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2025-03-22 07:47:20

沉船风昭然回到住所, 张述在等着他。

殿下,明天就要祭龙王,您今夜实不该出门。

万一被杨遵义的人看见……孤知道。

风昭然解下斗篷, 没让张述再说下去,张卿,孤只任性这一遭。

张述忍了忍, 还是忍不住道:殿下, 您任性可不止这一遭,就臣记得的,前面已经有三遭了。

桐城杀赵硕,丰城除御林卫, 姚城过上元。

还不算无量观过生辰。

总之遭遭都跟姜宛卿有关,张述想起来就头疼。

他千里迢迢从南疆赶去京城, 皇帝千秋节后,他表面上随着南疆使团踏上了归程,实际上却是带着人手悄悄在庆州留了下来。

张述并非愚忠之辈,也不像未未那样单纯,会为一条誓言所束缚。

在南疆的时候他曾经劝越先安慎重行事, 因为谁都看得出来, 太子势弱, 又失去了姜家的扶持, 几乎毫无胜算。

是在西山别宫亲眼看着国师清虚如何在一夜之间从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变成了勾结外官的罪人, 惨死在大殿上,而真正与外官勾结的太子不动声色,全盘隐身, 张述才明白越先安将身家性命交付于风昭然手上, 并非只因为血缘。

风昭然确实没有依凭, 但有手段,最重要的是,够狠心。

成大事者当如是,眼高于顶的张述为自己择下了明主。

只是这明主日渐为美色所惑,形迹越来越接近昏君。

张述非常忧虑。

这是最后一次了。

风昭然道,你选一队人先回姚城,听候太子妃吩咐,记住,选身手最好的。

张述一听顿时松了口气——只要把太子妃送远一点,太子殿下就无懈可击。

*翌日清晨,是龙王生辰的正日子。

龙舟已经在岸边整装待发。

端午之时要赛龙舟,下水之前年轻人一个比一个斗志昂扬,但今天的龙舟只是随行陪祭,不比快慢,划船的小伙子们甚是融洽,朝着各自的船上扔果子。

今日的主角是一艘大彩船,彩船上雕梁画栋,彩带飞扬,装点得十分鲜艳。

从前每年这个时候,杨家的彩棚里都有蒋氏坐镇,今日替代蒋氏的是姜宛卿。

各家彩棚的官眷皆来给姜宛卿请安。

这里的视线极佳,能看见岸边的人们整装待发,站在彩船前的风昭然尤为醒目。

这么远的距离根本看不清人脸,但只凭那站得如悬崖孤松一般的身姿,便让姜宛卿在无数人当中一眼把他挑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到了姜宛卿的视线,风昭然回了一下头,望向这边彩楼。

这么远,他看到的大约只是彩楼上的官眷们彩袖飘飘,宛如穿花蝴蝶,但姜宛卿却莫名觉得两个人的视线好像在热闹的上空撞在一起,然后一触即分。

杨遵义过来请安。

姜宛卿客客气气地让杨遵义免礼:今天是要紧日子,难为大人还惦记着本宫,本宫这里甚好,大人放心上船吧。

杨遵义笑道:主祭之人一定是身份最尊贵或是功劳最大者,殿下兼而有之,下官岂敢掠美?姜宛卿眼见他这些日子抢功劳简直抢疯了,连蒋氏的事都没有看出问题,今天居然谦让了起来,顿时觉得不对劲:大人不上船?龙王唯有殿下能祭,下官若是上船,恐怕龙王不悦啊。

杨遵义又陪着客气了几句,躬着身退下。

姜宛卿看着他的背影,有点出神。

能让他放弃上船,船上一定有问题。

她的视线顺着秋日晴好的阳光朝水面望去,鞭炮声响过之后,龙舟上擂起鼓来,风昭然登上船,大彩船一马当先,向河心驶去。

黄河流水滔滔,即便已经被治理过一次,也不像平江那般温柔缓和,大船顺流而下,去势甚急。

龙舟远远地缀在大船后,以鼓声相送。

姜宛卿手里捏着团扇,面上在和官眷们谈笑,心跳却和这鼓声一样,又快又急。

上一世风昭然在姚城的种经历听上去都像是神话。

比如太子殿下要修堤,天公派了两力士下来帮忙,百姓皆是身轻如燕,干活不累,百病全消。

比如修堤要钱财,而姚城上下只知盘剥贪腐,一文钱也不肯出,太子殿下为此愁苦,一夜未睡,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院中堆着高高的一座银山。

再比如修堤时挖到了龙王水脉,龙王前来入梦求情,请太子殿下挪堤三尺,龙王愿将龙宫献给太子,于是太子从此遇水不堕,并且还能从龙宫借道,转瞬便能出现在千里之外。

这些传言明明荒诞无稽,信的人却不少,因为风昭然在那场大战中确实是神出鬼没,他一直在姚城治水,却在所有人眼皮底下跑到了丰城兴兵,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就在此时,挤在河堤上的百姓们那边传来阵阵惊呼,很多人开始沿着河堤往下游跑。

姜宛卿坐在彩棚里,只能看见龙舟的一点尾巴,她跟着官眷们一同起身,看清了百姓们惊呼的原因——彩船一头向河中栽去,船尾高高地翘了起来。

天呐,这可怎么办?!杨大人带人往那边去了!姜宛卿看到杨遵义急急忙忙拎着官袍往下游赶去,脸上的焦急十分逼真,还提醒开路的府兵莫要伤了百姓。

真要着急救人,这会儿肯定是跑马都嫌慢,还有功夫在这里表演爱民如子?杨遵义在彩船上动了手脚。

风昭然在庆州的声誉几近天人,杨遵义就偏要让风昭然在所有百姓面前去死——你不是天命所归吗?那就看看老天爷保不保你。

今日祭龙王,为了给彩船龙舟让路,平时的渔船渡船全停了,就在人们慌忙去解缆绳的时候,通水性的人已经等不及,纷纷入水,向彩船的方向游去。

姚城人沿河而居,会水的人不少,两边靠岸的水域一时人潮汹涌。

但黄河浪急,彩船又驶出了很长一段距离,任是他们游得再快,也是鞭长莫及。

姜宛卿紧紧地捏着扇子,扇柄硌痛了掌心尚不自知——彩楼上的人定然是杨遵义安排的,这时候只有靠龙舟上的人才能救风昭然!龙舟上的人果然也下水了。

他们当中有游得快的,已经爬上了彩楼。

彩楼已经沉到了一半,只剩半截船尾耸立在水面。

来得及,来得及……姜宛卿的手心全是冷汗,心中反复默念,彩船沉了没关系,只要龙舟还在……然而没等她念完,仿佛是有什么无形的法术发动,十几条龙舟同时裂开,河水灌入,龙舟自身难保,很快沉得不见踪影,而救援的船只才刚刚出发,沉没中的彩船随水而下,越来越远。

姜宛卿已经看不大清彩船上的情形,它已经远得像是一只粽子般大小,从龙舟那边爬上去的人则像是一只只蚂蚁。

娘娘别担心,凡是能上龙舟的,在水里就跟在陆上一个样,芙渠悄悄安慰姜宛卿,他们一定可以把殿下救回来。

姜宛卿浑身僵了一下,慢慢地转过头来,脸色煞白。

——单纯如芙渠都想得到的事,老奸巨滑如杨遵义会想不到?他既然已经布下了这杀局,岂会容人有可能救起风昭然?彩船上可以安排人,龙舟上难道就不行?姜宛卿再度抬头望向那江面上越来越小的船尾,心重重地沉下去。

那些爬上去的小蚂蚁,不是去救人的。

但她在担心什么?风昭然已经知道杨遵义会动手,难道会默默地等死?可她再等了一阵,只等到水面上那只越来越远的小粽子缩成了一只芝麻丸再过了一会儿,连芝麻丸也不见了,河水滔滔,抹去了一切痕迹。

官眷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救起来没有?没死吧?怎么会这样?然后假模假样安慰姜宛卿:娘娘不怕忧心,殿下自然是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姜宛卿得感谢她们,为着应付她们,她也得稳住心神,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生死有神,吉不吉人的,还是老天爷说了算。

心一定下来,脑子便转得快多了——风昭然看上去没有做任何反抗,难道是将计就计,假死麻痹杨遵义以及杨遵义身后的庆王?回想一下那些离谱的传说,风昭然突然在丰城起兵,是不是就是这此之机水遁,暗中前往丰城?再想想昨晚风昭然的那些话,姜宛卿越想越肯定,脸上的冷淡也越发明显,甚至无聊地打了个哈欠:好端端的祭龙王弄成这付德性,真是扫兴得很,不看了,芙渠,回府。

夫君崩于眼前而不惊的太子妃由芙渠扶着下了彩楼,一上马车,立即问:舅舅,表哥,你们可知道水底下有没有什么法子逃生,不被人发现?自从到了姚城,但凡姜宛卿出门,宋延夫子必然随行,以防不测。

两人自然听说了太子沉船,原本正打算去救人,一样在人群里看热闹的空虚却阻止了他们,告诉他们,风昭然自有打算。

此是两人还以为姜宛卿不知道,连忙转告空虚的话,姜宛卿道:我知道他应该是没事,就是想知道他怎么在水底下待那么久。

宋延走南闯北多年,想了想道:听说水军当中有一种‘没人’,水性极佳,专能潜入水底,破坏敌船。

他们以绳系腰,用一种很长的管子呼吸,管口连着浮木,保证他们有气出入,若是不支,便拉动腰是绳索,船上的同伴便会拉他们上来。

但水面上的船全沉了,水底下又全是杨遵义安排在龙舟上的人,风昭然也不可能衔一根管子。

宋晋夫道:道长传话,让我们明日就带你离开姚城,殿下已经将人手安排好了。

正因为风昭然连人手都安排好了,姜宛卿才不能走。

跟着一队擅长追踪的南疆军,即便是有宋延和宋晋夫在身边,姜宛卿也没有把握脱身。

风昭然将会心想事成,君临天下,但她不会乖乖待在南疆,等着他再度把她带进那座皇宫。

要脱身,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我要那种管子。

姜宛卿道,舅舅,能帮我弄来吗?黄河上游便有大央水军驻扎,弄来没人的管子并不是难事,宋延的面色郑重:卿卿,你想做什么?姜宛卿握着团扇,慢慢地道:我伤心过度,要追随夫君于地下。

是夜,河面上依然有船只往来搜救,百姓们不停地呼喊着殿下。

官船混在其中,杨遵义亲自坐镇,在船头做出一番忧心且伤心的模样,回到船舱内喝口茶,润一润卖力呼喊的嗓子。

心腹师爷道:大人太辛苦了,夜这么深,大人先回去歇息吧,这里有我等看着就好。

杨遵义道:戏都到了最后,自然要做足。

他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得意,显然对现在的结果十分满意。

他已经命人悄悄传播太子会不会是妖孽得罪了龙王,被龙王带进了龙宫等语,现在百姓正值悲伤,还听不大进去,不过慢慢来,等到过他们缓过神,就知道整个庆州只有一个人有资格祭龙王,那就是他这个爱民如子、亲自修堤的太守大人。

当然了,能打捞起风昭然的尸体就更好了,可以让他们彻底死心。

但这委实不易,黄河水急,尸体早不知卷到哪里去了。

连那些被他派去假装龙舟子的府兵都没摸着。

就在这个时候,滔滔流水中,隐隐传来了哭声。

哭声在今夜有不少,那些百姓也不知是被风昭然落了什么蛊,找着找着便有人放声痛哭,被其他人喝骂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殿下还没找着,你哭什么哭,方勉强止住。

但这道哭声尖利,是女子。

船上向来不兴带女子,这是水道上的规矩。

杨遵义皱了皱眉,让人去看看,不一时府兵便着急忙慌地来回禀:大人,太子妃悲痛欲绝,跳河寻死了!什么?!杨遵义一下子站了起来,快去救人,那可是姜家的人!下完令,才想起来,不对,太子妃和太子向来水火不容,白日里太子出事她都没有掉一滴眼泪,怎么晚上却要寻死觅活?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呐。

心腹师爷——改头换面后的张述叹了口气。

张述来到姚城的日子虽然不长,但凭着过硬的脑子及够狠的心肠,再加上投其所好地扮成了一位怀才不遇的落魄书生,让杨遵义想起了自己最初四处碰壁的时光,很快便成为了杨遵义的头号心腹。

此时他接着道,也许太子妃与太子整日吵架,不是因为是不喜欢太子,而是因为太喜欢,偏偏太子一心只有姜元龄,从未把她放在心上,所以因爱生恨,处处针对。

现在眼见太子是死得透透的了,终于回过味来,所以伤心欲绝。

女人嘛,有时候就是这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杨遵义除去了心头大患,人也像是变得通情达理起来,点点头:风昭然虽是个病秧子,但他生得那个模样,女人想要不喜欢他确实也难。

顿了顿,他道:姜家之女不容有失,王爷还在信中提及过她,显然正惦记着,你去看着点,别让她有事……话没说完,起先通传的府兵进来回话,神情比方才更加惊慌:大人,不好了,太子妃娘娘找不到了!秋夜的水很冷,姜宛卿幸亏嘴里咬着根管子,不然牙齿肯定已经在打架。

河水很急,她努力往上游。

搜寻的人听到动静肯定会顺着水流去找她,再加上她入水时便脱下了外袍,浮浮沉沉的衣裳越发会将人引往下游去,没人会想到她正在逆水而上。

只是逆水行舟已是难事,逆水游泳更是要命,她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也不敢探头出水面,只感觉自己好像被水往下冲,也不知道游出了多远。

娘娘!娘娘!声音隔着水面传来,很是模糊,而且眼前越来越暗,应该是离搜救船只的灯火越来越远了。

就在她准备往岸边去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桨声。

她在水中回头,就见一点灯火逆流而上,正在冲她的方向来。

姜宛卿吃了一惊,心中暗自祈求上天,但愿这只船上的人是已经放弃搜救,准备回家,而不是冲着她来的。

可惜事与愿违,那点灯火越来越近,就在接近她所在水域之时,船上有人跳了下来。

姜宛卿暗骂了一声,拼了小命往前游。

没能游出多远,一只手抓住了她的脚。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2-08-27 01:08:46~2022-08-28 01:27: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老魈 6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