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端午临近, 王府中已经开始准备起了粽子所用的馅料,茂名居里,王妃正在看着去年的礼单, 思量着今年要给各家的礼物。
眼见着快到午膳时间了, 王妃派人去前院请镇南王过来一起用膳。
镇南王到的时候,茂名居里的膳食尚未完全摆好, 王妃笑着迎接镇南王:王爷到的时间刚刚好, 臣妾今日让人做了两道外面的时令小菜, 王爷尝尝看王妃说着, 和镇南王一同落座, 夫妻两人就着几道新鲜的菜样,简单的说了几句, 便用起了膳食。
餐桌上, 一道凉拌的山野小菜让镇南王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菜也太酸了些王妃闻言便笑了:王爷也吃不惯吧?臣妾刚吃着也觉得酸溜溜的没什么吃头,这菜原是大厨房特意做给令姨娘的, 据说令姨娘吃的欢喜, 连着点了好几顿了,臣妾好奇,这不就也让人做了一盘送了过来, 未成想, 味道属实不怎么样, 看来这菜, 也就令姨娘吃的欢喜了镇南王闻言笑了笑:她怀着身孕口味奇怪些, 王妃怎么也跟着凑热闹了王妃笑道:臣妾现下尝了这道菜, 也算知道令姨娘如今有多嗜酸了。
臣妾常听人说, 酸儿辣女, 想必令姨娘这一胎定会是个男孩, 如此说来,也是一个好消息了对于王妃的话,镇南王笑了笑,明显是高兴的,不过却也没有对此开口说什么。
食不言寝不语,两人说了这么几句后,也就继续静默无声的用起了午膳,随着镇南王落筷,王妃也紧跟着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午膳后,王妃拿来了自己抄写好的送礼名单,递给镇南王道:王爷帮着臣妾看看,今年的端午节,臣妾这礼单可还有什么不相应的地方。
从王妃手中送出的节礼,都是些常规的各家往来,只要比照着往年的礼单,增增减减的也就是了,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不相应的,镇南王大致的扫了几眼,目光落到方家的时候一顿,随即开口道:方家的节礼,可以再加上两分王妃闻言,面色有一瞬间凝滞,平白无故的,方家的节礼为何要多上两分,若非因着周氏,王妃想不出其他来。
心中思虑万千,王妃面上却是未有丝毫显露,她笑着应声道:好的王爷,臣妾记下了其他的,就按照王妃这个单子来吧,辛苦王妃了镇南王把手中的礼单递回给王妃,如此说道。
不辛苦,都是臣妾的分内之事,哪里就辛苦了,说到辛苦,臣妾前个去看了令姨娘,听说如今还是见天的孕吐呢,臣妾看着都心疼了。
王爷,臣妾想着,如今令姨娘有孕了,也算是大功一件,不若将她晋为庶妃位份,将来生了孩子,身份也能高些,王爷觉得呢?晋位?镇南王神色一顿,不由看向王妃,确认道:王妃是说让令姨娘晋庶妃的位份?这事镇南王之前还真没想过,如今王妃乍然提起,镇南王难免惊讶。
王妃话说完后就一直在注意着镇南王的反应,此刻见他似有震惊,却好像并无什么排斥,不免松了口气,继续开口道:是啊,王爷,府中孩子少,令姨娘有孕,也算是大功一件了,臣妾想着,令姨娘身份不高,又无娘家依靠,将来等孩子出生,难免让人轻视了去,为着她腹中的孩子着想,生母若是庶妃,总归孩子的身份也更高些,将来府中再有子嗣出生,也不至于让这孩子,处境太过尴尬。
王妃处处以令婉腹中的孩子为出发点,考虑周详,目光长远,说的更是合情合理。
镇南王听罢,也忍不住思考起来,王妃所说之事,确实是重要问题,只不过这些事情,因着孩子还尚未出生,先前倒是被他忽略了。
如今一想,王妃的话,何止有道理,镇南王甚至想了更多,越想倒是越觉得,令婉身份不够了。
王妃你思虑的很是周到,这不是一件小事,本王要再好好想一想镇南王一副沉思的样子,如此说道。
王爷说的是,臣妾也是想着,令氏产子之后早晚也要晋位,与其这样,倒不如提前些日子,早些给人晋了位份,也好让令氏安心待产。
镇南王赞同般的点头,却没有开口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提起了端午节那日的安排,同时交代王妃道:令姨娘现在怀着身孕,端午那日,就让她留在府中,不用出去了这……王爷,把令姨娘一个人扔在府中,会不会不太好?对于镇南王的这个吩咐,王妃倒是有些看不懂了,大家都出去了,留令婉一个人在府中,这岂不是让人多想,她的月份又不大,远不到不能出去的时候啊。
没什么不好的,外面乱糟糟的,她既已怀了身孕,少去凑热闹,安心养胎方是正事镇南王理所当然的说道。
王妃闻言便也不再就此言语,应了下来。
镇南王在王妃处又休息了一会,这才回了前院。
一进前院,镇南王便让人去请自己的一位幕僚来,而他的脑子里,则还在想着王妃所说的给令婉晋位一事。
说起来,镇南王的子嗣一事,本就是件大事,这么些年,因着种种原因,以至于他的膝下,人丁单薄。
如今令婉这一胎,对镇南王来说,确实是有些不一样的意义。
幕僚很快就过来了,镇南王邀人坐下,侍从送来茶水,镇南王亲自给人倒了杯茶,笑着开口道先生尝尝这茶,京中皇上新赏下来的京城中的赏赐,口感自是极好的,在下今日有口福了幕僚拿着茶盏,笑着开口,说罢这才品了一口。
先生可听说了最近外面的传言,周家女郎不远千里来了南地,未曾想,竟是为着本王而来,这事,先生如何看?镇南王开口,提起外间的传言。
关于周姑娘欲要进镇南王府的事情,不止王府后院里,王妃她们有所耳闻,镇南王亦是早就听到了消息。
只不过和后宅女人们的那点小心思不同,镇南王思虑的事情,牵扯甚广,想的就更是多的多了。
在下听说,周家如今在朝中正是如日中天,尤其是在户部的权势,说是周侍郎的一言堂也无不可了,周家如此繁花锦簇,在下对周小姐千里迢迢来到南地一事,实在多有不解啊,王爷!幕僚摇着头,一副喟叹语气。
镇南王闻言失笑:先生还真是……一针见血呀镇南王当年一战成名,从南地去京中受赏,城门大开那日,他一袭铠甲,高坐马上,只一个身影,便迷倒了侯府贵女。
张侧妃当年,不惜与家人决裂,甘居侧妃之位,也要嫁给意中人,最终感动了太后,皇家为其赐婚……这样的英雄美人佳话,至今还在上京中流传。
镇南王深处其中,才更知这故事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
不过侧妃张氏对他的情谊,这么些年,看在眼里,镇南王倒是已然相信。
但镇南王还不至于自恋至此,到了今日,还会觉得周姑娘亦如当年的张氏,对他倾心,才会不远千里,来到南地。
况且,同样的故事有一个就够了,镇南王并不需要第二个张氏,何况那周姑娘,可远不及张氏坦荡,周家亦不是勋贵侯府。
就着此事,镇南王和幕僚两个,又你来我往的,说了好些旁人听着云里雾里,压根听不懂的弯绕话。
这一谈,就是两三个时辰过去了,送走了幕僚。
镇南王一个人又在书房静坐了许久。
再起身的时候,镇南王对着固安吩咐道:走吧,晚膳去玲珑馆玲珑馆里,令婉已经在用晚膳了,听到镇南王过来的通报声,令婉连忙放下了碗筷,起身出门迎接。
王爷,您来了,妾身正在用膳呢,王爷可用膳了?令婉一见到镇南王,便去拉住了人手,亲近的开口说起了话来。
行礼什么的,因着之前镇南王所说的,怀孕后不用行礼,令婉便彻彻底底的放松了下来,借机把这一讨厌的步骤省略掉了。
本王陪你一起用,你这的菜色不会一水都是酸口的吧镇南王玩笑着开口。
怎么会,好多样呢,保管也有王爷爱吃的两人说着话,走进了室内,双双落座,吃起了饭来。
令婉如今食欲好,吃的多,一口口的吃的香甜,看的镇南王都多用了半碗饭,等到他已经吃饱了,令婉还在继续呢。
想到她时不时的就要吐出去些,吃的多些,倒也正常,她吃的多,孩子才能长得好,这么想着,镇南王看着令婉吃饭,都是带着满面笑意的。
等到令婉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镇南王开口问起了令婉的家世来:本王记得你曾说过,家中还有个读书的弟弟,他今年多大了,书读的如何啊?面对镇南王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令婉一时都迟疑了,便宜弟弟多大了?书读的如何?令婉想了又想,也没想到太多的记忆出来。
她抿着嘴道:王爷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随便问问,你如今有了身孕,可有思念家人?可用本王命人把她们接过来看看你?镇南王贴心的说道。
然而对于镇南王的好意,令婉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不用……不用这么麻烦的王爷,有王爷在,妾身,妾身也没有多么的想念家里人最后一句,令婉声若蚊蝇。
她是压根就不想,什么家人啊,且不说那些人压根就不是她的家人,光是她们对原主所做之事,只怕就是原主也不愿意认下这样的家人吧。
然而令婉的这个样子,却不由让镇南王听的皱眉,眼见着镇南王脸色微变,令婉连忙开口,颇有几分委屈的说道:王爷您大概不记得了,妾身是被家人卖掉的……令婉只说了这一句,眼泪就忍不住的滴落了下来。
随着令婉的这句话,镇南王这才恍惚想起,她似乎曾经隐晦的和自己说过,不喜家人来着……眼见着令婉落泪,又要哭起来,镇南王不由扶额,一丝烦躁涌上心头,他甚至有那么一丝后悔,自己跟她提什么家里人。
好了,好了,不见就不见,你不要哭!妾身也不想的令婉一边拿着帕子擦拭眼泪,一边开口道。
她是真的没想哭的,只是不知为何,只出口了那么一句话,情绪就到位了,眼泪哪里由她控制啊……大概也是因着怀孕的缘故吧,她现在本来就情感丰富,情绪不稳。
好了,你别哭了,你不哭,本王告诉你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啊?本王打算晋你为庶妃!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