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二十一章新想法新生活

第二十一章新想法新生活

2025-03-22 07:49:51

请客这天, 正好赶上幼儿园休息,牛鲜花过来找高雪华一起去江宁家。

高雪华和两个女知青要来江宁这儿吃饭, 在知青点引起了一点轰动。

近几个月, 江宁的人缘在变好,人气在飙升,他时不时地请方朝阳李守信等人吃饭, 大家都知道江宁的厨艺好, 谁被请客,都会被人羡慕。

不过,请女知青还是第一次。

其他人主要是羡慕,但也有人说酸话, 比如那个袁国兴。

袁国兴阴阳怪气地对高雪华等人说道:我建议你们最好不要去,要不然以江宁那性子, 又该自作多情,说你们看上他了。

江宁前些日子的操作谁不知道?别人一打听他的事, 他就误以为人家对他有意思。

高雪华跟牛姐这样泼辣爽利的人接触多了以后,嘴上功夫也变厉害了许多, 她当即还嘴道:江宁是什么人,我们正常人都清楚,你不惹他,他不惹你。

你只要不问人家不想回答的问题,他能说出这种话吗?牛鲜花也上来帮腔:可不吗?正常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你们好歹是念过书的, 都注意点吧。

看把人家小江这样的老实人都逼成啥样了?袁国兴:……敢情江宁变这样,都是我们逼的?牛鲜花说完这句还不够, 眯着眼睛, 以一副大姐姐教训小弟弟的口吻对袁国兴说道:小袁, 我们乡下有句话, 叫心眼太多不长个。

你以后别再长心眼了,多长点个子。

这话正戳中了袁国兴的痛处,他气得脸孔通红:你——牛鲜花笑眯眯地说道:你看看你,不但心眼多还小,我跟你开句玩笑,你就生气。

袁国兴因为愤怒,说话更加急不择言:你们有点分寸吧,几个女同志去人家男同志家里吃饭,就不怕人说闲话?牛鲜花被气笑了:哎哟哟,这可是新社会,哪来那么多封建思想?女同志还不能跟男同志来往了?说着,她拉着高雪华大声说:今天咱们就光明正大地去,我孩子都会下地了,我怕个啥?我看谁敢嚼舌根?要被我听见,我不撕烂他的嘴,我就不姓牛。

牛鲜花这话说得很有气势,听得人都不由得瑟缩一下。

牛鲜花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带着高雪华她们离开了。

袁国兴等人站在原地傻眼。

她们几个到山崖的时候,江宁正在忙碌,他家现在已经有了新厨房,原来的那个棚子厨房也没拆,夏天在外面做饭凉快。

牛鲜花一进江宁的小院,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小江,你真是心灵手巧,这才多久,小院都大变样了。

大家一看,可不是嘛。

院子的菜田整齐得就跟棋盘上的方格似的,一块块,一畦畦,整齐排列着。

小葱、大葱、韭菜、空心菜,凡是这时节该有的蔬菜都种上了。

菜地里郁郁葱葱,蔬菜水灵翠绿,长势喜人。

南瓜、黄瓜、丝瓜、冬瓜的架子也搭得极好,黄瓜顶花带刺的,看上去十分鲜嫩。

除了菜园,还有个小花园。

里面大多是从山里移植过来的野花,黄的粉的紫的,一片姹紫嫣红。

墙角竟然还有几根竹子,一看就是从山里挖来的。

大家边看边啧啧称赞,高雪华她们三个女知青更是喜欢得不行,心里暗暗羡慕江宁能有自己的小院住。

像她们住集体宿舍,想这样也没法子。

牛鲜花赞叹完院子,撸起袖子就开始帮忙干活,大家也各自找活干,来吃饭,不能只出一张嘴吧。

江宁做为请客的主家其实挺轻松的,洗菜择菜被牛姐她们几个包了,烧火劈材这类的活方朝阳李守信他们几个干了。

他嘛,只负责最关键的部分:炒菜。

这个季节,蔬菜长势正好。

江宁今天就多做了几道菜。

他家的南瓜花开得正嫩,他跟陈大娘学了怎么会辨认不结果的花,这些花被摘下来做菜,南瓜花用盐少腌一会儿,洒上干面粉,用少量油干炸,炸好后,熬一点自制的番茄汁浇上去,金黄的南瓜花中带一点红色,颜色鲜亮好看,吃起来香酥酸甜,别有一番风味。

炸了南瓜花,锅底还剩有一汪油,江宁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又弄了个炸野菜,把洗干净的野菜用面拌了,打个鸡蛋进去,放锅底小火慢炸,不费油又好吃。

这年头人们肚子里普遍缺油水,什么三高肥胖,完全不用担心。

谁请客做菜放得油多,都会被人称赞大气有排面。

江宁就是这样的大气人儿,大家被开局这两道油炸菜品香得心神不宁,真香啊,今天又来对了。

炒完这两个菜,江宁又拿起他妈给寄的腊肠,把腊肠切成薄片,下锅先干烧一会儿,炒出油来,再放切好的蒜薹进去。

一股醇厚的肉香味飘了出来,大家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小江可是大方人,竟然还有肉!腊肠太少,也没法放开吃,只是借借它的肉味而已。

一块腊肠,江宁拿来炒了两个菜。

除了两个油炸的,两个肉菜,其余的都是素炒青菜和凉拌菜。

即便是炒青菜,江宁炒出来的就是跟他们不一样,大家吃一回称赞一回。

牛鲜花早就听说江宁的厨艺好,今天算是正式尝到了,也是赞不绝口。

她除了称赞,还抱着学习的态度请教:小江啊,你这个炒油菜和空心菜,怎么炒完颜色还这么好看?碧绿碧绿的,我炒完,它就不成样了。

江宁耐心回答道:青菜不能炒太久,久了颜色就不好看了,吃起来口感也不好。

大火炒菜,扒拉几下就可以出锅了,蒜末也是在出锅时再放比较好。

牛鲜花点头:哦哦,原来炒菜也有学问呢。

小江,你真是厉害,干啥啥行。

江宁谦虚地说:其实也不是,我是来到这里后,才重新学会怎么生活的。

大家都笑说:小江你太谦虚了。

江宁也不是谦虚,他是真这么想的,在这里,他才真正学会如何生活。

以前的他哪有时间研究这些?他被社会时钟催促着,急不可待地往前跑。

上学时争分夺秒地读书,在高考大省,从小城中学一路卷到985,几乎拼了半条命。

读大学后,还是不能放松,一路考证找实习,兼职赚钱。

工作后更是别提。

那时,他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上大学后就好了,你工作以后就好了,你买房以后就轻松了……其实一直不会好,人生只会越来越难。

他喜欢的美食美景,漫无目的的阅读和放松的时光,永远不会来。

现在的他,不会再为了幻想中的美好明天,去牺牲今天。

因为每一个今天,都是昨天向往的明天。

活在当下,当下不幸福,未来也不会幸福。

江宁觉得自己又悟了。

他如果修仙,应该会以美食入道。

江宁因为今天的顿悟和美食,心情更加美好。

大家本来心情就好,受了他的感染,是好上加好。

大家不分男女,围着饭桌坐下,边吃边聊。

东拉西扯,漫无目的,气氛轻松融洽。

江宁话不是最多的,但一直是众人中的焦点和中心。

大家就喜欢听他说话。

吃完饭,大家又抢着干活。

几乎不用江宁动手,锅碗瓢勺被刷得干干净净,院子也被打扫干净了。

饭吃完了,活干完了。

大伙才带着满足又不舍的心情告辞离开。

热闹过后是安静,江宁不排斥热闹,但更享受安静。

他躺在院外的吊床上,打算睡个午觉。

这吊床是他新搭的,把两个旧渔网重新编织结实,系在两棵大树中间。

夏天躺在上面晃晃悠悠睡午觉,上面有大树遮阴,四周有山风吹着,荫凉又凉爽,十分舒坦。

江宁把王威揍了,江家人也打劫完了,现在王威不敢再像以前那种随便挑衅他。

当然,服气还是很不服气的,但那是他自己的事。

江家人暂时很消停,再有来信找不自在。

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帮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打制玩具以及思考未来。

他不喜欢被人催着干活,但又很喜欢主动干点事。

刘家河大队的乡亲们这么穷,他是不是可以干点什么改善一下?江宁知道,这个时期能干的事情很少,生意是不能做的,那叫投机倒把。

哪怕为了集体,也会被说成什么生产挂帅、走资本主义路线,一不留神就会被批判。

他能做什么呢?搞农业应该比较安全。

那就继续修理地球表面吧。

江宁开始留心观察,暗自调研。

他工作之余,就拿着本红色塑封笔记本,沿着村子走走看看,在山里转一转,有什么想法就赶紧记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宁转了几天后,还真的有了点眉目。

他发现,山上的酸枣树特别多,哪怕是今年大旱,酸枣有所减产,但他出去随便一摘,就能摘一大兜子。

说明这儿的土壤和气候适合酸枣树生长。

酸枣的食用价值一般,个头小,肉少,吃起来酸不拉几的,本地人不怎么爱吃,药用价值应该有点,老胡说它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穷人不建议吃,越吃越饿,太费粮食。

酸枣的价值不高,但大枣价值高啊。

乡亲们送他的大红枣也是本地产的,皮薄肉厚核小,甜味十足。

江宁给姑姑寄过,受到了好评。

要是把大枣和酸枣嫁接成功,那这片大山不就被利用起来了?江宁迅速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等见到陈大山,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陈大山的反应十分平淡:在山上种枣树?几年前有个知青提过,大家伙还试了,结果不太行。

枣树被酸枣树抢了营养,结得枣子比酸枣大不了多少,也不好吃。

江宁问道:陈伯,你听说过嫁接果树吗?就是把本地枣树苗与酸枣树枝嫁接在一起,如果能成功,这种嫁接出来的枣树既有本地枣树的优点,也有酸枣树适应性强的优点。

陈大山摇头:这个我没听过。

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劝江宁:小江啊,年轻人有干劲是好的,但也要看实际情况是不是?咱这里就这么个环境,我也没啥别的追求,只求老天爷能风调雨顺,让大家伙吃口饱饭,大家都老实过日子,都别整那些幺蛾子,我就知足了。

你现在已经是保管员了,大家伙也挺喜欢你,你也知足吧。

江宁知道这件事他靠劝是不行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也无所谓失望,便说道:那行,我明白了。

江宁既然起了念头,自然不可能随便放下,他回到家里,先给京城的姑姑写了一封信,让她帮忙寄几本种关于嫁接技术的书,他自己也打算抽空去县城的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他想要的书。

另外,他还打算求购几棵枣树,枣树的生长需要时间,从树苗种起得好几年,他等不及。

果树移栽期是11月到明年三月,现在就可以放出话来,等秋收后再移栽。

酸枣就不用移栽了,山崖上就有好多棵。

江宁做这些事情,自然没瞒过老胡,老胡告诉他:你想弄这个啊,牛棚里就有一位林业学方面的专家老吴,你可以偷偷地去找他。

江宁喜出望外,他真诚地说道:老胡,你真是我的贵人。

老胡苦笑道:我还‘贵’?也只有你这么认为。

江宁说道:我还没去过小江潮的家呢?我明天顺便去看看这个小家伙。

第一次上门拜访,自然不能空着手。

江宁秀了一下新学的厨艺:他蒸了一锅素馅包子带着。

包子刚蒸好,就有小孩跑来告诉他,大黄生了四只小狗。

他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去挑小狗了。

江宁十分高兴,给了报信的小孩一个包子,孩子更是一脸惊喜,拿着包子蹦蹦跳跳地离开了。