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十九章你终于来了

第十九章你终于来了

2025-03-22 07:49:51

江宁听罢, 不慌不忙地说道:别急,没事, 你等我一会儿, 我回去拿样东西,跟你去一趟公社。

江宁回家,从抽屉里拿了上次写的《建房申请书》, 他当时只是多做一层准备, 没想到真用上派场了。

江宁坐上陈壮的自行车去公社。

陈大山此时也在公社刘书记的办公室里,在场的还有小卫。

小卫看到江宁进来冲他点点头,江宁点头致意。

刘书记看了一眼江宁,皱着眉头, 无奈地说道:小江啊,我原本以为你是个稳重谨慎的年轻人, 可你怎么也干这种糊涂事?江宁把《申请书》放在桌上,推给刘书记看。

他接着说道:刘书记, 我盖房的理由写得很充分,用的东西也写清楚了, 我是知青,村里并没有给我宅基地,我将来回城后,这房子自然就归村里所有。

房子不是我私有的,是集体所有, 我只有这几年的居住权而已。

我用一点集体的旧砖盖集体的房子,还搭上我自己的钱, 这不能算占公家便宜吧?刘书记蹙着眉头, 没言语。

江宁继续说道:刘书记, 如果公社觉得这样做不合规定, 我也无话可说,我申请把房子推倒,把砖头还给集体。

至于我的住处,我就再回知青点。

对了刘书记,我们知青点宿舍条件很紧张,特别是男生宿舍更挤,我们一般是尽量自己克服,不给组织添麻烦。

现在看来,自已克服是没法克服的,我们只能给组织添麻烦了。

陈大山也附和道:是啊,刘书记,小江说得对。

我们大队本来就打算修知青点的房子。

你看这……刘书记只得开口说话,他先扫了一眼江宁和陈大山,清清嗓子,慢条斯理地问道:知青点真的住不下了?陈大山点头:那可不,男知青比较多,房子就三间,放了二十多张床,都没个下脚的空。

而且房顶还坏了,前几天还漏雨了,我刚让人修好。

小江的床位就是漏雨最厉害的地方。

刘书记还能说什么?让公社出钱给知青修房子?他才不愿意。

但这举报也得处理,该怎么处理呢?他的目光看向小卫,小卫立即心领神会,说道:书记,按理说,江宁没有做错,人家申请书也提前写了,大队也同意了,村民们都帮着盖,想必也不反对。

再说,这房子以后也是集体的,我觉得合法合理又合情。

刘书记撩了撩眼皮,示意小卫继续说下去。

小卫话锋一转:虽说做法合规矩,但既然有人举报,说明还是有个别人不同意,我建议,由江宁和陈队长出面去做一下这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

尽量争取他们的理解。

陈大山打蛇随棍上,小卫的说法我赞同,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个别人是谁啊。

刘书记看了一眼陈大山,说道:举报人是匿名,连我都不知道是谁。

你们回去召开社员大会作思想工作呗。

陈大山没打听到想要的消息,只好答道:也只能这样了。

江宁补充一句:我赞同刘书记和卫干事的意见,回去开会,做做少数人的思想工作。

同时,我也做出一些补偿。

或者是把旧砖折算成钱从我的补助里扣,或者我干些别的顶帐。

陈大山飞快地接道:扣钱就算了,几块旧砖头没法算。

这样吧,我们大队准备开个幼儿园,小江手艺好,你给娃们做点小玩具啥的。

我看孩子们挺喜欢。

刘书记惊讶道:老陈,你们大队要开幼儿园?陈大山点头:是这么打算的。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从小就得好好培养,就跟庄稼似的,从小锄地施肥,长大才能茁壮。

办了幼儿园,也能解放妇女劳动力,对大队也好。

这番话完全是照搬江宁的。

刘书记难得拿正眼看陈大山,称赞道:老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进步很大。

陈大山忙说道:我是这么想的,不过这话是小江跟我说的,我越想越对,就拿来用了。

说完,他还笑着看了江宁一眼。

刘书记哑然失笑,他说呢。

但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这陈大山确实是个实诚人。

换了别人,不会这么实话实说。

这种人干不了大事,说不了好话,但干点实事还是可以的。

他对陈大山的成见少了一些。

被幼儿园的事一打岔,刘书记的情绪也平稳许多。

事情暂时就这么解决了。

陈大山和江宁起身告辞。

刘书记临走时,意味深长地对江宁说道:小江,上次绿肥水的事你贡献很大,上次开会,别的公社干部还提过你。

我听说你还会修拖拉机,你是个好样的,以后好好干。

另外也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不要因小失大。

江宁点头表示受教:谢谢书记提点,我以后会更加注意。

三人离开了办公室,小卫很快就跟了上来,好声安慰江宁:小江同志,你也别太担心。

举报这事很常见,这年头,有几个没被举报过?江宁真诚地道谢:谢谢你,卫干事,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稳了,第一次被举报,心里慌得很。

小卫安抚地笑了笑,两人挥手告别。

三人回村后,陈大山便让陈壮通知大伙开会。

陈大山拿着个铁喇叭,向大家伙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是这样的,有人向公社匿名举报咱们的小江,损公肥私,理由是用公家的砖头盖自己的房子。

大家嗡地一声议论开来。

这哪个缺德冒烟的玩意儿举报的?对啊,就那几块破砖头,就这还公家财产?我猜是王家人干的。

我也这么想。

陈大山在台上扯着嗓门嚷道:人家小江早写了申请书,等将来他回城,这房子还交给大队。

你们一个个地,就算要举报也该打听清楚再来,别张嘴就来,跟个二傻子似的。

对了,为了堵某些人的臭嘴,我让小江给咱们村的娃娃们做点玩具,咱们要开幼儿园,省得娃们到处跑。

大家被后一个消息震住了,议论声更响了。

陈大山也不管他们,反正事情他说完了。

他不像王明成,开个会硬拽文词,不说正事,一个屁大的事扯半天。

他有事说事,没事散会。

大家对于要办幼儿园的事很热心,便围着陈大山问东问西,比如几岁的孩子能上?收不收钱?谁来当老师等等。

陈大山听得头大,只好说道:别急别急,这事还还得再商量。

散会后,陈大山便来跟江宁商量怎么办幼儿园的事。

你说收不收钱?要是收,我估计大家都不干,要不收吧,又有人不满,有的人家有孩子,有的没有。

再说,这老师和保育员的工资谁开?江宁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应该收点粮食,少收些,标准你定吧,我毕竟对村里情况不了解。

最好定一个大家能接受的标准,这些粮食一是给孩子加餐,二是给老师和保育员当补贴。

陈大山觉得也只能这样了。

江宁被举报的事不了了之。

王家人得知结果后,满怀愤懑但又无可奈何。

他们哪里想到江宁还留有后手?村里人知道这事后,都夸江宁有先见之明,这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

江宁回来后开始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做玩具,他先做了一个翘翘板,做好安装好,之后又做了几个木制小城堡、积木、还有木制挖掘机、藤编摇篮。

这些东西一拿出去,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幼儿园还没开办,每天都挤满了孩子。

怕孩子争抢玩具打架,江宁还任命了陈大山的孙子当班长。

江宁倍受孩子们的喜欢,他到哪里都有孩子跑过来打招呼:江叔叔,江哥哥。

江宁做完这些,别的就不管了。

农村的水很深,村民们看着淳朴,实则精明,很多事不适合他一个外来户来管。

对于陈大山,他只提方向和方法论,具体事情由他去做。

人家毕竟当过十年队长,又是村中土著,对于人情世故、村民利益分割的把握上,非江宁能比。

陈大山的缺陷是眼光不长远和文化水平低,这一点刚好江宁补齐了。

到目前为止,两人的配合十分默契。

老木匠把门窗做好了,李守信过来帮江宁装好,窗户上还差两块玻璃,李守信量了尺寸,说有机会给他弄来。

江宁感激地说道:幸亏有你们帮忙,这房子才盖起来。

李守信笑道:咱们谁跟谁啊,没准以后来蹭住。

江宁指指两间厢房:给你们留着呢。

两人说笑两句,李守信正色道:对了,我听说那个王威放话,要找你的麻烦,有事你吱一声,咱们知青不怕他。

江宁笑道:放心,我不会跟你们客气的。

李守信语重心长地说道:江宁,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老实谨慎了。

江宁:我也这么觉得,我决定以后不那么老实了。

李守信哈哈一笑。

江宁每天按部就班,上工下工,现在不是农忙时节,大家的工作量不算大,江宁的空闲时间比以前多了,他每天清晨都会沿着山路跑一个小时。

说起跑步,其实村里的道路更平整一些,但是,村民们没有跑步的习惯,他要是去跑,就容易被人围观。

江宁便选了一人迹稀少的山路,这条山路大致上还行,就是路上石子石头太多,有的地方还有坑,江宁边跑边修路,把石头踢到旁边的山谷,遇到坑就用土填平。

他也不着急,每天干一点,不知不觉就修整了一条五公里的小路来。

江宁很喜欢这条山路,路上风景很好,有时还能遇到几只可爱的小松鼠,江宁在兜里装一把瓜子投喂它们。

如是几次后,小松鼠跟他也熟了,见了他也不再躲。

江潮有空时也上来跟着他一起跑步,两人跑累了就坐在石头上吹山风看风景。

江宁早上跑步,晚饭后先散个步,再练习踢打沙袋。

方朝阳看到江宁在山崖上弄的小操场,也十分感兴趣,他拉来七个人,大伙集资买了个篮球,一有空就来打篮球。

大家不但集资买篮球,还互换书看。

江宁姑姑寄来的那几本书中了大用。

江宁也换了几本书来看,还有两本是手抄本。

他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不错,打算以后有空了也抄几本书看。

他这个想法得到李守信方朝阳的一致赞同,后来,别的知青也听说了。

高雪华做为女生代表还给江信送来了稿纸,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江宁顶着大家的期望,不得不提前开启计划。

这段时间以来,江宁又是盖房又是集资买篮球的,跟知青们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以前他只跟方朝阳李守信熟,现在又多了一帮朋友。

像袁国兴那种奇葩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正常的。

陈大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把幼儿园的事情搞定了。

因为再过一个月就该秋收了,幼儿园必须得在秋收前开办起来。

陈大山规定,农忙时孩子把孩子的口粮交到幼儿园,由保育员统一做。

农闲时孩子自己回家吃。

幼儿园只收两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幼儿园配一个老师,一个保育员。

保育员是陈大山的侄媳妇牛鲜花,老师需要识字,陈大山有意从女知青中选人。

江宁顺口给他推荐了高雪华,这姑娘高中毕业,勤快,也很有爱心,挺适合当老师,陈大山同意了。

保育员和老师每天十个工分,每年补助二百斤粗粮。

这待遇虽然一般,但胜在轻松,至少不用下地干活了。

女知青们听说要招幼儿园老师,正准备活动活动,没想到陈大山直接点名让高雪华去,别的人没说什么,也有个别人说酸话,说肯定是因为她和江宁的特殊关系,才特意照顾她。

高雪华想解释,结果越描越黑,把她气得不行。

有些人只是在高雪华面前说酸话,还有人直接到江宁面前说三道四。

江宁自然不惯着他们,遇到女生问,他就意味深长地反问对方:你为什么关心这个?难道你对我……那可不行,我不能早恋爱早结婚,你死了这条心吧。

问话的女生:……最后一脸无语地走开了。

论到男生,江宁则是一脸惊恐:你为什么这么关心我的私事?你可千万别喜欢我,这是违背道德和伦理的,小心我举报你。

男生目瞪口呆:……吓得落荒而逃,之后,再也没人敢问了。

但大家总觉得哪里不对,有人委婉地向江宁提出,你是不是有点自作那个多情?江宁振振有词:在我们那里,关心别人对象的人,就是想跟他搞对象,正常人谁管这些私事?问的人气结:谁说的,我们那儿七大姑八大姨,邻居都来问这事。

江宁一脸同情:你们那里的人都不正常,难怪你也不正常。

那人无言以对。

江宁以为解决了这件事,他就可以清静一阵了。

没想到,偏偏有人来扰他的清静。

这人就是王威。

两人自从上次结下梁子后,王威一直司机报复江宁。

后来,他开始盯梢,最后终于逮到了机会,他发现江宁喜欢一个人沿着山路跑步。

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王威在半路上拦着江宁。

江宁看着气势汹汹的王威,淡然一笑:你终于来了。

等你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