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原来, 乔东对这个名叫小勇的男孩并不是特别讨厌,只是觉得这孩子太滑头,让人觉得不舒服。
直到这两天晚上起夜, 他听见这男孩嘴里在骂脏话, 骂自己刚生出来的女儿总是哭闹, 影响他睡觉,骂的那叫一个脏,还想找机会把她掐死。
一桩桩一件件,这才是让乔东下定决心离婚的关键。
动物尚且知道怜惜幼崽, 这小男孩吃他的用他的,居然还骂他刚出生的孩子, 乔东容忍不了。
而苏晓华平时看着挺机灵的,这会居然跟瞎了眼一样,把这种孩子当个宝。
听丈夫一口一个离婚, 苏晓华完全慌了神, 她想做点什么让丈夫回心转意。
乔东把自己结扎了, 以后不能生了, 她就把男孩推出去说,小勇, 你真的改分数了?跟你叔道个歉,就说以后不敢再这样了,东子, 以后我们也不生了,我们收养这孩子,把他当孩子养, 以后他出息了, 我们也能享福了。
苏晓华哭得泪眼婆娑, 但眼泪仿佛不是往外面流,而是流进了脑子,脑子进了水,说的话越来越糊涂了。
被她推出来的小勇本来就害怕,再因为改分数的事情被戳穿了,有点恼羞成怒。
他往后退一步,苏晓华就把他再往前推。
小男孩逆反心理上来,转身就给了苏晓华一巴掌,推什么推!推你妈!老子凭啥给你当儿子,自作多情,滚开,我要回自己家。
说着,这孩子挤开人群自己跑了。
苏晓华直接懵掉了,脸上火辣辣的,她都没反应过来。
这些天她对小勇比对自己的俩闺女都要上心,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哄着陪着,结果这孩子出口成脏的骂她,还打她?怎么这样啊,苏晓华又震惊,又伤心。
不过这在乔东看来简直是报应,他呵的一声冷笑,这就是你要抱养的好儿子,你把人家当儿子,人家把你当个屁,天天儿子儿子,你知道他考九十分,知不知道麦子考了多少,知不知道这两天小闺女是咋过的?我……苏晓华当然是一问三不知,张口结舌,她一张嘴,说的依然是她娘给她灌输的歪理,我娘说女孩嘛,见风长……还没说完,乔东的耐心到了尽头,直接开始给苏晓华收拾衣服了,咱俩没什么好说的了,离婚吧,这日子我一天也过不下去了,你拿上自己的东西回你娘家去,既然你那么听你娘的话,以后不用跟我过了,我家供不起你这尊大佛。
见苏晓华在摇头,他打包行李的动作越发快速,不想离?那你也得走,这个家留不住你,你好好回娘家想想,想离婚了就找人来叫我,我随时等你去扯离婚证。
还不走?他冷眼催促苏晓华。
这时候村里人才意识到事情闹大了,乔东应该是来真的,要离婚了。
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大家当然要上来劝一劝。
有人站在门口说,东子,把那男孩送走就是了,没必要发这么大的火,再说晓华说的也没错,有个儿子以后不受人欺负,有啥不好的。
另一个说,就算不想生儿子了,也没必要真的离婚,晓华好歹是两个孩子的妈,你要离了,孩子咋办?乔大方终于挤开了人群,他是书记,有义务要调解家庭矛盾,让村子里和谐的,于是就说,东子,咱们有话好好说,现在你骂也骂了,火也发出去了,夫妻两个能有什么天大的矛盾,咱们坐下来好好说,说通了就好了,以前你跟晓华感情不是挺好的吗,人家也没犯啥天大的错,没偷汉子没干啥的,坐下来好好说。
李艳梅给苏晓华刚才的糊涂话气得不轻,拦着乔大方不让进去,你就少说两句吧,让东子自己想,夫妻之间的事情咱们外人是琢磨不清楚的,他们又不是三岁,要过还是要离,我不管,其他人也别劝,让他们自己做主。
是,苏晓华没犯什么大错,嫁过来十多年不偷尖不耍滑的,但她脑子偶尔犯个抽,那真是闹得家里鸡飞狗跳,关键这种事情,外人是体会不到的。
这次除非苏晓华把这个时不时犯病的毛病给改了,否则李艳梅也不想要这个儿媳妇了,惹不起。
艳梅你啊,孩子的事情你不帮着说和一下。
乔大方气得直叹气。
我说啥,我什么都不说,我们家能有现在这样,就是我亲家说了太多!讨人嫌。
李艳梅翻了个白眼。
屋子外面想劝和的人都给李艳梅拦住了,一个都不许劝,屋子里头,乔东一声声全是在赶苏晓华走。
苏晓华也有脾气,她一看,丈夫一定要跟自己离婚,婆家人不说劝着拦着,还不许别人说话,这全是在赶自己走。
那还说啥,离就离,苏晓华拉下面子求过了,各种办法也想过了,现在还给人赶着走,气恼之下也直接说,走就走,那我也不过了,我出去找孩子,回娘家!说着,她提起行李推开门口的人就走了。
大哥大嫂从这一刻起就开始了冷战。
乔家没有一个人劝说的,至于孩子,麦子长大了,自己都能照顾自己,她还自告奋勇的要求照顾妹妹。
但李艳梅让她好好念书,给自己争一口气,哪怕是为了给她那个脑子不清醒的妈看看,女孩也能出人头地。
至于出生没多久的小闺女,乔东自己带,在家提前换好尿布,出门前喂一次奶,下地的时候就把孩子绑在背上,偶尔也会拿开凉帽,让太阳晒一晒孩子,消退她的黄疸。
六月过了就是七月,七月暑假,这是一年当中孩子们最高兴的两个月,因为可以疯玩,时不时还能从家里找出一点零花钱出去买好吃的。
街上现在最流行的零食就是麻辣烫,用小竹签串着,不会像辣条一样弄脏衣服,还便宜,孩子们最喜欢缠着父母,在地上三百六十度的大旋转,闹着要买。
除了麻辣烫还有冰粉,大人不爱吃甜的,孩子们爱吃呀!乔枫还特地改良过,减少了红糖的用量,把原本贵价的葡萄干之类的水果坚果都换成了本地有的水果,再加一点炒熟以后碾碎的花生,装在他定做的小碗里,一碗一碗的卖,冰冰凉凉,又甜滋滋的,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这个暑假乔枫的小摊子简直赚的盆满钵满,钱像自己长了脚一样往他兜里跑,从中午开到晚上,就没有一刻不在忙。
他一忙,连带着二狗也跟着忙,天天脚不沾地的去收购食材,也大赚了一笔,攒够了结婚的彩礼和花销,天天笑的能看见嗓子眼。
这个夏天,二狗结婚了。
他总算做了一回人,没要家里一分钱,自己出钱娶了媳妇,大办了一场婚礼。
乔枫当然也是受邀的宾客,跟小虎俩人还是伴郎,他买了送过去的风扇二狗不收,小虎送的礼金他也不收,反而婚礼结束之后,二狗专门把两个人留下,当着新媳妇的面儿道歉。
枫哥,小虎,我跟你们说实话,以前我从来没觉得自己那么混蛋,我觉得自己比你们都聪明,都应该出人头地,但要不是你们俩,我现在还是个小混混,还在飘着。
二狗眼睛都红了,他说自己是喝了太多酒,绝对不是想哭,但声音在嚎,带着哭腔,今天我媳妇在这,我发誓,以后你们就是我亲兄弟,有事情要我上,绝对不含糊,但凡我说谎了,叫我媳妇把我打死,叫我被雷劈。
乔枫听了觉得好笑,拍拍二狗的肩膀,行了,不用跟我发什么誓,把食材质量抓好,别再跟着你父母啃你姐,就算你做到兄弟的本分了,我们走了。
二狗送他们出门,送了老远。
参加完二狗的婚礼,乔枫算了算账,他自己也有好事。
他攒够了钱,现在不仅可以租店面,还可以买。
一开始想着直接买个大店面,不过打听了一下县城的店面价格,乔枫立刻冷静下来,盘算着自己手上的存款,决定租一个中等大小的店面,地方不需要很大,但位置要好,另外剩下来的钱买一间小店面,慢慢置换到省城。
所以乔枫这个暑假一直在忙活着找两个合适的店面,一个租一个买,烈日炎炎,太阳被街上越发茂盛的树挡着,孩子们叼着崂山可乐在巷子口跳房子,玩地道战,乔枫的小摊摆在树荫下面,头顶是吱吱哇哇的蝉鸣。
有人来买东西,李艳梅两口子就起来笑吟吟的给人家拌凉皮,拿麻辣烫,舀冰粉,没人的时候就躺在旁边的椅子上乘凉,有时候嘴里还叨着儿子买回来的可乐,这日子简直乐的没边。
即将迈入八十年代的这年夏天,经济正在慢慢复苏,路上遇到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大家都觉得生活在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不过有一个人,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简直苦不堪言。
如果把还没离婚的苏晓华也算在乔家人口里,那么她就是整个乔家过的最苦的人了。
一开始回到娘家,娘家人对苏晓华还挺客气的。
毕竟苏晓华嫁去的乔家现在是远近闻名的个体户,赚钱着呢,也是因为前些年苏晓华总是接济娘家,从她手上总能漏出一点好处。
所以哥哥嫂子,弟弟和弟媳妇见到她总是笑吟吟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转眼都回到娘家十来天了,乔家人该做生意的还是做生意,该种地的还是种地,就是没有人来给个台阶,把苏晓华接回去。
不说娘家的哥哥弟弟,就是苏晓华自己心里都在打鼓。
难道乔东真的铁了心的要离婚?苏晓华忍不住找到一起嫁过去的小姐妹打听了一下,才发现但凡有人问起来,乔东都是一口咬定自己要离婚。
所以在娘家住了半个月以后,苏晓华这才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失婚妇女了。
不说她自己心里是什么心情,她还没来得及考虑是回去求复合,还是索性就离婚,娘家的哥哥弟弟就已经坐不住了,他们的反应比苏晓华本人还要大。
又是半个月过去,乔家依然风平浪静,没有人过来接苏晓华回家,苏家人就有了动静。
照理说苏晓华嫁到乔家十来年,没做错什么大事,此时乔东不声不响的要离婚,娘家人应该上门讨要个公道的。
这天二弟和二弟媳妇上门,苏晓华也以为他们是要替自己去乔家讨个公道,于是特地泡了两壶茶,把自己孝敬老娘的点心也拿出来,让弟弟和弟媳妇坐下喝茶慢慢商量。
谁知道一杯茶下了肚,弟媳妇张口就说,姐,我们给你找了一门亲事,条件都谈好了。
苏晓华的笑容僵在脸上,差点把一壶热水泼在弟媳妇脸上,什么亲事?我这还没离婚呢!那不是迟早的事情吗?你看你回来这么长时间了,乔家一个人都没来,人家摆明了的不想要你。
苏二弟捏了一块点心扔进嘴里,满不在乎的说,既然离婚,那咱们就早做打算,你再找下家,这不是很好吗?弟媳妇笑着接了一句,就是,亲事我们都已经替你谈妥了,只要你离了婚,立刻就能嫁过去。
苏晓华顿时又愣住了,她自己还没想好要不要离婚,弟媳妇把她再嫁的事情都给张罗上了?见苏晓华在晃神,弟媳妇以为她也想再嫁,于是洋洋洒洒的开始介绍,这人姓刘,家里爹娘都死光了,你嫁过去不用受婆婆的窝囊气,家里也有房子,还愿意出三百五十块的彩礼,人家说了,只要你嫁过去生两个儿子,从此你就是家里的皇太后,说啥是啥,从此当家做主,我看比你在乔家还要安逸。
见大姑姐不说话,弟媳妇心里暗暗想着,大姑姐果然是不好骗。
于是她讪讪一笑,才开始说缺点。
这人今年五十二岁,比你大十七岁,虽说岁数大了点,但是年纪大的人知道疼媳妇呀。
再就是他家里还有个弟弟,小时候烧坏了脑子,现在脑子不灵光,需要人照顾,除了这两样其他就没有了。
苏晓华听着听着觉得耳熟,你说的这个姓刘的,怕不是隔壁村子的刘老三?就是他。
刘老三个老光棍你都好意思给我介绍,他为啥打光棍到现在你不知道吗?他家就是想找个人替他生儿子,再替他那个傻子弟弟生个儿子,从二十多岁找到五十多岁都没能找到媳妇,这种人你好意思给我介绍?苏晓华差点要跳起来,这不明显的火坑,弟媳妇居然想把她往火坑里推,我才不嫁,我是疯了才嫁给这种人吧!一听苏晓华拒绝了,弟媳妇反应也很大,为啥不嫁,人家给三百多的彩礼呢,当初你嫁到乔家的时候有这么多?苏晓华简直要气笑了,看他们还在慢悠悠的喝茶,直接夺过茶杯,收回点心,怒声说,三百多的彩礼,我说呢,回来这么多天了没见你们过来安慰安慰我,说一句贴心话,今天突然上门,原来你是为了彩礼,你是巴不得把我卖掉,拿彩礼吧?二弟媳妇的贪婪性格苏晓华太清楚了,她要是同意嫁过去,彩礼绝对是被二弟拿走,这不等于把她给卖掉吗?因为苏晓华的话太过刺耳,弟媳妇也有点心虚,声音一高,你怎么能说的这么难听,啥叫个把你卖掉,那你离了婚又不再嫁,是准备在家吃白饭吗?我说的难听是因为你们事情办的难看,还说我在家吃白饭,你们都忘了是吧,前些年家里穷的没米下锅,是我从乔家搬回来一袋子红薯你们才活下来的,我不过在家住了一个多月,你们说我吃白饭?我当初一袋一袋的东西往家里拿,都是喂了狗?苏晓华气得在发抖。
这种事情弟媳妇不敢一个人做主的,说明二弟也觉得她是在家里吃白饭。
但是天地良心,苏晓华自认没有亏待过家里的哥哥弟弟,她对他们,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
转身看着二弟,苏晓华眼泪都气下来了,一手指到二弟的鼻子尖,她气得声音都在哆嗦,还有你,小时候我没少带过你吧,嫁人以后但凡有我一份好处,我都想着给你家送过去,小时候你也说过,以后我受人欺负了帮我讨公道,你人呢?眼睛瞎了?!我回来这么多天,你不说去乔家帮我讨个公道,要个台阶下,居然联合你媳妇,想着把我卖给一个老光棍,苏炼钢,你眼里有我这个姐吗?你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啃了?苏二弟没那么要脸,被骂了也不觉得羞耻,懒洋洋的往椅子上一靠,拍拍自己瘦的跟螳螂一样的身板儿,就说,亲姐,乔枫以前是小混混,要论打架能打死人的,你看我这个体格子能去帮你讨公道吗?我才不上门挨打。
这夫妻俩一个要把她卖了,一个遇到事情就躲,苏晓华气得牙齿都在咯吱咯吱的响。
指着门口怒声说,滚!这件事情我不可能同意的,赶紧滚!老二两夫妻一看没戏,心不甘情不愿的抬屁股走人了。
临走之前老二媳妇还在说,真是,那么清高干什么,又不是只有我们在帮你寻摸亲事,小弟也在打听呢,你一个离婚的女人还挑三拣四的,你看小弟能帮你找个什么好人,说不定还不如刘老三。
一听这话苏晓华心就寒了,她也没想到这还没离婚,回家不过一个月,两个弟弟已经在盘算着把她卖掉了。
心寒,彻骨的寒,不遇到这个坎儿她甚至永远不知道,自己俩弟弟是这种货色。
老二媳妇刚走,老娘从外面进来了。
妈你听见了吗?二弟和她媳妇准备三百块钱把我卖给个老光棍。
苏晓华自嘲一笑。
苏母其实刚才已经回来了,也听见了家里在吵架,在她看来老二两口子确实有点过分,太心急了点儿,但她怕自己进来闺女要逼着她出面做主,所以才在门口等了一会。
此时苏母也在逃避,不要说的那么难听,你二弟也是好心,怕你以后没着没落的,这个不行咱们就再找一个。
她怕闺女还要再追问下去,连忙招呼,先不说这个,晓华你过来帮我提着桶子,咱们去喂猪喂羊。
苏家是这样的,苏父过世,只剩下苏母,他临走前把家给分了,房子和钱都给分掉了,没有分给苏晓华。
而苏母则是安排给了老大,家里的老宅和房子也是老大分得多,其余的两个兄弟就租了村里的房子,分出去住。
苏母自己有点体己钱,但这钱是她攒着的棺材本,平时的口粮还是三个儿子出。
回来一个半月,苏晓华天天跟着老娘在三个兄弟家干活,给大哥家喂猪,给二弟家喂羊,忙完了还得绕道村后面给小弟家喂鸡。
简直是全村巡回式的干活,她都想象不到老娘平时一个人是怎么干下来的。
苏晓华提上桶子跟苏母一起去喂猪,先去大哥家里,大哥不仅要老娘喂猪,还要她帮大嫂一起洗衣服,家里孩子多,堆了成山的衣服,大哥在家啥事儿都不干,坐在椅子上剔牙。
大嫂性格又怯懦,什么活儿都自己干,不敢吭声。
好不容易喂完猪,午饭都来不及吃,草草对付了两口又要去给二弟家喂羊,喂完羊还得去一趟小弟家。
小弟媳妇家里条件好,从来看不起苏家人的,见老娘跟苏晓华来了,把老娘使唤的团团转,喂了鸡还要给他们家做饭。
一通忙活下来,回去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路上遇到村里人,刚才在儿媳妇面前还唯唯诺诺的苏母立刻挺直了胸膛,大家跟她问好,她也笑着点头。
等人走了,苏母转过来跟苏晓华说,看见了吧,这就是生儿子的好处,以前我没生儿子的时候村里人看见我一声都不带吭的,现在呢,人人都不敢欺负我,人家更不敢来占咱家的地。
苏晓华看着母亲乐呵呵的脸,头一次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老娘一直跟她说生了儿子就有好日子过,难道这就是她说的好日子?作者有话说:判断失误,明天才能尘埃落定,明天见~苏晓华:全村巡回式干活,已累瘫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