爸爸妈妈都支持她,那她更加没有顾虑了。
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王素倒是有点明白。
我感觉我们俩有点像啊,就像是我辞掉棉纺织厂的铁饭碗来到这里工作,很多人也觉得我疯了,王素举起茶杯,但我乐意啊,我觉得这才是我喜欢的工作。
沈追凤眼睛一亮,举起茶杯和王素碰了碰,就是,他们都不懂。
沈红飞从一旁出来,笑道:是你们俩活得好,没干过更辛苦的事情。
做过更辛苦的事情,肯定会向往更轻松的工作啦。
沈追凤和王素吐吐舌头。
沈红飞说这话,语气一点都不重,更不是骂人,更多的,还是羡慕。
这种女孩子,只有家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极其丰裕,才能养得出来。
她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心中所想,而不用去衡量这个工作的工资多不多,辛不辛苦,只用考虑她们愿不愿意,喜不喜欢。
她还挺羡慕的,更希望雯雯有一天,遇到不喜欢的事情,也能仰起头,大胆地拒绝,大胆说不。
王素入职作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负责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魔芋的收购。
春时,周围几个村子都过了买了魔芋种回去种上,当初签订了初步收购协议,这也是在袁镇长的主导下签订的,主要是为了让其他村子的人安心,说明他们沈家村一定会收魔芋,但是怎么收,肯定是沈家村主导。
王素提出一个想法,可以按照质量,分成高中低三等,价格上有差异。
顾细原先也有过这个预案,现在既然王素提出来了,那就这样做。
沈家村不少人都和其他村子沾亲带故,要是村里人来干这个工作,少不得有人打感情牌扯皮,耽误时间。
顾细说明原因,作坊里的人十分理解。
而王素也用表现征服了作坊的其他员工。
作坊里的人有限,顾细又要求除了魔芋爽之外,可以直接卖的成品魔芋必须新鲜。
王素在衡量人力资源后,前一天指挥控制收多少魔芋,要以一种良好的消耗速度循环下去,作坊才能高效运行,员工也能每天充实地忙碌,不用加班。
顾细自诩要求挺高,可是王素完成得很不错。
王素还见缝插针地去一些没有开拓过的乡镇供销社谈生意。
别说,还真的成了一单。
苗翠花有过和供销社打交道的经验,她也不得不服王素在这上面的努力和结果。
晚上,王素一边大口吃饭一边道:我就喜欢捣鼓吃的,看到别人能吃到我们做的好吃的东西,我特有成就感。
沈追凤十分崇拜地王素夹菜:小婶辛苦了,我特能理解你,要是我找到了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肯定也像你这么拼。
卫则沉默了下,道:那你找到了吗?据他所知,应该没有?沈追凤毫不犹豫道:有啊,我就特喜欢采访,特喜欢和婶子们聊八卦,每次写采访大纲的时候,我可有动力了。
卫则:……行吧,反正有喜欢的事情做就挺好。
他有时都挺迷惑岳父岳母的操作。
学习上恨不得让追凤赶英超美,英就是小甜,美就是他,可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上,他们又对追凤十分松弛,几乎不做要求。
反正他跟着岳父岳母的步调走就是了。
翌日。
七大爷和七大娘带着沈青松给他们特制的垃圾拖车在道路上检查卫生顺便捡垃圾,忽然,门口来了那么几个人。
两位老人家虽然没当过大人物,但是活了一辈子,眼力见还是有点的。
这几个人的穿着,还有身上的气度,明显不是寻常村人。
两人放下垃圾车,过去礼貌问道:您几位是?市长和袁镇长带着各自的秘书和三两工作人员下来视察。
市长特地不让袁镇长提前通知沈家村,就是想要亲眼看看沈家村的情况,特别是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作坊才能做出那么好吃的魔芋爽。
袁镇长揣摩领导意思,率先开口:老人家你好,我们是过来找沈青松大队长的,想看看你们的魔芋作坊。
话语中,他把这一行人的身份说得模棱两可,尽量模糊掉,让两个老人家展现出最真实的状态。
哦,这样啊,你们是供销社的人吗?七大爷道。
这两天,也有一两个新面孔过来看魔芋,听说还是王素拉过来的。
袁镇长点头:可以这么说。
反正要是他们不允许,魔芋也无法进入供销社,就暂时拿一下供销社的名头来用。
七大爷瞬间热情起来。
这都是来送钱的客人啊。
那几位,跟我来,咱们是先去找大队长吧?七大爷朗声笑道,极力做好引导。
不,老人家,我们想现在村里转转。
市长却突然起了别的心思。
他也去其他地方的乡村视察过,没有一个村子是像沈家村这样……独树一帜。
如果硬要比较的话,那就是,别的村子是暗暗的,但是沈家村不一样,一进来,会觉得这个村子是明亮的,让人豁然一亮的感觉。
行啊。
七大爷热情道,十分理解人家供销社的想法,顾主任都和他们科普过了,有些供销社特别注重环境卫生,得看看村子里和作坊里干不干净。
这是好的供销社,秉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他们村里人不应该排斥,更何况,他们村子又没有做亏心事,怕什么?市长好奇地朝七大娘一直拉着的小拖车看去,还想掀开盖子。
七大娘忙道:这位同志,怕脏了您的手,这是垃圾小拖车,里面装垃圾的。
市长诧异,上下打量了一下小拖车,这么好看的拖车,居然是装垃圾的?七大爷自豪道:是我们大队长特地给我们做的。
说到沈青松,老人家话里话外全是骄傲,为族里的后辈而骄傲。
大队长说,我们年纪大了,用这个小推车,可以省力气,还能更方便。
七大爷挺起胸脯。
他担心这几位供销社的同志觉得他们不讲卫生,连忙道:我们每天都会按时巡逻村子,打扫路上的垃圾,装在里面的垃圾也会好好处理。
你们看,这路上干干净净的,做吃食绝对没问题。
的确如此,市长一行人一路走过去,虽然只是泥土路,但路面平整,一眼就能看到远处,也别整洁。
深知路边还有一些花花草草,看上去多了几分野趣。
市长转头问:老人家,你们看上去精神不错啊,多少岁啦?说到这儿,七大爷开心地比出拇指和食指,六十了。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六十岁已是很长寿了。
七大娘道:我觉得我的身板还能再撑十年。
市长笑着说恭喜,道: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回家好好休息?是你们大队长让你们出来捡垃圾的吗?那倒不是,七大爷摆摆手,嘚瑟道,咱们大队长一开始的确是想让我们回家去的,说是大队会给我们养老,每年都有一定工分。
但我想,这不行啊,白拿工分不就是占人家年轻人的便宜吗?我不能这样拖累孩子们。
七大娘接着道:况且,我们身体还硬朗,能做事情。
还是我们妇女主任说了,说是我们忙了一辈子,突然间不让我们做事,身体适应不过来,反而生病,所以就给我们那些老家伙找了轻松的事情做。
她夸道:这真是说除了我们想说的话啊。
后来大队长就给我们几个老的安排了轻松的活儿。
就像这捡垃圾,垃圾车很轻,一个小孩儿也能推着走,我们也不用弯腰,七大娘从小推车旁边拿出一个长夹子,看到垃圾夹起来就行。
我们还能走一走,活动活动身体,累了也可以歇一歇。
七大爷轻咳了声,让七大娘别说了,几位同志会不会听得没意思?你们还要去哪儿,要不还是直接去大队长那里吧?市长脸上露出颇有兴致的神色:怎么会?我觉得你们说得很有意思。
不瞒你们二位,我没在农村生活过,还想多听听你们的生活呢。
如果有尾巴,七大爷现在肯定早就把尾巴翘起来了。
他傲娇道:那不成,别的村子都没有我们这样的生活,我们的大队长是最好的。
你们出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七大娘白了老头一眼:大队长说了,不许炫耀。
七大爷斗嘴:这怎么是炫耀呢,这是实事求是。
市长几人都笑了。
他们走得比较慢,这会儿正好走到小学附近。
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市长不由顿住脚步,正想胎教往里面走去,七大爷和七大娘连忙组织:同志,咱们可不能靠近学校。
市长收回脚步,没有硬要进去,而是诚心请教:为什么?咱们妇女主任也就是学校的校长说了,孩子们的力量比较小,万一有坏人靠近,用小孩子做要挟怎么办?所以就规定了,除了师生,其他人都不能靠近像学校。
七大爷的话音刚落,不远处传来一声雄壮的怒吼:你们是谁?为什么靠近学校?市长等人回头,看到几个壮年男子虎虎生风地跑过来,袖子上还有袖章,上面写着巡逻队三个字。
七大爷忙站出来,误会误会,他们没想进去,我们提醒他们了。
七大爷?巡逻队的人看到自己人,脸色缓和了些。
七大爷解释:这是供销社来的人,想在我们村子逛逛,刚才我就和他们说过了不能进去。
他老人家还给市长一行人介绍:同志,这是我们巡逻队,不用怕,他们只抓坏人,不抓好人。
巡逻队的人确认过信息后,朝市长几人道歉:我们也是为了村子的安全着想,语气凶一点,才能镇得住蛮不讲理的人,希望您几位见谅。
市长一点也不生气,相反饶有兴致地看了看几个巡逻的人,你们的身手好吗?练过?巡逻队的人见到市长这个反应,有九成把握这几人应该不是坏人,但还是悄咪咪地让其中一个人去报告沈青松,剩下的人留在原地。
巡逻队队长憨厚笑道:我们大队长教了我们一些三脚猫功夫,就锻炼锻炼身体。
市长当然注意到了巡逻队队员的离开,心知接下来肯定有人来,说不定还是沈青松亲自来,干脆先邀请几人带他们去魔芋作坊那边,他一边走路,一边和几个村民聊起来。
七大爷和七大娘还好,几个巡逻队的队员接受过沈青松的培训,觉得这几位供销社的领导有点奇怪。
这个领导忒八卦了吧?不仅问了魔芋爽,还问了村里人的生活,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到了魔芋作坊那边,王素指挥村民把魔芋运进作坊。
慢一点,对,好……王素,王素,七大爷喊人,这是供销社的领导,你来招待一下。
王素听到声音,回头看到来人,回想了一下,纳闷地嘟囔:我见过这几个人吗?好像没有啊。
管它呢,来者是客,给钱就行。
王素正想往前走呢,这时,顾细的声音从门里面传来,与此同时,沈青松的声音也差不多从不远处响起。
市长?镇长?从顾细这个角度,她先看到的是袁镇长。
而从沈青松那个方向,他看到的是市长。
夫妻俩的声音让县城的村民一下子懵了,所以是县长还是市长?下一秒,他们就知道,自己狭隘了,应该大胆点,原来是市长镇长都有!沈青松上前握手:市长,您怎么来了?不是你邀请我来考察的吗?我还特地打听过,知道现在是魔芋丰收的季节才过来的。
市长爽朗一笑。
顾细快步走过来,陪在袁镇长旁边:您也来了,怎么不提前和我们说一声?现场的村民都不是合唱队的队员,所以都不认识袁镇长。
袁镇长笑道:我也还没来过沈家村,跟着市长一起来走走。
七大爷和七大娘还有巡逻队几人惴惴不安,他们率先想起的是刚才阻止了市长县长他们进去小学,人家领导会不会生气啊?会不会怪罪到大队长和顾主任头上?市长见到七大爷等人欲言又止,笑道:青松啊,你治下的村子很不错,我进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有防范意识,特别是小学那里,就应该这样,我很欣慰。
这几位村民也很好。
他这话,让七大爷等人松了口气。
巡逻队的队长不好意思道歉。
袁镇长摸清了市长的态度,这下说话就没有那么顾忌了,道:这样才是对的,不能因为来人的身份就特殊对待。
沈青松知道事情经过,队员已经告诉过他。
他点头,让几个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工作,让他们站在这里,反而拘束。
市长,县长,还有几位同志,来都来了,跟我们一起进去参观一下作坊吧?顾细提出邀请。
这么有信心?市长嘴上是这么说的,身体却很诚实地先踏了进去。
我们做食品的,当然必须百年如一日的干净,顾细道,几位请,这边是魔芋的清洗区域。
一些婶子或站或做,分成几道程序清洗魔芋。
见到顾细和沈青松亲自带人进来,都很好奇地望过来,并且打招呼,但是手下的动作没有停止。
顾细笑着和她们介绍,婶子们顿时全都站了起来。
不过相比于市长,婶子们更多的是关心好奇地看向镇长。
这不就是和合唱队合影的镇长吗?果然真人的头发和照片一样少。
那张合影已经被村民们盘出浆了,要不是照片有点小,他们估计连镇长有多少条头发都能数出来。
袁镇长笑道:你们继续工作,不要因为我们打扰到你们。
婶子们连连点头。
顾细介绍道:这些清洗的水,也不会浪费掉,我们搭建了一些竹制水管,把水水送去田里浇地,或者会经过一些村民的菜地,所有村民都能用桶装水拿去浇菜。
婶子们连连点头。
那些竹筒输送水可方便了。
到了制作间的门口,顾细道:几位领导如果要进去,就得换衣服。
我们车间要保持干净,所以麻烦了。
袁镇长还有点犹豫,没想到市长立马跟着去了换衣间。
换衣服的时候,袁镇长和沈青松和市长感慨:没想到你们这么严格。
沈青松穿上特制的白色工作服,这是连鞋子都一起包住的,道:做吃的就是得严格一点。
几人换好衣服,也不是从外面进去,而是从换衣间直接打开门,又经过一个小的空房间后,这才进入到了生产制作车间。
大家都带着口罩,包好头发,只露出眼睛和额头。
车间里的人见到他们来,眼神疑惑。
顾细隔着口罩,和大家闷声介绍了来人。
制作间里又不少人是合唱队的,这可就亲切了,只不过迫于工作,没法上前和镇长打招呼,但那熟稔的眼神和雀跃的动作都暴露了大家对袁镇长的欢迎。
市长微微侧目,眼神微妙。
只不过,这个时候袁镇长还沉浸在大家的欢迎中,没有注意到。
恰好,外面有咔嚓声响起。
市长和县长还有几位公社领导也不是真的空手来的。
他们带了拍照的人,如果今天考察的情况比较好,那肯定也要上报纸宣纸宣传一下。
摄影师没进来,留在外面待命拍照。
制作间众人听到声音,惊讶转头。
市长笑道:不必紧张,正常记录工作而已。
制作间的员工点点头,当然不紧张啦,她们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拍照了,她们可是有经验的人!员工们挺直腰背,更加认真地工作。
等出了制作间,脱去大褂。
一行人出到外面,市长开玩笑道:袁镇长看上去和不少村民的关系很好啊,你不是说你没有来到沈家村吗?难不成袁镇长你的魅力比我大?袁镇长连忙将合唱队的事情道来。
市长惊讶,村里人还有这样的才艺?他没想到,真是人不可限量!顾细指路,您去前面的布告栏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市长一行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还没有去过布告栏那边,正好去看一下。
布告栏前段时间刚经过村民们的加工,变大了很多。
上面不仅有各种通知,还新增加了荣誉栏,每个月沈青松都会评选一位生产之星,写一写这位村民平时的表现,虽然没什么实际奖励,但被选上的村民还是很开心。
另外就是孩子们的荣誉了,经历过许多人想把孩子送进沈家村小学这一事件后,村民们意识到沈家村小学有多厉害,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教育已经成为村里很受关注的事情。
所以顾细干脆也就不在学校另外设立荣誉墙和消息墙,放在外面,也可以让家长们跟着一起看。
上面除了有月考、周考的排名,以及各种考试试卷外,当然还有沈广莲上报纸的版面。
可能沈广莲在写作上真的有天赋,小姑娘现在已经收到了三次稿费,村里还没有其他学生的稿子能被录用。
别说市长,就连袁镇长也不清楚村里还有这样的学生。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我可以表彰一下这位学生。
袁镇长可惜道。
最近好像也只有新年这个大日子适合搞表彰。
孩子最近才稳定下来的,我们希望孩子能稳定发展,所以就没声张,只在村里好好地表扬了下。
顾细解释道。
她可不想广莲是昙花一现,而是希望孩子能从写作中获得长久的力量。
市长暗暗点头,夸奖道:写得很有童趣。
待会儿咱们去小学走走。
顾细当然点头。
布告栏的C位,当然是那张七一文艺汇演的大合照。
市长双手负在后背,可惜了,不能现场看看你们合唱队的风采。
袁镇长至今还觉得沈家村的《红梅赞》特别惊艳,和市长说了一下,邀请道:要不,市长,您新年时再来一趟?市长挑眉:你对她们这么有信心?袁镇长毫不犹豫点头:真的精彩。
顾细小小地打了一下广告:合唱队的队员们都很积极,我们打算利用业余时间好好精进一下节目,力图在新年文艺汇演上让大家满意。
所以啊,她们一定要锁定一个表扬名额。
袁镇长大手一挥,果然答应下来:行,到时还是你们打头阵!他就喜欢这种能增加知名度的本地好节目。
袁镇长再次提出邀请,市长道:我得看看有没有日期啊,回头再说吧。
让领导下来视察可以多拿印象分,袁镇长面上笑着点头,遗憾市长没立刻答应下来。
一行人转道小学。
顾细扫了一下胡教授他们常在的办公室,里面窗帘拉紧,看不出有人在的痕迹。
从知道消息到现在,已经不久了,卫则应该已经把胡教授他们转移了。
她带市长他们在外面教室听课的时候,徐小甜经过,朝她点点头。
顾细笑了。
牛棚。
胡教授坐在椅子上,悠闲喝茶。
卫则和沈追凤在一旁陪着。
沈追凤为自家妈妈解释:爷爷,我妈只是担心您还有江老师、戴老师,孙老师你们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你们别多想。
今天这个视察的确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还在应对的能力之内。
比如胡教授他们暂时不太适宜出现在外村人面前。
胡教授淡定笑道:我们当然知道了。
孙文端来几个酸橘子,这是学生们送的,笑道:追凤,放心吧,我们都明白的。
江景志和戴思弦夫妻从计算中抬起头来,出言点头让沈追凤放心。
沈追凤心里满怀感动,这就是爸妈的魅力吧,可以让这几位老师无条件相信他们。
村里的孩子也很给力,见到有人来,不该说的一点都没说。
沈广莲被提溜出来,见了市长和镇长。
小姑娘表现得落落大方,十分不错。
市长十分满意: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沈广莲挺直脊背,立正后,俏生生道:保证完成任务!这一举动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市长十分满意地走出沈家村:我对你们的作坊很放心,但一定不能自满,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作风。
沈青松顾细带着几个村领导连声保证。
把人送走后,一群村民从田里冒出来。
老天爷哦,刚才那两个就是市长和镇长啦?我也是见过市长和镇长的人了!我刚才还看到他们拍照,所以咱们能不能问他们要几张照片,然后挂在我们的布告栏里?咱们去问大队长不就行了吗?沈青松和顾细被问到这个问题,顾细轻轻一笑,道:大胆点,说不定我们还能上报纸。
村民们立即炸开了锅,个个面色激动得涨红,嘴里说个不停。
天啊!那我要买报纸,珍藏起来!哎呀,可惜,我刚才没从拍照的人身边经过,说不定也能蹭一张照片。
王素一边吃瓜子,一边和旁边的张兰芳讨论:我爹还不让我过来呢,看吧,人家市长都只过来我们沈家村这边,只去了我们的魔芋作坊,这可是连县城的棉纺织厂都没有的待遇。
就是,我们沈家村就是最好的,张兰芳毫不谦虚,不过,弟妹,你怎么知道人家市长没去棉纺织厂呢?王素:猜的。
张兰芳:……不过,事实就是,人家市长真的没去。
在报纸出来的第一时间,沈归黄就买了十份拿回村子。
沈归黄是在市长离开沈家村的当天晚上回了村子,听王素这么一声,他扼腕叹息:我昨晚都梦到今天一定要早点回来,我怎么就没听梦里的声音呢?王素吐槽:你做完梦还记得梦里的内容吗?你不是说不记得?沈归黄:我……我就是记得。
他就是可惜嘛。
这么好的机会,都错过了!所以在报纸出来的第一时间,他就买了送回来。
王素没和他多客气,直接拿了一份报纸就走。
沈归黄:你去哪儿啊?谈生意,我要把周围镇子的供销社都给拿下来!王素的背影散发着志在必得的气势。
沈归黄只能收回手。
他的媳妇一心扑在工作上,是越来越厉害了,什么时候才能垂怜一下他这个丈夫啊。
报纸上出现的照片肯定是以市长为主,上面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市长的单人照,一张是市长在魔芋作坊制作间里的照片。
婶子们团团围在一起。
哎,这是我的肩膀。
这是我的手!大家争先认领自己的身体部位,玩得还挺开心。
因为这张报纸,沈家村和沈家村魔芋爽不仅在县里的名声更上一层楼,在市里也有了一定知名度。
市里的供销社专门过来购买魔芋爽拿回去卖。
好多人都想尝尝这魔芋爽到底是什么滋味。
市供销社的负责人尝了一口现做的泡菜炒魔芋,眼睛一亮,爱上了这个味道。
也太好吃了!负责人不仅签了魔芋爽的订单,还偷偷地私底下带了一下魔芋回去。
作坊里的员工都很高兴。
太好了,咱们的魔芋真是卖得越来越好了。
幸好顾主任今年让其他村子多种了魔芋,不然我们只能看着这些钱溜走,那多可惜。
大家开心地享受丰收的果实。
前不久,村里的粮食大丰收,现在魔芋也有了这么好的成果,村里人心中的喜悦简直犹如洪荒之力那样,无法抑制。
魔芋的生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的各项教学任务也是如此。
因为农忙,大家放了一段日子的农忙假,正好来个月考,让孩子们收收心。
得知消息的孩子们只有惊没有喜,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经过大半年的锻炼,新手老师们也蜕变成了老手。
徐小甜板着脸,双手抱臂,好好考,认真考,这个试,不是给我考,是给你们自己考。
学生们没有不认真的,要是不好好考,回去就竹笋炒肉。
而这次考试结果,有两个特别惊喜的学生。
大妹,啊啊啊,你是第二名,二丫,你是第一名!沈广莲激动得跳起来,比她自己得第一还要高兴。
沈大妹和沈二丫开心地相互抱住对方:我们做到了,真的做到了!她们终于迎头赶上了!这大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三个小姑娘开心地转圈圈。
两天后,沈青松处理了两件分家的事情,正沈沈大妹家和沈二丫家。
两个女孩儿的父母在家里都不受重视,在家里,长辈重男轻女很难改掉,就连这次考试,长辈也没有替孩子们开心,而是阴阳怪气地嘲讽。
他们就算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但是也不能让孩子在这样的观念下成长啊。
村里人都看得明白呢,老一辈中,就数这两个女孩儿的爷奶最老顽固,所以,也能理解。
你们想要改名?顾细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沈大妹沈二丫以及两人的父母,诧异道。
几个大人全都点头。
沈大妹的母亲局促笑笑:在这一片,出去叫一声大妹,十个有八个都会出来应。
还有二丫也是,沈二丫的爹道。
我们没什么文化,所以想让顾主任给您给我们取个名字。
女孩儿们不再是随便应付的大妹二丫招娣烧火女,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思想、能对自己人生做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