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份, 安阳县的天气急转直下,本来几乎都是艳阳天的,六月一号开始, 每天都在下雨。
雨势并不大, 就是那种淅淅沥沥的小雨, 但是阴雨绵绵,人的心情就不好,到了七月,大家看着满是乌云的天, 都在叹气。
此时还有个更坏的消息。
大姐是五月初离开的,现在已经两个月过去, 就算买再多的东西都应该到家了,但这两个月里一直没有消息,就算是有事情耽搁了, 也该打个电话回来的。
爹娘每天都在店里着急, 伸着脖子看闺女, 脖子都伸长了。
丽琴是怎么回事, 说好的一个月回来,最晚一个半月, 这都两个月了,什么动静都没有。
刚过了饭点儿,店里没人, 李艳梅急的团团转。
乔父也着急女儿,而且他有点悲观主义,这时候就在说, 早知道就应该我陪着去的, 不会是在路上出什么事情了吧?呸, 快呸掉,哪有你这么说话的。
李艳梅赶紧说。
老两口跟驴拉磨似的在店里来来回回的转悠,他们不累,乔枫看的都累了,安慰道:肯定没事,我这个朋友是转业军人,人家回来就是公安,我姐跟着他,能出什么事。
话虽这么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李艳梅还是不停的念叨,盼着闺女赶紧回来。
门外打了个响雷,大雨就落下了,雨滴落到青瓦上,汇聚成小水流从屋檐流下来,乔枫拿了个水桶去接着,看桶里的水不一会就要满了,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情给忘了。
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但乔枫愣是想不起来,直到过了几天,乔丽琴一通电话打回了家,乔枫才想起来这件事。
乔丽琴的电话打到了邮电所,邮电所的工作人员跑过来让乔家人去接电话,刚一接通,不等家里人询问,就听乔丽琴在电话那头说道:娘,我没事,有方大哥照应着一切安全。
李艳梅长松了一口气,那你怎么不回来。
南方发洪水了,我们到这里的时候连着下了一个月的大雨,一直没有走成,后来直接闹起了洪灾。
乔丽琴有些颤抖的声音顺着电话传到全家人这里。
洪灾,乔枫终于想起来自己忘了什么。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长江中下游闹起了严重的洪灾,大姐去的地方正好是灾区。
听说闹起了洪灾,全家人心里都是一紧,心急如焚啊。
李艳梅抱着电话,心急如焚的说,那你怎么办,能不能回来啊?现在路上全是救灾的车辆,我们要出去就得挡着路,这是添乱,更何况现在也出不去。
乔丽琴快速的说道:我这次打电话回来是想给你们报个平安,不要担心,我现在跟本地人一起,准备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去了,等事情结束我就会回来的。
说完,大姐急匆匆的挂断了电话。
南方发了大水,闹起了洪灾。
因为这场灾难,牵起了全家人的心,就怕乔丽琴在那边遭遇什么意外,同时也牵挂起了很多人的心。
报纸上写的几乎全是关于长江中下游洪灾的消息,厂子里有电视的人家偶尔把电视搬出来,新闻播放的也是这件事情。
看的越多,家里人就越是担心。
过了大概二十多天去,乔丽琴再次打来电话,这次她说话的时候背景很嘈杂,有人在哭,有人在扯着嗓子喊自己的孩子,还有婴儿哇哇啼哭的声音。
乔丽琴的声音比上次虚弱了不少。
大姐,你那边怎么样?这次是乔枫一个人来接电话的,拿起电话沉声问道。
我现在没事,已经到了安全的地方,但是水越来越大了,决堤了。
乔丽琴声音苍白,颤抖着说,小枫,我们撤离的时候我亲眼看见一个老奶奶被洪水冲走,要不是方大哥跳进去救人,现在人已经没了。
天灾的无情透过乔丽琴的声音一点一点的传进乔枫的耳朵里,他攥紧了电话手柄,深吸两口气又问,那你们那边现在什么情况,缺什么吗?这些天乔丽琴遭遇了太多的事情,亲眼看见一个一个的人民子弟兵背着沙袋往返在洪水里,也看见有人因为水流太急,直接被洪水卷走,此时她的脑子是转不动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过了几秒钟,电话被方志强接了过去,乔枫,是我。
他的声音透着力竭之后的疲惫,还有粗粝沙哑,你姐没事,有我照顾着。
正说着话,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尖叫,好像是什么重物被水流卷席着撞上了他们所在的房屋,大家吓得在尖叫。
乔丽琴也哭了出来。
乔枫听见电话那头,方志强说,别怕,我们在的地方很安全,不会塌的,部队来了,很快就好了。
紧接着,他又对着电话说,大雨已经停掉了,洪水也在消退,我跟着其他人一起救灾,马上就会好,一切都会好的。
电话那头,方志强一边安慰着乔丽琴,一边冷静把现在的情况告诉了乔枫。
虽声音冷静,但乔枫从新闻上和报纸上也看出来了,情况很严峻。
我要留在这跟战士们一起抗洪,等这边的事情结束,我就会送你姐回去的,别担心。
方志强又说。
他说话的背景音是大家因为害怕,因为恐惧,而控制不住溢出来的哭泣。
这要是不知道,或者不了解,也就罢了,但现在天灾的无情乔枫亲眼见识到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你们那缺什么吗?乔枫问。
发电机,粮食,取暖物品,几乎是什么都缺。
方志强一口气说了很多。
这些安阳县本地不生产,但乔枫做生意的有渠道,他可以从别的地方调过来,虽车水杯薪,但一点一点的凝聚起来也不少。
几个念头在乔枫脑子里打了个转,又问清楚了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乔枫赶紧挂断了电话。
今天是周日不用上班,乔枫是特地骑着自行车到县城来打电话的,此时还要骑着自行车回家,一路上就在想,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发电机和棉被之类的,安阳县本地的产量很少,乔枫想要买就得从外地调过来,运费也是一大笔钱,而乔枫现在手上的存款并不多。
满打满算,不到一万块钱,这还是两家店连着两个月马不停蹄赚的钱,里面还有乔枫打算用来进货的本钱,加起来才有这么多。
骑着自行车回家,到了门口乔枫就看见大哥大嫂在用推车一车一车的往家里运东西。
仔细一看,居然是还没有完全长成的大白菜,胡萝卜,土豆,莴笋之类的。
这还没到采摘季节,虽然已经长成了,但还得在地里放一段时间才能采摘。
嫂子,怎么这么早就开始采摘了?乔枫问说。
家里开始种蔬菜,半年的时间确实挣了不少钱,但随之而来的天气变化也让乔东两口子猝不及防。
苏晓华手上抱着一背篓的大白菜,苦笑着说,连着下了这么长时间的雨,必须把蔬菜起出来了,否则会烂在地里,宁愿早点收回来,多少能减少一点损失。
她擦了把汗,叹息着说,咱们农民就是看天吃饭,我跟你大哥还算好的,保军承包的地多,损失更严重,这会儿在家气得饭都吃不下。
所有人家都提前收了?乔枫问。
得收,不收赔的钱更多。
大嫂点头,不跟你说了,地里还有几车的芹菜,弄完就能回来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蔬菜种植户家里,应该是堆积了很多提前采摘的蔬菜?乔枫眼睛一亮,大概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了。
这一天晚上乔家谁也没睡好,乔枫是在思考自己的计划,乔东两口子则是在发愁这么多蔬菜堆在家里,卖又卖不出去,家里人口就这么多,根本吃不完,岂不是要放在家里烂掉?不过峰回路转,第二天清早苏晓华起来做饭,还没刷牙洗脸就听见外面传来了咚咚咚的敲门声。
门一开,乔枫就站在外面。
二弟,这么早你过来干啥?苏晓华诧异的说。
目前乔枫买下的老房子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粉刷和改造做完了,剩下的就是定做的一些家具还没有做完,乔枫半个月之前搬了进去,彻底跟家里分开了。
此时看见乔枫站在门口,苏晓华很诧异啊。
乔枫开门见山的说,嫂子,昨天你们从地里起出来的蔬菜我全要了,有多少我要多少,按照批发价收,怎么样?全要?每一种都要?苏晓华手上的铲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失声问道。
对,家里的都要。
乔枫点头。
乔东睡眼惺忪的,揉着眼屎走出来,也吓了一跳,你要这么多蔬菜干啥,店里用不完的。
乔枫扬唇笑着,不是咱们自己吃,我要找人送到灾区去,人家那边发大水,地里的菜肯定是被水冲走了,没啥吃的。
想了一晚上,他想着,发电机被子之类的物资买不到,但蔬菜可是很多的。
安阳县地理位置好,种出来的蔬菜产量多,味道好,这不是正好支援灾区?况且本地的蔬菜价格便宜的很,本钱并不贵,真正费钱的是运输成本,得想办法把蔬菜运过去。
给社会做贡献这事儿,在于要有人做这个出头鸟,乔枫一出头,立刻就有人响应。
二狗目前是个养殖户,养了很多头猪和鸡,但这些东西不好运过去,天气炎热,到那就该臭了。
但他有老关系呀,以前的那些蔬菜种植户不都是二狗的老关系。
二狗自告奋勇负责联系其他的蔬菜种植户,小虎说服父母帮忙,找到了负责这件事的相关部门领导,询问能不能把物资送过去,得到肯定的回答,又帮忙联系上了那边的工作人员,到时候让他们安排分发物资。
另外,乔枫找到之前被纺织厂解雇的大车司机,跟厂子里租了大卡车,让他们一路送过去。
不知不觉的,一个简单的蔬菜运输团队已经出来了。
蔬菜运去了一批又一批,乔枫一口气把这几个月挣的钱都给贡献了出去。
有一次乔丽琴甚至打电话来说,看见有一辆大卡车上面挂着‘安阳县乔枫先生捐赠’的字样,她还吃到了家里送来的胡萝卜。
打来这通电话的时候洪灾最凶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方志强在灾区抗洪走不了,乔丽琴当然也就滞留在那,她还主动跟老乡学做饭,帮老乡照顾孩子,电话里的乔丽琴说话的时候没有一丝恐惧,整个人像是从原来的躯壳里挣脱出来了一样。
一场天灾带走了很多生命,也牵挂着很多人的心,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转眼到了九月份,这场灾难终于平息了,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前几天乔丽琴往邮电所打了一通电话,说自己已经采购完了各种货品,过两天就要到家。
而乔枫的两家店因为在捐钱捐物的事情可是出了大名了,这两天店里客人多的不行,不夸张的说,饭点简直没地儿落脚。
全家从上到下都忙的不可开交,大哥一家子忙着把地里剩下的一点蔬菜起出来供应店里,还要忙着播种,爹娘在店里更是忙得焦头烂额,找来找去,接送乔丽琴的活儿还是落在了乔枫这个老板身上。
这天乔枫专门跟厂子里请了一天假,就等着去接大姐。
还没出店门,就被两个人联手给拦住了。
准确的说,还不是两个,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和厂宣传科的人,这两批人后面还跟着俩男人,一个戴着帽子,胸前挂一个牌,另一个带着摄像机。
为首的是街道办主任丁贵和宣传科主任章玉姿,俩主任联袂而来。
一进门就把乔枫给堵住了。
乔枫同志,你这是准备上哪去?丁贵拦着不让走。
乔枫抬手看了看表,距离大姐的车到站不到二十分钟了,他得赶紧过去,此时当然着急,我姐今天回来,我要去接她,丁主任你们让开。
你姐的事情延后再说,你们家其他人呢,让他们去接,今天啊,你有个大好事儿!丁贵笑眯眯的说。
乔枫更着急了,就是因为今天全家都没空才会让他去接人的,这会儿还能找谁去接。
不行,家里人没空,我现在就得去了。
乔枫看了看手表,准备突出重围了。
但刚走到门口,又被章主任拦住,那你等一会,我们说完就走好吗?外面还围着街道办的不少人,乔枫一看,自己是突不出去,只好停了下来,耐心问道:什么大好事?提到这件事,不仅是乔枫光荣,街道办和厂子也一起光荣,所以丁贵的脸立刻挂上了笑。
前段时间你花钱花力,捐赠了好几大车的蔬菜给灾区,不仅是支援了灾区,还给咱们本地的农民解决了蔬菜滞销的问题,组织决定给予嘉奖。
说到这里,丁主任高喊了一声,小吴啊,把牌子拿过来。
牌子?后面有个男同志一路小跑,手上抱着一个金色牌匾,上面写着积善之家,牌子上还挂上了红绸子。
一把接过牌子,丁主任笑着放到乔枫手里,积善之家,这就是组织给你的奖励。
另外,你看后面的俩人,一个是记者,一个是摄影师,我们打算让你再上一次报纸,讲一讲支援灾区的过程,好好讲讲。
丁主任的脸直接笑成了一朵菊花,乔枫出名,街道也跟着出名。
章主任款款走过来,又说,我来也是因为这件事,厂子里决定给你升职,再奖励一百块钱,另外要写一篇稿子上厂刊,号召大家学习。
虽说一开始支援灾区并不是为了奖励,但人家送上门了,乔枫也不会往外推。
不过上报纸,上厂刊?乔枫感觉有点高调了,他这人不爱出风头,就想闷不哼哼的赚钱,这一拍照岂不是出大名了?而且还有一点,这次要是上了报纸,记者对他捐赠的行为大夸特夸,那下次再出点什么事情,大家就会寻思,他这次还捐不捐,应该比上次捐的更多吧?这等于是一个高架子,把自己给架上去了,以后想下都下不来。
乔枫没说话,丁主任和章玉姿还在一个劲儿的劝说,让乔枫去换一身更好看的衣服,好好把头发打理一下,力争要用最好的面貌上报纸。
乔枫第一反应是拒绝,主任,奖励我可以收,但我做好事也不是为了上报纸,这事儿还是算了吧,我还急着去接我姐了。
街道办主任丁贵嘿的一声,还以为乔枫是害羞,不好意思出名,笑着说,你这是打算做好事不留名啊,这可不行,今天这报纸必须上,这是光荣的事情,有啥可害羞的,大小伙子了,上了报纸,会有很多小姑娘想跟你处对象的,你就不想早点结婚?乔枫还想走,丁主任直接两手过来拉了,还帮乔枫理了理衣袖,头发,扭头说,摄影师呢,小伙子长得好,不打扮也行,就这样拍一张吧,记者呢,得在报纸上好好夸一夸。
门外,摄影师听了丁主任的召唤没有立刻进来,而是举着摄像机一直看着周围,满脸赞叹。
在他这个专业摄影师看来,不仅乔枫可以拍,整个街道都可以拍,此时是清晨,路边的小摊子在炸油条,青烟缭绕,麻辣烫店的装修也颇有新意,门口还坐着个大妈在洗香菜,时不时朝着他呲牙一笑。
人间烟火气,这也很适合上报纸啊。
如果不是丁主任实在是太热情,如果不是摄影师在门外到处的看,乔枫或许就拒绝这次出风头的机会了。
不过看见摄影师在外面探头探脑,乔枫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突发奇想的,他说,丁主任,这次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支援灾区,很多人都出了一份力,要不这样吧,我把他们都叫过来,我们大家伙儿一起在我店门口拍张照片?乔枫是做了慈善,做了好事。
做好事的时候不求回报,但现在他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想到,自己一个人上报纸是出风头,但大家伙一起上,大家一起出风头,目光就不会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了。
再一点,在自家店门口拍照片当背景,岂不是一分钱不花的打了个广告?该省省,该花花,乔枫感觉自己这个主意不错。
这能行吗?丁主任犹豫着说,又问记者,记者同志,你看呢?我看可以,一个人做好事,那是有善心,许多人做好事,那是你们这地儿风气好,民风淳朴。
记者点头说。
这话又说到了丁主任心坎儿上,赶紧招呼乔枫去找人过来。
乔枫顺势还要去接大姐回来,招呼王丽先把这些人安顿好,上杯茶,让他们在店里坐一坐,自己则是骑上自行车赶紧去了车站。
到那的时候大姐已经在等着了,方志强也在旁边。
本来方志强到了县城就要走的,但因为乔丽琴进货大手笔,买的东西太多,车站又人多眼杂,她一个人看不住,于是方志强就帮着等了等。
当然,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方志强一直离得远着呢。
乔枫到了一看,大包小包摆满了脚边,他有点傻眼,大姐,我骑得自行车,这怕带不回去。
乔丽琴也有点犯难,那边的东西太便宜,而且质量又好,我想着多买点,省的隔三差五的就要去一趟。
算了,好人做到底,小枫往自行车后面绑一部分,我帮你们送回去。
方志强打了个哈欠,直接起身说。
好,到了别走,店里有记者和摄影师,说要给我们拍照上报纸,你也得拍一张。
乔枫在前面骑着车,就说。
洪水中奋力跳水救人,帮着战士们一起搬沙袋,这不也是好人好事,于他的工作也有好处。
先把大姐和方志强送到店里,乔枫还得骑着车去找小虎和二狗,还有那些被解雇的大车司机,他们听说是往灾区送物资,基本上没收工钱,等于白干的,听说自己做好事还能上报纸,乐呵呵的都来了。
等人到齐,所有人站在乔枫的店门口来了个大合照。
照片的最中间,乔枫勾起唇角看着镜头,神采飞扬。
咔嚓!上次出现在报纸上,他抱着一只鸡,满脸懵逼,这次可算挽回了形象。
上了报纸,乔枫的店可算是彻底火了,就连附近县城的人都会过来尝尝味道。
而这边,乔丽琴看着弟弟的店爆满,心里也着急,她的小卖部也要开张啦!作者有话说:早上好,明天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