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成康要给自己分成, 不过有条件,三阿哥和四阿哥忙问:要我们帮你做什么呢?当然是帮忙监督经营管理喽!陈成康说。
这么简单的条件,三阿哥和四阿哥却不敢轻易答应, 要监管, 肯定需要出宫,他们尚未开府,没有皇阿玛的指令, 可不能随便出宫的。
陈成康原以为三阿哥和四阿哥会立马答应呢, 见他们都望向表舅,便问:表舅,你不会连一成都不愿给三哥哥和四哥哥分吧?康熙气鼓鼓:朕贵为天下之主, 是那种小气的人么?那……三哥哥和四哥哥的表情, 分明是要看你脸色行事呀!陈成康道。
康熙思索了一会, 三阿哥和四阿哥确实长大了,迎来送往和人情世故也多了起来, 这些都要花钱,光靠宫里的奉银尚能养家糊口, 但会太滋润, 而且迟早是要开府出宫,到时候花销会更多。
好吧, 朕就答应你们, 三阿哥月中出宫一天, 四阿哥月末出宫一趟, 轮着来。
康熙说道。
谢谢表舅!陈成康脸上氤氲出浓厚的笑意。
先别急着谢朕, 你这药材能不能倒腾出来, 八字还没一撇呢。
要是没做成, 朕可是要你好看!康熙幽幽的道, 他们谋划了这么久,连分成都想好了,总不能没有下文。
我知道啦!陈成康说,然后和几个阿哥便要回阿哥所了。
出了乾清宫,陈成康问十三阿哥:十三哥,表舅同意你来上书房了么?嗯嗯,皇阿玛同意了。
十三阿哥有些小兴奋的道。
这么说咱们马上就可以同窗读书啦?陈成康问。
哪有那么快,还不知道额娘同不同意呢。
十三阿哥嘟嘴,他额娘肯定舍不得他开蒙读书的。
嗯,那等你的好消息,虽然没见过你额娘,但我想她肯定是既漂亮又贤淑的,会同意你入上书房读书的。
陈成康道。
十三阿哥的额娘章佳氏目前只是嫔,康熙在端午节当日也只是请了惠、宜、德荣四妃,因此陈成康并未见过。
等十三阿哥回去跟额娘说要去上书房读书的事情,他额娘自然是不想答应了,但架不住十三阿哥天天往上书房跑,他额娘被磨的没办法,便替他收拾妥帖,命李玉好生照顾好十三阿哥,依依不舍的送到了上书房。
见十三阿哥真的把提早读书这件事办成了,陈成康心里也是高兴。
眼下,整个上书房也就他们俩年龄最小,因此座位也是彼此挨着,相互照应。
十三阿哥虽有好学上进的心,但毕竟是底子薄弱,要从认字、写字和说蒙语等一步步教起。
康熙想起陈廷敬写信说对小九的教育要以引导和激励为主,便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法子。
徐爱卿啊,十三阿哥入学可还适应,能跟的上么?康熙将徐元梦召入乾清宫,问道。
回皇上,十三阿哥聪慧,识文断字能力强,练字也有了新进展。
徐元梦捡好听的方面说。
十三阿哥学习如何,康熙每日去上书房检查都是知道的。
那小九呢?康熙接着问道。
小九也聪慧过人,其他皇子背诵十遍能记住的文章,小九几遍就能记住,为此臣只好多给他布置任务。
徐元梦答。
这样啊,既然小九记性好、悟性高,徐爱卿也不要给他增加功课,让小九指导指导十三阿哥吧,以小九的性子,为了教好十三阿哥,肯定会多学习的!康熙说道。
嗻!徐元梦恭敬道,然后辞别皇上往上书房走。
在路上,徐元梦想,皇上只是说了旨意,但如何办呢,得想个万全之策,既不让小九觉得是压力,又不让十三阿哥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
有了,就对小九说自己应付不过来,让小九帮衬吧。
于是,师傅给教完十三阿哥三字经,便问陈成康:小九,昨日布置的背诵和抄写完成了么?回徐师傅,已经完成了,请师傅再布置新的课业呗。
陈成康恭敬的答道。
今日就先不布置了,这样吧,我看你悟性高、心性又稳正,字写的也大有进步。
这里只有你和十三阿哥年龄相符,你多帮衬十三阿哥吧。
徐元梦答。
陈成康心想着原来我在徐师傅眼里有这么多优点,嘴里却答道:徐师傅,小九才疏学浅,还要上进,我看三哥哥或四哥哥他们更合适。
徐元梦摆摆手:他们作为兄长,自有指导幼弟的职责,不过你进学早,也是可以胜任的。
是,徐师傅。
陈成康说,心想终于可以找理由不用使劲背书了,爽歪歪!十三阿哥听闻也乐意由陈成康来指导。
于是,陈成康便俨然当起了十三阿哥的老师兼保姆,不仅在上书房带着十三阿哥学习,也经常在下学后敦促十三阿哥完成学业。
为了给十三阿哥将徐师傅讲的内容进行深化,期待着爷爷给他们授课时引经据典的样子,陈成康不得不逼着自己多看点书。
小九,下学后想不想去看大策棱和小策棱俩人比试过招呀?四阿哥问道。
不啦,我还要回去读书呢!陈成康拒绝道。
读书?四阿哥满头雾水,那个说只要挣大钱读书是次要的小九居然开始转变思想要发奋读书了,真是奇了。
于是连忙问道:徐师傅布置的背诵和抄写没完成?不是,早完成啦,不过,明日还要给十三阿哥讲解呢,我想讲的更好些,所以还要回去再读书。
陈成康忙说。
真不去?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四阿哥接着诱惑道,他们俩的对试,那是很有看头的。
大小策棱也期待他能去,就要跟着劝说。
陈成康有些心动,但片刻就又坚定下来,还是不去了吧,替我为小策哥哥助威哈。
唔,小九居然有师傅范,知道责任了,不错不错!康熙处理完政务,便来到上书房,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道。
表舅,您来啦,正好我有问题要您!陈成康见康熙来了,跑过去道。
哦,小九想问什么呢?康熙问道。
三字经里说‘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这是要勉励人勤奋学习才有作为,但这些人已经作古好久啦,有没有现成的例子呢?陈成康问。
有啊,这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嘛!康熙笑道。
你是说……徐师傅?陈成康想,能得到皇上肯定的,这里除了徐师傅,也没有其他人的了。
咳咳,你再猜!康熙微笑着望着陈成康,心想,这下怎么也能猜着是自己了吧?那就是三哥哥和四哥哥了,我听说三哥哥为了解数学题,可以几个时辰状若沉思,四哥哥博学强智,也是刻苦的孩子。
陈成康道。
那他们也还没到悬梁刺股的份上,你想想那得对书本有多大的热情呀。
康熙提示道。
难不成表舅说的是我?陈成康心想,我第一天来上书房就因为没睡好,出去洗了把冷水脸,只是这也不算刻苦吧,惯常操作呀!表舅是说我吗?陈成康没有底气,弱弱的问。
噗康熙要喷出一口老血,罢了,我不装了,我要摊牌,暗示不行,明示总可以吧:你有没有想过,是你表舅呢?你……陈成康先是用怀疑的小眼神打量着表舅,见表舅坚定的迎着他的目光,硬生生把怎么可能这四个字给憋了回去。
众皇子知道皇阿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非常刻苦,但也想象不出皇上努力的到什么程度,于是都用崇拜的目光望着康熙:皇阿玛,您给讲讲呗!康熙面对微笑,骄傲的向众皇子讲述自己读书累到吐血的故事:为君、治国是何其艰难,也需要何等学问。
朕自幼登基,内有鳌拜把持朝政,外有蒙古作乱,朕自知学问和为政治国之道都极为浅薄,便广延师傅,废寝忘食的与师傅谈古论今、博览群书,以求早日平定内忧外患,开创太平。
陈成康和众皇子凝神屏息的听着,康熙接着说:那时,我手不释卷,常常读书读到子时甚至天明。
你们的乌库嬷嬷尚还健在,对我说‘咱们家又不用考科举,干嘛读书要读到这样子劳心费神?’朕知道她心疼自己的孙子,但朕没有时间,只能挑灯夜读,也不知有多少次,读到吐血呕血还不知疲倦!朕知道,有时候你们也想偷懒,觉得皇阿玛不近人情,每天叫师傅和谙达严格要求你们读书、写字、骑射,样样不能落下,样样都有规矩。
朕是真心想为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你们有更多时间来学习,不再像朕一样,白手起家,也为日后为咱大清千秋万代做点事情!皇上!徐元梦听康熙表白心迹,已经不能自已,不觉涕泗横流跪倒在地,其他皇子也相继下跪。
康熙的话掷地有声,如钟声般震慑住了众皇子,上书房内变得极为安静。
他们在久久的回味着皇阿玛的话,努力体味着皇阿玛的良苦用心。
表舅~陈成康打破寂静和沉默,轻轻走过去,用小小的胳膊抱住了康熙的身子。
他以为君王便可以睥睨天下,为所欲为,天子一喜可以赦免众生,天子一怒可以伏尸百万,是何等威风凛凛;而今才多少体会到,身为君王,也是何等劳心劳神。
哈哈哈,朕说多了。
徐师傅,你们继续学习。
康熙见皇子们听进去了,不想让气氛过于压抑,便主动离开上书房,回乾清宫去了。
徐元梦收拾好心情,也不用趁热打铁,说道:咱们继续吧。
接下来一段时间,众皇子们一改往日心不在焉或应付的状态,无论是在上书房读书写字还是在观德殿练箭库布都极为认真。
转眼间,陈成康已经在上书房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他准备回草原时,康熙遣梁九功来说,土豆成熟了,明日要陈成康及众皇子一起到畅春园的皇庄去收获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