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2025-03-22 07:47:20

这可是殿下最喜欢的猫一旦到了府衙, 便等于到了崔贵妃手中,姜宛卿可就再也走不了。

绝对不能跟着蒋氏走。

但蒋氏带来的随从有数十人之多,而且看起来全是精壮干练之士, 不像是寻常家丁,倒像是行伍之人。

姜宛卿忽然想起来赵硕之母便是姓蒋,而太守夫人过世多年, 整个太守府的内宅皆是由身为乳母的蒋氏打理, 蒋氏的诰命虽然不高,却可以说是庆州威势最盛的女子。

姜宛卿想了想,收起了信,一面抚着伏在她身上的阿狸, 一面说了些感恩客套的话。

阿狸本来懒洋洋地窝在她膝上,忽然喵呜一声尖叫, 直接蹿下了马车。

路上皆是泥泞,阿狸沾得一身都是。

快抓住它!姜宛卿急忙道,这是殿下最喜欢的猫!阿狸可不是个好惹的,这么多人在场,加上蒋氏带来的军士, 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捉住。

向来冷傲的阿狸已然成了一只泥猫, 被人捏住了头颈, 尖叫厉喝不止。

姜宛卿猜它是在骂她——本喵纡尊降贵让你抱了, 你竟然敢掐喵!她暗暗在肚子里赔了个不是, 向她许诺了十斤小鱼虾,然后借要给猫儿洗澡为由,折返回姜家村。

蒋氏带着人在外面等待。

左等等不到, 右等等不到。

等到蒋氏再也等不下去, 进去推开房门的时候, 屋内空空,既没有猫,也没有人。

姜宛卿从前门进屋,直接便爬上了后窗。

金宝正蹲在地上写字,她向来喜静,不喜欢挤在人多吵闹的地方。

姜宛卿让她悄悄去把宋延和宋晋夫叫过来。

姜宛卿不单把崔贵妃的意思说了,还把赵硕之事一并告诉二人。

宋家父子虽是混迹过江湖,见识过人心,却是头一回领略这种深宫里的弯弯绕绕,又见是赵硕的母亲前来,宋延当机立断:快走。

这回没有再动用马车,三人直接上马。

姜宛卿手里还捏着那只泥猫,人与猫对视了一下,如果这猫还挠,她就放下它。

但阿狸不知是怕马还是怎地,上了马背倒是识相得很,紧紧地扒拉在姜宛卿身上不再动弹。

三人纵马从后门离开,沿小路绕过一阵,上了通往方家村的那条大路。

蒋氏的人一心守着前面那条官道,他们还不知道,背后的落阳山已非绝境。

夏季树木葱郁,绿意逼人,姜宛卿去年冬天以一把柴刀开出来的羊肠小径经过两边村子里的人们修整,已经平坦得可以轻松跑马。

姜宛卿那时走在这条路上,脑子里想着的只有方嫂家的大米和腊肉,从未想过,她一刀一刀劈出来的,会是自己通往自由的生天。

驾!姜宛卿一声轻叱,马儿撒开四蹄,一往无前。

*雨天道路泥泞,行路很是困难,但雨水可以掩去行踪,对于要落跑的人来说十分方便。

半个月后,丰城以南三十里外的茶寮。

丰城亦受洪灾波及,茶寮已经人去楼空,但遮雨的顶棚和粗陋的桌椅还在,三三两两的过路人各据一处,接些雨水,拿出自己的干粮来啃。

外面依旧是大雨连天,人们都忧心忡忡,不知道这场雨要下到什么时候。

一阵马蹄声在雨中疾驰而来,是一队官差。

他们走到茶寮内,拿出三幅悬赏画像,分别是两男一女,先是对着画像将茶寮内的人巡查了一遍,无果之后,告诉众人:这些都是要紧的人物,找到一人五百两银子,提供线索一人一百两银子。

洪灾之下,人们吃饱饭都难,这个悬赏近乎天价,大家纷纷凑上来细看,把这三位财神爷的面貌记在心里。

一位长相板正的中年人,一位剑眉星目的年轻人,一位杏眼桃腮的美貌女子。

只有坐在最里面的一桌人没有动。

三人像是祖孙三代,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停咳嗽,中年络腮胡男子轻轻替老人拍背,皮肤黝黑的少年人则忙着给老人倒茶。

官差离去之后,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那女子生得跟狐狸精似的,一看就是个祸害,估计是哪个官家老爷的妾室,耐不住寂寞跟下人跑了……还俩儿哈哈哈……中年男子眉头一皱,正要直起身,被老人按住了手。

年轻人也低声道:表哥,别管他们。

宋晋夫愤然:可他们这样编排你。

姜宛卿:反正我又不会少一块肉。

离开桐城之后,姜宛卿便向舅舅和表哥坦白了自己的打算——她不想去丰城,她想去岭南。

若是可以,她还想去南疆看看。

宋延是老派人,觉得姜宛卿此举实属离经叛道,但他自崔贵妃一封信里得窥后宫的杀机四伏,想想即便风昭然得承大统,姜宛卿要回宫过那样的日子也是难熬,思前想后,叹道:随你吧,若是你母亲在,该也只是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就好。

宋晋夫则直接道:卿卿你想去哪儿都可以,哥哥护送你。

三人借着雨势离开桐城,没走多远便遇见了官差。

好在宋延行走江湖多年,多的是掩人耳目的法子,三人遂扮成祖孙三代,以逃灾的名义去远方投亲。

自洪水一来,这样的人多不胜数,一路顺风顺水就到此地,过两天就可以离开庆州地界了。

连日淫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人们也等不了雨停了,休息好之后,便纷纷披起蓑衣,带起斗笠,重新上路。

姜宛卿三个人故意落后了一点,等人都走完之后,才背起背篓起身,走向马匹。

宋晋夫的背篓里背的是衣食,姜宛卿的背篓里背的则是阿狸。

背篓用油纸包着防雨水,还放着食水,阿狸刚吃完,窝在里面懒洋洋地正打算睡觉,忽然一下子睁开眼睛,耳朵动了动。

姜宛卿也听到了雨幕里再次响起马蹄声。

她本以为是官差去而复返,但雨中瞧来这群人可比方才的官差人数多。

宋延愈发咳得厉害,整个人身子都伛偻着,姜宛卿与宋晋夫在左右两边弯腰搀扶着他,斗笠压得低低的,完全遮住了脸。

就在这个时候,雪亮的刀法一闪,明晃晃的刀尖停在了三个人面前。

马蹄声凌乱,数十匹马将三人团团围住。

一个漫不经心的声音道:几位往哪儿去啊?姜宛卿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这声音甚是熟悉,她一定在哪里听过。

宋延颤巍巍地咳嗽着,道:好汉饶命,我们是往岭南投亲去,这里实在是没有活路了,房子也没了,田也淹了……没有等宋延说完,刀尖一转,贴在姜宛卿的下颔,冰冷的力道迫使姜宛卿抬起头,看清了那个人的脸。

那个人蒙着面,只露出一双眼睛,眉心有一道疤痕。

!姜宛卿如受雷击,惊恐地睁大眼睛。

这双眼睛她做梦都不会忘记,这是上一世那个匪首的眼睛!可那时她是北上京师时遇上的,此时她是南下,与当初遇见这群流匪的地界相隔足有五六百里。

他们怎么会在这里?!小娘子好亮的眼睛,好细的腰啊。

匪首的的刀光一闪,姜宛卿的斗笠裂作两半,在雨中落地,匪首用一种打量猎物的眼神打量她,这点手段就想瞒过大爷的眼睛,当大爷眼瞎吗?宋延挺直了腰杆,一把把姜宛卿拽到自己身后,宋晋夫抽出了背后的两截长/枪,拼成一杆,挡在前面,枪尖对准匪首:不嫌命长就给我让开!流匪们哈哈大笑,他们有三四十人,在雨幕中看来黑压压一片,而宋晋夫只有一杆枪。

本以为已经避免的噩梦重临面前,姜宛卿手脚冰凉,浑身发冷,动弹不得。

上一世就是这样……宋晋夫确实杀死了匪首,但最后身中数刀,鲜血流尽,死在她的面前。

她还记得鲜血滴在面前的感觉。

诸位大哥,姜宛卿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发抖,你们想要什么?匪首狞笑:自然是想要美人你啊。

姜宛卿想也没想:好,放过他们,我跟你走。

宋延和宋晋夫同时大怒,你胡说什么?!雨太大,打在姜宛卿脸上,冲淡了她脸上特意抹上去的锅灰,露出洁白细嫩如豆腐般的肌肤,如宝石般耀眼的眉目。

她甚至解下了蓑衣,任雨水打湿衣裳,衣裳贴合着如山峦般起伏的身体,她的声音轻柔,你们要的应该只是我一个人吧?流匪们没有人笑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姜宛卿。

匪首慢慢地抬起手,马匹散开,让出一道缺口。

宋晋夫铁青着脸,根本没有看那道缺口,紧握着枪杆,绷紧了身子就要动手。

表哥,姜宛卿轻声道,他是宫里的人。

确切地说,是皇后的人。

那一日在城外,宋晋夫应该还和他交过手。

上一世姜宛卿以为他们真是流匪,但同一时间,在北方流蹿的匪徒怎么可能突然来到南方,而身为匪首,他又为什么要蒙着面?皇宫里向来没有什么秘密,崔贵妃可以让庆州的手下把姜宛卿带到府衙看管,皇后自然不会让崔贵妃的计划成功,更何况,这位匪首不过是完成之前未竞的任务——皇后要杀她的心思,从来没有断过。

此事涉及宫闱秘辛,你们是外人,不能牵扯进来。

姜宛卿飞快低声道,三十里外有处驿站,你们在那里等我。

当然,在那里是永远等不到她的,但是没有关系,他们能活着就好。

她已经连累过他们一次,这一次,绝不能重蹈覆辙。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2-07-28 00:07:35~2022-07-29 12:00: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维WIN尼NIE 1个;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