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8 章

2025-03-22 07:44:55

乔枫是从几十年后回来的人, 对于时代的发展心知肚明,知道此时种蔬菜,搞大棚, 绝对是赚钱的生意。

但大哥不知道, 他保守又老实, 想了又想,算了又算,还是没能下决定。

乔枫就静静的等着,也不说话, 各人有各命,他能做的只是提醒一句。

过了差不多五分钟, 大哥还在算,苏晓华忍不住了,她说, 东子, 要不咱们就试试吧, 反正现在种地也是种, 种蔬菜也是种,你要真怕卖不掉, 回头我挑着送进县城,在路上摆摊卖?能行吗?大哥依然在犹豫。

苏晓华只问一句,我就问你, 如果种蔬菜,你有没有信心种好?那是当然。

不是乔东骄傲膨胀,他从小帮着家里干农活, 论种地没人比他更了然于心。

有了这句话苏晓华就拍板了, 那咱们就种, 不试试怎么知道能不能赚钱,我还想赚钱在城里买房子,把咱俩闺女的户口都移到城里去,以后也是城里人。

二弟,你说的收我们种出来的蔬菜,还算数吧?乔枫点头,算,我们签供货合同,供应的蔬菜我得挑质量好的。

蔬菜供应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大哥连夜决定拿钱出来承包地,专门用来种蔬菜。

至于大棚蔬菜,因为暂时没钱,要等到第一批绿色蔬菜供上以后才能慢慢开始盖大棚。

大哥会伺候土地,种出来的蔬菜产量比别人多,卖相比别家的好看,味道更没的说,收入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

两口子开始赚钱,虽说赚的不如乔枫的店多,但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钱一多就开始忙,铱誮苏晓华更没时间见娘家人了,每天不是在带孩子就是在地里忙活,除了苏母生病或者没钱花,几乎不跟娘家人见面。

乔家刚分家的时候村里闹过好一阵子的闲言碎语,大家都说乔家赚了钱,但家散了,他们这是自己赚钱要把乔东一家子踢出去。

大家都在等着看热闹。

谁知道等着等着,乔东两口子也开始赚钱了,日子越过越好,有时候他们在背地里说闲话,讨论乔枫到底赚了多少钱,被抱着孩子经过的苏晓华经过,她还会停下来翻个白眼,赚多少钱都是他自己的,你们有这功夫自己琢磨琢磨怎么赚钱,少说别人家的事情。

嘿,苏晓华这是改性了?家里所有人日子都好过了,自然就没有什么摩擦,家和万事请,生意也一步一步的上了正轨。

因为天气开始转冷,麻辣烫的生意越来越好,老两口忙不过来,乔枫还从村里招人。

找来找去,最后找了刘金凤,手脚麻利,而且她不怕羞,只要能拿工资,她把客人招呼的妥妥当当的。

转眼要迈入八十年代,腊月二十七,还剩三天就要过年了,大干一年,钱没少挣,家里人也累的不轻。

招呼完最后一桌客人,乔枫当机立断的决定关掉生意在家休息,休息好了明年才有力气继续干。

先给爹娘和刘金凤过年红包,再去买了点米面粮油的当做年礼,店里就正式放假了。

家里还得忙活,做腊肉腊肠,蒸包子年糕,炸肉丸和撒子。

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高兴。

李艳梅在给猪五花上抹盐,抬头看看屋檐下挂着的肉,一声感慨,你们还记得不,就前年吧,过年的咱们没钱卖肉,小枫从河里捉了两条小鱼,我往锅里放了两大块豆腐和好多豆角,咱们就这么过了个年。

灌腊肠的苏晓华噗嗤一声笑出来,怎么不记得,那年没人舍得吃盘子里的鱼,全都在吃豆腐和豆角,两条鱼吃到大年初三。

两条小鱼吃了三天,可见当时家里有多穷,再看现在,大屋屋檐下挂的是满满当当的腊肉香肠,东屋窗户边挂着的是两条大腌鱼,还有好几只鸡,都是腊过的。

屋檐下放着竹席,上面满满当当的摆着好多翻过来的肉包和青菜包子,够家里人吃半个月的。

李艳梅看了一圈,再一想以前过的苦日子,插着腰感慨,现在日子真是好过了,咱们一家人心往一处使,以后说不定还能进城,做城里人,我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再闹,别怪我不客气!苏晓华知道婆婆是在敲打自己,撇了撇嘴,想回句嘴,但之前是自己理屈,又闭嘴了,啊,好气!婆媳俩的关系虽说总是吵吵闹闹,但反而比原来更融洽了。

家里人知道她们不会对彼此生气,也就笑了笑没说话。

乔家人没有一个闲着的,全在收拾年货,乔枫分配到的是给包子翻面的任务,此时一边翻着包子,一边扔下了两个消息。

过了年,我打算给店里招个收钱的,目前定的王丽。

他说。

苏晓华啊的一声,发了个呆,差点把腊肠给灌破了,好在及时去疏通。

她拿了根筷子在捅肉,下意识的问,大伯家的王丽吗?我听说她特爱吃,也能吃,这不是找黄鼠狼开养鸡场吗?怕不是店里的饭菜还没卖掉,先给王丽吃光了?苏晓华只要想想那个画面,就要给王丽逗笑了。

她能吃,不过我跟她谈过,每天管她一顿午饭,随便吃,其余时间必须好好干活。

乔枫思索着说,她算账挺不错的,应该能干得下来。

店里的账目和收银一直以来都是乔枫自己在做,生意越做越大,帐也越来越复杂,这得另找人收银。

而王丽,还是小周老师推荐的。

说起来也是巧合,乔枫去学校接麦子,碰到周老师的时候闲聊提了一嘴,周老师就问王丽是不是在他们村里。

乔枫说是,周老师就表示自己跟王丽是高中同学,当初上学的时候王丽在课堂上睡觉,其余科目都是不及格,唯独数学永远是班级第一。

回去之后乔枫就跟刘金凤谈了,让她问问闺女愿不愿意过来上班,一个月四十钱,但账目必须做的清清楚楚。

王丽一听中午可以敞开吃一顿,立刻同意了。

店里目前就是四个人,老娘负责烫菜,老爹负责洗碗洗菜,刘金凤是服务员,招呼客人和上菜都是她的活儿,再加一个王丽收银,这也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不过我要没记错,上次大伯娘给咱家使绊子,想要把二弟带回来的货全给卖了的事情,王丽好像也在里面掺和了一脚。

全家人面面相觑。

不怕王丽使坏,怕就怕李秀芬在里面坏一水儿。

不过李艳梅随即一句,就找王丽吧,这孩子心不坏,上次我挑水崴了脚,还是她把我送回来的,再说刘金凤还在店里,她难道不听自己妈的话,听婆婆的。

不过小枫啊,你这是要出远门吗?怎么突然想起来招人了。

这就是乔枫要说的第二件事,纺织厂在招工,我打算过完年去碰碰运气,已经找人帮我报名了,看能不能进去工作,店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往来的账目我有空的时候就处理,其余时间不在店里。

这下全家人都停了手,瞪圆眼睛,目瞪口呆,好端端的,为啥想起来去纺织厂了,那店里呢?全家都想不明白,生意做得好好的,整条街上就没有比他们家生意还好的店面,但乔枫居然要去纺织厂,他到底在想啥呀?店里不是有你们,关系我都打通了,正常运转。

乔枫哭笑不得,再说我平时不在店里,你们不是也干的好好的。

这不一样呀,乔枫往那里一站,就是店里的主心骨,大家心里都不会慌。

去纺织厂应聘,主要是我想见识见识厂子里的事情,在一个,我打算参加明年的高考,去厂里上班正好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复习。

猝不及防的,又是一个让全家人惊呆的消息。

乔枫这些天一直在思考上班的事情,去纺织厂上班,正好可以做系统发布的支线任务,另外也有时间准备高考了。

可以一次性完成两个任务,一举两得。

去厂子里上班,高考,这对乔枫现在的情况来说基本属于不可能,但乔枫这一年以来做的,不也是在其他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

全家人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不说话了。

苏晓华还有一点不明白的,二弟,你都已经赚到钱了,为什么还要去高考,大家考大学都是为了毕业分配工作,赚钱,你什么都有了呀。

生意越做越大,以后要开分店,要发展其他生意,这就必须要上规矩,成体系,这些我都不了解,就必须要去系统的学习。

乔枫斩钉截铁的说。

随着经济发展,就衍生出了暴发户,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身贫寒,没什么机会读书的。

渐渐的大家就觉得,能赚钱的才是有本事,读书?有用吗?读再多的书出来以后拿的工资,还不如人暴发户一天的收入。

别人或许可以支持读书无用论,但在乔枫这,想做大生意,必须要读书,而且,拼尽全力读。

所以从现在开始,进厂子,复习准备高考,在他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说:有二更哦,进厂子,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