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宁也记得这个徐若薇, 是徐成辉的大女儿,也是个很有才华的小姑娘,当初被送来给她干活, 结果被听到消息的绿柳抢走了,带去给绣品厂的女工和女工的女儿们讲课。
后来绿柳也偶尔提起过她,说忙的时候经常请她去帮一帮,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
她没有职位,而且哪里缺人往哪里去, 听起来更像个厂长助理。
不过这么有能力的小姑娘, 就这么待在绣品厂里做些寻常的活计,实在是太可惜了。
宣宁听了宋子卓的话, 也觉得徐若薇是个很不错的小姑娘,打算把她掉到自己身边来, 帮忙整理整理文件,处理些不需要自己出面的事情。
宣宁的动作很快, 没过几天, 徐若薇和刚印好的教辅搭同一辆三轮车, 从农场来到了清水县。
清水县的商业街上又开了一家小店,简单明了, 就叫清水书店。
里面卖的书不多,有给孩童识字用的《千字文》, 幼儿园常讲的寓言故事,小学用的课本,还有说书先生的稿子。
随着时间的发展,说书先生代替了食堂大娘, 成为了整个清水县最受欢迎的人。
书店的店长和他们交流过后, 买下了他们因为讲太多而废弃了的稿子, 并约定之后的稿子也优先卖给书店。
除了这些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一点的东西,书店里最多的就是《选官考试辅导丛书》。
正对着门口的一整个柜子都用来放这些书。
店主还用大字把书的名字又写了一遍,然后贴在了门口,保证来往的人都能第一眼看到。
商业街这几天有新店装修,本来就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店主的做法让不少人凑过来,问:啥叫选官考试,啥叫丛书啊?店主给自己泡了杯茶,悠闲地坐在椅子上,指了指广场的方向:去看告示栏,告示栏里都写了。
于是一群人又把告示栏包围了。
上面新张贴了一张纸,旁边还站了个眼熟的宣讲员。
就是说,想做管事的人可以考去管事学堂,不去管事学堂也可以,就要去这个选官考试,只要考试合格了,审查通过了,你就有做管事的机会。
考一次就行了,不用上那么久的学?哪能啊,宣讲员笑道:学堂也改了。
现在啊,两条路,要么去参加这个考试,通过了分到某个地方。
要么去学堂,各项成绩合格了,毕了业也会分配。
到了地方还有个试用期,还要参加那个机构的内部培训。
等这些都过了,才算是当上了管事。
那不还是要上学堂吗?不一样不一样,宣讲员想起昨天匆匆翻了一遍的书本,解释道:培训的时间很短,而且管事学堂教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都是给咱们这些人准备的,啥也不知道,只能去一点一点地学。
考试主要是给那些外来的人准备的,还有那些府里的少爷,他们有能力,不用去学堂再学一遍。
但考试通过了,对自己的工作不熟悉也不行,可不就得参加培训吗?这事跟清水县的县民其实关系不大,大家对此表示兴趣寥寥,听宣讲员说一遍就去干别的了。
只有几个人觉得新奇,想去书店看看。
比他们更有兴趣的,其实是那些外来的人。
清水县的实力上来了,对这些外来人员的限制也没有那么大了。
他们不仅仅能在招待处那一条空荡荡的街上活动了,整个清水县,除了一小块区域有卫兵把守,他们不能过去,其他地方可以随便去。
这些人不管有没有去广场上听宣讲,看见书店门口的选官两个字,都立刻走进了书店,准备看看到底是什么书居然能和选官扯上关系。
书店的店主就坐在书架前,挡住了他们伸出的手,表示本店禁止翻阅,要买直接买,不买不能看。
几个人面面相觑,问道:这书买了是用来考试的,我们不看怎么知道自己需不需要,万一不用买就能通过考试呢?你这店家岂不是坑了我们一笔钱?店主抿了口茶,微笑着摇了摇头,高深莫测地伸出手,轻轻点了点对面的墙壁:那里贴了样卷,你们可以去试试,要是能做出来,自然不用再买。
他这么一说,原本要掏钱的也不急着买了,都转过身想看看样卷是什么样的,这个考试到底要考些什么。
最开始出声问话的人一边看,一边考虑一会该怎么说。
事关重大,他们肯定是要买回去,给自己背后的主子看一看的。
但是他们能被派出来独当一面,能力也是很强的,这个考试肯定难不倒他们。
装作做不出来要买书肯定是不行的,那简直是把脸丢到邻居家去了,那该用什么说法把书买到呢?这么想着,那几个人看清了墙上贴着的题目。
第一题,对清水县不够了解,不会。
第二题,听都没听过。
第三题,题目都没看懂。
……几人睁着茫然的眼睛转过头,就看见书店主人笑容温和:几位感觉如何,还需要买书吗?众人:……感觉字都认识,凑一块就看不明白了。
可是直说太丢脸了,有什么合适的理由能让他们把书买回去啊?其中一人偏了偏头,往店外看了一眼。
正值冬季,冷风呼啸,从领口袖口钻进去,能把人冰得一激灵。
他掏出钱,放在书店主人的茶杯旁,一脸坦荡地笑道:外面风太大了,劳烦给我几本书挡挡风。
书店主人:……他看了看桌上的钱,又看了看说这话的人,违心地笑道:是个好方法。
*不久后,一名老者收到了下属送来的《选官考试辅导丛书》,颇有兴致地翻开了序章。
在序章里,编者热情洋溢地歌颂着清水县的一切,仿佛他们是黑暗中的第一缕阳光,冬日里唯一的火炉,风雨中最坚实的避风港。
用词之夸张,表达之深情,简直让人没眼看。
偏偏字里行间洋溢着自信和骄傲,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真心这么以为的,对方觉得自己说的句句属实,没有半分夸大。
老者闭了闭眼,果断翻过序章,跳到了护卫军相关的部分,耐下性子开始阅读。
这章开篇第一句话写着:护卫军是为了保护清水县及清水县所属民众而建立的,仅为自我保护,并无对外扩张的意图……啪。
老者面无表情地把手里的书合上,远远地扔在了一边。
仅为自我保护?你们说是就是吧。
*清水县。
选官考试的相关书籍发出去了,但等大家看完学完再来参加考试,那还得再等一段时间,宣宁借着来往的商队,对外发出了招贤令,无论身份无论性别无论年龄,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来清水县试试。
宣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对这张招贤令感兴趣,更不知道这些感兴趣的人里会有多少人愿意来。
她正在考虑筹办报纸的事情。
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清水县之前靠说书先生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后来的辩论处也承担了一部分责任。
但是清水县现在发展得太快,说书先生已经跟不上他们的需求了。
县城里的人每天按部就班地上工回家,没有什么辩论的想法。
现在的辩论处已经很久没有自由辩论了,宣宁则定时往里面扔几个议题。
刺激大家对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出讨论。
这些议题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县城里也没有多少可以娱乐的事情,每当告示栏贴通知说哪天有场辩论,到时候辩论处就能挤个水泄不通。
有几个辩论爱好者积极参与,在县城里也打出了不小的名气。
至于那些人中有一部分是被派去参加辩论的,稿子都是提前拿到手里的,打完一场辩论私底下还能领一笔钱这种事情,就没有必要让大家知道了。
这是清水县的两种方式,在清水县外,护卫军攻占下一个城池,就会开始扫盲,各种机构和政策也会一一在哪个县城建立和实现。
那些地方也有说书先生,有的也已经有了辩论处,虽然远不如清水县的热闹,但也磕磕绊绊地开始运行。
但那不够,远远不够。
对宣宁来说,那都是不同的嘴。
她需要一个统一的喉舌,需要一个官方的渠道,需要让这个渠道铺满她的治下,对外界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官考试辅导丛书》是其中一个方法,但在这个时代,阅读书籍的门槛很高,书的传播范围也有限。
二百多页的一本书,哪怕他们附赠了提纲——一个只有二十页的小册子,也只会有少数人愿意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地看完,并对清水县产生一个基本的印象。
那一小撮人,掌握着绝大部分的权势和知识。
宣宁现在想要的,是一个传播范围更广、效果更好的方式。
最好是从百姓到权贵,一网打尽。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1-08-01 20:51:46~2021-08-02 02:56: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爱你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沐夕 9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