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月的中下旬, 寒潮席卷, 北美下了一场大雪。
白雪茫茫的一片覆盖在西海岸的农场上,就像悲惨的人间里头描述的那样——雨夹着雪,整个世界苍茫一片。
触不及防的天气变冷, 颜卉病了一场。
庄园里市区医院远, 颜御就请了家庭医生上门给她看病,连点滴都是在庄园打的。
管家每天给她做了很多中国菜, 颜卉总是都是象征性地吃几口, 又时候身体和心里一起难受起来,什么东西都吃不下。
那段时间她每天能清楚地感觉到时间在指缝里偷偷流逝,而她并不排斥这种感觉。
就那样每天都只想一个人呆着, 基本上连房门都不出,头发也懒得打理,连外头大雪转晴,春芽萌生都不知道。
颜卉就这样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锁了快两个月。
病情开始好转, 身体精神好了许多, 仍然每天一个人呆着。
直到有一次,她推开了阳台门看见天边刚刚翻起的一轮漂亮的鱼肚白, 颜卉被许久没见的自然景色吸引住了, 站在阳台看了许久。
朝阳从西方冉冉升起, 温暖的日光铺面照在脸上,暖融融地。
颜卉才注意到,原本底下的大片大片灿芒被颜御让人换成了油菜花,阳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放了个北欧风的漂亮秋千, 下面工人都穿起了春装的背带裤。
那一刻,这个世界的其他色彩第一次重新回到颜卉的眼睛里。
于是颜卉开始意识到自己生病了,她开始主动往心理质询室去。
颜御见她心情开始好转整个人逐渐变得明朗了起来,于是手头的工作也开始忙了,经常就是几天都待在公司不回庄园,但每天依然打电话给管家询问她的情况。
偶尔让人从市区送好吃的甜点回来。
一开始颜卉的胃口还不是很好,就拿下楼分给楼下干活的仆人,渐渐地她和仆人们也能多说上几句话。
只是有些时候还是喜欢一个人坐在阳台的秋千上,对着傍晚漂亮的云层发呆。
时常会想起王昭昭,也会想起沈焰,很多时候陷入那些情绪里颜卉就会想想在一高的那些日子。
有一次颜卉在心理咨询室看见新闻上播放着关于国内高考的广告,恰巧看见了心理医生桌子上放着哥伦比亚大学的招生简介就拿了一张回家。
颜卉的心情逐渐变得明朗,在客厅里看着看着动画片会笑出声来,管家看了瞬间热泪盈眶。
4月尾的周末,颜御回家给她带了几本书,颜卉也慢慢啃完了。
5月,颜卉插班进入当地高中,白天参加了当地学校的活动和比赛,晚上就在书桌前看书看到深夜。
六月准备好了offer提交了好几个学校后当地高中开始放假,颜卉在家等emial。
六月底,颜卉收到了曼哈顿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心了一个多星期。
这几天心情怎么样?心理医生低着头边在档案记录本写上今天的日期边问。
将目光从窗外带回,打在颜卉好看的鼻梁上,在她睫毛下拓下层淡淡的阴影,颜卉笑着回答,还行,拿到了想要去的学校的录取。
心理医生心理顿生如老父亲般欣慰的感觉,半年来他看着这个小姑娘从一蹶不振到逐渐明朗。
犹记得初见她时,她是被她哥哥带来的。
小姑娘眼睛里黯淡极了,甚至不愿意去开口与人交流,一来就是干坐着看着窗户外足球场的人影,一座就是一节咨询时长,直到第三个星期小姑娘才没那么抗拒他,有了倾诉的欲望。
慢慢地,她眼睛才开始有了光,才开始对人笑。
医生一度以为这个小姑娘天生就不会笑呢。
医生这个岁数带过很多学生,也治疗过很多病人,颜卉是特例。
晚上睡眠质量还是不好吗?医生问。
恩,会经常做梦,醒来会想起没转学到一高的事情。
那件跳楼的事情吗?恩。
为什么?那不是你的错。
而且当时的情况你只能拉住安思瑶,安思瑶是你朋友,再那种二选一的紧急情况下,你理应救她而不是那个欺凌的女生,不是吗?颜卉闭了闭眼睛,轻轻张开,不是的……你说说看。
我注意到她脚后跟的可乐瓶,如果我及时制止她……如果她当时能提醒她一句,你别后退了,她就不会踩到地上的玻璃瓶,至今颜卉还记得她摔下去前脸上的惊恐,处于人本能对危险和死的惧怕。
颜卉一下又一下地用右手掰着自己左手食指,眼里覆上一丝难以诉说的痛苦,她摔下去前很害怕,慌乱之中扯住了安思瑶。
她把安思瑶当作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事情发生地快得所有人都无法反应,根本没有给颜卉任何思考和反应的机会,她下意识地把安思瑶往回拽。
可乐瓶子滚动到我脚下,她失去重心,从八楼……颜卉声音有些沙哑地说。
一闭上眼睛,颜卉又看见了德胜高中,看见教学楼下大片的空地上围了很多人,她在八楼往下看下去,只有一具冰凉的尸体,血以她为半径慎开来……尖叫,慌乱,涂雅……历历在目。
咨询室里陷入了安静中,一时间,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
颜卉。
不知道过了多久,颜卉才听见有人叫她。
她再次睁开眼睛,只是眼眸低垂着。
医生叹了口气,那不是你的错。
颜卉掀起眼皮对上医生,咬着唇摇头,声音带着些许抖动,那件事情与我有关系,如果……也许我不应该上去,也许我不应该认识安思瑶。
所以她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所以无法面对涂雅。
她害怕被人用一种杀人犯的眼神看着,更让她绝望的是,她无法为自己辩解。
颜卉。
医生身子往前倾,摆正她的肩,对着她的眼睛,那不是你能左右的,不是你造成的。
医生的话换来的是颜卉的沉默。
她眼帘低垂,一下又一下掰着自己的手指……看她这样的反应,医生无奈至极叹了口气。
九月,哥伦比亚大学开学。
哥大新闻学院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新闻学院,位于纽约曼哈顿上城区,颜御把她送到门口,本想送她到宿舍门口,被颜卉拒绝了。
安顿了宿舍后,颜卉直接赶到了国际交换部门,拿了报名表。
哥大新闻学聚集了全世界最优异的报考考生,开学课程,社团活动,国际比赛的节奏都逐渐进入正轨,颜卉白日里和舍友待在一切,晚上像个不知疲惫的新闻机器赶着老师布置下来的新闻解析和文学稿件。
很快,开学便有了两月。
颜卉虽然在社团里交到了不少新朋友,和舍友关系也很好,却偶尔被舍友看见独自发呆。
开学第三个月,颜卉在老师的带领下拿到了国际新闻学联赛的个人单向奖,成功拿到了国内B大的交换机会。
yan,why舍友问。
她舍友不解她为什么放弃英国牛津的交换机会,而选择了中国B大的名额。
相比于中国B大,英国牛津的机会显然更好。
颜卉摘下耳机,想了许久,认真回答,我男朋友可能在那。
舍友们一开始还以为她在看玩笑,最后见她神情认真,都傻了,颜,你真的有男朋友?那天还有人问我要你的脸书想要追你,我还答应了!另一个泰国舍友也凑过来,颜,你什么时候有的男朋友啊,怎么现在才说!你男朋友长什么样,高吗,帅吗!颜卉咬着笔头认真想了想,一般般。
那天后新闻系系花颜卉有男朋友的事情传遍了哥大,自此再也没有人要联系方式。
曼哈顿的圣诞过后就是中国的过年。
外国的年味并不重,管家已经熟习了中国菜,颜卉和颜御冷清地在庄园里过了中国年。
寒假结束开学前,颜卉18岁生日的那天晚上,以和同学旅游为由向颜御要回了护照。
开学后,导师找了颜卉一趟问她是否确定要报B大的交换生,表示她的成绩可以申报牛津或者剑桥的交换生更有含金量,颜卉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导师也不好再说什么,直接替她上报了。
在交换结果出来前的一个星期,颜卉心里越来越紧张。
直到导师通知她拿到交换资格那一刻,颜卉悬着的一颗心才彻底放下,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交换。
没等到学院里统一派发公费交换的钱买机票,她背着颜御买了回国的机票,美国纽约时间凌晨,颜卉收拾了行李马上赶赴纽约机场。
一年三个月零三天,她一刻也等不了了!她想马上就站在他面前,迫不及待要马上看见他。
从在纽约机场侯机到踏上飞往中国首都飞机那一刻,颜卉的手心紧紧拽住机票,脑海里回想了很多可能。
飞机上,颜卉眼睛一刻也没盍过,身体某个地方像崩着一根弦般,那种接下来要面对的不确定性让她害怕,让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