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九章

2025-03-22 07:40:22

香胰子拿过来叶嘉就立即试用了。

虽说气味儿难闻, 但洗手洗衣裳是差不多的。

或许配方的成分配比不大一样,这个香胰子的清洁力度比周家作坊里制作的要强上一些。

不知是叶嘉的错觉还是确实如此,这个香胰子用完有一种皮肤涩涩的感觉。

我怎么觉得不是很润?叶嘉搓了搓手, 这个感觉不是很明显。

余氏也试了试,总觉得有一些涩但又好似没有。

但很确定的是这东西没有留香, 只有澡豆的味道跟猪胰子的腥气混合在一起的怪味儿。

余氏这等讲究人闻一下就皱了眉头:润不润得长时间用才能看出来,但这个味儿确实是很难闻。

不管是不是难闻,价格便宜四五钱银子可太吓人了。

如今周家渐渐有积蓄了觉得四五钱银子不多,但对于寻常小老百姓来说, 四五钱银子是一户人家大半个月的嚼用。

再穷一些的人家,这些钱够两个月温饱。

周家最穷的时候,余氏手里总共也就捏着□□钱银子。

可曾打听过这些香胰子是从哪儿来的?叶嘉这几日刚好去了李北镇, 一来一回耽误两日,中间又住了三日。

这一下子就耽误了五天, 镇上发生什么事都不晓得。

余氏摇了摇头,她发现这事儿也是这两日,还没使人去打听。

事实上, 余氏当时发现以后下意识觉得不好,但她特意买了一块回来试用, 立即发现跟周家的不大一样。

对比之下, 这个比周家的货要差上许多,于是就稍稍安了心。

转悠了好几家胭脂铺子后,发现都是这种情况。

因着往日只有玲珑胭脂铺卖周家的货, 其他铺子另有香胰子的进货渠道, 卖的轮台那边一家作坊的货。

原先不慌, 此时瞧着叶嘉的脸色不对, 她才有些慌。

这事儿严重么?余氏对生意上的事情不敏感, 她跟叶嘉这等见惯了各种经济模式的现代人不同。

能跟得上叶嘉的思维已经算是理解力强。

算严重,自然是有些严重的。

周家之所以能这么快摆脱捉襟见肘的日子,香胰子是主力。

朝食摊子和西施铺子挣的只能算是小钱。

西北这边跟繁华的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别。

富贵人家少,大多数是穷苦百姓。

用叶嘉的话来说,香胰子这东西算轻奢用品,大部分人用不起。

换言之,这个本地市场并不大。

往日只有叶嘉这一个供货商,东西卖的贵自然是有人买。

如今有更便宜的,结果不言而喻。

低价抢占市场就是这么来的。

叶嘉这么直白地分析出来,余氏的心就揪起来:我立即使人去打听。

余氏有些坐不住,转头就又去了瓦市。

叶嘉在家中等了一天,快到傍晚的时候院子外头才有人喊门。

铃铛去开了门,来人不意外是吴家的人,正是吴家的长子吴敏。

吴敏是头一回来周家,周憬琛升职至校尉至今才三个月不到。

当初升职也未曾宴请东乡镇的乡绅地主,除了自己巴上来送贺礼的,吴家没有收到邀请自然就没来。

吴敏一进院子就快速地扫视了一圈这个简陋的院子。

低低矮矮的五间大房,后院搭了两间,空旷的院子里还养了鸡和羊。

老实说,若非开门确实见到叶嘉,吴敏都要以为自己来的是农户院子。

但吴敏心里怎么想,面上是半点不敢显露出来的。

驻地就在旁边,眼前这位是真正的校尉夫人。

进来坐,进来坐。

叶嘉惦记着秧苗的事,客气地请人进屋说话。

吴敏自然是不敢推辞,进了屋就在堂屋里坐下。

才这么点大的院子,不敢想还有会客的花厅。

吴敏坐在普通木头打的板凳上,吃着对他来说体面下人都不会喝的茶水,笑容十分的谦逊:夫人,秧苗的事情真是不凑巧。

若是你早个两三日来吴家问,我们兴许就能匀出来不少好秧苗给夫人急用。

但你这刚巧赶上春耕最后这几日,好多好的秧苗都已经挑选着种下去。

如今虽说有剩的,但都是挑选以后不那么上乘的……吴敏一边说话一边观察着叶嘉的神情,姿态做的足够谦卑但话说的却不那么好听:若是夫人不嫌弃,我们倒是能送给夫人用。

就是怕这些个不那么上乘的秧苗将来产出低,夫人怪罪,那反倒是不美。

他说完,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一眨不眨地觊着叶嘉的脸色。

叶嘉垂下眼帘,没有说话。

叶嘉原本的意思是买,但吴家的意思是送。

她出钱买跟人家无偿送就是两件事了。

一个主动权在叶嘉这,一个则是吴家拿捏。

吴敏说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也能理解,如今这个时辰确实是压到了春耕的尾声。

再过六七日就到四月份,当地农户家里有田地的早就把作物种下去。

市面上都寻不着的。

吴家就算还有剩的,都是些挑剩下来的确实也是常理。

但她好好的上等良田,谷底里藏得深,土壤湿度连水源样样都齐全的……不用好秧苗种实在是叫人心中舍不得。

也怪自己对这些事儿不警醒,白白耽误了好时候。

如今没有别的秧苗子补上来,她也只能接受:你手头剩的都是哪些秧苗?粮食作物有几种?麦苗、苞谷苗、高粱苗都有。

吴敏瞥了一眼叶嘉,一些白叠子苗。

白叠子?叶嘉愣了一下。

白叠子,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

便是冬日里掺杂在衣料之中的棉絮。

吴敏也被叶嘉问的一愣,但好在听明白意思,给叶嘉做了解释。

白叠子就是棉花,叶嘉是听明白了。

此时她只点点头,也没说要他那一批秧苗。

毕竟若是秧苗质量不过关,种下去不能保证收成。

她折腾这么多东西回来,耗费了人力去种植养护,到最后入不敷出还白白担了吴家这么大一个人情。

这一笔账算下来怎么都不划算。

这样吧,我也不大懂种植上的事儿,自然得跟外子商议一二。

明日得了空我再去吴府走一趟。

叶嘉这么一说,吴敏面上的笑容就僵硬了不少。

他坐在叶嘉对面饮了一口茶,想说什么又不知该怎么说。

见叶嘉已经没有要谈的意思,他只得悻悻地站起身:剩的那一批秧苗虽不是最上乘的,但也不至于太差。

太差的在下也不好来周家走这一趟……夫人不如瞧过再说?理是这么个理,确实,做人情的肯定不会太差。

太差了拿出来就不是卖好而是存心膈应。

叶嘉方才也仔细想了一下,许多农作物提前育苗是为了保证粮食的产量。

毕竟直接撒种种植,会有一半的几率不发芽。

只有事先育苗,保证每一株种下去的秧苗都是健壮的,往后收成的产量才不会差。

可秧苗也有不结果的,再来育秧之所以赶时辰是为了赶上最好的生存条件。

若是有办法创造育秧条件,催熟秧苗,是不是也能赶个趟儿?当然,这些是叶嘉根据她粗浅的种植常识瞎琢磨的,具体成不成立得问过了张老头儿。

今日也晚了,明日再提吧,劳烦你走一趟。

不劳烦,不劳烦。

叶嘉话都说到这,吴敏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此时隐约意识到有些不妥,但育秧这个事儿还真不是他故意膈应叶嘉。

毕竟他吴家的本家就在东乡镇呢,周家在东乡镇,整个喀什握在周憬琛的手中。

他们就算是脑子被纸糊了也不会在周家找上门的时候给人难看。

只是这个秧苗他们吴家也要用,吴家有将近四百亩的田地。

那些好的秧苗肯定先紧着自家用。

话既然带到了,吴敏便也没有在周家久待。

见叶嘉凝眉不知在思索什么,吴敏也只能先行告辞。

铃铛出来将人送到院子门外,吴敏回头看了一眼周家的门楣,眉宇间不是很舒展的上了车。

他这一走,叶嘉也没了心思在屋里待着,径自去余氏的屋子。

余氏白日里在瓦市等着,等到傍晚才回来。

今儿没瞄着秧苗还被香胰子的事儿搞得心烦,余氏回来以后就坐在屋里兴致不大高。

娘,你去镇子上买了什么种子,拿出来给我瞧瞧?叶嘉先前听她提了一嘴,当时惦记着吴家要来的事情就没细问。

此时先不提育秧的事情,叶嘉自然关心起种子。

余氏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的。

方才吴家的人说的话她可是都听见了,心里有些不大痛快。

吴家既然愿意匀一些秧苗,为何不做的漂亮些,好的坏的都匀一点。

但转念一想这是自家在问人家要东西,听吴家的口气是没打算收银子的。

这般白得的东西,没得仗着自家有人当官就要人家最好的。

都在这。

余氏将到嘴边的话咽下去,转头将从瓦市淘来的种子拿过来。

不可否认,叶嘉多少带点捡漏的心思。

上回她在瓦市乱逛买种子,运气好买到了辣椒籽和寒瓜籽,就是捡到漏了。

这回叶嘉打开了纸包看,都是一些常见的种子。

葡萄籽,一些果蔬的种子。

但是余氏买的多,乱七八糟一堆,叶嘉翻着翻着翻到了一个熟悉的种子。

细细的不到米粒大小的黑籽,叶嘉捻了一小把放手心,确定这玩意儿是油菜籽。

不过估计如今不叫这个名儿,但确实是油菜籽。

怎么了嘉娘?余氏本是心烦意乱,见叶嘉盯着一个东西瞧,顿时就凑过来。

她是不认得油菜籽的,但她相信叶嘉。

见叶嘉的脸色郑重,余氏便也盯着这个黑色的种子看。

事实上,如今百姓们吃的油多是菜籽油,其实这东西也不算罕见。

叶嘉早知道有菜籽油,琢磨着若真种不了粮食,中上大片的油菜也是好的。

榨成油推到市面上卖,那也是很惊人的。

柴米油盐这类东西,油是人生活所需。

娘你瞧着这个是不是那个油菜的籽?叶嘉不晓得油菜在如今叫什么,只能用后世的叫法。

余氏哪里晓得?看了半晌,不确定:或许是吧?不如先放着等张先生回来问问?叶嘉点点头,这一小包的种子又重新包好。

叶嘉继续翻看,花生、芝麻都有。

也不晓得余氏到底买了多少,叶嘉翻到现在都没翻到重样的。

翻着翻着,叶嘉翻到了一个奇怪的种子。

约莫有成年人一个指节大小,暗褐色的,表皮光滑没有毛,瞧着特别像鹅卵石。

这是什么东西……叶嘉特别后悔当初没有学农学,早知有朝一日穿到古代来,她就该选农学相关专业的。

如今有些东西到手里都不认得。

余氏也看了一眼,叶嘉都不认得,她更不认得:不晓得,听说是番邦的果子。

叶嘉一听是番邦来的,心里就有些痒痒。

就在两人在屋里看种子,院子外头传来了骡车的动静。

孙老汉载着张昌礼总算是从田地那边回来了。

张老头儿也不晓得是跳进地里打滚了还是怎么着,整个人脏的不行。

衣裳头发上都沾了草屑和泥土。

他一面走一面拍身上的泥草,允安他家的,给老夫温酒了没?叶嘉一听到这个声音立即就将种子给包起来,匆匆出来迎:早就温好了,老爷子去田地里看如何?张老头瞥了一眼叶嘉,啧啧了两声:地确实是好地,那一大块全是顶顶肥沃的土地。

只要秧苗不差,多费点心打理,产出绝对不会差。

郁闷了一天,张老爷子的话算是难得的好消息。

叶嘉听着这话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叶四妹跟喜来她们几个在后厨忙活了半天,折腾明日的西施铺子明日要卖的食材。

她如今算是正式接手了摊子生意,正忙得热火朝天。

看到张老头子回来,就擦了擦手问叶嘉:姐,可是要开饭?叶嘉当即笑道:开饭!秋月忙将饭菜给端上桌,张昌礼就回后头梳洗了一下,等会儿过来。

一顿晚饭用完,喜来才将桌子上的碗碟给收下去,叶嘉就把今日的情况给张老头儿说了。

张昌礼听说这么个情况面上也露出了凝重之色。

他倒不是说怪罪谁,也没说叶嘉周憬琛夫妻把他哄到这里来没兑现说的事儿,单纯地觉得这吴家人好大的脸面:看来允安在这脚跟还没站稳呢……若是站稳了脚跟,这些个商户地主的可不得上赶着来孝敬?要他几根秧苗还推三阻四,不给好货给点差的。

这是拿谁当叫花子打发呢?张昌礼叹息了一口气:我看你明儿也别去那一趟了。

当官的就该有点当官的样子,你这小丫头身为他夫人,架子端起来!允安在李北镇那边拼死拼活的建城寨,设置防线,维护这块地界的安宁。

都到了这地界了,还将就什么?这些个吃得脑满肠肥的地主乡绅是一点儿自觉没有。

你巴巴儿地跑了几趟,丢份儿!……倒也没有丢份儿的意思。

这不是伸手问人家要东西么?求人还端姿态就有些太仗势欺人。

再说,当官也不能理直气壮索要人孝敬,周憬琛是校尉,不是土霸王。

张老头儿话虽说的过,但意思叶嘉也听得懂。

说到底,叶嘉到底不是封建社会官宦出身,观念不一样。

但张昌礼这话说的难听,却也在说现象。

她是现代人,没有什么官比民高贵一层的思想,但古时候人是有的。

吴家这么做,确实就是没把他们放眼里。

这麦苗确实是晚了,但其他的不算晚。

张昌礼一辈子都在操心这些事,自然清楚得很:高粱育苗一直到六月份都是能成的。

苞谷能拖到四月上旬育苗,晚几日不要紧。

白叠子也是差不多时日,拖到四月中旬之前都能活。

稻就更不用说,四到五月份天气热的时候才好发芽。

周家这些田也算占了地理位置的好处。

在那个谷底湿气重,水源又近。

土壤肥沃还湿,依我看,下面的田地给犁出来种稻。

张昌礼这一番话说的不疾不徐,他摸着胡子睨着眼睛看叶嘉道:你非得种麦也成,但麦得半旱的地种,谷底里的土相较坡地上的田比起来就太湿了些。

老师都看好了?叶嘉听的是豁然开朗,若是能种稻,那不种麦也成。

折腾这一出,主要是为了粮食。

张昌礼自然听得懂,周憬琛如今要粮。

种稻你还去吴家作甚?张昌礼这脾气也不知怎么养的,一般人还真受不了,尽早打发个奴婢去回个话,明儿也别去吴家了。

叶嘉听着一笑:老师说的是。

作者有话说:老头儿特别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