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正月初九, 陈成康出生在永和宫,以天降祥瑞易折为由,抱出宫寄养在了陈廷敬。
四年时间, 陈廷敬及陈夫人始终小心呵护着陈成康, 开始是出于对皇上的敬畏,而随着陈成康日渐长大,则更多的是出于对陈成康的喜爱了。
寻常人家的孩子较少过生辰, 常见的有百日、周岁、十二岁生日及冠礼。
但陈成康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再加上陈本明夫妇难得在家,自然是要好好为陈成康过一个生辰。
初九这天,毡房内暖意浓浓, 虽然没有蛋糕、没有蜡烛, 但却充满着大家的祝福。
除了刘氏和表舅妈他们送的礼物, 陈成康最喜欢的,莫过于年前爷爷答应过送给自己的矮马了。
这种矮马在蒙古草原并不多见, 是陈廷敬专门托人从云南运过来的。
当陈廷敬从栅栏里牵出来时,陈成康便被它乖巧温顺的样子给迷住了。
矮马小巧玲珑, 个子大体在三尺高左右, 和陈成康站起来的身高差不多。
陈成康走过去,抬起小手摸着矮马的脖子和额头, 矮马善解人意的蹭了蹭陈成康, 算是认识了。
陈成康见它通体黝黑, 鬃毛顺着额头整齐的分开着, 煞是好看, 便对它说:以后, 你就叫黑皮啦!矮马嘶鸣了一下, 扬着蹄子喷出一口白雾吐在陈成康, 顺从的低下了头。
小灰灰见来个了比自己高不了多少的新朋友,也热情的蹭了过去,才一会儿功夫便相互溜达起来了。
陈成康兴奋的说:爷爷,你看它和小灰灰这么快就玩的可好了。
陈廷敬也笑着说:怎么样,爷爷没有食言吧?嗯嗯,谢谢爷爷!陈成康说着,愉快的哼着歌:我家有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不过现在还不能骑,等配上马鞍才可以哦~陈廷敬说道。
好,那要麻烦爷爷要快点叫人打马鞍呀!陈成康兴奋着催促,有了小矮马,他就可以不用走路了,就可以骑着它去见老爷爷和四哥哥,也不知道它速度快不快。
第二天,吉日格勒便给矮马配好了马绳、马鞍和马镫,陈成康看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黑皮,想象着吉日格勒和策棱帅气跨上马背的动作,也要来了一气呵成。
但他没有练习过,又和黑皮没有默契,只见他趁策棱不注意,悄悄抬起左腿,搭在马镫上,就要爬上去,结果一滑,啪掉在了雪地上。
哎呦!陈成康趴在了雪地,然后尴尬的爬起来,走到策棱面前:策棱哥哥,你教我骑马好不好?策棱答应着,然后将陈成康抱在马背上,再牵着马绳在雪地上慢慢溜达了几圈,让他先熟悉,至于上马和下马,小九眼下显然是做不到的。
连着几天,策棱都陪着陈成康练习,等习惯后再让陈成康自己抓住马绳,轻轻叫唤着让黑皮往前走。
黑皮天资聪颖、性情温顺,很快便适应了陈成康的驾、吁指示,和陈成康配合的极为默契。
这天,晌午过后,又到了陈廷敬给大家讲故事的时候了。
陈成康叫翠玉和青茵准备了一些土豆,大家围坐在火炉旁边听爷爷讲故事,边烤土豆吃。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见经过炭火烤出的土豆表皮已经褶皱在一块,散发着特有的土豆芳香。
陈成康咽了咽口水,他已经太久没吃到烤土豆了。
翠玉见他直直的盯着烤土豆不肯挪开视线,便问道:小九,这烤土豆和咱们炸的薯条是一个味么?不,薯条是脆的,但烤土豆就不一样了,酥软绵绵,味道好极了。
陈成康说道。
那现在是不是可以拿出来了?翠玉问,说着拿筷子去捅了捅好像熟了诶!那就可以拿出来了,翠玉姐姐,你要小心可烫了!陈成康提醒着到。
等翠玉将烤熟的土豆拿出来,又放了几个进去。
她盯着土豆问:要剥皮吗?嗯嗯!陈成康点点头,然后又说,土豆产量可高了,一亩地可以产1000多斤,而且可以种两季,多种点土豆,过几年都可以不用买粟米吃了。
咱们这儿能种,回到京城还是能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成康本是对着自己说的,却不曾想被爷爷听进去了,他讲故事的声音顿了下来。
土豆这东西,陈廷敬在宫里当值的时候也见过。
平定三藩之乱后,大清虽然少有战事,但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洪涝干旱和蝗灾等灾害,解决饥饿问题仍是大清和皇上的头等大事,要是这土豆真如小九说的产量高,还好种,那就是给皇上和大清造福。
想到这,陈廷敬便问道:小九,你说的土豆产量高可是真的?当然啦,爷爷,我们刚来的时候,就只有一小点,种出来就变成了这么多,这不是产量高么?陈成康比划着。
那一亩地一千多斤是怎么算出来的?陈廷敬有些好奇,收获土豆的时候他也在,可并没有看陈成康测算。
爷爷,你忘了,咱们种那么几垄地,就算宽2丈、长6丈,就收了100多斤,换算成亩,一年两季是不是有1000多斤?陈成康用手指头比划着。
你会算数,还不用算盘?陈廷敬诧异了,他用算盘算了一下,确实是差不多的。
嗯,就是小一点的数而已啦。
他还把亩产报低了呢,要是管理好一些,亩产1500斤都有可能。
陈廷敬内心:……这也算小一点的数了么?可是要经过好几次换算啦,只能不断感叹,龙子他不同凡响呀。
他越想越激动,不行,这事情要早点写信告诉皇上,但还有一件事要问清楚来。
小九,那土豆是什么时候种植?陈廷敬问道。
咱们这只能种一季,四五月份种就可以了。
河北和京城往南可以种两季,3月份一次,8月份一次。
陈成康说道。
河北是哪里?陈廷敬被小九这么一说,发现地名对不上。
陈成康摸着小脑袋,对哦,这会儿还没有河北呢!于是他赶忙补充上:就是黄河以北的一些地方,与河南挨着的。
噢,你说的是直隶吧!陈廷敬算是明白过来了。
嗯嗯,反正京城以南是可以种两季的了。
陈成康奶声奶气的点点头。
陈老夫人见爷孙俩还在谈论着土豆怎么种,在哪种的问题,赶忙打断他们:小九,土豆已经没那么热了,先吃了吧!陈成康从祖奶奶手中接过已经剥干净皮的土豆,放入口中轻轻一咬,立马被软软的,沙沙的感觉包围着,忙对陈廷敬说:爷爷,你也快尝尝!陈廷敬尝完,软面可口,而且有饱腹感,便在心里琢磨,元宵节一过,便快要到三月份了,蒙古是北方,春耕要迟些,南方说不定马上要开始了。
本明,你在番禺三年,可知当地一般是什么时候开始春耕?陈廷敬问道。
爹,那边气候暖和,一般都比较早耕种,有时候百姓并不一定要等二月二春耕节后才开始忙碌,而是元宵过后就开始忙了。
陈本明回复道。
嗯,再过半个多月,皇上就要启动春耕大典了,今天故事先讲到这吧。
小九你且随我来。
陈廷敬说着,带着陈成康去了书房。
到了书房,陈廷敬问:小九,岭南也可以种土豆?爷爷,当然可以啦,那边气候湿润,四季都比较温暖,种植时间还可以提前到2月份呢,秋季可以推后到10月份种。
等百姓种植几年就可以摸索出来了。
陈成康回复道。
那这样,你把各地土豆种植时间大概说一下,我来写。
陈廷敬说着,便拿起笔,根据陈成康说的写了起来,我把信写给你表舅,看你表舅能不能转给皇上,要是你说的法子可真行,那咱大清可是要少饿死不少百姓呢。
爷爷,皇上都将您抄家了,您好记挂这事情干啥?陈成康问道。
虽然皇上将我发配了,但我不能误了大清的百姓呀!陈廷敬慷慨激昂地说。
陈成康:懂了,就是皇上虐我千百遍,我待皇上如初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忧国忧民不仅是为官要做,就算是读过圣贤书的都会做这样。
陈廷敬说道。
陈成康听完,对爷爷这番话肃然起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就是最大的善了。
虽然元宵节未过,但作为大清的最高主宰,康熙在正月初一便开笔开始上班了。
两日后,远在京城的康熙便收到了陈廷敬寄来的书信。
此刻,康熙正在乾清宫里阅读着陈廷敬的这封奏折,陈廷敬提议推广土豆种植面积让康熙看的心潮澎湃,但是否可行,有必要召来户部官员询问一下。
于是,康熙将户部尚书王骘及在京的户部侍郎召来: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要事商议。
你们可曾听说过土豆?回皇上,臣知晓一些。
王骘是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臣曾听闻过有人试种过,但不多。
哦,你且说说!康熙坐在椅子上,认真的盯着王骘。
是这样的,前年臣的老家闹了些灾荒,有些百姓试着偷偷种了一些。
王骘说道,不过,都不敢种在庄稼地里,而是在旱地和边角料地上种植的。
这是为何?康熙问道。
庄稼地要交皇粮的,百姓不敢轻易改种呀。
王骘答。
那你可知他们的产量如何?康熙对产量最感兴趣。
这个微臣就不知道了,都是旱地、面积小,肯定没有庄稼地肥沃。
王骘说,听闻种了的几户,当年都没有向地主家借粮食了。
那后来有其他农户跟着种植吗?康熙问道。
有,但不多。
王骘答,不待康熙问话,直接解释:一来土豆存储较为困难,二来发芽的土豆有毒,无论是人吃了还是动物吃了,都会中毒的。
这两者也有关联,土豆存放久了容易发芽。
还有这事呀!康熙皱着眉头,这两件解决不了,土豆就推广不开,那陈廷敬的土豆又是如何存放的呢?臣听闻宫中也会用土豆制作食材,是不是可以问一下他们?王骘问。
康熙琢磨了会儿,觉得王骘说的有道理,便将梁九功叫来:你去把内务府会计司负责管理田园农庄的人叫来,另外把田庄里种土豆的农户也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